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727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docx

K12学习诗歌鉴赏修辞教案

诗歌鉴赏修辞教案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高二级语文组岳新彦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导学案“五字”教学法

  设问:

  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

  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

一、导入

  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复习

  含义: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分类: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详解: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

  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

  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

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使

  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三、结合诗句解析修辞

  1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比喻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拟人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言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

  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写粉蝶因为爱梅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生动形象的写了出来。

  3、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借代诗中用“绿”“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夸张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之深重。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得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流水声,写出了水势的浩大和气象的万千变化。

从中,亦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排比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主人公的思乡思亲之情。

  7、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设问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愁之多。

而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8、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反问这两句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设问

  这两句开篇设问,带动全篇。

点名诸葛亮的祠堂就在锦官城外松柏苍翠的地方,引领下文。

10、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博喻排比设问这两句,使用博喻的手法,一连使用三个比喻,将抽象的愁比作具体可感的烟雨,风絮,梅雨,形象生动。

又运用排比的句式,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重。

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四、鉴赏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③中。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

③碧伞-指荷叶。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

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明确:

比喻,拟人。

“碧伞”使用比喻修辞,将荷叶比喻成伞。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叶的形

  2

  状和功用。

“犯愁”,将荷花人格化,赋予荷花人的情感。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

看似“犯愁”,却呈现出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对荷花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

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明确:

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人催促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意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

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然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以含蓄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五、方法总结

  结合以上知识的复习和演练,总结诗歌鉴赏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设题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请试简要分析。

2、如何理解某一句?

试分析。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

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充分的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模式:

手法+分析+情感注意事项:

  1、看清题目是明考题还是暗考题。

  2、关于答案的数量。

首先,要分清楚“一”和“多”,“哪种”,只能答一种,“哪些”要

  多角度切入。

再者,要分清楚主次,“主要”一般写出一种,至多两种,“哪些”要多写,先主后次。

  3、注意答题范围。

是分析全篇还局部。

六、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

  比喻。

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

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反问。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

\自然是反问。

  3.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答:

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简练含蓄地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表达了词人伤春的感情。

  4.下面诗歌用了什么手法?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答:

对比,作者把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进行对比:

农民为一年的生计而忧虑,豪门权贵却沉溺在笙歌竟日、曼舞终宵的奢侈荒淫生活中,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

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疾苦的极端腐朽堕落的本质。

  5.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鹰的?

请简要分析。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

座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答:

衬托,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鹰矫健、刚劲、高傲、威武形象。

  6.此诗用了什么手法?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答:

反衬,用梦境来反衬现实。

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突出了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7.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答:

反衬,用钟磬音反面衬托山的寂静。

突出寂静的氛围。

  7.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案:

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8.鉴赏这首诗的手法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答:

对比,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9.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越中怀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答:

对比,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5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高二级语文组岳新彦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诗歌鉴赏中各类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各类修辞手法于诗歌鉴赏中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导学案“五字”教学法

  设问:

  1、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修辞手法?

  2、诗歌鉴赏中,遇到修辞类考题,该如何作答?

一、导入

  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复习

  含义: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分类: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顶真、互文、叠字、双关、裂锦、反复、对比、用典、衬托..............详解: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

  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对象叫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使所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使用比拟,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特别是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个性,且能使人感到亲切,使所写的事物更具有感染力。

  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分为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特征代替本体三类。

使用借代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

  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对称美。

从内容上看,表意集中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使

  用议论,可使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肯定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三、结合诗句解析修辞

  1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比喻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拟人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言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

  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写粉蝶因为爱梅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生动形象的写了出来。

  3、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借代诗中用“绿”“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夸张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之深重。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得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流水声,写出了水势的浩大和气象的万千变化。

从中,亦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排比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主人公的思乡思亲之情。

  7、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设问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愁之多。

而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8、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反问这两句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设问

  这两句开篇设问,带动全篇。

点名诸葛亮的祠堂就在锦官城外松柏苍翠的地方,引领下文。

10、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博喻排比设问这两句,使用博喻的手法,一连使用三个比喻,将抽象的愁比作具体可感的烟雨,风絮,梅雨,形象生动。

又运用排比的句式,排比而下,加强了语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重。

结尾设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四、鉴赏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③中。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

③碧伞-指荷叶。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

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明确:

比喻,拟人。

“碧伞”使用比喻修辞,将荷叶比喻成伞。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叶的形

  2

  状和功用。

“犯愁”,将荷花人格化,赋予荷花人的情感。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

看似“犯愁”,却呈现出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对荷花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

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明确:

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人催促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意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

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然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以含蓄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五、方法总结

  结合以上知识的复习和演练,总结诗歌鉴赏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设题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请试简要分析。

2、如何理解某一句?

试分析。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

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充分的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模式:

手法+分析+情感注意事项:

  1、看清题目是明考题还是暗考题。

  2、关于答案的数量。

首先,要分清楚“一”和“多”,“哪种”,只能答一种,“哪些”要

  多角度切入。

再者,要分清楚主次,“主要”一般写出一种,至多两种,“哪些”要多写,先主后次。

  3、注意答题范围。

是分析全篇还局部。

六、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

  比喻。

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

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反问。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

\自然是反问。

  3.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答:

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简练含蓄地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表达了词人伤春的感情。

  4.下面诗歌用了什么手法?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答:

对比,作者把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进行对比:

农民为一年的生计而忧虑,豪门权贵却沉溺在笙歌竟日、曼舞终宵的奢侈荒淫生活中,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

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疾苦的极端腐朽堕落的本质。

  5.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鹰的?

请简要分析。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

座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答:

衬托,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鹰矫健、刚劲、高傲、威武形象。

  6.此诗用了什么手法?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答:

反衬,用梦境来反衬现实。

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突出了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7.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答:

反衬,用钟磬音反面衬托山的寂静。

突出寂静的氛围。

  7.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案:

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8.鉴赏这首诗的手法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答:

对比,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9.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越中怀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答:

对比,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