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612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医学》教学大纲.docx

《核医学》教学大纲

《核医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修订)

核医学教研室修订

二00六年十二月

 

一、前言

 

核医学(Nuclearmedicine)是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核医学工作已普及到县级医疗机构,因此,在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设立核医学课,作为必修课,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科班本课程大纲以总学时为29学时理论课编写。

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核医学》第6版(李少林主编)的内容为基础,参阅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参考资料中的最新专业知识。

教学内容力求简洁明了,结合实际,以应用最广的项目和本学科的特色例题教学。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与核医学基础

【目的要求】

1.    了解核医学概念、在临床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及发展史;掌握核医学的基础知识,为学好临床核医学打好基础。

2.    了解核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探测器构造及与其他影像仪器的异同点;掌握放射性药物的来源及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绪论

1.核医学概念

⑴  核医学定义

⑵  核医学研究的内容

⑶  医学的学科分类

2.    核医学的发展史

⑴  50年代至今的基本状况

⑵  仪器的发展

⑶放射性药物的发展

3.核医学的临床地位

第二节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

1.原子核结构

2.核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⑴核素、同位素及同质异能素

⑵核素的分类

3.放射性衰变

⑴核衰变

⑵核衰变规律

⑶放射性活度

⑷常用辐射量

①照射量

②吸收剂量

③当量剂量

 

第三节核医学常用仪器

1.核医学仪器基本原理、类型及其构造

⑴ 基本原理

⑵电离效应

⑶荧光现象

⑷感光作用

2.基本结构

⑴射线探测器构造

⑵电子测量装置的配备

3.常用的核仪器

⑴测量用

⑵诊断用

⑶防护用

4.显像仪的性能简介及特点

⑴γ照相机

⑵ECT

⑶与其他影像设备的区别和影像特点

 

第四节放射性药物

1.放射性药物概念

2.放射性药物的分类

3.放射性药物的特点

4.放射性药物使用要求

5.核素发生器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2.熟悉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3.了解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天然本底辐射

1.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定义。

2.天然本底辐射的概念。

 

第二节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1.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定义。

2.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3.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1.辐射防护的目的。

2.辐射防护的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3.外照射防护措施。

4.内照射防护措施。

 

第四节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1.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2.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

3.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分析。

 

第三章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吸131I试验的临床应用、放射性核素肾图的原理、正常与异常图形以及临床应用;

2.熟悉甲状腺吸131I试验的原理、正常值、甲状腺素抑制试验的原理、正常值、临床应用;

3.了解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核素示踪技术的概述。

2.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基本原理

3.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基本技术:

示踪剂、功能测定仪

 

第二节甲状腺吸131碘(131I)试验

1.原理:

甲状腺摄碘机制。

2.方法:

甲状腺吸131I率计算公式、甲状腺吸131I曲线。

3.临床应用:

甲亢与甲减诊断、甲亢与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甲亢131I治疗前准备。

 

第三节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1.原理: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2.方法:

甲状腺吸131I抑制率计算公式。

3.临床应用:

甲亢治疗、内分泌突眼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放射性核素肾图

1.原理:

OIH的滤过与分泌。

2.方法:

肾图检查前准备。

3.图形分析:

正常肾图、半定量分析、异常肾图

4.临床应用:

上尿路梗阻、分肾功能、肾脏疾病疗效评价、肾移植监测

 

第四章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概念;

2.熟悉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器的种类与特点;

3.了解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临床核医学的分类与核素显像的地位。

2.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核素显像仪器

1.基本结构:

闪烁探测器。

2.闪烁扫描机:

结构与特点。

3.γ相机:

结构与特点。

4.ECT:

平面与断层显像、ECT显像的特点。

 

第三节放射性显像剂

1.放射性显像剂的摄取机制。

2.放射性显像剂的来源: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概念。

 

第四节放射性显像的基本技术

1.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类型:

静态与动态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平面与断层显像、早期与延迟显像、阳性与阴性显像。

2.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技术:

显像剂的选择、准直器选择、显像时间与体位。

3.图像分析:

放射性分布浓聚区、稀疏区、缺损区

 

第五章中枢神经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2.熟悉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与图像分析;

3.了解核素脑血管造影与普通脑显像的原理、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核素脑血管造影与普通脑显像

1.原理:

血管造影、血脑屏障的完整与否。

2.方法:

显像剂、显像方法

3.图形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

脑梗死、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及阻塞。

 

第二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

1.原理:

通透弥散、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

2.方法:

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显像方法

3.图形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负荷显像

4.临床应用:

TIA的诊断、脑梗塞的诊断、癫痫定位诊断、痴呆鉴别诊断。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再分布现象的定义、心肌缺血与梗死在静息与负荷显像上的不同表现;

2.熟悉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与图像分析;

3.了解核素深静脉造影的原理、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核心脏病学的发展。

2.核心脏病学的内容。

第二节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1.原理。

2.方法:

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再分布现象的定义、显像方法、负荷试验方法、门控显像进展。

3.图像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静息与负荷显像、门控显像。

4.临床应用:

冠心病的诊断、心肌梗塞的诊断、存活心肌评价、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与预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心功能测定。

 

第三节 核素深静脉造影

1.原理与方法。

2.图形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3.临床应用。

 

第七章 肝胆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肝血流、血池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与相应异常图像表现;

2.熟悉肝胶体显像的临床应用;

3.了解肝胶体显像、肝血流、血池显像的原理、显像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肝胶体显像

