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795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30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docx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教案

20——20学年第学期

教案

授课科目:

管理会计

授课班级:

会本

授课教师:

杨依华

所属学院:

商学院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

授课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

所用教材

《管理会计学》(第三版),孙茂竹、文光伟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

教学参考书

1.《管理会计》,吴大军、牛彦秀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管理会计》理论实务案例习题,余绪缨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管理会计学》,王福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4.《管理会计》,陈振婷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考核方式

考试

管理会计教案

课程简介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它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巧妙地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管理会计》课程,要求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管理会计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在实践之中。

课程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本课程共分十二章。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定义

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

(一)狭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20年代-70年代)

狭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

(二)广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

广义的管理会计,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会计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内容的一个范畴。

广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

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

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从狭义上定义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学的定义

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必须将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对待,因为管理会计属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的范畴;而管理会计学属于会计学分类的范畴,是有关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形成的理论知识体系。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经济理论的发展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三)管理会计的形成

形成现代管理会计的萌芽

内容包括:

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

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战以后,生产经营发生了变化:

(二)经济理论的迅速发展

1、行为科学2、系统理论3、决策理论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

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词汇,管理会计正式形成。

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70年代

1、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二)经济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点:

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西蒙1981年,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

第三节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一)会计实体假设又称多重主体假设

管理会计主体具有多层次性:

整个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

(二)持续运作假设

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三)会计分期假设

灵活分期

(四)货币时间价值分期假设

货币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五)成本性态可分假设

成本按性态分: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六)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

以目标利润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且能够实现

(七)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决策按风险大小的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二、管理会计的对象

国内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现金流动论

理由:

P14

(二)价值差量论

(三)资金总运动论

(四)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1、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并以价值差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3、从实践角度看,具有复合性的特点。

三、管理会计的目标

最终目标: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分目标:

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

四、管理会计的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规划经营目标。

4、控制经济过程。

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五、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

六、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

1、确认

2、计量

3、归集

4、分析

5、编报与解释

6、传递

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相关性

2、准确性

3、一贯性

4、客观性

5、灵活性

6、及时性

7、简明性

8、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性

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1、职能不同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规划、控制

反映过去规划未来

报帐型会计经营管理型会计

2、服务对象主要对外服务主要对内服务

对外报告会计对内报告会计

3、约束条件统一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理论

(主要依据)灵活性较小灵活性较大

4、报告期间规定的期间根据需要

5、会计主体整个企业整个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多层次的

6、计算方法一般数学方法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7、信息精确程度力求精确准确,相对精确

8、计量尺度货币量度货币量度与非货币量度

9、方法程序稳定灵活

10、体系完善程度很完善比较完善、不够完整

11、观念取向注重结果注重过程、结果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起源相同起源传统会计,同属现代会计

2、目标相同获得最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3、基本信息同源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4、服务对象交叉

5、某些概念相同

第五节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掌握成本性态的概念及成本按性态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历史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含义及二者的比较。

了解成本按经济用途及相关性分类,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及对二者的评价,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

成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多样化

第一节成本分类

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一)生产成本(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间接材料

间接人工

其他制造费用

(二)非生产成本(非制造成本)

销售成本

管理成本

财务成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

又称成本习性,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的依存关系。

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a)

1、定义:

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2、举例

3、特征

(1)固定成本总额(a)的不变性

(2)单位固定成本(a/x)的反比例变动性

4、分类

依据:

固定性的强弱或支出数额是否能改变

或是否受管理当局决策行为的影响

(1)酌量性固定成本

又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

属于”经营方针“成本

定义

举例

性质:

“存在成本”

节约途径:

降低a

(2)约束性固定成本又称承诺性固定成本成本

(称作经营能力成本)

定义

举例

性质:

“能量成本”

节约途径:

提高X

5、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定义:

不会改变固定成本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

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

期间范围:

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

空间范围:

某一特定业务量内具有固定性

注意:

当原有的相关范围被打破,自然就有新的相关范围;原有的固定成本变化了,也自然又有了新的相关范围。

例:

