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462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时小熊购物(总第1课时)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2-3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3、结合“小熊购物”的具体情境,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加”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4、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学习重难点:

指引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两步式题的运算次序。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开火车)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观看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6+5-1845-18+20

指名口答,指引学生认识:

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第2页主题图,指引学生观看。

板书:

小熊购物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提出问题:

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

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出示问题:

胖胖应付多少元?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找出来吗?

我要1个蛋糕和4个面包。

蛋糕每个6元、面包每个3元

我们应该怎么算?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3×4+6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

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

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②算式“6+3×4”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

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

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

答:

胖胖应付18元。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3×4+6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

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板书课题:

乘加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

答:

胖胖应付18元。

第2课时小熊购物——试一试(总第2课时)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3-4

学习目标:

1、结合“小熊购物”的具体情境,探索“先乘法、后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运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4、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学习重难点:

指引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次序。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顺利帮助小熊胖胖解决了购物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壮壮遇到了什么难题?

(出示主题图和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帮助壮壮解决问题。

(1)提问: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答:

应找回8元。

b.20-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

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

(3)淘气和笑笑是这样解决壮壮的问题的,你能看懂吗?

重点讨论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根据情境使学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4表示3包饼干一共12元,20元去掉买饼干花的12元钱,就是应找回的8元

3、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4题。

3、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5题。

4、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5、6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试一试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0-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

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

第3课时买文具(有关除加、除减的运算)(总第3课时)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6页

学习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你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谁来说一说。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第5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3、肯定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选择接近书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引出笑笑的问题,并帮助笑笑进行解决问题。

问题1: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找出有用的信息:

我买了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3本作文本一共18元;英语本

每本4元。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通过预习,孩子们理解了笑笑和淘气的方法。

根据他们的分析,学生自己列出了算式。

解法一:

18÷3=6(元)6+4=10(元)

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

18÷3+4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发现:

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说一说,填一填。

(1)提示让学生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谈论。

(3)找代表说一说本小组的理解及算式。

(4)出示书中算法,再一次帮助学生理解。

(5)补全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5、哪种做法对?

说一说。

提示:

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课间上的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有关除加、除减的运算)

解法一:

18÷3=6(元)6+4=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4课时买文具——试一试(总第4课时)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7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根据算式,能说出算式的意思,并会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72÷828÷436÷956÷827÷948÷6

2、练习

45÷5+1445+15÷3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理解题意,明白: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解法一:

16÷2=8(元)8-7=1(元)

解法二:

16÷2-7

=8-7

=1(元)

答: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4、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3×7+125-12÷4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习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买文具

试一试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16÷2-7

=8-7

=1(元)

答: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第5课时过河(总第5课时)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8-9

学习目标:

1、结合“过河”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2、在解决“需要几条船”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小括号,解决先加再除的混合运算。

3、会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炎炎夏日马上就要过去,秋天来了,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生:

游玩、放风筝……

师:

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级正准备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呢!

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

师:

同学们快来看看,他们现在在哪儿?

生:

河边。

师:

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

他们想要过河。

师: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

二、新课传授

1、出示过河情境图

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

2、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

那我们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

你是怎么估的?

生1:

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

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

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

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3、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

谁会列式解答?

29+25=54(人)54÷9=6(只)【板书】

第一步先算什么?

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4、29+25÷9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

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

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师:

这几个小组表达的特别清楚,29+25要先算,咱们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

在数学上使用统一的符号( ),它叫小括号(板书)

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加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计算,板书完成:

(29+25)÷9

         =54÷9

         =6(条)

5、他们的讨论过程你看懂了吗?

6、小结:

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朋友——小括号,谁能讲讲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生1:

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

“小括号,你真棒,算式有你真奇妙。

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

7、54人都做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你会做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第2题。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过河

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29+25)÷9

         =54÷9

         =6(条)

答:

需要6条船。

第6课时过河——试一试(总第6课时)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9-10

学习目标:

1、结合“乘车”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2、在解决“至少需要几辆小车”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小括号,解决先减再除的混合运算。

3、会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共有70人,要乘车去游玩,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信息?

限乘是什么意思?

最多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一共有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限乘46位乘客就是最多只能坐46人。

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可以怎样列式?

(70-46)÷8

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括号)谁来向大家介绍小括号?

这里就需要用到小括号,为什么?

要先算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3、学生计算,板书完成:

(70-46)÷8

      =24÷8

       =3(条)

答:

至少需要3辆小车。

4、你们可真了不起,已经和小括号交上了好朋友,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图,你能根据图来说一说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3、5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根据图来说一说,尽量描述的简洁、清楚。

3、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6题。

学生先说一说要买哪种糖,再计算买了几袋?

4、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过河

试一试

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70-46)÷8

      =24÷8

       =3(条)

答:

至少需要3辆小车。

 

第7课时练习一(总第7课时)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1---12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根据算式,能说出算式的意思,并会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有乘除、有加减的算式中,计算的运输顺序是什么?

2、练习,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49+3×863-27÷3(35+28)÷7100-(72+28)

二、逐题分析

1、说一说,算一算。

根据题意,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考察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在右图中将下面算式的结果涂成红色。

先计算结果,在进行涂色。

4、星星足球队一共得了多少分?

考察乘加的问题。

5、谁买的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

考察除加的问题。

6、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的几倍?

求倍数,得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就行迎刃而解了。

7、动物游乐园。

这一道是发散题,先让学生观察图中信息,会解决问题,比较难的就是结合情境说说给出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8、数学游戏。

这一道是说明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从而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吧!

 

第1课时看一看

(一)(总第8课时)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3---14页

学习目标:

1、借助观察长方体纸箱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会观察,并会正确判断,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2、根据看一看,想一想,推理观察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分项,体验数学的美感。

学习重难点:

给出一个物体,能够正确说出各个方向看到的物体图案。

学具准备:

长方体纸盒、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在三年级我们又一次学习了观察物体,还记得我们一年级都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哪些内容吗?

1、观察一个物体。

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3、根据物体的位置判断观察的角度。

那么在三年级阶段,我们将会学习哪些新的内容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单元,再一次研究《观察物体》。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想一想,连一连。

小组探究,并分享。

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3、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归纳: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面都不一样;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件上的练习。

2、同桌之间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互相说一说。

3、完成课本第14页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观察物体了吗?

选择一个物体,自己观察一下吧!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一)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2课时看一看

(二)(总第9课时)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5---16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牙膏盒和茶杯,根据熟悉情境,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体会两个物体相互遮挡的关系。

2、通过从窗外观察室内的情景,窗外小朋友的位置与学生恰恰相反,不仅可以养孩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进驻推理进行判断。

3、根据模拟活动,提高物体之间关系进行把握的能力,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从不同角度会观察两个物体。

学具准备:

牙膏盒、茶杯、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能够正确观察一个物体,大家都能都说出来,如果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个物体,你们还能正确地说出你看到的图片吗?

请大家仔细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出示实物:

牙膏盒和茶杯。

二、新课探究

观察主题图,看一看,想一想。

1、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想一想,看一看。

2、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拿出实物,摆一摆,看一看。

判断淘气和笑笑说的对吗?

3、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

说说你的理由。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4、与同伴合作,模拟上题中的情景做一做,看看你选择得对不对。

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和茶杯,以同桌为单位,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件上的练习。

2、同桌之间拿出两种物体进行观察,互相说一说。

3、完成课本第16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二)

杯子把牙膏盒挡住了,这句话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