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636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17课时)

总计35-51课时,教学反思5-6篇,电教第35-51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穷人》一课要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唯一的听众》一课有两条主线,一是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二是老教授的言行变化。

教学时可围绕其进行教学。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单元教学时数安排:

《9、穷人》(3课时)

《10、别饿坏了那匹马》(2课时)

《 11、唯一的听众》(3课时)

《12*用心灵去倾听》(2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复习(3课时)

《9、穷人》(3课时)

总计第35-37课时,电教第35-37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抱怨”、“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的方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5.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吗?

(学生交流这位作家的资料)

3、师:

是呀,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他的又一篇经典力作。

质疑导入,引出“穷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穷人”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品读感悟,对话穷母亲

(一)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穷”?

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品读写“穷”的内容。

1.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家的穷,感受桑娜的勤劳。

2.引导学生理解西蒙的穷,感受西蒙伟大的母爱。

过渡语:

你们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了吗?

(估计学生会说出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方面描写得十分细腻、成功),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作者笔下穷人苦难的生活和高尚的品德吧!

3、感受穷人生活的艰难

学习建议:

⑴自由小声地读课文1-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⑵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了,建议这样汇报:

我从()体会到(想到了)。

2、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出示重点句子)

3、汇报交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桑娜沉思的内容,追问: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其他同学针对这一处还有补充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顾惜”“冒着寒冷和风暴”“从早到晚”等词中体会到①夫妻俩的辛劳②缺少穿的③食物单一,从而感受到穷人生活的艰难。

小结:

这段话,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桑娜家的穷,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请同学们读出桑那家的穷。

生齐读。

4、细读中体会穷人的“勤劳”。

过渡语:

学习完1-7自然段,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引出问题:

“桑娜家如此穷困,为什么文中写道: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为什么温暖而舒适?

”引生讨论,并能透过字里行间,对比室内外的环境、桑娜家与西蒙家的区别中再次感受穷人生活的困苦及穷人的勤劳。

板书:

勤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孕情,再现穷母亲

教师配乐导入:

昨天,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

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西蒙的屋子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发现西蒙仰面躺着,一动不动,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你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呢?

桑娜的选择又是怎样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品读感悟,对话穷邻居

(一)赏,桑娜的善良

1.默读课文8——11自然段。

思考:

把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顺学而导,重点指导品读以下的句子: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学生汇报感受。

②引导想象,对话人物。

以“你就是桑娜,此刻只想到把孩子抱回家,而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也没有想到……”创设情景,体会桑娜抱走两个小孩的不假思索。

③用一个词语形容桑娜抱孩子回家的决定,深入体会桑娜抱走两个小孩的不假思索。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体会理解。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此时,桑娜内心充满了(生会说出“担忧“)

a、指导学生个别读后,提醒学生:

通过刚才的读,你在标点符号上有什么发现?

这些省略号可能省略哪些内容?

b.桑娜此时想了很多很多,在朗诵这段话的时候注意省略号的停顿,才能表现出桑那情感变化的过程。

生练后齐读入情。

c.师再引生体会此处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

过渡语:

桑娜此时既担心又后悔,但是,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出示重点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追问: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段话作者把桑娜的内心活动刻画得非常细腻和真实,使我们感受到桑那善良的心,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二)赏,渔夫的善良

过渡语:

桑娜这么善良,渔夫呢?

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渔夫的善良?

1.学生默读课文12——27自然段,边读边划,划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边读边想,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和感受。

2.小组中交流感受。

3.学生汇报。

(1)相机指导体会两次沉默。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

唉!

她死得好惨哪!

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①学生汇报感受。

②学生质疑,理解桑娜的沉默。

③学生感情朗读。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①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②学生汇报体会

③创设情景,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从渔夫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渔夫的思想,并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④创设情景,想象渔夫一家怎么“熬”日子。

相机进行小练笔。

小练笔:

想象渔夫一家怎么“熬”日子的一个片段描写,引导学

生用上本课所学的方法写,如:

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

⑤学生汇报反馈。

⑥引导学生体会渔夫的品格。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导体会作家结尾的巧妙。

三、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一)教师总结。

1.学生谈感受。

2.教师总结。

(二)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续写《穷人》。

(运用课文中用环境、心理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

第三课时

讲评练习

板书设计:

    西蒙伟大的母爱

9.穷人桑娜

    勤劳、善良……宁可……也不……

渔夫  

教学反思(5):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

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也就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时间的不足。

 如在初读课文后,我提问:

你认为桑娜一家穷吗?

学生一致认为他们一家很穷,并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穷"的内容。

观点出乎意料的单一,全然没有我想象中的碰撞与论争。

经思考我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

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思考的过程没有重视。

思考时间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看书直接获得结果,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等思维过程难以暴露,探索情境悉遭破坏,学生思维活动得不到充分展开)现成的结论从思考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学生的智慧,剥夺了学生思考的快乐。

  其实,教师只要给予学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的时间,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

后来我在别的班级上这一课时,我提了同样的问题,要求是让学生1分钟后回答。

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说:

"老师,他们生活上很穷,但我觉得他们又并不贫穷……"有的学生说:

"老师我认为他们并不贫穷,我觉得他们是富翁。

""他们在生活上吃不饱,穿不暖,确实是穷人,但他们敢于面对艰难生活的坚强,关心别人的那份善良,却是金钱也买不到的财富,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

"……思考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思考的快乐,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虽然,思索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要花很多的时间,或许还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与快乐。

给予耗费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10、别饿坏了那匹马》(2课时)

总计第38-39课时,电教第38-39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导: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充满了爱心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身上的爱心故事。

一、个性读题

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关切、怜爱、心疼、急切、)请几个同学个性读题,老师适时点评。

(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你对那匹马的——)

二、初读课文

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很怜爱、心疼这匹马了。

那么课文中真有这匹马吗?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清要求,

(投影)大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思考三个问题:

1、课文中真有这匹马吗?

