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修订稿.docx
《广西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修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修订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修订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
(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广西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画家笔下的风景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学会分析风景画与自然风景的不同所在,懂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情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感受风景画的内涵与艺术形式之美,知道美丽的自然风景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识别画家笔下的风景画所表现出来的风景与自然风景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把中心的风景画描绘出来。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风景图片。
2、欣赏画家作品。
二、新课讲授
1、欣赏课本上画家笔下的风景。
2、思考:
(1)画家笔下的风景与自然风景有什么不同?
(2)画家笔下的风景你认识哪些画种它使用的材料与技法你能谈谈吗
(3)你喜欢那位画家的风景画它给你的印象如何
3、学生交流、讨论
提示:
从色彩、线条、表现形式等角度去感受、体会作品。
4、教师小结。
(具体讲解中国画、线描画、油画的材料和画画的特点)
三、评述与实践
请同学谈谈打算用什么技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风景画。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提出建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总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技法,把自己心中的风景画画出来。
板书设计:
第一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思考
(1)画家笔下的风景与自然风景有什么不同?
比如说:
。
(2)画家笔下的风景你认识哪些画种它使用的材料与技法你能谈谈吗
(3)你喜欢那位画家的风景画它给你的印象如何
第二课小小冷饮屋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知识,并学会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主题创作。
教学重点:
认识也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创的一副有主题作画。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用具情况。
二、学习新知识。
1、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颜色有哪些(红、黄、橙、绿、蓝、紫)
2、教师小结:
红、黄、橙、绿、蓝、紫是生活中常见的颜色,这六种颜色中有三种是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和的,而另外三种是用这三种中的两种调和而成的。
3、认识三原色、三间色。
(1)、学生自由调色实践,发现什么在讲给同学听听。
(2)、三原色:
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自然界中色彩很多,但这三种是最基本的原色,原色是其他颜色调配不出的,但把原色相互混合,可以调出其他种颜色。
(3)、三间色:
橙、绿、紫是有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分量多少有不同,所以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紫
三、巩固新知
1、请同学们将调过颜色的水拿起来,互相看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饮料、果冻、冷饮等)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3、请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看看课本上讲了些什么知识?
4、游戏。
复习三个公式。
5、欣赏课本上作品。
四、课题练习:
用三原色、三间色创作一副有主题的画。
五、学生职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品点评与展示。
板书设计:
第二课小小冷饮屋
三原色:
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三间色:
橙、绿、紫是有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
红+黄=绿
红+蓝=紫
黄+蓝=紫
第三课优美的生活环境
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习绘画的创作方法,扩展想象思维的空间。
2、了解家乡的景色,感受优美的风景,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绘画方法表现优美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画面构图的创意和组织。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说说咱们石屏哪些地方风景优美?
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
二、板书课题,并说说什么样的环境是优美的?
三、认定目标
了解家乡的景色,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美景画下来。
四、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体验、设想优美的生活环境。
1、师生一起欣赏课本上图片资料和学生作品。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这些作品为什么美,什么地方体现优美的生活环境。
3、每组派一代表说说讨论的问题。
五、启发、引导学生创作构思。
1、思考选择什么场景进行描绘,主题描绘什么?
2、如果同学们选择受污染的环境画,可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体现在绘画创作中。
六、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品展示与点评。
板书设计:
第三课优美的生活环境
哪些地方风景优美?
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是优美的?
第四课彩墨的趣味
学习目标
1、学习使用毛笔等水墨画工具,掌握一些简单的用笔、用墨的方法。
尝试体会水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怎样用笔、用墨,尝试用水墨作点、线、面的练习。
教学难点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作品。
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是用什么绘画材料画的。
例:
这张纸是白板纸,纸上的点是用水彩笔画的。
2、教师示范展示水墨画,请学生说说范图用了什么绘画工具。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小组交流、讨论。
1、请同学谈谈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你用水墨画过画吗
2、小组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感知体验,动手实践。
1、教师示范介绍正确的执笔方法。
2、介绍用笔、用墨方法。
(中锋、侧锋、逆锋,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
3、学生体验、感受水墨的乐趣和魅力。
a、四人一组,随心所欲作水墨的浓淡变化的练习。
b、作水墨交叉线的练习,(线条有直、斜、浓淡、旋转、锯齿等)。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水墨和中国画颜料、油画棒、水粉在一起相处会融合吗?
