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636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中学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温岭市第四中学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

全卷共6页,23小题。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

考试时间l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悠闲是一种ke()守我心的生活,一个人是否能真正享受悠闲的时光,关jian()

看他的内心是否宁静,如果他有一颗淡bo()宁静的心,住在哪儿他都可以享受悠闲的时光;如果他的内心充满世俗的焦躁,无论是大海边的别shu(),还是森林中的小木屋,都无济于事.

2.古诗文名句填空。

(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2)\,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4),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不宜异同”意思一致。

(7)思乡恋家是千古不变的文学主题,王湾《次北固山下》的“,

”表达的就是游子思乡恋家的人之常情。

(8)请写出古诗词中表达理想信念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旬,不能写

(1)~(7)题出现过的句子,

3.名著阅读。

(6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

(1)~

(2)题。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2分)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

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4.综合性学习。

(7分)

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1)【青春的烦恼】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你会怎么劝说?

(请选择其中一

个对象来说)(2分)

小刚:

脸上又长了不少的痘痘,怎么办?

小红:

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小明:

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

(2)【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

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

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

(2分)

材料一:

《晋书》有言:

“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材料三:

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

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

(佚名)

材料四: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

“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

你应该消灭他们。

”“当我们与政敌

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林肯温和地说。

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3)【青春的赞语】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

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

(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3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5~12题。

(32分)

(一)(19分)

失去的桑树徐鲁

①我所居住的武汉东湖路靠近梨园的地方,曾经有一棵巨大的桑树,每年春天,都会结出满

树紫红色的桑葚。

像这样高大的、能结出满树桑葚的桑树,在城市里是难得见到的。

因此,我曾

颇为得意地向朋友们炫耀,我家住在这棵大桑树旁边。

②之所以会有这种炫耀和得意,是因为我曾经为给女儿寻找几片小小的绿色桑叶,而在这个

城市到处奔波。

那是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我家还没有搬到东湖路上的时候。

有一天中午,女

儿双手捧着一个小纸盒,兴奋地冲我大叫着:

“爸爸,蚕宝宝!

快看啊,蚕宝宝!

"原来,她用自

己买橡皮的钱,从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四只白色的小蚕回来。

③呵,四只小小的白白的蚕宝宝,使女儿和我兴奋不已。

我们为蚕宝宝换了一个更火的纸盒

子,然后铺上了仅有的几片碧绿的桑叶。

蚕宝宝长得很快,当然,它们吃得也很多,从早到晚,

好像一刻不停地在吃桑叶。

④眼看仅有的桑叶就要被它们吃光了,我和女儿都有点着急了。

我向人们打听,附近什么地

方有桑树,他们都摇摇头,好像都没注意到哪里有桑树。

⑤桑叶终于被四只正在长身体的小蚕吞吃光了。

四只小蚕饥饿难忍,身体不停地扭动着,在

寻找着食物,我和女儿看着都觉得心痛,可又毫无办法,女儿急得直掉眼泪,摘来最青、最嫩的

小白菜叶子喂小蚕吃,但蚕儿们尝也不尝。

⑥终于,院子里的一个读五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他曾找到过一棵桑树,摘过桑叶,不过那

地方很远。

“管它有多远呢,快带我去!

”炎热的正午,我拉上小男孩就上了公交车。

坐了四五站

路,下了车,又拐过一条胡同,我们果然找到了一棵桑树一一棵真正的桑树。

可是,这是一棵

什么样的桑树呢?

树干、树权、细枝都在,就是没有桑叶,一片也没有!

我还从未见过桑叶被人

采摘得如此干净的桑树。

可怜的桑树,在这个天和夏天里,不知道被多少人采摘过了呵!

连树

梢上的小芽都好像被人摘去了!

⑦我于是想到,这么大一个城市,也许正有不少孩子像我的女儿一样,面对着自己喂养的几

只小蚕几流泪呢。

⑧没有找到桑叶,怎么回去向女儿说呢?

那四只小蚕,岂不是只好看着它们饿死么?

唉,如

果是那样,女儿该多么难过!

——我这做父亲的,还有什么用呢!

连几片桑叶都找不到。

⑨“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桑叶?

”我有点可怜巴巴地望着带我

来的小男孩。

⑩“坐‘的士’,到郊外的植物园去,那里可以买到桑叶。

”小男孩说。

我一听,心中大喜。

对呀,植物园里,肯定有桑树的。

为了拯救那四只小蚕的生命,我拉上小男孩,叫上一辆出租车,

又直奔市郊的植物园而去。

(11)我们果然在那里买到了新鲜的、绿色的桑叶,而且买了很多很多。

小男孩说,把新鲜的桑

叶用食品袋扎好,像放蔬菜一样放在冰箱里,整个夏天,小蚕儿都有新鲜桑叶吃了。

我说:

“是

呀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l”

(12)更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我家搬到了东湖路上,我们家竞与一棵高大的桑树为邻了。

就是我为此在好几年间颇为得意的原因。

(13)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去年,不知什么原因,这棵巨大的桑树,竟然在一衣之间被悄悄地

砍伐了,先是只剩下一个粗大的树墩在那里,后来连树墩也没有了。

㈤谁如此粗暴无情,竞然忍心伐倒了这么高大的一棵大桑树?

