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实习队总结.docx
《中学实习队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实习队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实习队总结
中学实习队总结
走在通往优秀教师的路上
——XX年林启恩纪念中学实习队总结
(指导老师:
杜新艳 执笔者: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郑俊)
走过了一段短暂却也漫长的旅途,如今在这旅途的终点做稍息地逗留,回望我们一起走过的这段旅途,泪水不禁模糊了我们的双眼,这是幸福的眼泪在流淌。
这幸福来自何方?
来自华师大的培养,来自林启恩纪念中学的支持,来自指导老师的信任和耐心的指导,更来自我们一直陪伴着的那一群群纯真无邪、认真进取、可爱的学生,当然也来自我们自己那问心无愧的、见证努力的满身汗水!
一路走来,我们有太多的点滴、感悟要分享,很感谢这段旅程中给我们带来感悟的每个人、每件事。
如今,沉浸在这幸福泪水里的我们不禁感慨:
时间过得真快,但在短暂的瞬间里,我们长大、成熟了许多!
在此,仅以寥寥些许文字来记录一种生活——来自华南师大7个不同学院的13名大学生在教师成长道路上最真实的生活。
一、起步前的酝酿
(一)不期的相聚
踏入大四的门槛,意味着我们的毕业即将来临。
作为师范生,毕业前的一件大事就是参加师范生的教育实习。
在大三第二学期的尾巴上,我们13个人(来自7个不同学院)通过网上实习学校的选择,最终默契地走到了一起。
这是我们在教师成长道路上起步之前似偶然却也必然的相遇,相信自己,相信这相遇的缘分,我们约定:
要抓住大学的尾巴,使我们的实习生活过得精彩而难忘!
(二)状态的调整
即将走上实习岗位,必须学会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化,于是我们要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了。
这种意识来自于上学期期末时与指导老师杜新艳老师的那次见面会,她告诉我们,实习的任务相当艰巨;来自于学校给我们开的实习队队长会议,告诉我们实习工作要稳扎稳打、严谨细致。
(三)各种准备
大三结束了,XX年的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不再荒废,只因我们在准备着。
指导老师见面会之后,我们主动地和实习学校进行初步的联系,了解的问题很常规,涉及住宿安排、学科教材、班级规模等项目。
据了解,那时候实习学校也还没有为下学期我们的到来做好准备,不过已经在着手了。
初步的了解也就只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提醒实习学校说:
我们要来啦!
在暑假期间,我们仔细研读新课标、教材,参阅相关书籍,认真备课和试讲,到中学见习,训练好各项师范技能,希望能更好地提高与完善自我。
我们准备“五个一”——一个课件、一份学科教案、一份班会课教案、一份第二课堂教案和一份实习准备总结。
没真正接触过现实中的中学生的我们,只能根据自己想象中的学生来进行备课,也不知道最终这教案能否派上用场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过“五个一”的准备,我们明显对教材、对教学、对班主任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
实习是个伟大的工程,我们得为他准备很多,当中还应该包括理论上的准备,它应该涉及到教育理论,心理理论和教学理论,这些都可以在图书馆寻得。
队员们也都经常会去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理论,关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做好起步预备姿态
(一)建设优秀实习队
在酝酿阶段,我们要相互帮助,在做好起步姿势的时候,我们更加要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完成我们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所以队伍建设很重要。
我们很快就找齐了所有的队友:
文学院的丹成、少锐、黄昆;历史学院的欢敏;化环学院的秀婷、育敏;物电学院的国华、郑俊;政行学院的伟华、碧静;生命科学院的彩银、陈娟;外文学院的绮红。
我们召开了见面会、选出了队长、建立了q群、申请了公共邮箱、开通了我们的实习队博客、制作了实习队通讯录、收集了队员们的个人简历、撰写队伍简介、队规、实习队计划等等。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我们建设了具备自己队伍特色的队伍架构,进行了细致的分工。
内设三名队长,正队长负责统筹,另外两名分别掌管教学(调研)工作和后勤(宣传)工作,又把剩下的十名队员分半并且分别归入教学组和后勤组。
这样的队伍架构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为队伍做出点贡献,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在实习前,我们还组织队员进行试讲、说课训练,检验大家的暑期准备成果。
9月5日,我们队伍召开了第一次全体队员会议,做实习的最后动员,信心满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深入联系实习学校(踩点)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我们的实习事务,在上学期初步联系的基础之上,我们三个队长于8月30号那天跑了趟实习学校,和实习学校负责人林老师、洪老师进行交流。
学校对我们的实习工作已经准备完毕,包括住宿安排、学科教学安排和班主任工作安排。
我们还参观了学校校园和周围的环境,回华师后,我们把踩点记录、相片发上了博客,告知所有队员相关情况。
那天我们收获满满地离开了实习学校,内心期待着与林启恩纪念中学的第二次亲密接触。
(三)包车
几经周折,最后敲定了一家包车公司,确定9月15日是我们出发的日子。
我们队伍的13人和甲子队的7人协商好了将携手共赴广东陆丰——我们即将共同挥洒两个月汗水的土地。
还好,车费不贵,而且空间很大,53座的大巴会使我们的心情也宽敞很多。
最后才了解到,这次包车赚了个大便宜。
三、点滴在路上——三路并行
9月15日,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们开始走上了这条道路,起点在华师,终点还只是身处在令人期待的未知领域里,或许这个领域会带给我们万分惊喜。
那天早晨,我们共同坐上了通往陆丰的那辆大巴,心情异常复杂,或惊奇或恐惧,或期待或有压力。
好吧,不管怎么说,我们上路了,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段旅途!
