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752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docx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ShanghaiDianjiUniversity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网络工程

课题名称:

姓名:

邓健

学号:

091003200733

指导教师:

万爱霞樊荣

完成日期:

2011.6.22

电子信息学院

1需求分析

1.1企业需求

1、公司有4个部门(管理、研发、销售、工程),共40台PC,其中2台为服务器;

2、服务器中,1台为WEB服务器,1台为FTP服务器,确保可以从Internet访问;

3、除服务器外,所有PC将通过DHCP动态配置IP地址;

4、因信息安全问题,研发部门不能访问Internet;

5、公司向ISP只申请了一个IP地址;

6、禁止外网的所有ping的报文;

1.2第六组设计要求

1、根据拓扑图,创建VLAN,划分端口

2、根据拓扑图,配置路由器各接口IP地址

3、根据拓扑图,配置交换机SVI接口地址(只针对3层交换机)

4、分别在路由器和3层交换机上配置静态路由,使各网段间能够互通

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DHCP,使各网段内的客户机能够动态获得IP地址、网关及DNS

6、在服务器上开启DNS及FTP服务

7、在客户机上通过文件上传下载软件flashget,通过FTP服务器地址连接FTP服务器,以指

定的用户名user和密码123456的方式登录FTP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1.3需求分析和设计要点

通过客户端软件访问FTP服务器的配置、权限的设计、拓扑图规划、VLAN及IP地址规划、三层交换机上的静态路由配置、三层交换机上的DHCP配置、DNS配置。

根据要求,我小组划分5个VLAN,地址采用10.6.X.X作为私网供内部网络使用;对三层交换机配置DHCP,以及OSPF协议;在路由器上采用PAT,作ACL用来过滤掉研发部门的Internet访问,以及过滤掉外网的所有ping包。

2方案编制

2.1网络设备选型及数量

实验环境:

网络技术实验室(技术中心808)

实验设备:

锐捷路由器2台、锐捷三层交换机1台、锐捷二层交换机2台、6台PC、

机柜一个、网线若干。

2.2IP地址规划及分配

网络地址:

公网IP:

2.2.2.2/24私网IP:

10.6.X.X

网络地址分配:

vlan10IPaddress:

10.6.10.X./24vlan20IPaddress:

10.6.20.X./24

vlan30IPaddress:

10.6.30.X./24vlan40IPaddress:

10.6.40.X./24

vlan50IPaddress:

10.6.50.X./24路由器的内部IP:

10.6.60.X/24

路由器的外网IP:

2.2.2.2/24

2.3网络规划拓扑图

2.4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

我小组应用到的网络技术主要技术如下:

VLAN及VLAN间路由、生成树(STP)、VTP、OSPF、静态路由、DHCP、ACL、NAT

3系统集成

3.1VLAN的配置

(1)基本的配置:

sw>enable14

sw#configterminal

sw(config)#hostname80806SW3

80806SW3(config)#noipdomain-lookup→关闭域名查找

80806SW3(config)#lineconsole0

80806SW3(config-line)#loggingsynchronous→命令输入达到同步

80806SW3(config-line)#exec-timeout00→设置永不超时

80806SW3(config-line)#exit

(2)举例创建vlan10命令行:

80806SW3(config)#vlan10→创建VLAN10

80806SW3(config-vlan)#nameguanli10→命名为guanli10

80806SW3(config-vlan)#exit

80806SW3(config)#

(3)举例开启端口trunk模式:

80806SW3的配置:

80806SW3(config)#interfacefa0/2

80806SW3(config-if)#switchporttrunkencapsulationdot1q→封装干道协议

80806SW3(config-if)#switchportmodetrunk→启用trunk模式

(4)对三层交换机的配置结果图:

(5)三层交换机设计的trunk配置图:

(6)二层设计配置图:

3.2三层交换机上的静态路由配置以及OSPF

(1)静态路由基本命令:

80806SW3(config)#iproute10.6.10.0255.255.255.0f0/1→指定静态路由

(2)ospf基本命令:

80806SW3(config)#routerospf1→启用进程号为1的ospf路由协议

80806SW3(config)#network10.6.10.00.0.0.255area0→发布本设备的直连网段

(3)OSPF的结果图:

