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书.docx
《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书
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书
地形图测绘实训指导书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数字化测图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图根控制到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从而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
1.熟练掌握全站仪测量的操作,并能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2.掌握图根控制和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内外业工作;3.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认真执行规范,关心集体,爱护仪器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二、实训任务
工程测量实训基地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三、实训组织与安排
实训期间组织工作有指导教师负责。
实训分小组进行,每组设组长2人,由8人组成,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联络,考勤等工作。
实训时间为4周,具体安排如下表。
表1实训计划安排
序号
内容
时间安排
1
实训动员和准备工作
1个课时
2
踏勘选点
1个课时
3
外业坐标测量
4个课时
4
野外数据采集(外业)
8个课时
5
图形编辑处理(内业)
1个课时
6
图形整饰及外业检核
1个课时
7
资料整理
第二课堂完成
8
编写实训报告书
注:
实训时间为4周,实训内容及时间安排是建议性的,可根据实训期间的野外天气情况适当进行调整,课时分配只是老师答疑时间,更多是课后自主完成。
四、仪器工具
全站仪(包括电池、充电器)1台,棱镜觇牌1套(箱),脚架1个,棱镜杆2根,2m钢卷尺1个,工具包1个,记录板1块,对讲机2个,地形图图式一本。
五、实训内容技术要求
实训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的技术要求进行。
(1)一般规定
1.测图比例尺为或1:
500,基本等高距为0.5m。
2.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0.4mm。
3.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2)控制测量
1.图根导线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按照表2的规定执行。
1:
500测图,附合导线长度可放宽至表2规定值的1.5倍,且附合导线边数不宜超过15条,此时方位角闭合差不应大于士40"n,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5×M×10-3(m);导线长度短于表2规定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3×M×10-3(m)。
表2图根导线测量技术指标
附合导线长度m
相对闭
合差
边长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一般
首级控制
DJ6
一般
首级控制
1.3M
1/2500
不大于碎部点最大测距的1.5倍
±30
±20
1
±60n
±40n
注:
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当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支导线的长度不应超过表2中规定长度的1/2,边数不宜多于3条。
水平角应使用DJ6型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
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0"。
边长采用测距仪单向施测一测回。
2.极坐标法增补测站点
边长按测图比例尺1:
500不应大于500m,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照表3规定执行。
表3极坐标法测量技术指标
DJ6
距离测量
半测回较差(")
测距读数较差
mm
高程较差
两组计算坐标较差m
1
单向施测1测回
≤30
≤20
≤1/5Hd
0.5×M×10-3
注:
Hd为基本等高距
3.已有成果资料
①水准点:
BMA,H=317.778m(校本部2号校门口);
②高等级级点
点号
X(m)
Y(m)
TP1
51143.841
47207.080
TP2
51165.397
47195.933
③平面高程系统
坐标系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碎部测量
1.准备工作
将控制点、图根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值抄录在成果表上备用。
每日施测前,应对数据采集软件进行试运行检查,对输入的控制点成果数据需显示检查。
2.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实训采用全站仪“测记法”的数字测图方法。
成图软件采用南方CASS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
碎部点坐标测量采用极坐标法,也可采用量距法和交会法等,碎部点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照准一图根点作为起始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0.2mm。
检查另一图根点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0.1m。
每站测图过程中,应经常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应大于4′。
仪器高和棱镜中心高应量记至毫米。
地形点密度:
地形点间距一般应按照表规定执行,地形线和断裂线应按其地形变化增大采点密度。
表4地形点间距单位为米
比例尺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点平均间距
25
50
100
碎部点测距最大长度一般应按照表的规定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在保证碎部点精度的前提下,碎部点长度可适当增加。
表5碎部点测距长度单位为米
比例尺
1:
500
1:
1000
1:
2000
最大测距长度
200
350
500
采集数据时,角度应读记至秒,距离应读记至毫米。
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间距为15m,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
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
地形较复杂的地方,应在采集数据的现场,实时绘制草图。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
若草图绘制有错误,应按照实地情况修改草图。
若数据记录有错误,可修改测点编号、地形码和信息码,但严禁修改观测数据,否则须返工重测。
对错漏数据要及时补测,超限的数据应重测。
3.测量内容及取舍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校园内道路应将车行道、人行道按实际记位置测绘。
其他道路按内部道路绘出。
沿道路两侧排列的以及其它成行的树木均用“行树”符号表示。
符号间距视具体情况可放大或缩小。
电线杆位置应实测,可不连线,但应绘出电线连线方向。
架空的、地面上的管道均应实测,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
地下管线检修井、消防栓应测绘表示。
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并注明流向。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用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0.25m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
各项地理名称注记位置应适当,无遗漏。
单位名称和房屋栋号应正确注记。
其它地物参照“规范”和“图式”合理取舍。
(四)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
地图制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并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地形图编辑,生成数字地形图图形文件。
在绘图仪上输出1∶500地形图。
(五)成图质量检查
对成图图面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为室内检查、实地巡视检查及设站检查。
检查中发现的错误和遗漏应予以纠正和补测。
室内检查由各小组内成员自查,主要检查各等级控制测量(平面和高程)成果;数字地形图的线划是否光滑、自然、清晰,有无抖动、重复等现象;符号表示规格是否符合地形图图式规定;注记压盖地物的比率等。
数字地形图底图检查是检查其数量、图名、编号是否与图形文件一致;图中字体、字大、字数、字向、单位等能否符合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的规定;符号间应是否满足规定的间隔,能否达到清晰、易读。
外业检查由各小组交互检查,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检合格后方可上交。
外业检查方法及数据处理如下:
1.数字地形图检测点的选择应均匀分布、随机选取明显地物点,对样本进行全面检查。
检测点的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比例尺等具体情况确定,原则上应能准确反映所检样本的平面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一般每幅图选取20~50个点。
检测方法视数据采集方法而定。
野外测量采集数据的数字地形图,当比例尺大于1:
5000时,检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外业散点法按测站点精度施测。
用钢尺或测距仪量测相邻地物点间距离,量测边数量每幅一般不少于20处。
六、上交资料
1.实训结束时,每小组上交:
(1)外业控制测量成果(电子及打印成果各份);
(2)数字地形图(1:
500)电子文档及手工绘制地形图(图幅50×50或50×40);
(3)原始外业坐标数据文件(电子成果);
(4)外业检查结果及精度统计。
(5)外业数据采集草图。
2.个人应提交
(1)实训报告、实训日志;
(2)整饰合格的数字化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