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641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docx

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折线统计图

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一22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谈话:

你今年多少岁?

身高是多少厘米?

从出生到现在,你的身高总的来说是怎样变化的?

要想清楚地表示身高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可以怎样做?

(在每年相对固定的时间测量自己的身高,并用合适的方式整理并呈现这些数据)

2、出示例1中“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指出:

表中的数据是张小楠在每年过生日时测量出来的。

指出:

表中有两组数据,一组是年龄,一组是身高,年龄按从小到大的次序连续变化,身高按从矮到高的次序连续变化。

追问:

在小学阶段,你认为身高的变化与年龄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明确:

身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引导:

为了更加清楚地表示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张小楠把表中的数据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出示例1中的折线统计图,指出:

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究竟是怎样表示数据的?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初次观察统计图。

指出:

折线统计图的主体部分是一条“折线”。

所谓折线,就是由几条线段首尾相接连成的图形。

提出要求:

看图想一想,这条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

明确:

先要确定表示某个年龄身高数据的点,再用线段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追问:

你知道图中这些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吗?

明确:

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某个年龄的点,再联系纵轴上标注的刻度确定表示某个年龄身高数据的点的位置。

进一步追问:

点的位置与身高的高矮有什么关系?

明确:

点的位置越上,它所表示的身高就越高;反之,他所表示的身高就越矮。

组织讨论:

纵轴最下面的一段没画成实的直线段,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没有低于110厘米的身高数据,所以这一段刻度被省略了)

2、再次观察统计图。

提问:

从图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

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看图中标出的身高数据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指出:

可以根据折线的整体状态和走势作出判断,因为图中折线是由左下方往右上方延伸的,所以它就表示身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

再次提问:

张小楠从6岁到12岁,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6岁和12岁的身高数据,再进行求差计算。

追问:

从图上看,哪一年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

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

明确:

可以看折线中某一部分的倾斜程度。

某段折线倾斜程度越大,说明相应两个年龄之间的身高增长越快;某段折线倾斜程度越小,说明相应两个年龄之间的身高增长越慢。

3、基于图中数据进行预测。

提出要求:

根据你对图中数据的理解,能估计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充分交流后明确:

第一,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一定超过144厘米;第二,至于超出的厘米数,估计为3一5厘米较为合适;第三,由于影响身高变化的因素非常多,所以上面的预测带有不确定性。

4、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

刚才我们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也利用统计图作了一些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如果把折线统计图与前面的统计表进行比较,你觉得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小结:

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应用折线统计图

1、引导:

课始我们曾经讨论过每个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身高变化情况。

联系上面的学习过程想一想,要想清楚地表示你的身高变化情况,还可以做些什么?

2、提出要求:

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时的身高数据,先填写统计表,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完成后.重点交流:

是怎样确定表示相关数据点的位置的?

连线时要注意什么?

统计图的标题、制图日期有没有填写完整?

3、组织讨论教材提出的问脱。

重点引导:

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你的身高增长最快?

全班同学中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

提示:

可以先在小组内统计.再进行全班汇总。

进一步要求: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提出发现一些有愈义的问题。

例如,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身高增长最快的同学.是否意味着后仍然增长最快?

四、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练习四第1题,先让学生自主阅读题中的折线统计图,再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对图中数据信息的理解。

组织全班讨论时,着重引导学生说清楚是怎样从图中看出体温上升或下降的;又是怎样看出几时到几时上升(或下降)最快的。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

你认为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好处?

教后反思(红字)

 

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复式折线统计图

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例2和“练一练”,第25页练习四第2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引入新课

回顾:

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这样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引人:

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确定每个数据的位置,用一条折线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这样表示数据,不仅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还能直接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为了进一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和反映数据的情况,今天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

折线统计图)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1)提问:

我们生活里经常使用保温杯,你知道保温杯的作用是什么吗?

你见到过哪些不同材料做成的保温杯?

想一想,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温杯,比如不锈钢的、玻璃的、陶瓷的保温杯,保温的时间性能都会相同吗?

我们有的同学感觉保温杯保温的性能应该是相同的,有的认为可能是不同的。

那实际情况会怎样呢?

大家来看一组数据,你发现什么?

(2)出示例2的统计内容和统计表,让学生独立阅读例题、数据。

提问:

这里是哪两种保温杯保温性能的对比实验?

从实验数据统计表中,你知道李小洁是怎样实验的吗?

哪些同学能说说统计表里的数据?

从实验统计表里的数据看,哪种保温杯的性能更好?

你是怎样知道的?