从广州华南师大到陆丰林启恩纪念中学只有4个小时不到的车程就到了。
到了实习学校之后,我们发现,其实真正的旅途从这里才迈开了双脚。
在这里,我们用我们的激情呼唤着;在这里,我们用我们的汗水努力着;在这里,我们用我们的青春践行着。
在这里,我们脚踏实地度过了近两个月的光阴,我们激情无限地挥洒了不可计量的汗水,我们无怨无悔地留下了科学严谨的思想,我们心满意足地带走了满满的不舍与祝福。
这光阴、这汗水、这思想、这不舍与祝福,涉及实习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追求科学严谨;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追求民主集中;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我们追求他们的健康成长;在队伍建设中,我们追求患难与共,奋勇向前。
总之,在路上,我们经历了上路之前不可能遇到的点点滴滴。
现如今,在这旅途结束的时刻,让我们对点滴做一次全面的回味。
(一)教学之路
学校将我们13个人分成了两个年级授课,其中高一为物理、生物、政治和英语专业的7人,高二为语文、化学和历史专业的6人。
1.做好预备姿势——听课、评课
到达实习学校的第二天下午,学校安排了我们与各位指导老师的见面会,给实习老师提出了实习计划和相关要求。
接着,实习的第三天到了,见习开始了……
9月17日,实习学校开学第三周的星期一早晨,学校升旗典礼结束之后,各个学科的实习老师都开始忙碌起来了。
就在这一天开始,全体实习老师都坚持认真听课、虚心请教,听指导老师的课,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听队友的课,直到我们的实习旅途到达了阶段的终点。
粗略估计,每人平均每周听6节课,初开国庆一周,则平均每人共听36节课,13个实习老师总共也听了450节左右的课了。
在听课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详略,如何设置课堂的步骤和教学方法,如何处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如何控制课堂节奏,如何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调节课堂气氛,如何进行知识能力的拓展迁移等等。
通过听课,还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等等。
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亮点都能在我们的思维中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通过广泛的听课,我们见识了许多不同的教学风格,大学中学到的教学理论也慢慢地找到了实践的依托,我们也将把自己听课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
课后,我们跟老师、队友一起评课。
启恩中学的老师非常的热心,总会把他们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
例如高一年级的李主任,面对初出茅庐的我们,他总是和蔼地笑着,丝毫没有半点架子,常常建议我们多听课,并鼓励我们大胆地创新,不要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框架里。
2.旅途开始之初——备课、试讲
国庆之前我们一边听课一边备课,也有试讲。
看到一个个优秀的在职教师在教室里的一
次次精彩的课堂,我们深感差距所在;面对一名名上进的纯真学生在教室里的那一个个求知的问题,我们倍感责任所在。
正是这差距,正是这责任,催促我们在真正站上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即将到来的真实的课堂,我们丝毫不敢懈怠。
就连中秋、国庆长假我们也在认真地准备着。
备课,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也不只有我们在奋斗。
在备课的过程中,遇到困惑是在所难免的,倘若只有一个人在备课,则往往可能马虎了事。
但是我们还有队友,正是队友的存在,使得讨论成为了可能,使得问题的解决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更加的深刻。
另外,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年级学科小组,学科小组每个星期都会开一次教研会议。
在这会议当中,我们能够参与集体备课,我们能够对学科的教学进度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有时,我们也在教研会议上开展了说课,这对我们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
说课之后,我们往往能够得到与会老师珍贵的点评。
我们学会了挤时间,随身带着备课资料,闲下来时可以马上备课;我们学会了资源共享,同专业的队友一起分享备课的心得和搜集资料;我们学会了刻苦,压缩休息时间来备课;我们互相学习,队伍内部定期开展试讲、说课活动,给彼此提出建议。
因为压力,我们有了动力,后来发现我们的备课效率提高了许多。
3.享受旅途风景——上课,教学反思
“让上课成为一种享受”,这句话以前只是说说,但在这个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尽力去做到。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基本上都做到了,而且乐在其中。
(1)队伍上课概况
实习之前,我们经常受到来自师兄师姐这样的提醒:
要多点主动地和指导老师交流,多点争取到上课的机会,这样才会有比较大、比较深刻的进步。
还好,启恩中学的老师很热心于培养我们这些实习老师,再加上我们自身在这里的表现本就不错,所以各学科的指导老师都很愿意把自己所授课的班级放手给我们教。
其中英语老师绮红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从她英语指导老师那里接过课堂的火炬了。
这样,一个实习期下来,每个队员都上了很多节课,当中包括新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第二课堂、公开课等。
当然,由于不同学科学校每周安排的课程数量是不同的,所以最后每个队员所授课程总数量也就各不相同了,但是整体上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学校要求的8节新课的目标。
在不断的磨练中,之前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和听课得来的优秀经验都慢慢渗进了我们的讲课中去,这是实习两个月后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事。