2、水墨结合各种颜料作点、线、面的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结合水墨进行创作。
五、大胆展示,互相评价。
展示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感受。
表扬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作品。
六、收拾整理,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课水墨的趣味
用笔:
中锋、侧锋、逆锋
用墨: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第五课剪折的鱼
学习目标
1、知识目的:
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对平面与半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能力目的:
学会折剪的基本方法,用平面的纸制作成半立体造型,培养学生动作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
陶冶审美情趣,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
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法及组合。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设计思路。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欣赏引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剪纸作品
2、让学生选择一件作品,分组探究其制作方法,可以试着折一折,剪一剪。
3、各小组汇报探索的结果,教师给以点拨、释疑,师生共同归纳出基本技法。
4、教师演示、讲解各种折剪发法,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技法的多样性。
二、剪纸练习
1、学生在学习了解基本的折法和剪法的基础上,试着进行剪纸练习,剪一件作品。
2、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剪纸发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如果学生有新的、与众不同的剪法,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向全班同学推荐。
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从设计构思、制作方法、形式等方面介绍。
三、合作创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剪纸作品合成一副新的画。
四、课堂小结
五、学生讨论发言:
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课剪折的鱼
折剪的基本方法
第六课新颖的眼镜
学习目标
1、知识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眼镜的有关知识和用途特点,掌握眼镜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副新颖的眼镜,提高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关注生活,热爱艺术。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一副新颖的眼镜。
教学难点眼镜造型的创新设计。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实物演示,激情激趣。
1、上课开始,教师戴着眼镜走进课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2、教师摘下眼镜。
引导学生回答
(1)同学们知道眼镜有什么用途吗?
(2)说说眼镜的种类
二、讲授新知,增加认识。
1、教师展示收集的各式眼镜。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设计形象资料,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说说眼镜有什么使用功能,设计创作具有什么使用功能的眼镜。
3、学生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讲解各种眼镜的种类和使用功能。
眼镜有许多种类,它能让视力不好的人看得清楚(如近视眼镜、老花镜),能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的伤害(如有色眼镜),能使人在在深水中看清东西潜水镜,能帮助人看清远距离的物体的望远镜等。
5、欣赏课本上眼镜作品,看看用了些什么材料,制作的款式有什么不同?
6、小组自学课本上的制作步骤。
7、教师小结制作步骤。
三、联想设计,标新立异。
1、常见的眼镜是对称的,有两个镜片。
反之呢
2、同学交流:
自己准备设计制作一副什么样的眼镜,有什么功能?
3、教师讲作业要求。
学生使用绘、剪、粘、卷等手段设计制作
四、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交流与点评。
(眼镜表演秀,评选作品)
板书设计:
第六课新颖的眼镜
眼镜种类:
近视眼镜、老花镜
有色眼镜潜水镜望远镜
第七课可爱的玩具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能利用线描的形式描绘人物半身或全身像。
初步具备描绘人物特点、表达人物表情的技能。
2、能力目标:
能通过记忆或想象画自己亲爱的人的形象,培养绘画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用线表现的形式描绘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更好的概括表现人物形象。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表达情感,亲情体验。
1、教师出示线描作品《亲爱的爸爸》,请同学猜猜他是谁,在做什么(教师小结)
2、在你熟悉的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小组讨论)
3、学生上台说说最亲爱的人。
4、教师小结: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同学们要爱我们的家人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
二、回忆外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
1、请同学欣赏课本学生作品,观察画面主要表现了脸部的哪些特征。
2、人物的表现方法。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面部特征、动作及表情等方面分析)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亲爱的人的脸形、发型、着装、生活习惯等。
4、教师讲授绘画步骤:
(1)构思。
构想自己要描绘的人物形象。
(2)构图。
以半身像为主,基本定好位置。
(3)刻画。
用流畅的线条将脸形、五官、表情、动作及服饰表现出来。
三、艺术实践,教师指导。
1、学生用线描方法,画最亲近的人的半身或全身像。
2、教师巡堂指导。
四、表达感受,审美评价。
1、学生进行作品互评。
(评价标准:
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疏密有变化、线条有个性等。
)
2、教师简评作业情况,肯定学生成绩。
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最亲近的人,或表达欣赏同学作品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第七课可爱的玩具
猜猜他是谁,在做什么?