2、引人复式折线统计图。

引导:

我们从实验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对比实验时,每隔30分钟测量、记录一次数据,经过150分钟,一共测量、记录了5次数据。

通过比较每次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陶瓷保温杯里开水温度下降速度要快得多,这说明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要好得多。

大家根据学习过的统计方式想一想,如果不比较每次温度变化的数据,就能一眼直接看出杯里开水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哪个温度下降得快,用什么方式表示数据比较方便?

用怎样的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比较出这两个杯子的保温性能哪个好一些呢?

指出:

大家都想到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实验的数据,就能直接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把两条折线画在同一幅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哪个温度保持得比较好,保温性能要好一些·像这样把两个不同的数量分别用折线表示在同一幅统计图上,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把课题补充板书成:

复式统计图)

3、认识复式统计图。

出示例2里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引导:

请大家观察这里的统计图,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交流:

横向底线上分别表示什么,纵向左边线上刻度表示的什么?

这里实线表示的什么,虚线表示的什么?

两条折线在0分钟时都是从95℃开始画起,表示的什么意思?

两条折线已经画出的这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请在课本上完成。

交流统计图,说说怎样描点、画折线的,画两条折线时要注意什么?

提问: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说两个保温杯里的热水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

(指名交流)

说明:

现在我们完成的折现统计图,用两条折线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我们叫它复式折线统计图;上节课学习的折线统计图中只表示一组数据。

只有一条表示数据的折线,那是单式折线统计图。

为了在复式折线统计图里区分两条折线分别表示的不同数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要注明相应折线的图例。

一般折线图例都是像这里一样,以实线和虚线区分的。

4、分析数据。

让学生阅读例2的讨论题,先独立思考,并在统计图里找一找,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统一问题的结果。

交流:

哪个小组的代表来交流一下你们对这几个问题的结论?

并且在图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向全班同学说明结果。

从图中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比如,杯子里温度高时,陶瓷保温杯里水温下降速度比较快,到60分后两个保温杯里水温下降的速度差不多;在30分钟内温度相差逐渐扩大,从接近60分钟开始,温差大体保持在二十七八度的样子,等等)

引导:

现在,你回想一下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把它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比一比,想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等会和大家交流。

提问:

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比,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指出:

复式折线统计图除了具有单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数据多少,直观形象地反映数据变化情况外,还便于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

(板书:

特点:

直观表示数据多少形象地反映数据变化情况便于比较差异)。

5、小结收获。

提问:

大家回顾一下上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例题学习,你对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用统计方法研究问题有哪些体会或认识?

三、练习巩固,实践提升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阅读“练一练”的习题,初步了解要求是什么。

让学生估计:

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速度会相同吗?

哪个速度会快一些?

提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做?

(2)学生实验。

那这个实验要怎样做,谁来说说看?

出示要求:

①组长指定两人专门倒水,全组成员遵守操作规定,注意安全;

②被指定的同学利用同样大的玻璃杯,向陶瓷杯和陶瓷碗里倒人同样多的热水;

③由组长按要求定时测定温度,每人记录在自己表格里;

④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学生根据要求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

先让各组和实验前的估计比较,结果与预测是否相同,并在班内说明哪个水温下降快一些。

指定小组交流,呈现记录的数据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用本组的实际数据说明水温各是怎样变化的,哪个水温下降得快一些,能从中知道些什么。

说说自己小组两个容器的水温从第几分钟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追问:

你对实验和结果有什么感受和认识?

2、做练习四第2题。

让同桌同学先讨论题里的两个问题。

’,

交流:

你从图中了解了些什么?

翻I

在风信子发芽实验中,开始出现根和芽的情况各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布置实验

提问:

这节课都是通过实验的素材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通过学习,你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认识?

还有哪些收获?

布置: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两种不同的植物种子,做一次发芽实验,观察、记录发芽情况,并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后反思(红字)

 

第二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折线统计图练习

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27页,练习四第3~7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练习,自主展示:

(一)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练习四第4题

(1)思考:

1这家商场去年销售的电冰箱哪个月最多?

哪个月最少?

销售在100台以上的月份有哪些?

(2)电冰箱的销售量哪个月增长最快?

哪个月最慢?

你能解释原因吗?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

(二)对比练习、辨析异同。

第5题。

(1)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

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你能独立回答书上的问题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绘制图表,形成技能。

1、完成练习四第6题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利用119页的方格纸完成第7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补充:

穆欣和回媛媛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一个星期进行训练的情况。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穆欣和回媛媛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

第7天呢?

(2)、穆欣和回媛媛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四、作业

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

”,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教后反思(红字)

 

第二单元第4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蒜叶的生长

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

(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

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

2.观察记录:

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长情况,完成统计图。

3.提出问题:

(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4.记录蒜叶的生长。

学生根据记录的从第6天开始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5.提出问题:

(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三、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教后反思(红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