3.3三层交换机上的DHCP配置

(1)举例DHCP配置命令:

80806SW3(config)#servicedhcp

80806SW3(dhcp-config)#ipdhcppoolguanli10→定义地址池

80806SW3(dhcp-config)#network10.6.10.0255.255.255.0→定义地址池中的IP地址范围

80806SW3(dhcp-config)#dns-server10.6.50.1 →定义DNS服务器地址

80806SW3(dhcp-config)#default-router10.6.10.254 →定义客户端的默认网关

(2)实现结果验证:

(ping不同网段IP)

(3)ping同网段IP:

3.4路由器上的NAT配置:

(1)PAT基本命令行:

Router(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10interfaceFastEthernet0/0overload

Router(config)#ipaccess-liststandard2

Router(config)#deny10.6.20.00.0.0.255

Router(config)#permitany

Router(config)#interfacef0/1

Router(config-if)#ipnatinside→加载到接口

Router(config-if)#interfacef0/0

Router(config-if)#ipnatoutside→加载到接口

Router(config-if)#ipaccess-group2in

(2)PAT结果图:

应用ACL不允许10.6.20.X网段的internet服务:

4服务配置

4.1FTP配置图:

4.2通过指定用户名和密码访问FTP服务器的配置

5课设总结

本次历史两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我们小组实施明确的分工合作,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可设要求的所有任务。

虚拟机上画出拓扑后,各组员自行在各自电脑虚拟软件上配置所有的设备,具体设备上配置,又做了明确的分工:

邓健负责接入层的两个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郭新负责三层交换机的各种配置,何浩甲,高亚楠负责两台服务器上的DNS和FTP配置,郭新,杨尚儒,钟晓宇负责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除此之外,邓健同学负责总体的规划,何浩甲同学还负责拓扑图的规划,郭新同学还负责每节课的课后小结。

实验开始的前两节课主要是网络拓扑图的设计,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的,首先我们小组进行拓扑图的规划,经过努力规划出两张不一样的拓扑图。

一种是接入层用三个二层交换机,一种是两个二层交换机,出于经济的考虑以及实验真实设备条件限制,我们选择后者。

在确定拓扑图的基础上,实施了VLAN的划分,两台二层交换机按接口划分层四个VLAN供四个部门使用,同时在三层交换机上有分出一个VLAN给两台服务器。

为了实现PC的动态IP地址分配,则需要配置DHCP服务,那么这个服务是在三层交换机还是在服务器上配置,通过系统的考虑,我小组最终选择在三层交换机上开启DHCP服务。

在路由协议选择方面,虽然静态路由对于小型的网络而言工作量不是很大,而且效率高、占用资源少,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对于有些远距离的局域网而言,静态路由是非常好的选择。

但是静态协议不能随网络配置的改变而改变,一旦跟换设备,或网段改变则需重新手工写入静态路由表。

从方便维护考虑我们选择了OSPF动态路由协议,及在三层交换机和相连的路由器上开启OSPF。

为了访问外网,由于只有一个公网IP,所以在路由器上运用了NAT转化技术,以及通过控制ACL列表限制科研部(vlan20)中的所有机器的外网服务。

经过几节课的分工合作,最终实现了题目的所有要求,内网的每台pc都能访问FTP服务器,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ftp,同时可实现上传,下载文件的操作。

内网中出科研部不能访问外网,其余的都能通过PAT转化后的共有地址访问外网,达到公司所有需求。

本次试验,将本学期所学的以及课外自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上来,虽然在实体机上操作时,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路由器上的外网和内网的端口插错了,当发现问题解决后的那一瞬间,心情尤为激动,因为所有的网络都通了,所有的协议都跑起来了。

这次课设,无论在操作经验上还是在配置网络的细心程度上,我都受益匪浅。

希望在日后的学习或课程设计上,还能像这次一样!

6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吴功宜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4版)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3、《思科网络实验室CCNA实验指南》梁广民电子工业出版社

4、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李馥娟清华大学出版社

5、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管理冯昊清华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