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725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入GDP的有( D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2.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B )。

 A.直接税  B.折旧 C.间接税  D.净出口

  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C )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民生产净值(NNP) C.个人收入(PI)   D.国民收入(NI)

  5.如果个人收入为960美元,个人所得税为100美元,消费等于70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60美元,个人储蓄为100美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A )。

 A.860美元  B.800美元  C.700美元  D.760美元

  6.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A)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A)。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7.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D )。

 A.消费总额   B.资本C.社会财富   D.投资

  8.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6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1.5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1.8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B )。

  A.NI为8.7亿美元  B.GNP为8.7亿美元  C.GNP为7.7亿美元  D.NNP为7.7亿美元

  三、多选题

  1.GDP核算反映以下( AB )交易。

A.购买一幢别人以前拥有的住房,支付给中介6%的中介费 B.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C.与朋友打赌赢得不偿失100元 D.大学生每月获得的生活补贴 E.银行存款的利息

  2.下列项目中,( ABD )属于要素收入。

A.公务员的工资 B.股息 C.公司对福利院的捐款  D.房屋所有者收取的房租E.购买公债应得的利息

  3.下列(BCD)项是正确的。

 A.NNP一直接税=NI   B.NNP+资本消耗=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PI=DPI+个人所得税 E.GDP=GNP+国外净要素收入

  4.煤炭具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E)。

  A.用于做饭 B.餐馆用于做饭C.公司用于供应暖气 D.化工厂作为化工原料 E.用于取暖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BCD)。

 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  B.建造一批商品房

  C.企业购买一辆轿车   D.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 E.家庭购买公司债券

  四、判断题

  1.如果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同,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同。

( × )

  2.住宅建筑支出是被看作耐用消费品消费支出而不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 ×)

  3.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

  4.无论是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还是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都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

( × )

  5.无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

  6.用价值增加法来统计生产产品的价值时,实际上存在着重复计算的问题。

( ×)

  五、问答题

  5.试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答:

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有三种方法:

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又称为部门法,是通过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支出法也称为使用法。

产品的最终使用去向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等四个方面,因此,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就是计算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个方面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

  其中:

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个人用于建筑住宅的支出。

  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机器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

这里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品的折旧。

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计人。

  X—M为净出口,净出口=出口一进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但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两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

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

的要素收入。

工资中还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未分配利润、红利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

  销售税、周转税等。

  非企业业主收入即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也属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范畴。

  另外,实际操作中常有误差,因而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6.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

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

名义GDP(Nominal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Real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GDP指标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势必包含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由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

一般我们用GDP折算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进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

GDP折算指数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的幅度。

  10.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答:

(1)四部门指私人、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

四部门中,因为有了对外贸易,所以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总需求)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

  Y=C+I+G+X 

(2)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

Y=C+S+T+M,这里,C+S+T的意义和三部门经济中的意义一样,M则代表本国的进口。

 (3)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

C+I+G+X=Y=C+S+T+M,公式两边消去C,得到:

  I+G+X=S+T+M 这一等式,也可以看成是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因为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以下式子:

I=S+(T一G)+(M—X)。

在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则可代表进出口。

这样,I=S+(T—G)+(M—X)这个公式就代表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六、计算题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

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求: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NP=C+I+G+(X—M)中可知,X—M=GNP—C—I—G,因此净出口X—M=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原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给出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的相关数据,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DI=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DI—C=3310—3000=310(亿美元)

  (4)DI=C+S=3000+810=3810

  (5)(I-S)=(T-G)+(M-X)

  800-S=30-(X-M)=30-40,S=840-30=810  

5.若某国的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进出口净额、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解:

(1)NDP=GDP-折旧=8800-858=7942

   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

  

(2)X-M=GDP-(C+I+G)=8800-(5800+1150+1500)=350

  (3)DI=C+S=5800+1456=7256

  (4)(I-S)=(T-G)+(M-X),1150-S=44-(X-M)=44-350

  S=1150-44+350=1456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B)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C)。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

A.is,L>M;

C.i>s,LM

5.在IS-LM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C)。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C)。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B)。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8.(A)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9.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B)。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经济周期的实质是(D)。

A.失业率的波动; 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 D.国民收入的波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ABCD)。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D.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2.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是(AC)。

A.APC+APS=1;  B.APC+APS=2;

C.MPC=1—MPS;  D.MPC+MPS=2

3.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心理规律是(ACD)。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流动偏好规律;  D.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4.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BCD)。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影响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有(ABD)。

