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历史1.docx
《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历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历史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历史1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
“在新设防城市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
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
”其含义是( )
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
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
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阶段
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森严
2.《墨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初期分封制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
秋时期诸侯争霸
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
4.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
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
A.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C.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D.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
5.“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
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D.内朝制的推行
6.《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下列说法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7.《礼记》记载:
“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
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
8.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
①从禅让到世袭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9.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10.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进程
11.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12.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
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钱先生所述的第一和第三演进完成于( )
A.秦汉隋唐B.秦汉秦汉
C.西周隋唐D.秦汉明朝
13.《旧唐书》载:
“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
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
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
“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
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由此不能看出( )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14.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唐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
由此可见,汉唐政治发展趋势是( )
A.内朝权力上升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D.行政效率提高
15.《文献通考》载:
“宋代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
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至于官入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材料表明( )
A.宋代完全沿袭了唐代官制B.宋代实行官称与职掌分离便于控制
C.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D.宋代官制更完备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6.黄宗羲在《原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下列制度能体现这一特点的( )
①中外朝制度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②③
17.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
“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
A.卖官鬻爵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18.2012年度XX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19.“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
A.郡县制B.刺史制度C.科举制D.谏议制度
20.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类似,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的积极之处主要表现在( )
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B.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D.较好地实现了权力分配问题
21.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2.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
“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其所指的朝代是(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23.某史书记载: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威名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 )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总理衙门
24.“(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
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渭之‘封柜’也”。
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
A.防止了大臣专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内阁权力D.扩大了统治基础
25.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
麦迪逊说:
“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 )
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D.否定公民权利
26.诗人爱伦坡说: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希腊、罗马之最光荣、伟大之处在于( )
A.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文化条件B.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主与法制
C.为后世留下大量经典文学艺术作品D.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思想武器
27.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
“国家是人民的事业。
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
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这种法治观包括( )
①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重视法律程序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8.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社会变迁B.阶级分析C.道德标准D.文明传承
29.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
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C.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D.保障平民权益,实现赴会公平
30.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
“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31.“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君主立宪制B.第二次工业革命
C.1832年议会改革D.责任内阁制
3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
C.立宪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
33.据美联社报道:
围绕解决“财政悬崖”危机的问题,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于2012年12月18日提出一套代替方案(“B计划”),计划延长年收入百万美元以下家庭的所有现行税率。
但这套备选方案提出不到24小时,白宫方面就于19日发表声明说,这套“B计划”即便获得国会通过,奥巴马也会否决它。
上述材料表明美国( )
A.总统在国家立法方面起决定作用
B.属于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立法权
C.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联邦政府实行分权制衡,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34.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材料反映了( )
①主权在民的原则②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④联邦制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5.英国学者费纳在《政府史》中指出:
“人类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类:
集约性技术和延展性技术。
所谓集约性技术,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术;而延展性技术则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类(特别是国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技术。
”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首创的延展性技术的是( )
①分权制衡思想②资产阶级宪法③联邦制④总统制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6.美国总统麦迪逊说:
“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
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
”以下符合麦迪逊“共和”理念的是( )
①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②英国的代议制
③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7.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SiegfriedLauffer)曾强调:
“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
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下列说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B.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
C.民主是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的,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
D.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自由民的特权民主
38.秦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是因为他们都( )
A.提高丞相地位B.重视儒家思想C.强化中央集权D.大力发展工商业
39.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大海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不包括( )
A.古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C.发达的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D.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头
40.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议会有权倒阁②议会制约王权③议会拥有绝对权力④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科举制作为重要的选官制度,历经一千多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
”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
(2分)
(2)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
(6分)
材料二科举必由学校……学校有二:
日国学,曰府、州、县学。
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
——摘自《明史》
材料三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
“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摘自任晔《明代科考中的南北分卷》
(3).据材料二、三,指出明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
简析材料二所述措施的积极影响。
(4分)
材料四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
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
“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
”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抨击科举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6分)
材料五由隋文帝草创、经唐太宗大致确立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文官的选拔制度。
它以公开、统一的考试作为取士任官的基本途径。
它与郡县制结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巩固、强化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举制也向社会各阶层的知识分子打开了入仕的大门,一方面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胃镊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
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6分)
42.古代中国人与希腊人,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
——【美】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XX百科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建筑风格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三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
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
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两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
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
《“一”与“多”:
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