你熟悉的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第八课画身边的小物件
学习目标
1、认知的目的:
认识线条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学会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的:
掌握用线条表现形状特征的的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事物。
3、情感目的: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线条造型表现的发法,并用这个发法表现身边的小物件。
教学难点:
线条的流畅及小物件的特征的掌握。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教师出示线描的范作,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认识线描作品。
二、欣赏比较,加深认识。
1、教师出示用色块造型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思考:
线造型作品与色块造型的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学生分组讨论。
3、每组派一二学生代表说出答案。
4、教师小结,讲解两种表现形式的异同,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单色线条表现的作品也很美。
三、教授新知,示范过程。
1、教师出示学生常见的小物件,讲解写生的方法步骤:
(1)观察。
认真观察要表现大胆物体的外形特征。
(2)构图。
在纸上定出要表现的物体的大体位置注意构图位置要适中。
(3)写生描绘。
先画外形,后画局部。
(4)检查整理。
查作品是否与要表现的对象形似,补漏。
2、学生拿出自己的小物件,仔细观察,为写生做好准备。
四、写生练习,大胆表现。
1、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布置学生进行写生练习。
2、学生最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相互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业,相互评价。
六、教师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八课画身边的小物件
线条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
用线条表现形状特征的的方法
第九课过马路
学习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重叠、构图等知识,了解简单构图,大胆表现人物动态及事务的特隐性目标征,提高表现能力。
2、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快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简单的构图知识,学习表现大街上的人物和车辆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聆听导入
播放录音,学生分辨这是什么声音,引出课题“大街上”。
二、传授新知
1、教师板书“清晨的大街”,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大街上有些什么教师小结:
交通设施(红绿灯、交通护栏)有建筑物、车辆,各行各业的人物。
2、分析人物的动态和神情。
(包括衣着、发型、面部特征)。
3、回忆节庆大街上的景物人物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4、学生描述发生在大街上的趣事。
三、欣赏交流
1、引导学生欣赏《热闹的大街》。
2、欣赏小朋友作品,分析车辆,行人的动态、神态,画面构图等。
四、实践与探索
1、教师演示:
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后面,能够产生前后的感觉。
然后画在黑板上。
2、再次欣赏学生作品《满载而归》。
引导思考作品是如何运用重叠进行主题表现,如:
人物的大小、位置、视线等。
五、游戏。
六、集体创作。
以“大街上”为主题集体创作一幅画。
在一张画里怎样表现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
七、展示与评价。
板书设计:
第八课过马路
清晨的大街
大街上有些什么?
第十课漂亮的纸袋
学习目标
1、显性目标:
认识纸袋在生活中的用途,学会设计制作纸袋方法,并对纸袋进行建贴、绘画等装饰。
2、隐性目标:
体验“物以致用,物尽其用”的设计应用理念,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合理选材、用材,学会用纸设计制作纸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纸袋造型设计,用剪纸、绘画手法对纸袋进行有创意的美化装饰。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工具材料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况,
2、教师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徒手一次全部拿走摆放在讲台上的一个篮球、五个乒乓球、一副羽毛球拍、一本字典、一个文具盒、一把剪刀等物品。
3、教师把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拍、字典
文具盒等放进一个大网袋,可是乒乓球从网眼里掉了出来。
教师要换一个大布袋,这下把所有物品全部拿走了。
4、教师请几个学生讲述袋子的用途。
5、教师对袋子的用途作些补充,引入课题。
二、认识纸袋,传播新知。
1、教师出示一个没有装饰过的纸袋,把一本字典、一个文具盒、一把剪刀、一瓶胶水放进去,拎着在讲台上走动,示范用纸做成的袋子亦可以携带很多东西,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激起学生动手试一试的欲望。
2、教师把几个纸袋分发给学生传看,让学生了解做纸袋的方法。
3、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设计制作纸袋的方法。
4、教师讲授、示范设计制作纸袋的方法
(1)构思:
做一个什么形状的纸袋。
(根据自己准备的纸材进行构思)
(2)选材
(3)制作:
把纸对折或反复折,画纸袋外形;画纸袋提耳;剪型;用胶水把纸袋的各部件粘贴组合。
三、设计创作,大胆实践。
1、教师讲述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示范的纸袋制作方法进行纸袋外形设计与制作。
袋子外形可以是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不规则多边形等。
2、学生自主设计创作。
3、教师巡堂,检查辅导。
此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关注学生的设计构思,发现有好的创意,则在班上肯定表扬,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
同时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启发和帮助他们。
四、作品展上,评价欣赏。
1、学生完成设计制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构思。
3、师生共同评出最令人喜爱、最有创意的纸袋。
4、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下节美术课应带的工具材料。
5、学生把此节美术课带来的工具材料装进自己设计制作的纸袋里,清理桌面和地面的小纸片,以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板书设计:
第十课漂亮的纸袋
袋子的用途
制作纸袋的方法
袋子外形
第十一课小玩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认识玩偶是我国明间传统工艺的一个种类,学习小玩偶基本实物设计制作方法。
2、能力目的:
学习运用手工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玩偶,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的:
培养对祖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设计制作一个玩偶造型。
教学难点进行有创意的玩偶形象的构思、设计与制作。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表演,知识导入。