A.法定准备金率;B.超额准备金率;C.再贴现率;  D.现金—存款比率;E.基础货币的数量

四、判断命题的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GDP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GDP的基期价格。

(F)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F)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F)

4.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T)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刺激投资需求,推动国民产出增长。

(F)

6.一般来讲,相对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T)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F)

8.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F)

9.如果宏观经济的均衡处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之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T)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失业率的下降。

(F)

五、计算题(共27分)

1.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民收入帐户中的资料:

GDP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的预算盈余

6000

800

200

4000

1100

30

计算:

(1)NDP;

(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本小题8分)

解:

(1)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

(2)净出口=GD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100

(3)因为:

政府预算盈余=政府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所以:

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1130

(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税收+转移支付=GDP-(税收-转移支付)=6000-1130=487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870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为c=800+0.6y,投资需求为i=7500-20000r,货币需求为L=1000y-10000r,价格水平P=1,试求货币名义供给为6000亿美元时的GDP。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本小题6分)

解:

根据y=c+i,得y=800+0.6y+7500-20000r,整理得IS方程为

y=20750-50000r

根据M/P=L,得LM方程为:

y=6+10r

联立IS与LM方程,得:

r=0.4,GDP=y=10

3.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c=5+0.75(y–t)

i=6–0.25r

t=4,g=18

货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L(r,y)=0.2y–2.5r

名义货币供给M=40

(1)推导总需求方程(有关运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假如在短期里,价格固定为4,试求国民收入以及利率.

解:

(1)根据已知条件,得:

y=c+i+g=5+0.75(y―4)+6―0.25r+18,整理得IS方程为y=104-r

令L=M/P,得LM方程为:

y=200/P+12.5r

联立IS与LM方程,并进行整理,得总需求方程为:

y=96.3+14.8/P

(2)将P=4代入总需求方程,得GDP=100

再将100代入IS或者LM方程,得出利率r=4%

4.

(1)某经济社会三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0%、12%和15%,为了使每年的实际利率为4%,那么三年的名义利率应分别为多少?

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是多少?

(有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名义利率为10%,而实际利率仅为5%,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多少?

(本小题6分)

解:

(1)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每年的名义利率分别为14%、16%、19%

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为16.3%

(2)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

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5%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它们如何影响IS曲线?

答:

(1)自发支出变动,即自发消费和自发投资的变动。

自发支出增加,导致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

其经济学含义是:

即使利率r不变,国民收入y也会增加。

(2)政府支出变动。

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移动的幅度为△y=kg·△g。

这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3)税收变动。

税收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从而IS曲线左移,移动的幅度为△y=kt·△t.这体现了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

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答: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3.什么是加速原理?

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答:

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变动率。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的作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一论坛上表示,约有670万个就业岗位蒸发,主要集中在出口基地广东,使得失业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

失业率攀升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8%,这一数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值。

陈全生敦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弥补因出口萎缩及政府过去控制增长所流失的就业机会。

为拉动内需,北京2008年11月出台价值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失业?

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3分)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失业?

为什么?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体现了宏观经济学的什么定律?

(4分)

4.为了治理失业,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

其原理是什么?

答:

1.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

衡量失业的指标为失业率,即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3.失业加剧了中国对社会稳定的担忧,将会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2.5或3)个百分点

4.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

其原理在于“逆经济风向行事”:

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

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

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3、生产者剩余:

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

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此低于部分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4、替代效应:

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5、收入效应:

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

6.收入消费曲线:

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7.恩格尔曲线:

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

二、选择题

1.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存款10000元时,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C)。

A.2000元B.8000元

C.50000元D.100000元

2.资本市场是(C)。

A.从事货币买卖的市场B.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C.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D.进行投资的场所

3.货币供给是指(B)。

A.基础货币的变动量B.流通中的货币量

C.银行存款总量D.银行贷款总量

4.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是(D)。

A.总需求—总供给模型B.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C.新古典增长模型D.IS—LM模型

5.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条件是(A)。

A.自发总需求的增加B.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D.价格水平下降

6.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7.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A)。

A.需求管理B.供给管理

C.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D.国际经济政策

8.下面的经济政策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C)。

A.收入政策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D.指数化政策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是(C)。

A.货币供给B.政府购买

C.社会福利支出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是(D)。

A.一国为别国提供保险的收入B.一国对别国劳务出口的收入

C.一国对别国教育事业的赠予D.一国在别国发行债券的收入

三、判断题

(错)1、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就是自己发行货币。

(对)2、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对)3、引致消费和引致投资的变动会使IS曲线平行移动。

(对)4、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发行量少。

(错)5、菲利普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