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543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docx

心血管病健康指导手册科普教育资料

1、怎样早期发现心脏病

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措施。

 1.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或呼吸困难感。

2.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3.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4.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5.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一会儿才好转。

  6.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7.饱餐、寒冷、吸烟、看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8.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9.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10.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11.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儿童差,或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或活动时出现口唇青紫。

  12.感冒或腹泻后做一些日常的轻微劳动也感心悸、疲乏、头晕,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13.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14.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伴胸闷、出汗。

  15.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卧位。

  16.出现下肢浮肿。

  17.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18.脸、口唇和指甲的颜色异常,如青紫、暗红。

  19.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20.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21.长期不愈的左肩痛。

2、胸痛怎么办?

胸痛是心脏病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包炎,主动脉夹层,肺梗死等急症病人,也可见于肺炎,胸膜炎,肋软骨炎等心外疾病。

不同的疾病还会有其他伴随症状。

除非已经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否则患者是很难自己鉴别清楚的。

因此,如果有较严重的发作性胸痛,特别是伴有胸闷,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应该立刻就医,最好呼叫急救车,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对急性心肌梗死,越早到医院,挽救心肌和生命的可能就越大。

3、对待不稳定型心绞痛马虎不得

对心绞痛来说,“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哪个更危险?

其实对一般人来讲,不必去细分心绞痛的类型,只要知道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表现,表明冠心病已到较重阶段,应当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但有些非专业人员把不稳定型心绞痛理解为尚未肯定的心绞痛,以为既然还定不下来,那肯定要比明确诊断的(稳定性)心绞痛轻得多。

实际上不稳定型心绞痛往往是急性心梗和猝死的前驱信号,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

其临床特点是:

在完全休息状态时发生胸痛,常在后半夜或清晨发作;呈进行性加重;劳动时可无心绞痛发作;发作时心电图有明显改变。

根据这些表现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不困难。

一旦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即应认真对待,千万马虎不得。

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

  2、千万不要紧张,避免情绪剧烈变化而诱发心绞痛;

  3、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以防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发生。

4、抵御冠心病猝死的七大“法宝”

近年来,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相声大师马季、侯耀文先后因冠心病突然去世,根本来不及抢救。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为了避免冠心病猝死,专家建议患者采取七大预防措施:

一、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变化引起心肌突然缺血。

二、戒烟禁酒:

彻底戒烟禁酒。

研究证实,在心脏病死亡中有21%是由吸烟造成的。

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67%;每日吸25支烟以上者,则死亡危险性要高出3倍。

但是戒烟以后,这种危险性可逐渐降低,3—5年后降至不吸烟的水平。

虽然少量饮酒有减少冠心病突发的作用,然而酗酒的危险性极大,有冠心病者更当敬而远之。

三、保持理想体重:

医学家们发现,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因此,超重过多特别是肥胖者,有减肥的必要。

不过,减肥的最好方法不是饥饿节食,而是坚持运动。

喜欢运动的人,其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比习惯久坐者减少35%—55%。

当然,运动宜适度而持久,不可剧烈。

四、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

五、降低增高的血脂、血糖:

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是发生和加重冠心病的重要原因,故不宜吃富含高胆固醇食物和易使甘油三酯升高的食物。

如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那么危险性更高,需要同时治疗糖尿病。

六、防止便秘:

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七、药物自救:

有冠心病的人,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50-100mg,对预防猝死也有良效。

 

八、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冠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如果狭窄较重,可以置入支架或行搭桥手术,能够避免出现心脏大血管突然堵塞而猝死。

我院心内科自2002年就已熟练开展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时病人只需局部麻醉,穿刺口小,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

很多患者对于这种新兴技术缺乏了解,或心存顾虑,往往拒绝接受医生对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5、如何选择冠心病治疗方案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三个方案,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TCA加支架)和心外科搭桥手术。

如何选择应咨询心脏病专业医生。

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任何病人一旦确诊,药物治疗要终身维持。

但当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时应尽早做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作出详细的评价,然后根据病人的冠脉病变情况,结合病人的经济状况决定是否选择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能迅速解决冠状动脉狭窄,缓解心肌缺血,改善生活质量,缺点是花费大、部分病人不适合做介入治疗、部分病人会出现血管再狭窄。

搭桥手术效果可靠,但需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6、人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成年人)

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2男性:

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

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3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7、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自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通常是在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突发冠状动脉完全或大部分阻塞,心肌供血中断持续30分钟以上,引起心肌不可逆性坏死。

