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873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docx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评价标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认识东南西北,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线路图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的感性经验,并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使学生学习辨认生活中和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单元教学内容检测标准及评价方法

内容

水平标准

检测标准

评价工具

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能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根据生活常识(太阳从东面升起)判断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能判断地图上的八个方向。

●能用正确的方向词描述物体的相互位置。

●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

(1)花园街的西面有()、()和()。

(2)图书馆在北京路的()面,小吃店在小林家的()面。

(3)超市的东南面是(),西北面是()。

(4)小川家的东北面有()和()。

●判断:

黄昏时我面向太阳,我的左面是南面。

()

●在阳光小区东面50米的地方有一个超市,西边30米处有一所学校,请你用△分别标出超市和学校的位置。

路线图

●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能描述从某地出发到达某地的路线。

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能到达山洞?

3、教学案例片段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1、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是不变的。

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

向前点点头,向后拍拍手,向左弯弯腰,向右跺跺脚。

(请同座一起面对面做游戏)

老师说的一样的话,为什么他们做的不一样?

(朝向不一样)

导入:

看来单单用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

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

2、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方向的知识?

(出示指南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和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你们看是什么?

(CAI)你知道吗?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今天我们就利用指南针一起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板书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二、新授

1、认一认

(实物投影演示)将指南针上的“北”字与指针红色的一端对齐,一起认一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①说一说:

同座互相说一说我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指名口答,一起指一指。

②指一指:

指名4个同学分别面对不同方向,一起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提问:

你发现什么?

归纳:

前后左右会随著自己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却始终不变。

③说一说:

教室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

我的东南西北方坐着哪位同学?

板书:

黑板在教室的东面,()在教室的西面。

窗子在教室的()面,()在教室的()面。

2、做一做

①一二大组同学面向北方,三四大组同学面向南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同座面向相对的两个方向,说一说哪两个方向相对。

这是辨认方向的一个好方法。

板书:

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②转一转

现在老师再报出一个方向,你们能很快地面向着这个方向吗?

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来一次)

在这个活动中你发现什么?

(向右转依次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是辨认方向的又一个好方法。

只要告诉我们一个方向,就能按照顺时针转的方法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③猜一猜:

蒙住一同学的眼睛转几圈,然后大家告诉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再让他猜出其余方向,大家当裁判。

三、应用知识

1、小向导:

学生当向导,介绍以本学校的操场为中心,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2、填一填:

①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

②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怎样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吗:

中国许多省的地名也与方向有关呢。

2、如果没有指南针,你还知道那些判断方向的办法呢?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口算除法(口算用一位数除、估算),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的验算、有关0的除法)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本单元分两个小节:

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易于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2、单元教学内容检测标准及评价方法

内容

水平标准

检测标准

评价工具

口算除法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会估算用一位数除,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会口算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会口算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近似看成整数或是附近的数的方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40÷2=600÷3=8000÷4=50÷5=

●350÷7=3600÷6=4500÷5=

●我有20元,一支笔5角,可以买多少只笔?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89÷3≈562÷7≈190÷5≈723÷9≈159÷4≈

●商店准备把170个梨分袋进行销售:

每3个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每4个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内容

水平标准

检测标准

评价工具

基本的笔算除法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能正确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结果。

●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都能被整除)。

●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除法。

●能正确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结果,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位数。

●用竖式计算:

372÷6=412÷8=358÷9=

●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估一估每题结果是多少:

336÷6=336÷2=288÷9=245÷5=464÷4=

●数一数,每副扑克牌有()张,2副扑克牌有()张,如果4人玩游戏,全部分完,平均每人得多少张?

如果6人玩游戏,全部分完,平均每人得多少张?

除法的验算

●能验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

●能正确用乘法验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有余数除法)。

●能用验算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计算并验算:

751÷4=680÷6=196÷7=

●800支郁金香每9支扎成一束,正好扎成86束,对吗?

如果不对,那么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呢?

有关0的除法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能用竖式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理解“除最高位以外,其他数位不够商1时商0”。

●能判断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正确性。

●竖式计算:

609÷3=690÷3=804÷2=840÷4=

●竖式计算:

524÷5=751÷7=844÷6=482÷4=

下面的竖式“病因”是什么?

请改过来。

3、教学案例片段

课题一:

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

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

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

124≈120       生2: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

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

223≈200   生2:

223=200+23  生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

   约行55千米。

    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再现问题:

①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a.在解决问题①中,能将100估成120吗?

为什么?

b.在解决问题②中,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3)交流看法:

请学生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在班上进行思想的碰撞。

通过研讨,让大多数人明白:

在问题①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问题②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渡过困难期。

(4)估算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100÷3≈、182÷4≈的估算。

学生作业后,点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面对第1题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思考:

把260看成240或280都可以吗?

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面对脱离了具体背景的除法估算,请学生根据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正确求出估算结果。

完成后,可请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将被除数看成多少来计算的。

3.补充练习:

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

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将乘、除法估算技能用于解答同一个问题之中,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

解法一:

28≈30     解法二:

160≈180

       30×6=180       180÷6=30

       160<180        180>160

       6辆车够。

       6辆车够。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日记的内容是:

(1)举出2个生活中应用估算的例子。

(2)除法估算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举2个例子说明。

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第三单元统计

1、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在本单元中初次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2、单元教学内容检测标准及评价方法

内容

水平标准

检测标准

评价工具

简单的数据分析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和其它格表示单位不同的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简单的问题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体会数据分析对决策所起的作用,体会统计的价值,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

●调查一下你跑步后脉搏跳动会比静止时快多少,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与同伴进行交流。

●下面是三年级同学在一个周末上网的统计表。

(1)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2)这个周末平均每个班级上网的人数是多少?