(二)变动成本

1、定义

2、举例

3、特征

(1)变动成本总额(bx)成正比例变化

(2)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4、分类

(1)酌量性变动成本

(2)约束性变动成本

5、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

特定期间,特定业务量范围内

(三)混合成本

1、定义: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着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2、混合成本数学模型

Y=a+bx

3、分类

(1)半变动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

特征

举例

数学模型y=a+bx

图示

2、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变动成本)

特征

举例

图示

半固定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别:

相关范围不同

3、延伸变动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

特征

图示

(四)相关范围

1、定义:

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相关范围。

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狭义相关范围。

2、相关范围的意义

(1)离开相关范围的约束,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便不存在。

(2)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使各类成本的性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能转化性。

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

1、决策相关成本

2、决策无关成本

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

又称成本性态分析

混合成本分解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

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目的:

应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本量利分析,实行短期决策、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的操作和落实责任会计奠定基础。

一、历史成本法

基本原理:

基本做法:

高低点法

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型y=a+bx

做法:

1、高低点法计算原理

高点的成本性态y1=a+bx1

低点的成本性态y2=a+bx2

b=(y1-y2)/(x1-x2)

例:

某公司2000年7-12月合同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如下:

月份789101112合计

维修工时40004500300050004300480025600

维修费22002400200026002300250014000

要求:

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高点(5000,2600);低点(3000,2000)

单位变动维修费b=(2600-2000)÷(5000-3000)=0.3元/小时

固定成本a=y1-bx1=2600-0.3×5000=1100元

或a=2000-0.3×3000=1100元

代入模型:

y=a+bx=1100+0.3x

2、高低点法的优、缺点

优点:

简便易行,容易理解。

缺点:

建立的成本性态模型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计算误差。

3、适用条件

成本变化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

4、注意问题

(1)高低点的业务量为该项混合成本相关范围的两个极点。

(2)采用的数据应代表业务活动的正常情况。

(3)当高低点不止一个且成本又相异时,高点取成本者,低点取成本小者。

(二)散布图法

1、基本做法

2、具体步骤

3、散布图法的优、缺点

优点:

能够考虑全部历史资料,其图像可反映成本的变动趋势,比较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较高低点法更为科学,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缺点:

画直线完全靠目测,往往因人而异。

4、散布图法与高低点法相比

原理相同

两点差别:

(1)高低点法先有b值后有a值,散布图法相反。

(2)散布图法将全部成本数据作为依据,较高低点法准确。

(三)回归直线法

回归直线:

回归直线法:

又称最小平方法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原理计算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1、原理

从散布图中可以找到一条与全部观测值误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

2、分解过程

b=n∑xy-∑x∑y/n∑x2-(∑x)2

a=∑y-b∑x/n=∑x2∑y-∑x∑xy/n∑x2-(∑x)2

建立成本性态模型:

y=a+bx

4、注意:

计算a、b时,b值尽量保留尾数

5、回归直线法的优缺点

优点:

可避免高低两点可能带来的偶然性,与散布图法相比,代替了目测。

缺点:

比较麻烦

6、适用条件:

适用于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企业

二、帐户分析法

1、定义

2、基本做法

3、举例

4、特点

5、适用范围

三、工程分析法

1、定义

2、基本步骤

3、举例

4、适用范围

作业

某公司的维修成本在机器工作小时的相关范围内变动的历史资料如下:

机器工作(小时)维修成本(元)

4446

4650

3840

2432

2432

1830

1428

2232

2834

要求:

(1)用高低点法将维修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列出组成方程。

(2)用回归直线法将维修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列出组成方程。

(3)如下期机器工作小时预计为25小时,请预测其维修成本为多少?