  2、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3、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

课文中真有这样的一匹马吗?

它是从何而来的?

(看来这匹马只是残疾青年编出来骗骗“我”的)

那残疾青年为什么要骗“我”呢?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我们先看课文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

板书:

“我” 父亲  残疾青年  碧云

要概括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先看看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

板书:

“我” ——白看书   感动

父  亲 ——打“我”  要求我扯马草换钱看书

残疾青年 ——骗我有马  买了马草 

碧  云 ——合伙骗“我”

根据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简洁)

三、默读课文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一个谎言,这个谎言、终被揭穿之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就已经有很多破绽了,快速默读,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把你自己的理解简洁的写在句子的旁边。

反馈: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

你从哪里看的破绽来了?

(“一愣 一亮 认真的看”几个关键词着重变红)

一愣是为什么,一亮表示了什么?

(读出一灵机一动的感觉来)

有必要“认真的看”吗?

为了什么?

(用心良苦)

从残疾青年的神态、动作、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残疾青年?

(爱心,机智等)(再读)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听见没有?

快把马草提进去!

“茫然”什么意思?

你明白了什么?

“命令”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再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提!

注意看标点标点符号,看出了什么?

再几个读

除了语言上,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动作

从“拼命”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再读

“回来!

”他在身后喊道:

“那马会踢伤你的!

再看标点符号,再读

注意残疾青年的说话方式。

体会到了什么。

请两个同学喊。

四、再默读课文

“别饿坏了那匹马”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出了这是个谎言,一个美丽的谎言。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成了一句多么动听的话呀。

默读课文,快速划划,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说的。

第一次: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轮椅上的他叮嘱我:

“以后,马草就卖给我。

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1、“以后把马草卖给我”,同学们想想,残疾青年的这句话,为“我”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啊?

(不用再费力找买主等)

2、“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在后面加上“行吗”,来读读,你能读出什么来?

(好象是残疾青年在求着“我”在帮他的忙似的,

3、看出了残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次:

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

“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读。

为什么每天还要再重复这句话?

第三次:

“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

”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

这句话是“我”说的,从中也看出了我对这匹马的什么感情?

为什么如此积极就是想自己将草送进去呢?

读了这句话,能体会到“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小男孩?

可能想像一下,他在拔草时会怎么做?

来的路上会怎么想?

五、拓展练笔 提升感情

1、当“我”推开了这扇门,也就揭开了这个美丽的谎言,当我面对着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我直想哭,可是同时,我也明白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面对现实了,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把它写下来。

2、交流小练笔。

六、小结

只要有爱,就有感动!

第二课时

  讲评练习

板书设计:

10.饿坏了那匹马

善意的谎言

教学反思():

《 11、唯一的听众》(2课时)

总计第40-42课时,电教第40-4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体会、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环境方面的描写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在《穷人》中我们感受到()的桑娜和渔夫。

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我们感受到()的残疾青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

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

出示课题《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的问题,那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读课文吧!

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反馈

1、字词悠悠白痴蹑手蹑脚沮丧庄重羞愧嘿洋溢珍藏仪式溜走抱歉割舍

字音重点溜蹑字形重点歉割(指导书写)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1、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相关段落)

(1)课文首尾写作有什么特点?

(对比)

(2)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我一开始是个音乐白痴,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小提琴家。

(3)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

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

2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

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

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

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

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

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

作者和老人是样相识的?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1)、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同桌合作朗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

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

诗一样的语言是多么的美妙呀!

同桌合作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

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同桌再次合作练读送上老人了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

(2)、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

的老人。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1同桌合作朗读

②想想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

(鼓励他)

③如果你是这位拉小提琴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④对文中的作者受到老人的鼓励,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⑤什么是从为有过的感觉?

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

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

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

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从我紧闭门窗的房

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

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

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有一次,她说

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

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心情、行动、态度)

第二课时

(3)第三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很好!

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语言。

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

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

含义是什么?

请你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①描写眼神的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

(平静)

②、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

(消除紧张、鼓励、给予自信……)

③、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

他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

④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

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其实,老人一直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初学小提琴的作者。

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呢?

老人用细心关注作者,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用热心鼓励作者。

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啊?

当作者得知这位“聋子”竟然是音乐学院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内心有千言万语,第二天清晨在小树林里我和教授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写下来。

(学生练笔

第三课时

讲评练习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反思(6):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小组内读议解决问题。

能充分转变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自始至终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

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读中悟情,使文中事活化、物活现。

 

     其次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想得以解放、思维得以活跃、潜能得以发挥,不但学会了思考而且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习。

     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组织学生在超文本上展开大胆合理想象,促进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

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展示了才华,还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塑造了孩子完美的人格。

《12*用心灵去倾听》(2课时)

总计第43-44课时,电教第43-44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