指导老师对我们实习队员的表现基本都很满意,我们也努力挥洒汗水,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稳扎稳打地完成了我们的教学实践工作。
(2)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以下仅以几名队友的总结为例:
①整合教材、设置情境
黄欢敏:
第1节课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节课比较多涉及专有名称和背景、宗旨、作用等内容,需要学生化繁为简、理清线索。
我仔细研究教材后,发现原来的子目设置不是很合理,就自己重新整合了内容,理清知识结构。
由于教室的多媒体坏了,我这次没有结合课件进行讲解,这对于用惯了ppt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于是,我绞尽脑汁让课堂显得更有趣。
在教案中,我还设计了“小明的疑惑”这种有趣的导入方式去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设计了“假如你是一名国际热线的志愿接听员,当下列国家出现经济困难时,你会建议他们寻求哪个组织的帮助”这样一种有趣的情境。
②把握一个“度”
林丹成:
第六周以来指导老师由于私人原因,把教学上的和班主任工作都交给我处理。
这让我也了解到,对学生太严格,他们会对你敬而远之;太随和,学生又容易肆无忌惮。
其实这个“度”我们都懂,实践起来总是有它的难处。
在教学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讲话要具备逻辑条理性,讲理的时候要注重科学性,上课最要紧的还要有感染性,有着自己的情感,懂得把握课堂的节奏,把学生带进一个活跃开放的思维空间,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
我流过汗水,也收获良多,看到学生汲取知识和解开难题时的那种兴奋,这一切的努力也就都值得了。
③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洪伟华:
我也发现,一节课要上到让学生都愿意听、都学习到知识,务必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因而,我的每一节课都在努力地选择有趣而生动的素材,已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成绩的效果;当然,课堂上仅仅有趣味性是远远不够的,知识才是一节课的血肉。
对于实习老师的我,由于经验不足,有时候会把握不住课堂的思路和条理,出现思路小混乱的情况。
书到用时方恨少,总是有这种感觉,一个知识点,自己明白,需要学生明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考虑用什么方法、什么语言、什么例子才能够让他们真正明白。
④两手准备
黄育敏:
于XX年十月十日,我开始了在22班的正式授课。
内容是化学平衡图像。
清楚地记得那节课所出现的种种状况,从一开始的多媒体风波,到抛开ppt进行授课;从一个一个图像的擦了又画,到不断地提高声音的分贝;从学生云里雾里的表情,到他们开始有所反应……计划赶不上变化,课前一定要有两手准备,不能依赖多媒体这种随时可能罢工的硬件。
课前一定要把讲课思路理清,有一条清晰的线贯穿着整个课堂。
⑤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林秀婷:
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是自己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
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的解答。
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或者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看书和睡觉。
记得廖老师跟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考虑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要以为自己能够理解就认为学生也能够。
我在每一次的课上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虽然我做的仍不够好,但孩子们也会跟我说窝心的话,给我鼓励,让我感到。
⑥备学生
郑俊:
过了一个国庆加中秋的超长假期,我们又不约而同的回到了启恩中学,这个假期我也不敢懈怠,该备课的时候备课。
我的导师终于放手先给了我两节试卷讲评课,虽然是试卷讲评,但是第一次站上真正讲台上的我还真有点紧张,我也已经忘记我当初是如何度过那两节课的了。
后来讲新课的机会也有了,我也渐渐的对教学工作比较上手了,但也意识到了想象中的课堂跟实际课堂的差别所在了。
在大学的模拟课堂中的那一套不再适用,因为模拟课堂不用考虑真是课堂中学生的具体情况。
实际上,实习前的那些教案不再具备可行性了。
于是我抛弃了原来的教案,根据学生的情况重新备课,我也渐渐的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我的课堂里,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力用有趣的语言来提起学生兴趣,也提高自己课堂的教学效率。
(3)课后辅导
通过广泛的了解,我们发现启恩中学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少的盲区,特别是高一学生,他们学习心态和方法都还没能从初中很好地过渡到高中,而且数学、物理和英语学起来特别吃力。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实习队队员晚自修期间,主动到自己所教授的班级,以方便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寻求解答。
每一个晚修,看着学生困惑解决后的笑脸,我们也感到很自豪、很幸福,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
(二)班主任之路
在这条路上,我们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我们13个人每人负责一个班级,有高二的,有高一的,有重点班,也有普通班。