(3)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平均数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在实例中,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是个“虚拟数”、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能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选择:

如果第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比第二组同学的平均身高高,则第一组中最高的同学()比第二组中最高的同学高。

A、一定B、可能C、不可能

●下面是红蓝黄三队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表:

红队:

队员

1号

2号

3号

4号

套圈个数

7

5

4

8

蓝队:

队员

1号

2号

3号

4号

套圈个数

6

6

3

5

黄队:

队员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套圈个数

5

4

6

8

7

(1)红队和蓝队比,哪个队实力强?

(2)红队和黄队比,哪个队实力强?

3、教学案例片段

课题: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求平均数的简单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3、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投篮比赛(出示两组同学投篮情况统计图)。

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新授

1、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①提问:

哪一组投得更准一些?

②讨论:

怎样比较哪一组投得更准一些?

③交流:

A比较两组的总数;B比较两组的平均数。

提问:

你认为哪种比较方法能反映这个小组的实力?

平均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平均数比较更合适?

让学生充分说明理由,体会由于两组人数不同,所以两组投中的总数不能反应出哪组投得更准一些,因此要用平均数来比较。

2、求平均数的方法

①提问:

先看男生队平均每人投中了几个?

②讨论:

求这组平均每人投中了几个,就是求什么?

怎样求?

③交流:

A、移多补少

提问:

看图你能发现平均每人投中了几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B、计算

提问:

有不同的方法吗?

板书:

(5+6+5+4+5)÷5=5(个)

提问:

5+6+5+4+5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用投球的总数除以5?

得数5表示什么?

④讨论:

平均每人投中5个,是指的张同学投中5个吗?

是王同学投中5个吗?

是什么?

师归纳:

这个5不能表示小组中任何一个人的投球个数,它是5人投中的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⑤学生独立计算女生队投中的平均数,交流方法,比较两组的水平。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①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共栽树124棵,一班同学栽的树不可能超过62棵。

②学校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

2、P44页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先估一估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再计算并交流算法。

(在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求一组比较接近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先找一个中间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较简便。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认为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

(虚拟数、一般居于一组数据的中间大小、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怎样求平均数?

(回顾:

A、移多补少;B、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第四单元年、月、日

1、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年月日;24时计时法;制作年历。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学生已经前面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24时计时法的感性经验。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和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计时法营业时间引入,借助年历卡、钟面等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的基本含义,以及年月日、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在学习中体会时间和时刻的不同含义,学会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2、单元教学内容检测标准及评价方法

内容

水平标准

检测标准

评价工具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写出闰年、平年各月的天数(大小月)或全年的天数

●说出一年有几个季度,各季度包含哪几个月

●说出资料提供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会看日历,写出×月×月是星期几

●我的出生于()年()月()日,这一年是()年,有()天,这个月有()天,我今年()岁。

●2008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根据下图提供的参考:

请你制作一张2004年2月份的日历表。

 

24时计时法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会进行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能区别时间和时刻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能有序地观察和思考。

简单的统筹优化思想)

●下午3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判断:

火车8小时开车。

()

妈妈每天工作8:

00。

()

●王老师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10小时10分,他每天下午6点离开学校,那他每天早上()时()分到校。

如果王老师每天中午休息1小时40分,那王老师每天工作()时()分。

3、教学案例片段

课题: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理解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的区别。

2、会进行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24时计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时刻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小明昨天7时出门,玩到9时回家,估计小明在外面玩了多长时间?

提问: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一天中有早晚两个7时,容易弄混淆,有什么好办法区分上午和下午两个7时呢?

引入:

看来同学们善于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用7时、19时分别表示早晚两个7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

二、探究新知

1、初始24时计时法

(1)讨论:

一天中除了有早晚两个7时,还有哪些时刻有两个?

为什么一天中有这么多时刻有两个呢?

(生:

因为一天有24时,而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

演示:

一天,钟表上时针走2圈,用0~12来计时,走第2圈时和第1圈走一样的时刻,所以用上午、下午和晚上等词语区别。

(2)介绍:

一天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时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

演示:

时针走第1圈时用0~12计时,走第2圈时用13~24计时,这就是24计时法。

2、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1)讨论:

①这个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

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一天中后半天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它等于内圈数加上12得到的。

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2)口答:

①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时刻

上午8时到校()中午12时吃饭()

下午1时55分上课()下午4时30分放学()

②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下面时刻

19时新闻联播()7时起床()

8时30分()16时()

(3)小结规律:

前半天(13时前),两种计时法的数字是一样的,后半天,两种计时法数字相差12。

(4)练习:

完成P53页做一做

3、体会0时

半夜12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除了24时还可以用什么时刻表示?

为什么可以说0时?

板书:

师:

今天的0时,也是昨天的24时,今天的24时也是明天的0时。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第1题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口算乘法(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估算),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乘法)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仍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本单元分两个小节:

先学口算乘法(含估算),再学笔算乘法。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做好必要的准备。

同时,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把计算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