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935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版合集.docx

浙江地区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完整版合集

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有力的证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篇1很高兴参加南开教育局与教育中心在崇化中学举办的,以劳技学科建设为主体的,区域特色课程建设展示大会。

今天我想谈两层意思:

其一,南开区以劳动技术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突破口,全面启动区域课程的改革,这是与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相吻合的,是领风气之先。

我们知道,一个人社会化的发展,在学校环境里,其影响因素很多。

主观因素上,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态度、兴趣、能力、方法、习惯、意志力等;在客观因素上,学校文化与传统,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课程资源与使用率,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的科学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突出的短板是课程的窄化和固化,以及缺乏选择性。

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是按照基本课程和一个模子,来出产教育产品的。

这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社会的多样化选择之间构成严重冲突。

因而,本世纪初教育改革选定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在改革实验和教学实践中,课程的三级构建,以及国家课程的标准化教学,有了重要改变。

可是,因为考试这个壳子很坚硬,致使学校课程的建设,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没有大范围突破。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正在启动的新高考制度改革与之前的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性与延续性。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之所以要下大力气,全社会投注精力,所要实现的目的,还在于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与学生课程学习中的自主选择。

当我们认识到,现实教育正在酝酿的,是一次由重视教学改革转向兼顾课程和教学,而偏重课程的改革之后,需要调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以及学校办学的主攻方向。

具体而言,一个教师是不是好老师,过去看他会不会教课,教得好不好,而未来还要加上一条看他在学校是否开设了选修课,开了多少,学生是不是欢迎他的课。

同样,在学校办学的检测中,不仅看它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是否有很好的质量,还要看它是不是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

南开区做课程建设这件大事,迎难而上,体现了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

其二,对于在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怎么做,或许很多学校和教师还觉得这是一件难事,可是南开区劳技学科的课程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很宝贵的启示。

今天的见闻说明,学校是办学主体,基于校本的课程建设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教师无疑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

教师开发的课程,一定与其专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相关。

这就是说,在未来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中,师本化的,表现为基于学科课程的拓展性课程,以及学生学科学习分化而需要推出的分层选择课程,势必是最有活力的课程建设发展点。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课程建设还有三个增长点:

一是基于社会文化和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采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发适应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二是考虑到学生学业的高端发展,需要适度为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开设上位学段的下沿性课程,例如在高中开设大学的先修课程。

这样的课程支持一部分学生在某些专业上,具备很好的知识储备。

三是,以考试压力较小的学科,如音体美,技术学科,在模块的学习,以及课程的辐射范围上适当开放,体现教学的选择性。

学校在这些学科的分项目选择走班,可以积累教学管理的经验。

以上三个思考源自今天来到崇化中学的现场会,这个讲话算是我的学习体会。

最后要感谢南开区教育局、教育中心,以及与会的教师,为课程改革的深化积累和贡献了很好的经验。

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篇2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将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我市也将严格按照省教厅的统一安排,从2010年秋季起,在全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这次会议,就是对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同时,按照省教厅的要求,对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进行安排。

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周密部署,扎实推进高中课改各项工作

(一)建立工作机制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行在市政府统筹领导下,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是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承担起课改的第一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高中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专业引领,市上成立了*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了课改专项经费。

市教育局在推进课程改革工作过程中,由我负责总协调,具体工作由周泉副局长为主负责。

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普通高中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课改工作进行领导、组织、实施、协调等。

各地、各校要以省、市的意见和方案及其配套文件为指导,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本地、本校高中课改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经费,提出工作要求,制定时间步骤,对课改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作出具体安排,确保课改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位,有序开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亲自抓好高中课改工作,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课程改革情况,争取政府领导更加关心、支持课程改革。

要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虚心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要通过多种方式,包括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管理人员和高中校长外出考察、参加培训,互相交流,增强对课改的认识。

各普通高中学校是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改领导机构,统筹校内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破解各项难题,保证新课程实施按正确的轨道和要求进行。

(二)搞好全员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各地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基本原则和省教育厅将下发的《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的要求,制定师资培训工作方案,整体设计培训工作,确保全员培训。

加入课程改革的所有教师、教育科教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都必经接受新课程培训。

要建立分级培训的机制。

培训分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州培训、校本培训四级。

通过四级培训实现对课改所涉及人员的全覆盖。

国家级培训主要通过网络培训进行。

省级负责骨干培训。

市州负责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做好本地区课改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学校要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针对学校实际培训新课程的操作方法,积极构建研训一体的工作机制。

我市高中课改师资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力量,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途径,加大培训力度,促使各方面齐心协力抓好高中课改培训。

