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982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考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

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经过

(1)导火线: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2)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3)基本战况

(4)结果: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3.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4.影响

(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①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②美国和日本崛起;③建立国际联盟;④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⑤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①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②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思考1 一战爆发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

试答 

提示:

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实质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考点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2.国际联盟

(1)背景

①一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国联盟约。

(2)成立:

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3)主要机构:

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4)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5)性质:

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6)解散:

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

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1)经济: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2)政治: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3)外交:

《非战公约》

①时间:

1928年8月。

②创始国及签订:

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

③内容:

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④评价

a.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b.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进步意义。

c.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d.在实际操作上《非战公约》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思考2 美国拒绝参加国际联盟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 

提示:

(1)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问鼎世界霸主地位的时机尚未成熟,英法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列强力量对比对美国不利。

(2)直接原因:

美国倡导成立国联,但国联实际被英法控制,引起美国人不满。

(3)其他原因:

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

金版点拨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但其实质是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各大国不可能放弃战争,所以,国际联盟不可能带来真正的世界和平。

1.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

①一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从而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②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影响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并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

①一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②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并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命提供了条件。

③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④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3)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

(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

(5)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

这一体系下,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造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稳定。

(1)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由于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不能也不可能消除矛盾。

主要矛盾有:

①英美矛盾:

主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

②英法矛盾:

主要是对德问题上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为了欧洲霸权。

③美日矛盾:

主要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

(2)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的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

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是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

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

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3)欧洲新兴的民族国家出现的新的民族矛盾

虽然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的,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他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

这就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起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

(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之间的矛盾

由于一战中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的觉醒,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掀起了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例如土耳其的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

由于凡尔赛体系造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对立,因此当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最终导致战争由局部走向世界。

真题典例

1.[2015·天津高考]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参加一战的目的是称霸东亚,无论是对德通牒、宣战诏书,还是首相演说,都只是借口,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B项正确。

2.[2014·重庆高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根据材料,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 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

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从英国与印度的殖民关系角度分析归纳印度被卷入一战的原因,据材料信息,紧扣“直接后果”,从经济、政治角度归纳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影响;第二小问紧扣“客观”“有利”等关键信息,迁移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民族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影响。

考向分析

备考2017年高考,应重点关注一战爆发的背景、影响和启示;重点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长久的原因及国联。

仿真练习

1.[2015·河南模拟]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

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 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

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康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认识。

答案 

(1)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

因此,它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大西洋宪章》中对“所有国家”的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大西洋宪章》公布之后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集体安全需要大国负责任地参与,需要各国建立彼此的信任;人类共同利益应高于国家、民族利益,要有世界眼光。

2.[2015·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

协约规定:

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

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

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

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材料二 第1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

第2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洛迦诺公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协约成立的背景。

(2)分析三国协约成立、《洛迦诺公约》签署分别对欧洲局势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1)三国同盟的成立,使法俄两国受到威胁,两国缔结了军事协定;伴随英德矛盾加剧,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调整与法俄两国的关系。

(2)三国协约的成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列强争夺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加速了一战的到来。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对改善法德两国的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公约使法国受到削弱,德国取得了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大国地位,摆脱凡尔赛和约奠定了基础。

解析 第

(1)问,考查一战前协约国集团的成立,从一战前国际关系的变化、同盟国的成立以及英国传统政策的转变等方面分析。

(2)问,三国协约导致矛盾激化,最终一战爆发;《洛迦诺公约》则从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法德关系方面分析。

温馨提示:

本套题共4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3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1.[2015·武汉四调]材料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

……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

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

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

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

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一战全史》《中国与大战》等

(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15分)

(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10分)

答案 

(1)相似之处:

民族主义推动。

不同点:

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

中国参战因于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

(2)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

(若答出“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宣扬被中西文化互补的观念所替代”同等给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和“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等信息概括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欧洲国家和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结果等回答。

(2)问,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一战后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从社会精英态度的转变、以俄为师和先进思想传播等方面回答。

2.材料一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材料二 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

……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开始和平谈判,尽管有了和平与和解的建议,斗争仍然要继续下去,直到胜利为止。

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摘编自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战争观?

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12分)

(2)对战争的责任问题,材料二中德国是如何看待的?

你如何看待一战的性质?

(13分)

答案 

(1)观点:

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能发展人类的高尚品德。

意图:

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2)看待:

德国认为“盟军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因此“不负任何责任”。

性质:

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从战争目的看,战争双方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从战争以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来看,两次会议都是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战争的态度。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等概括;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答案的基础上作答。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不负任何责任”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3.材料 日本自1914年对德宣战以来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

它占有了德国在中国胶州湾地区的地位,取代英法发展了自己的海外贸易,而这两国当时正进行着生死搏斗。

日本在和会上发现自己处于与欧洲国家没有领土争端的有利地位。

它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的一些领地,包括后来对日本经济、政治、军事扩张很有用的基地,从而使远东的平衡有利于它这样一个国家——它在1905年曾打败俄国,第一次使非白人国家战胜白人国家。

当美国人主要关注大西洋时,日本却成了太平洋和东亚的一个强国,很快就为建立在其控制下的“共荣圈”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两国的利益地区不同,但已能预感到它们之间最终可能发生冲突。

——摘编自马塞尔·博多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利益。

(10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后来东亚—太平洋地区政治局势产生的影响。

(15分)

答案 

(1)利益:

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取得德国在太平洋的一些殖民地;发展了海外贸易。

(2)影响:

日本从中国和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为日本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进一步侵略奠定了基础;日本在东亚及太平洋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国等国的利益,使美日矛盾激化并最终走向对抗。

解析 第

(1)问,“利益”可根据“占有了德国在中国胶州湾地区的地位”“发展了自己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的一些领地”等信息概括得出。

(2)问,“影响”可根据材料信息“为建立在其控制下的‘共荣圈’奠定了基础”“它们之间最终可能发生冲突”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

4.[2015·昆明一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

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

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

“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

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联盟裁军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13分)

答案 

(1)背景:

巴黎和会严厉制裁战败国,巩固战胜国的军事优势;国际社会对一战的反思,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一战后各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2)因素:

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各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难以达成裁军共识;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德国对单独限制其军备强烈不满。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信息“严厉裁减德国军备”“为了维持和平”,并结合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从一战后严厉制裁战败国、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战后军备竞赛三方面概括背景。

(2)问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从德日法西斯势力、欧美各国、国联三方寻找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