还我桑树!

一一不,还给大家

的桑树!

我曾经满怀愤怒地给城建部门、园林部门,给当地的晚报和其他媒体,甚至给市长办公

室打过电话,表达了我的惋惜和抗议。

最终我得到的解释是:

为了道路的扩建。

而实际上,这棵

大桑树根本就不靠近道路,根本不碍着道路什么事!

(15)“可是它已经在这里活了足有儿十年了吧?

它的年龄也许超过了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许多

人,你们有什么权利说要砍倒它就一夜之间砍倒了它?

你们……你们还我桑树!

还给大家桑树!

我对着电话怒吼着。

对方不再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16)真是欲哭无泪!

一棵曾经令我那么得意和自豪、每年都能结出满树满枝紫红色桑葚的大桑

树,就这样从我居住的东湖路上永远地消失了。

我从它粗壮和高大的样子来判断,它至少已经生

长了五十年了。

五十年历经风雨、艰辛走过的生命,一夜间就被粗暴地给终结了。

愧我无力保护

一棵无。

言的桑树……

5.从第③~(11)段,“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兴奋的变化

过程。

(6分)

6.“我”坐公交、拐胡同终于找到桑树却未见桑叶,“我”又坐“的士”到郊外植物园才买到桑

叶,作者为什么要把“我”寻找桑叶的过程写得那么详细?

试从全文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

分析。

(6分)。

7.从全文看,以“失去的桑树”为标题,能起剑怎样的作用?

(4分)

8.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二)(13分)

汉字危机

【媒体聚焦】

最近一段时间,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

手和观众惊呼已“不会写字”,也再次激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身处键盘时代,我们应该都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但这种尴尬从来没有呈现得如此直观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时,随机从现场观众中选取的“成人体验团”,在听写“貔貅”“攥

拳头”“瓮中捉鳖”等词语时频频出错,只有30%的人正确写出了“癞蛤蟆”一词,“熨帖”二字

仅有l0%的正确率;而在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中,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

的“舂”仅为20%。

这两档节目,让“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话题。

时间退回到几年前,人们忧心

的问题还只是“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可如今的形势已然更加严峻,因为越来越多

的青年人和中年人都已退化为名副其实的“失写一族”——,Ol3年零点指标数据显示,有超过九

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提笔忘字”。

不仅如此,网络时代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也已经成为

一个突出问题。

(2013年8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权威调查】

《中国青年报》以“手写汉字”为主题作了一项调查(2517人参与),受访者中,90后占l8.9%.

80后占48.5%,70后占23.8%。

以下为部分调查结果:

手写汉字情况

经常手写汉字

手写汉字的频率一般

不经常手写汉字

比例

38.9%

41.2%

19.0%

提笔忘字的原因

 

习惯使用方便

快捷的电脑输入

法,手写越来越少

热衷看视

频,很少阅读文

字读物

当前汉字文

化受重视程度降

少儿阶段汉

字书写基础打得

不牢

比例

92.O%

72.3%

43.9%

20.1%

【专家观点】

当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和书写工具,当电子阅读日益取代对纸质图书

的阅读,如何看待当下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教授说:

“这个变化就是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敲击键盘日益

代替了笔头书写,其结果就是提笔忘字,汉字的书写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有理由担心,这种

趋势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会愈演愈烈,说不定哪一天中国人不会写中国字也许不是天方夜谭,而是

令人痛心的事实。

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列举“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几次汉字危机、认为那些危机都是技术层

面的,不是根本问题,因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的关键是民族生存状态。

他说,

“现在的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大家提笔忘字,其实是母语情感的淡化。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

“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

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那么,在汉字书写危机中如何寻找汉字传承的关键?

如何找到使汉字、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

更有效融合的传承方式?

专家们达成一个基本共识: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

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

任。

9.根据以上材料解释“汉字危机”的含义。

(3分)

10.根据材料探究出现“汉字危机”的原因。

(3分)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是带来汉字书写不好问题的直接原因。

B.从“权威调查”看,80后比70后、90后提笔忘字的比例高得多。

C.大多数人赞同在全社会倡导汉字书写文化。

D.网络时代汉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12.请根据材料就如何化解“汉字危机”提出两点建议。

(4分)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13~22题

(一)(4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3.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2分)

14.请说说本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二)(13分)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把酒问青天:

④但愿人长久: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乙]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甲]文中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问”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

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乙两篇都在托物寓意上下了工夫,使之成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典范。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

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19。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o“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

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苏东坡在乙文中如何巧喻月色?

表达

了怎样的心情?

甲文表达的心情与乙文有何不同?

(3分)

<三>(9分)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

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谓其

朋日:

“盍少尝之?

慎无多饮矣!