(用以上两种方法)

第三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的含义

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一)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二)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有差异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4、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成本性态分析

完全成本法——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内容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

存货成本=b×存货数量

销售成本=bx

完全成本法:

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生产成本×期末存货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四)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变动成本法: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已销产品变动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完全成本法:

营业毛利=销售收入—已销产品制造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期间费用

(五)提供信息用途不同

变动成本法鼓励企业多销售。

完全成本法由于存货成本的转移的多少,直接影响当期的营业利润。

(六)各期损益不同

原因:

对于固定制造费用的补偿方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

完全成本法,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

影响程度取决于产量与销量的均衡程度

表现为相向关系。

举例: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

=期末存货中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中固定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本期单位产品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上期单位产品固定生产成本

1、连续各期产量相同而销量不同

举例9:

结论:

长期看,两种计算方法下的利润差异可以相互抵消。

2、连续各期销量相同而产量不同

结论:

销量相同的情况下:

完全成本法下,产量越大,利润越高;

变动成本法下,产量越大,利润则相同。

总结:

1、产量等于销量,两种成本法下计算的损益相同;

2、产量大于销量,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3、产量小于销量,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点、缺点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缺点

优点:

1、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2、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控制。

3、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4、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缺点:

1、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成本观念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对所得税有影响。

4、变动成本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将失去意义。

(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助于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

缺点:

1、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

2、导致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

3、不便于进行预测、决策分析

4、对于固定制造费用需经过分配,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三)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1、应用设想

2、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程序

(1)将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

(2)期末调整

某期完全成本法=该期变动成本法+该期两种成本法

的营业利润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的差额

作业

资料:

某企业上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期初存货=0制造费用:

生产量:

3000件变动制造费用:

7元/件

销售量:

2800件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12000元

直接材料:

18元/件销售及管理费用:

直接人工:

5元/件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3元/件

单位售价:

50元/件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

9600元

要求: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损益表。

2、说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不同的原因。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1、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保本分析,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及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分析。

2、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本量利分析的含义

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又称基本前提

一、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二、相关范围假设

(一)期间假设

(二)业务量假设

三、模型线性假设

总成本模型y=a+bx

(一)固定成本不变假设a

(二)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假设bx

(三)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px

贡献毛益M=(p-b)x

利润=M-a=(p-b)x-a

四、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五、变动成本法的假设

假定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即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

六、目标利润假设——营业利润

息税前利润

第二节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

1、贡献毛益及有关指标的公式

贡献毛益:

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的差额。

以M表示。

贡献毛益也称边际贡献、贡献边际、边际利润、临界收益、创利额。

贡献边际三种表现形式的公式为:

贡献边际(T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px-bx

=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cm·x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px·cmR

单位贡献边际(cm)=单价-单位变动成本=p-b

=贡献边际/销售量=Tcm/x

贡献边际率(cmR)=贡献边际/销售收入×100%=Tcm/px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100%

=cm/p×100%

单位贡献毛益:

是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

以m表示。

贡献毛益率是贡献毛益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以mR表示。

与贡献边际率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公式: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bx/px=b/p=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因此,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式: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贡献毛益计算公式

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px—bx

=(p—b)x

=(1—b/p)px

=(1—bR)×px

贡献毛益率

mR=(px—bx)/px

=(p—b)/p

=1—b/p

=1—变动成本率

=1—bR

所以,mR+bR=1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及变化

基本公式:

营业利润L=px—bx—a

=(p—b)x—a

基本公式的变化

L=px—bx—a

=M—a

=mx—a

=mR×px—a

二、盈亏临界点分析

(一)公式法

1、盈亏临界点:

又称保本点、盈亏分歧点、两平点,它是使企业恰好处于不亏不盈、收支相等、利润为0状况的销售量或销售收入。

保本点有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收入两种表现形式。

保本分析是研究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况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单一品种保本点的计算

L=px—bx—a

当企业处于保本状况时,L=0

经整理得到:

保本销售量X。

=a/(p—b)=a/m

保本销售收入PX。

=p×a/(p—b)=a/mR

单一品种保本分析应用举例:

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

预测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解:

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

销售量=84000÷6=14000(件)

单位售价=210000÷14000=15(元)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5-6=9(元)

固定成本=210000-8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108000÷9=12000(件)

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108000÷(1-40%)

=180000(元

3、利用保本点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

(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含义

正常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X。

/X

=px。

/px

(2)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安全边际率

MSR=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销售量

=(X—X。

)/X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px—px。

)/px

安全边际率MSR≥30%经营安全

(3)销售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