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041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 七年级上册 15课 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docx

人教版部编版学年度七年级上册15课复习卷word版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科试题

(考试内容:

1----5课内容)

(考试时间:

50分钟试卷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聚落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

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B.北京人

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元谋人、北京

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B.半坡人

C.元谋人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炎帝B.大禹

C.黄帝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

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

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

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

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

”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

①黄帝 ②炎帝 ③蚩尤 ④大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的一项是(  )

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13.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

A.仓颉——缫丝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D.伶伦——乐谱

14.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15.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16.“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分封制B.世袭制

C.禅让制D.宗法制

17.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

A

.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

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

1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9.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20.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B.商朝建立

C.周朝建立D.秦朝建立

21.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

22.下列关

于青铜器的说法正

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3.“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

24.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

“中华第一鼎”指的是(  )

A.司母戊鼎

B.毛公鼎

C.大盂铜鼎

D.商朝虎耳铜鼎

25.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B.商朝

C.秦朝D.西汉

 

七年级历史科试题答题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 

题号

(1--25)

总分

(26)

(27)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解析。

(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孙中山 

材料三: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礼记·礼运》 

材料五: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1分)

 

 

(2)材料二中轩辕”指谁?

(1分)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2分)“平定蚩尤乱”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叫什么?

(1分)

 

(3)材料三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

(1分)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2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4)材料四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1分)   文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事情?

(1分)

 

(5)材料五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

(2分)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

(1分)

 

(27).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12分)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

 

材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右图。

(1)材料一说明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

(1分)分赐土地多少的依据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

(2分)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

(1分)

 

(3)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1分)诸侯要对他尽哪些义务?

(3分)

 

(4)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5)著

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七年级历史科试题答题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 

题号

(1--25)

总分

26

27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得分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