1.原理:

枯否氏细胞吞噬。

2.方法:

显像剂、显像方法。

3.图像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

肝占位定位诊断。

 

第二节 肝血流、血池显像

1.原理。

2.方法:

显像剂、显像方法。

3.图形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不充填、充填与过度充填。

3.临床应用:

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第八章消化道出血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道出血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2.熟悉消化道出血显像图像分析;

3.了解消化道出血显像的原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异位胃粘膜显像

1.原理。

2.方法:

显像剂、显像方法

3.图像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

美克尔憩室诊断。

 

第二节 胃肠道出血定位显像

1.原理。

2.方法:

显像剂、显像方法

3.图像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

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

 

第九章泌尿生殖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阴囊血池显像的临床应用;

2.熟悉肾动态显像的原理与方法、阴囊血池显像的图像分析;

3.了解阴囊血池显像的原理、显像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有效血浆流量的测定

1.概念与原理: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有效血浆流量的测定。

2.方法:

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

3.临床应用。

 

第二节 肾动态显像

1.原理:

血流与功能。

2.方法:

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显像方法。

3.图像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

上尿路梗阻、分肾功能、肾动脉狭窄、肾脏疾病疗效评价、肾移植监测。

第三节 阴囊血池显像

1.原理与方法。

2.图形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3.临床应用:

急性睾丸扭转与急性睾丸炎的鉴别诊断。

 

第十章骨骼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2.熟悉骨显像的原理与方法、图像分析;

3.了解局部骨显像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骨显像概述

1.原理:

骨摄取显像剂的影响因素。

2.方法与分类:

显像剂、骨显像分类。

3.图像分析:

成人与儿童正常图像、异常图像、超级骨显像的概念。

 

第二节 局部骨显像

1.原理、方法、图像分析

2.临床应用:

股骨头血供状态观察、移植骨监测、骨折、骨坏死。

 

第三节 全身骨显像

1.原理、方法、图像分析。

2.临床应用:

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常见表现、特异性与敏感性)、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原发性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显像、肾上腺髓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2.熟悉甲状腺显像的原理与方法、图像分析;

3.了解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原理与方法、图像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甲状腺显像

1.原理:

甲状腺摄碘机制。

2.方法:

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显像方法。

3.临床应用:

异位甲状腺、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评价、甲状腺癌转移灶、甲状腺大小与重量的评估。

 

第二节 肾上腺髓质显像

1.原理。

2.方法:

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显像方法。

3.图像分析:

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

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

 

第十二章肿瘤与炎症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与炎症显像的常用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2.熟悉常用肿瘤显像的原理;

3.了解炎症显像的原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肿瘤显像

1.分类与原理:

直接与间接显像。

2.常用肿瘤显像技术简介。

第二节 炎症显像

1.目的与原理:

隐匿感染灶。

2.方法:

显像剂、显像方法

3.临床应用:

发热待查与隐匿感染、炎症性肠道疾病。

 

第十二章PET显像简介

【目的要求】

1.掌握PET显像的常用显像剂;

2.熟悉PET显像的核素与特点、临床应用;

3.了解PET显像的原理、方法。

【教学内容】

1.核素:

PET显像所用放射性核素的种类与特点、湮没辐射的特点。

2.PET的显像特点与优势。

3.临床应用:

肿瘤显像、心脑代谢显像。

 

第十三章放射性核素治疗

【目的要求】

1.了解放射性核素治疗作用机制;

2.掌握放射性核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基础

1.治疗原理

2.治疗药物

第二节             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1.适应症

2.禁忌症

3.治疗方法

⑴治疗前准备

⑵剂量计算

⑶给药方法

4.重复治疗的选择及剂量的确定

⑴重复治疗的选择

⑵重复治疗剂量的确定

5.治疗时期注意事项

⑴相关注意事项

⑵注意防护

⑶期随访

6.治疗反应与处理

⑴早期反应

⑵甲减的处理

7.疗效评价

⑴激素水平测定

⑵并发症出现情况

⑶三种疗法对比

第三节             131I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

1.适应症

2.禁忌症

3.治疗前准备

4.注意事项

5.副反应及疗效

第四节             153Sm及89Sr治疗肿瘤骨转移

1.原理

2.药物

⑴153Sm-EDTMP

⑵89SrCl2

3.适应症

4.禁忌症

5.病人准备

⑴停放化疗

⑵治疗前常规检查

⑶骨摄取率测定

6.治疗前临床情况分级标准

⑴食欲

⑵睡眠

⑶骨痛

⑷生活质量及体力状况

7.治疗方法

⑴首次治疗

⑵重复治疗

8.治疗后反应

9.疗效评价和随访观察

⑴骨痛反应的评价标准

⑵疗效评价标准

⑶观察和记录食欲、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⑷血像检查

⑸生化检查

⑹X射线检查

⑺骨显像检查

⑻止痛有效率

 

第十四章体外分析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试剂种类与要求、操作步骤,了解其质量控制。

2.熟悉最常见体外分析项目的临床应用。

3.了解其他体外分析技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     体外分析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2.     放射免疫分析

⑴基本原理

⑵试剂种类与要求

⑶操作步骤

⑷质量控制(QC)

 ①质量控制目的

②放射免疫分析误差

③质量控制指标:

稳定性、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等

3.     常见体外分析的临床意义

⑴肿瘤方面测定

⑵甲状腺相关激素测定

4. 免疫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

5.     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