本病属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约2/3病人有先驱症状。

如发病前数周感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尤以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在原有心绞痛基础上症状加重者易发展成心肌梗死。

有上述症状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最常见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典型的胸痛通常位于左胸部或胸骨后,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可在上腹部、颈部等部位。

疼痛常持续20分钟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

女性、老年人等胸痛症状可不典型。

如持续15分钟以上仍不缓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需警惕有心梗可能。

此时患者不要惊慌,首先应停止任何活动,平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5分钟可重复使用,有条件应吸氧;若含服硝酸甘油3片仍无效,或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应立即呼叫救护车,或直接转送到附近医院急诊科。

如能在心肌发生坏死前或坏死范围较小时进行血管再通术,可使部分心肌免于发生坏死,缩小梗死面积。

因此,心肌梗死的抢救应是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

一旦怀疑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千万不要耽误时间,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呼叫救护车,尽快赶到医院进行诊治。

8、心肌梗死常见的非典型症状

 有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没有典型症状,常见的非典型症状有:

1.无疼痛或胸前区轻微疼痛,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2.有时疼痛位于上腹部,容易被误诊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

还有少部分病人表现为颈部、背部痛。

多见于老年人。

3.部分病人一发病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而无明显疼痛症状。

4.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疼痛。

那么,怎样才能较早知道自己得了无痛性心梗呢?

虽说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发不出信号,但并非没有一点征象。

比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症状,应想到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须及时到医院作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

9、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预防再梗死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对本病有所认识,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意义,使之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在防治中能积极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

经膳食调整3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异常者,可针对血脂异常特点,选用血脂调节剂。

不要饱餐和饱餐后沐浴。

(3)戒烟。

吸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

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这些都是诱发再梗死的原因。

(4)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

可采取步行、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

(5)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予以合理控制。

(6)抗血小板治疗。

阿斯匹林是廉价易得的抗血小板制剂,副作用低,便于长期应用。

(7)应用β-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有心得安、氨酰心安、倍他乐克等。

(8)行冠脉造影后放入支架或搭桥手术。

(9)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门诊随访,观察病情,调整用药。

如又再现心绞痛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防止再梗死。

(10)中医中药治疗。

多选用益气活血药物,疗效可靠并且费用低廉。

我科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716B01)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MISPS-TCM)即是评价中医药对心梗复发的预防作用。

该课题于2004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天士力集团具体实施,在全国设立了东、西、南、北、中12个临床研究分中心,共计75家医院同时进行研究。

课题自2006年6月在我院开展以来,已入选80例患者,进展顺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0、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

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

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四种。

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

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

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

发生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剂的应用有时会诱发早搏的发生。

心电图对早搏有诊断意义。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多少,发生的规律,治疗效果等。

怀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学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

长期服用利尿剂和怀疑洋地黄中毒者应测定血电解质,必要时测定血洋地黄浓度。

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过早搏动,大多不需特殊治疗。

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过早搏动可试用镇静剂和β-受体阻滞剂。

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宜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同时正确识别其潜在致命可能,积极治疗病因和对症治疗。

2心房纤颤

心脏失去正常的跳动节律,表现为快慢不一、收缩幅度不等的颤动,严重影响心脏射血。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治疗目的分为转复窦性心律、单纯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等,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心血管医生决定,同时还要治疗原发病。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表现为突发快速心跳,心慌气短无力,头晕恶心,脉搏多在180次/分左右。

多突发突止,有时咳嗽、屏住呼吸、呕吐、轻压眼球可以控制发作。

一旦发作应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决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

患有此症的病人不应从事高空作业、驾驶员等职业。

11、高血压是健康的大敌

高血压在中国的患病率达11.26%,其危害在于可引发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中国人的脑卒中(俗称中风)病人发病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负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是因高血压长期不加治疗或治疗不满意,以致脑动脉硬化,随之脑动脉阻塞(脑梗死)或出血(脑溢血)的结果。

长期高血压还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肾功能衰竭。

血压升高达到什么水平才算高血压呢?