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做好高中课改师资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努力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认真实施课程方案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部、省课程设置方案,根据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开设好必修和选修课程,不允许随意删减。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课程计划,在保证开齐必修课程和最低限额选修课程的同时,制定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开设计划,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因地制宜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所有普通高中都必须开齐全部必修课程;省级以上示范高中应努力开齐全部选修课程,其他普通高中在两、三年内逐步达到开齐所有选修课程的要求。

要针对把课程模块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形式、以及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的新情况,及时改革、重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高中学校要加强学习研究,建立健全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学生选课指导、学分管理、学生评价、班级管理、校本研究、教学监控、教师考核等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确保课改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形成常规,有序运行。

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着力转变不适应的传统教学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优化课程资源选用高中课改新教材是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市教育局将根据教育部和省教厅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市高中课改教材的选用和管理工作。

教材将按照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教学研究指导、有利于高考命题的原则,选用适合我市实际,难度中等偏上的教材,一门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Ⅰ模选块全省统一使用一个版本的教材。

各地、各校一定要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做好教材的选用工作。

各地、各校要根据课改的需要,对师资、场地、设备、资金等资源进行统筹优化,大力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建立校际之间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积极搭建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平台,广泛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有效充实到学校课程资源中来。

各地要大力支持广大农村和城市一般薄弱高中以及民族地区高中课程资源建设,要在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扶持,要动员课程资源较为充足的地方和学校展开对口帮扶,确保薄弱高中学校的课改工作落实到位。

(五)推进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制度。

各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个体差异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实践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充分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如实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高考升学率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建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机制,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估体系,形成课程不断更新的机制。

(六)构建课改专业指导体系市上要成立课程改革工作课题研究组和学科专家组。

将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工作课题研究组和学科专家组的理论支撑、实践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为我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服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十分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积极为高中课改服务的、有活力的专兼职教研队伍,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职能。

各高中学校要全面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立足教学实践,围绕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用任务驱动课程改革研究,用项目研究支持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成果要能够预见、分析、解决课程改革实践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各样本校是课程改革工作的先驱者,要敢下深水,先行先试,多出经验,积极承担引领课程改革、课题攻关和探索研究等任务,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模式,供其他学校借鉴,为课程改革在全市稳步推进作出努力和贡献。

(七)开展课改督促检查要建立对高中课改工作的评估监控机制和专项督查制度。

省教育厅将研究制订高中课改工作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案,市、县教育督导机构要将高中课改工作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

省教厅和市教育局拟于2010年秋季开学前后,对全市高中课改前期准备工作和启动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导检查,重点就高中课改组织领导、师资培训、经费保障、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等情况进行督查,推动全市高中课改顺利推进。

二、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今年,教育部、省政府以及省教育厅相继制定下发了有关文件。

应该说,当前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都已经十分明确。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我们把思想行动迅速统一到国家和省上的文件精神上来,按要求抓好落实工作。

(一)明确工作思路和要求按照教育部和省教厅的要求,当前我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省级统筹,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强化督查,严格问责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响强烈的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认真治理办学不规范行为,务求使中小学不规范办学行为明显减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教育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

规范办学行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广大中小学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认真落实。

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和完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二)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当前,我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规范评价行为。

要从规范评价行为入手,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环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当好政府的参谋,使各地政府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评价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今后,各地教育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个人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考试成绩等为标准对学校、教师进行排名并考核奖惩;不得统计公布辖区内学校、班级和考生的高(中)考成绩、升学率等情况;不得炒作高(中)考状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研究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标准,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积极探索建立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是规范教学行为。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标准配备好中小学各科教师,督促辖区内所有中小学严格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教学时间。

坚决纠正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赶超进度、加深难度的做法,确保学生得到完整合格的教育。

各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和家庭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要确保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严禁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严禁中小学为社会各类补习班、培训班提供办学设施或场地。

三是规范招生行为。

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合理确定学校招生范围,学校不得违规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普通高中要严格执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并在规定区域招生,严格执行择校生三限政策,严禁学校挖取被它校录取的学生。

省级以上示范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和招收复读插班生,严禁以非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继续扩大省级以上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2010年指标到校生比例要达到50%。

严禁中小学校违规提前招生,高中阶段学校不得在每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结束前进行招生,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要求,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三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籍管理,逐步建立全市、全省统一的学籍电子化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动向进行动态监测。

四是规范考试行为。

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科目。

小学每学期可进行一次期末文化课考试,初中每学期文化课考试不超过两次,普通高中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要求。