1、教师表演小玩偶剧。
2、板书课题。
3、讲述玩偶有关知识:
玩偶的来历、玩偶表演故事。
4、小玩偶剧的玩偶是老师做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小玩偶玩耍或即兴表演节目。
二、欣赏作品,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图
思考并讨论:
课本上的玩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能看懂是怎么制作的吗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三、示范制作,讲授新课。
1、学生自学28页制作虎头玩偶。
2、教师讲述设计制作玩偶所需的工具材料、学生制作存在的问题。
3、教师示范玩偶的基本方法。
四、设计制作,勇于探索。
1、制作要求和要领。
2、学生制作,教师巡堂。
五、作品展示,评述评价。
1、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创意构思。
2、师生评价作品。
3、教师小结。
4、收拾整理桌面,清理教室。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小玩偶
玩偶的来历
玩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第十二课小挂饰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了解动感雕塑的艺术形式,初步掌握平衡知识并运用到创作中去。
2、能力目标:
学习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艺术造型,并运用平衡知识使它们能平衡悬挂起来或支撑在某一物体上。
教学重点:
了解动感雕塑的艺术形式,尝试运用平衡的原理制作一件悬挂的作品。
教学难点:
掌握平衡知识并运用到创作中去。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认知导入。
1、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2、演示杆秤秤东西的过程。
3、讲述平衡知识。
二力平衡: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相等。
二、欣赏雕塑,认识动感。
1、欣赏课本中作品。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会摆动的雕塑作品。
问:
它为什么会摆动这些作品用了什么知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组讨论,然后请代表讲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
三、讲授新知,感受过程。
1、教师分析自己的示范作品。
2、教师讲授设计制作作品的方法步骤:
(1)构思。
自己要设计制作一个怎样的作品。
(2)按构。
思在纸上进行图样设计。
(3)制作。
选择合适的材料按图样制作。
(4)组合。
把制作完成的作品用绳子协好,找准平衡点,悬挂或支撑起来。
四、设计创作,大胆创新。
1、讲述制作要求。
2、学生制作,教师巡堂。
五、作品展示,演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2、请创意好的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感受。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小挂饰
雕塑的艺术形式二力平衡
第十三课我熟悉的动物
学习目标
1、认知目的:
初步了解纸版画,并能掌握简单的纸版画制作方法,表现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动手动脑的协调能力和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创作作品与版面制作
教学难点纸版画版面的构成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激示课题。
1、教师出示多种动物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
2、小组交流:
畅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出示纸版画,点明课题。
二、观察思考,体验感受。
1、欣赏简单的绘画作品和纸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看看他们在绘制方面有什么不同。
2、小组研究:
教师将纸版画作品和作品的版面,分到各小组观摩、感受纸版画制作的过程。
3、自学15页制作方法
(1)画稿。
(2)制版(3)印制。
三、创作设计,实践体验。
运用纸版画制作的方法,大胆创作一副以动物为主题的创作。
1、构思构图。
2、纸版画的版面制作。
3、版面制作完后,待胶水干后进行作品印制。
四、表达感受,审美评价。
1、谈谈创作作品的感受。
2、欣赏同学作品的感受。
3、教师简评优秀作品,肯定学生成绩。
五、拓展
1、鼓励学生用制作纸版画的技法完成其他作品。
2、装裱作品,装饰环境。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我熟悉的动物
制作方法:
(1)画稿。
(2)制版
(3)印制
第十四课鼓声咚咚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鼓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民俗文化。
2、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动态。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绘画语言创作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热闹场景。
教学难点画面人物的动态和构图安排。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实物演示,激情导入。
1、教师把鼓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们说说台上的鼓是什么鼓。
2、教师用手掌拍鼓,节奏时快时慢,时强时弱,。
3、教师讲解台上是什么鼓
二、欣赏剖析,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图片。
2、提问:
同学们参加过学校鼓号队吗见过少数民族打鼓吗
3、小组讨论:
鼓有什么作用?
4、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简单总结,讲授本课新知。
三、学生创作,大胆表现。
1、几个学生为一组,集体创作一幅画,表现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场面。
2、学生进行创作。
3、教师巡堂。
教师在巡堂辅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构思,适当夸张。
四、作业展示,共同评议。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3、教师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以鼓励为主,及时指出一些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并对本课学习作总结。
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鼓声咚咚响
我国民间民俗文化
鼓有什么作用?
第十五课实用美观的竹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竹器的多种用途,初步学习用色单线描绘物体,表现造型
2、能力目标:
学会用疏密有致的线条表现各种竹器,体会线条造型的快乐。
3、亲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用线描描绘一两种竹器。
教学难点画面线条的有序组织。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观赏竹器,激发兴趣。
1、检查学生带来的小竹器,挑选外形独特,编织细致的竹器展示。
2、学生介绍自家竹器的名称和用途,导入本课。
二、讲授知识,开拓视野。
1、展示线描的竹器写生作品。
2、学生分组欣赏范作,并讨论线描的表现方法。
3、讲述小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植物语人类的关系,竹子与人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