根据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大规模人群观察的结果,界定血压达到或大于140/90mmHg水平就是高血压。

然而,这是人为划定的高血压标准,经过大型人群的细致的观察发现,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是连续的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血压达到大于140/90mmHg水平,才使冠心病或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

事实上,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20/85mmHg水平,冠心病或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就显著增高。

因此,现在国际和国内将小于120/80mmHg的血压水平称为最佳血压或理想血压。

中青年高血压的患者降压治疗最好也能达到最佳或理想血压水平。

老年人高血压依据自身情况,如能达到140/90mmHg水平以下,是好的,如自身能适应更低于140/90mmHg水平,而没有什么症状,血压也可以降到比140/90mmHg更低的水平。

  降血压治疗不单是为控制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止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损害,视网膜病变等。

因此,降压治疗应持之以恒,不能血压降下来,就不再继续治疗了,这样不仅血压又会重新升高,且防止心脑血管病的目的也不能达到。

所以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要持续进行,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另外,病人发现高血压后一定要找心血管专科医生诊治,确定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若是继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还要调整。

12、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自我保健

一、改变生活习惯:

  1、少吃或不吃甜食,控制体重、防止超重。

  2、限盐(<5克/日),增钾(多吃海产动植物)。

  3、能自我控制情绪,保持愉悦心态,避免紧张或激动。

  4、戒除烟酒。

  5、坚持体育锻炼,训练强度须依个人健康状况而异,如练太极拳、散步等。

二、注意血压变化:

  1、有条件测血压者,可在清晨刚醒而未起床时,测基础血压,有利于调整药物。

但勿因某次偶测血压值而自行加减药物。

必要时作24小时血压监测。

  2、服扩张血管药物者,特别是老年人,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改变到立位或转头时应缓慢,以防摔伤。

三、药物治疗:

  1、长期血压升高,常导致左室肥厚或伴心律失常,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坚持定期复查,切勿擅自停药。

  2、高血压者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应合并治疗冠心病,一旦出现持续性心绞痛,用药不缓解,应立即呼叫急救车到家急救。

  3、严冬、酷暑季节变化对血压均有影响,要注意养生。

  4、有的病人自己选药,并且感觉每天吃药很麻烦,仅仅象征性地服药,血压控制不理想也不请专业医生诊治,这样有害无益。

目前有的降压药比较简单,每天只服一次就够用了,只要重视起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13、扩张性心肌病

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居多。

发病原因不明,近年发现,此病与心肌炎有一定的相关性。

起病多缓慢,最初检查时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代偿而无自觉不适。

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步出现,这一时期有时可达10年以上。

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急和浮肿为最常见。

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急,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急,或有夜间阵发性气急。

由于心排血量低,患者常感乏力。

体检见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由于心腔扩大,可有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种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

血压多数正常,但晚期病例血压降低,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

脉搏常较弱。

心力衰竭时双肺底可有罗音。

右心衰竭时肝脏肿大,水肿的出现从下肢开始,胸水和腹水在晚期患者中不少见。

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为首见或主要的表现,并有多种心律失常合并存在而构成比较复杂的心律,可以反复发生。

该病目前很难根治,多为纠正心衰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最后的治疗手段是心脏移植,但难度很大。

14、风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1、及时治疗炎性病灶。

2、在风湿活动期间,应坚持抗风湿治疗。

3、已确诊风心病,虽病情轻或无症状,应定期(每年)到医院复查,如病情尚不须用药,更应重视保健,切勿过劳。

能否妊娠需要医生决定。

4、根据病变及病情,风心瓣膜病可行手术治疗。

5、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活动。

但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

6、预防感冒、防止扁桃体、牙龈炎等。

如果发生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治疗。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

如需拔牙或作其他小手术,术前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7、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2钱)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

出现劳累后气短,夜间憋醒,咳嗽、咳痰带血或腹胀,下肢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应及时就医。

8、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9、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

10、应与经治医生保持长期联系,坚持服药,定期复诊,随时调整药量。

15、心肌炎

心肌炎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是反映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

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

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日益受到重视。

有发热、腹泻或流感症状,发生后不久出现心脏症状或心电图变化,常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可能。

心肌炎的治疗针对两方面:

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对原发病毒感染,近年来提出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预防和治疗心肌炎。

心肌炎患者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早搏频繁,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用抗心律失常药。

如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室性心律或窦房结损害而引起昏厥或低血压,则需用电起搏或电复律,多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借起搏器渡过急性期后得到恢复。

中医药治疗心肌炎有独特的优势,多选用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益气养阴等治法,达到扶正祛邪、调理阴阳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板蓝根、连翘、大青叶、虎杖等控制感染,黄芪、人参等增强免疫力,还有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均可选用。

尤其是对于心肌炎后遗症表现为长期心慌气短无力的病人,中医药的整体调理作用更显突出。

我科每年接诊数百例心肌炎及后遗症病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

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于稳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变化,此种情况历久不变,大致为急性期后心肌疤痕形成,成为后遗症。