要严格规范竞赛活动,未经省上同意,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考级活动。

市教育局将对现行中考加分项目及分值进行认真清理,加以规范,从严控制加分项目和分值,避免加分过多过滥,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五是规范教师行为。

各地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中小学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切实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严禁在职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

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差补缺。

(三)履行职责,强化行政执行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要抓好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一件难事。

要破解这道难题,既需要争取政府的领导,强化政府行为,更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执行力。

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克服畏难、松懈情绪,齐心协力,真抓严管,旗帜鲜明的纠正应试教育倾向和不规范办学行为,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落实工作职责。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教育局长、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和分管校长是第二责任人。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市上的统一部署,研究提出本地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认真排查并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维护区域内中小学校的正常办学秩序。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学校内部管理,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为,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设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对举报的违规情况进行逐一查处。

2、强化督导检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督导检查制度,认真开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专项督导和随机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要把规范办学行为的情况作为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出现的重大问题要严格问责,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对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纠正辖区内违规办学问题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予以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并通报当地政府;情节严重的按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市上将在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小学校风示范校等评估表彰中,对违规办学问题严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近期,全省教育系统将开展一次自下而上的专项督导检查。

各地各校要对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

在各地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上将通过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设立举报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抽查各地规范办学行为的效果。

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3、建立长效机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将解决问题与制度设计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着力构建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二是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三是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四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五是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为努力培养和造就新时期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一页更多精彩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课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篇3同志们:

全市小学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讨会马上就要结束了。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和选取科学有效的工作切入点,进一步提高我市学校特色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上午大家观摩了盐城市一小(教育集团)四色文化馆开馆仪式和四色文化丛书首发式,以及他们学校开设四色文化课(《红色的记忆》)的情况;中午交流了各地学校提交到会上的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成果(教材及其它材料);下午大家先着重就开展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相互交流,接着聆听了省教科所成尚荣所长的精彩讲座。

应当说,一天的会议主题集中,内容丰富,安排紧凑,起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效果,对于促进全市小学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就当前小学特色建设工作如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我也作一个发言,主要是提出一些思考,供同志们参考。

一、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路径选取上,要在重视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十五以来,盐城教育事业得到了最好最快的发展。

处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首先,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跨越。

由于认真巩固扩大两基成果,目前全市所有乡镇都已达到双高两基标准,2006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比2000年分别增加0.32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8%,比2000年增加4个百分点;小学生巩固率达100.04%,比2000年增加0.16个百分点。

其次,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

十五期间全市撤并小学2163所,新建小学158所,全市小学十五期末比2000年净减少1088所,小学校均覆盖人口达1.21万人,均超过省定标准,为提前两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目标提供了保证。

在全部消除学校危房的基础上,我们一着不让地推进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四项配套工程,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数亿元,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的建设目标。

目前全市农村小学全部达到三新一亮和六有要求,实现了校校通,建起了电脑网络教室,部分小学还建有数字化校园网,城乡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办学综合效益有了新提升。

十五期间各地大力加强窗口示范学校建设,努力优化资源配置、扩充优质资源。

全市共创建省实验小学32所,盐城市一小等一批窗口示范学校易地建设新校区,这些学校新校区建设的规划起点高、建设投入大、现代气息浓,既为学校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又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小学特色建设推进工程,旨在推动各地小学在常规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拳头产品,提升办学品位,从而整体提升我市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全市先后共创建市级各类小学特色学校142所,这些学校不仅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而且特别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使校园环境集人文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帮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陶冶身心、拓展视野。

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规范有序。

能够注意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了事事处处有章可循。

学校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无论是文化知识测试还是其它各类素质展示,这些学校在当地同类学校中均表现出良好的业绩。

特别是在涉及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的有关比赛和素质展示中,这些学校的学生所展现出的特长素质和综合素养更是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称赞。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是:

一是一些学校办学条件上去了,但办学水平仍然没有多大起色。

其原因在于仍然有一部分同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简单机械地认为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学校工作呈绝对的正相关,看不到强化内部管理对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作用,看不到特色建设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杠杆作用,结果学校管理和推进特色建设的力度不够到位,学校光有漂亮的外表而办学实绩平平;二是个别已创建特色的学校心气浮躁,满足于浅尝辄止,结果特色建设项目不少,但内涵偏于肤浅,特色层次和品位不够高;三是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保证特色建设长效运行的内部机制,影响了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经验和教训一再提醒我们,必须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强化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依靠学校管理和办学特色建设夯实办学内功、提升办学品位。

因此,有必要继续重申学校特色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工作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使每个学生在五育都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各地小学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一例外地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无一例外地使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