”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遥大爵而患其醉。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

麓灭追之,相蹈藉

而就絷,无一得免焉。

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节选白刘元。

卿《醒世幢言》)

20.与“大麓之人设以醴尊”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D.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Z分)

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22.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4分)

四、写作(60分)

23.请以“——去哪儿了”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认真审题,把握题意,精心选材,谋篇布局。

⑧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除诗歌以外的文体都可以尝试,但文体要明确。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书写(5分)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恪、键、泊、墅

评分标准:

4分,每字l分。

2.

(1)思而不学则殆

(2)绿树村边合(3)草色入帘青(4)荷笠带斜阳

(5)燕然未勒归无计(6)陟罚臧否(7)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示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临绝顶,一览

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符合要求,

课内外诗句均可)

评分标准:

共l0分,每空l分。

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等,均不得分。

3.

(1)长妈妈(阿长)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

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l痛

惜。

评分标准:

(1)2分。

每空l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4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4.

(1)不例:

略。

(2)示例:

胸怀博大者,方能目光高远;宽容他人者,更能成就大业。

(3)示例:

青春像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像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像一个书架,是智

慧。

评分标准:

(1)2分。

有称呼,能正面劝导~(1分):

语言得体(1分)。

(2)2分。

紧扣“胸怀

“博大”“宽容”,大意相同即可。

(3)3分。

正确运用两种修辞得2分;内容不贴切,有语病和错别

字,只要存在其中一个问题,均扣1分(不累计)。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9分)

5.着急、失望(或难过)、大喜

评分标准:

6分。

每点2分。

意对即可。

6.从结构看,是插叙,交代了“我”以与桑树为邻而得意的原因;从内容看,写“我”为寻找

“桑树”到处奔波,能突出我在一夜之间失去这棵桑树的悲愤之情。

评分标准;6分。

结构和内容各3分。

7.“我,,以与桑树为邻而得意,为找桑树(桑叶)而到处奔波,为失去桑树而愤怒,全文的材

料都通过“桑树(桑叶)’’来贯穿,使得全文思路清晰;而如今桑树失去,形象而又深刻地表现

出“我”对桑树的喜爱之情及对粗暴摧残生命行径的愤怒之情。

评分标准:

4分。

每一个方面2分。

8.文章谴责了人们摧毁大自然生命的粗暴行径。

评分标准:

3分。

估计学生对主旨的理解会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

A.谴责人们摧毁大自然生命的粗暴行径。

B.抒写大人和孩子对蚕宝宝的喜爱之情。

C.赞扬小男孩不辞辛苦乐于助人的品格。

D.启示人们应在城市多种桑树以便养蚕。

若只按A的意思理解,得满分;若只按D的意思作答,或答案中包含了D的意思在,均不给

分;若按“B”或“C”或“B和C”的意思作答,得l分;若答案中提到了B或C的意思,但又

加上了其他的理解(不包括D),得l分;若答案中提到了A的意思,但又加上了其他的理解(不

包括D),得l分。

(二)(13分)

9.汉字的二书写能力下降,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汉字文化传承出现危机。

评分标准:

3分。

每点l分,意对即可。

10.①信息化的冲击;②“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③母语情感的淡化。

评分标准:

3分。

每点l分,意对即可。

n.B

评分标准:

3分。

12.①保持汉字的规范使用;②多开展传承汉字文化的活动。

评分标准:

4分。

每点2分,能根据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不根据材料作答,不给分。

兰、古诗文阅读(26分)

(一)(4分)

13.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薯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

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

评分标准:

2分。

意对即可。

14.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

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评分标准:

2分。

答出一方面即可。

(二)(12分)

15.①想到;②一起;③端起酒杯;④只。

评分标准;2分。

每个0.5分。

16.只不过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评分标准:

2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但”、“耳’’两个得分点的翻译各0.5

分。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评分标准:

4分。

第一空3分,每个分句l分;第二空1分,每个分旬0.5分:

有错

别字,该分句不得分。

18.A

评分标准:

2分。

19.乙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

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乙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

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

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甲文中苏轼面对中秋圆月,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亲

人的美好祝愿。

评分标准:

3分。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两篇分别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三)(9分)

20C

评分标准:

3分。

21.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婪的结果啊!

“而”、“卒”两个得分点的翻译各0.5分。

评分标准:

2分。

22.猩猩聪明,能够识破人家的引诱;可猩猩贪心,最终受不了引诱而喝醉酒被活捉。

评分标准:

4分。

每点2分。

四、写作(60分)

23.评分标准:

一类(60—5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

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表达恰当,语言流畅,有文采。

600字以上。

二类(54—48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选材

合理,内容较具体;层次较清楚,结构较完整;表达较恰当,语言通顺。

600字左右。

三类(47—4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有一定内容;语言尚通顺。

不足600字,但

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41—3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条理欠清楚;语病较多。

字数相

差大。

五类(3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结构混乱,文理不通。

不成篇,或字数不足300宇。

基准分45分(含书写分)。

评卷建议:

(1)因对书写单独评分,故作文内容评分不受书写影响。

(23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

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

36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3)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错误不扣分,最多扣2分。

标点使用错三处扣l分,最多

扣2分。

病句两处扣1分,最多扣3分。

(4)感情不健康,宿构、套题等,酌情降级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