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经过数年或一、二十年后死于上述各并发症。

一般可以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月至1年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

急性期不明确的慢性患者与心肌病难区分,据当前认识与已有证据,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变而来。

16、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可不明显,常能自由活动,坚持工作。

劳力性气促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侧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但常不引起注意,并常因白天就诊时缺少阳性体征而被忽视。

颈静脉充盈和肝肿大是右侧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如一般体检不易注意颈静脉,心力衰竭时肝肿大多在剑突下,肋缘下不能触及,即使发现肝肿大也常因不伴气促、水肿而不考虑心力衰竭,不注意检查肝颈静脉返流等。

心力衰竭的某些症状和体征也见于其它疾病。

因此心脏病患者的气促、水肿和肝肿大等也不一定都是心力衰竭所致。

如果病人出现气短、憋喘、下肢肿症状,尤其是有心脏病史的病人,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找专科医生诊治。

17、如何在酷暑中保护心脏

烈日炎炎的夏天,心血管病人要多加注意。

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的病人要特别注意房间的通风,天热时不要剧烈活动。

要谨慎选择饮料,含酒精饮料是绝对禁止的,不能多喝冷饮。

酷暑中人体失去很多的水分,矿物盐和钾也随之排出,它们是维持心脏正常工作所需的物质。

血液中的矿物质失衡会引起心律不齐、局部缺血和其他心脏疾病。

医生通常建议多喝些含有微量元素的矿泉水。

不应当过多地喝白水或甜汽水解渴,这样容易引起手、脚和脸的浮肿。

有时一些人多喝了几杯水后感到头疼,这是因为水增加了血液量,使血压增高。

18、心脏病人七忌

一忌急剧减肥。

闪电式的饥饿减肥法,会使体重过快下降,致使大量蛋白质消耗与肌肉组织减少,造成心肌组织的衰退,诱发心力衰退。

 二忌饱食。

三餐进食过饱,胃壁扩张,会使肺内压力升高,导致心脏代谢增加,容易诱发致死性的心肌梗死。

  三忌频繁起夜。

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心脏病人半夜起夜有危险。

  四忌拒绝脂肪。

研究表明,如果心脏病人每周食用两次鱼肉脂肪,其死亡率比限制全部脂肪、只食纤维素较高食物的病人还低30%。

故心脏病人在一日三餐中适当安排鱼、禽食品,有助于心脏康复。

  五忌菜籽油。

菜籽油中含有40%的芥酸,心脏病人食后会使血管壁增厚,心脏脂肪堆积,加重病情。

  六忌晨跑。

清晨慢跑对心脏可造成不适当压力,故应采取散步、练气功等方式。

  七忌饮酒。

包括含有酒精的饮料,有引起心肌梗死的危险。

19、正确认识和应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短效抗心绞痛药物,适用于急性发作的病人。

它可缓解各类心绞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分钟后即可起效。

虽然硝酸甘油很常用,但有不少患者对它仍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

1、对硝酸甘油有恐惧感。

由于硝酸甘油对心绞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因此有人误认为硝酸甘油是“烈性药”,怕经常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

其实这是—个误解,一般说来,硝酸甘油没有严重的副作用,虽有时可出现头痛,但多次使用后即不再出现。

2、用一次无效后不敢再次用药。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1分钟后即可生效,并能持续半小时。

3分钟后仍不见效是否可以再用药呢?

不少人搞不清楚。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以3次3片为限,即每隔3分钟无效时可再含服1片。

如含服3次后仍无效,应考虑为重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能是伴有胸痛的其他疾病,应尽快去医院求治。

3、认为不可用于预防。

硝酸甘油不一定必须在心绞痛发作时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预防。

如精神遭受意外强烈刺激时,或过于疲劳时,都可以舌下含服1片,以预防心绞痛发作。

  4、认为用药后眩晕是中毒的表现。

硝酸甘油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因此个别人在用药后可出现眩晕、摇晃等低血压症状,这并非中毒,只要平卧数分钟即可恢复正常。

  5、正确的舌下含药法是将药片咬啐后置于舌的下方。

口腔干燥时,可饮少许水,以利药物的吸收。

因此,心绞痛发作时,要采取舌下含药而不是舌上面含药。

6、患者在采用舌下含药法时,最宜采取半卧位。

因为半卧位时,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量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绞痛。

如果病人平卧位,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增加,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