每天我们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就是跟早读、晚修、与学生交流,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由于年级的不同,也由于各班学生水平的不同,我们在这条路上经历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部分,但是在这里都值得我们共同来回味、分享。
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在班主任道路上的成长之快,这成长令我们自己都感到很欣慰。
我们喜欢我们的学生,感谢我们的学生,还感谢每个班主任指导老师十足的信任以及不吝赐教。
1.认识、了解学生
我们羞涩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间是在9月17日的那个早晨,在那天的升旗典礼之后,我们都随着指导班主任踏进了各自所带的班级。
虽然班级各不相同,但是也有一个有目共睹的相同点,那就是班级规模很大,平均每个班有70多人,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去了解、关心到班里每一个成员。
学校给我们每个人安排的指导班主任都是相当优秀的,但是每个指导班主任各不一样,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我们知道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得了很多优秀的品质。
就是在他们那里,我们初步地了解到了班里的大概情况。
就拿我所在的班级来说吧,我带的是六个重点班之一的高一八班,指导班主任是中年的许老师。
一开始,许老师就告诉我说,学生的成绩不错,但是纪律性不强,在这开学之初,我们要狠抓纪律,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荣幸能与八班的原班主任许力强老师共事,因为许老师是一个很严肃但也很和蔼的老师,我知道,在他身上有我所不具备的严肃。
在接近两个月的实习生活里,我想我已经从他身上学习到许多我原来所不具备的东西。
更深入的了解还是得我们自己下到所谓的“基层”去,深入群众,了解民情。
跟早读、跟晚修、开班会、开班委会,这些虽单调、繁琐,但就是能很好地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
当然,这在一开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尽力去记住并了解一些同学,因为我们知道,作为一名老师有责任去记住班里的每个学生,我认为这是一个老师尊重他的学生的一个细节,当然这行为包括记住学生的名的同时也记住学生的人。
直到现如今,在这实习已经结束之时,在些许班级里,可能都存在些许漏网之鱼,甚是惭愧,不过我们都已经尽力了,而且赢得了全体学生的一致认可。
2.班级管理
启恩中学学生的早读是从早上7:
40开始,8:
10结束,8:
20开始上第一节课。
下午从14:
30上到17:
05。
晚上19:
40—22:
00是晚自修时间。
可以说一天下来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也比较辛苦,但我们的实习班主任仍然坚守岗位,跟进早读晚修。
经过努力,很多队员都能熟练自觉地参与班主任工作管理了。
当然,班主任管理不是死干活,要讲究艺术性,要有管理的理念。
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民主化地管理班级。
我们协助指导班主任进行班委会成员的民主选举、进行班级座位的民主调整,我们还精心设计了主题班会,比如“提高班级凝聚力”、“考后心理调整”、“介绍大学生活”、“放飞理想”等等,用新颖有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学习、心理辅导
①学习辅导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从初中跨进高中,面对的高中的知识结构明显不同于初中,再加上他们身处的是一个陌生环境,所以难免对高中的学习有些不适应。
我们尽了我们的努力,适当地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经常在晚修时间到班里给学生解答疑问。
辅导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相当大的问题,需要我们极尽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他们今后能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文理分流,同班的学生彼此之间都已经熟悉,我们趁机引导他们相互学习、讨论,互帮互助。
这种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学得了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晚修的学习时间,规划好晚修的学习结构。
我们给学生的解答不仅仅停留在自己所授的学科上,而且还经常涉及到邻近学科,我们被学生形象地称作“小百科”了。
很高兴能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但是“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辅导的过程中刻意地使自己更加倾向于教给学生方法,而不只是结果。
而且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心理辅导
我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有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这并不是说他们违规犯忌,而是我们认为需要在心理上给他们排忧解难。
这里根据队友的总结列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
郑是一个男生,他的入学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一。
开学初,班委选举的时候,许老师问他是否想当班委,他委婉拒绝了。
郑是个身材高大,性格开朗,运动型的男生。
他喜欢学习,就是因为害怕影响学习而婉拒了许老师的。
但是第一次段考的成绩出来后他有点失落,怕下学期分班的时候被分到了学校的普通班。
在我看来,他比较悲观了,我觉得他的问题只是在学习的方法上需要调整。
于是,我在一次早读的时间把他叫出走廊平等的交流了起来,我在帮他理清思维,引导他自己分析问题的源头。
郑的问题比较好解决,因为他的基础本就比较好,理解能力强,另外他还比较喜欢运动,特别是篮球。
在交流的最后,还跟他谈了班里的篮球队建设,因为我希望通过篮球来使他更自信,也使得我们班更加团结、更加向上。
那一次谈话后不久,郑带着班里那些打喜欢篮球的同学来找我,咨询关于班级篮球建设的事宜,这一行为令我感动!
这说明了他们对我的信任,说明了他们对班级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很高兴能看到这一幕,其实我更期望能看到八班和其他班级来一场友谊赛,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没机会了。
案例二:
黄是一个或内向或外向的女生,我想这个实习下来,她受我的积极影响最大!
第一次接触黄是晚修课间休息的一次偶然,那一次她和副班长没大没小的和我胡扯瞎掰了一会儿,那时黄对我的评价是“心理年龄小却装得很老成”。
她观察得很仔细,那时候的我确实有那么点装的意味。
不过渐渐的,她就认识了另一个我。
黄有时候外向,有时候又内向。
那一次晚修的聊天之后,我以为她是一个很能跟他人打交道的女生,不过再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她认识的人并不多,这让我看到了她内向的一面。
不过问题不在这,(其实内向也不能算作问题),问题出现在第一次段考的成绩出来之后。
其实这一次段考中,班里的很多人都考得不理想,但黄最为典型。
知道成绩后的她开始自卑起来,闷闷不乐的心情溢于言表。
我知道我该对她做点什么,对高一八班做点什么。
我利用一次晚修一节课的时间给他们看了尼克胡哲的演讲视频,那一次我以为效果不怎么好,但是后来发现对黄有了影响,这令我深感欣慰。
看了视频的当天晚上,她给了我一条短信,向我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晚修结束的时候,我趁机和她聊了起来。
或许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给她一些官方的建议,而是能够时常陪陪他们,聊聊成长中的苦恼。
在我即将实习结束的时刻,黄对我的不舍之情难以言喻了,只希望她能够将这不舍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
(三)队伍生活之路
1.食宿
到实习学校报到时,学校把我们安排进了学生新宿舍楼。
虽然有点吵,但是,完备的设施加上宽敞的空间,都算是很优越的环境了。
4个男老师一个寝室,9个女老师一个寝室,每天都有队员负责值日,保持宿舍的整洁卫生。
陆丰的消费水平不高,学校旁边的快餐店物美价廉,不过久而久之便是“价虽廉,物已不美”——腻了,所以偶尔也出去改善改善伙食。
抑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围着电磁炉自己煲粥或者煮面了。
2.宣传
队伍通过创建的q群、博客、微博实现交流和资源共享,及时上传教学资源、会议记录、相片等到博客,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队员轮流撰写队伍日志,记录实习生活的点滴。
通过这些途径,既加深了队员之间的友谊,保存了美好的回忆,也起到了向外界宣传我们实习队的效果。
3.教育调研
我们实习队总共撰写了5篇调研报告(科研论文),每一篇的合作人数不超过3个人,在实习期间派发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在教学忙碌之余不忘完成好这项工作。
四、感悟在路上
9月15日:
时间过得真快,暑假我们还在认真地准备着实习的事情,转眼间就迎来了实习的第一天。
忙了一天,大家都累了,所以晚上我们没有安排什么活动,早早就休息了。
今天我们在这里“安家”,明天就要开始进入实习状态了,期待明天与指导老师的见面会,期待我们的实习之旅精彩而难忘!
9月17日: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秋风送爽的日子,林启恩纪念中学的学子们迎来了新一周的学校生活;同时,这也是我们实习老师们实习生活的第一天。
9月18日:
队员们都早早起来,准备去跟早读,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看学生早读。
9月19日:
秀婷是我们十多个人中最早上讲台的人了,上午前两节课,秀婷即将进行她人生中真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