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6612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docx

古诗文知识汇编学生版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言文字词学生版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

列置烽燧()亦与它石迥异()又深秋潦缩()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信造化之尤物也()

庙在山之西麓()尝加营葺()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有俊鹘抟水禽()不与江水乱()

重点虚词

自数十里外望之()信造化之尤物()

徙倚久之而归()复以小艇游庙中()

碧峰巉然孤起()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

;今:

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词类活用

极登临之胜()皆以杏仁澄之()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

庖丁解牛:

足之所履:

肩之所踦(yǐ):

砉(huā)然向然:

向,通“”

奏刀騞(huō)然:

奏,;技盖至此乎:

通“”,。

进乎技矣: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批大郤:

;郤,空隙。

导大窾:

;窾:

因其固然:

因,;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经,。

经,。

肯:

綮(qìng),

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名;更,;割,

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折,新发于硎:

发,;硎,

彼节者有间:

节,;间:

如泥委地:

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二、通假字

砉然向然 通“”技盖至此乎 通“”,何,怎样。

善刀而藏之 通“”,

三、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

古 今—只,不外乎以神遇:

 今—碰见、遇见

视为止,行为迟 :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虽然,每至于族:

今——连词,表转折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 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新发于硎状语后置,于硎新发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实词:

项王军壁垓下: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夜:

;楚歌:

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

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

;盖:

直夜溃围南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田父绐曰: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乃:

;东: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身:

;当:

;破:

;服:

此天之亡我:

今日固决死:

固:

;决: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向:

愿为诸君快战:

期山东为三处:

期:

;山东:

汉军皆披靡:

辟易数里:

亡其两骑耳:

骑皆伏曰:

通“”,

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

通“”,

地方千里:

地、方:

亦足王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籍:

;西:

籍独不愧于心乎:

吾知公长者:

所当无敌: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独:

;籍: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身:

;被:

若非吾故人乎:

吾为若德:

为;德:

二、重点虚词:

①乃:

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军乃觉之:

②则:

项王则夜起:

③以故汉追及之:

无以渡: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以:

;为:

④于是项王大呼:

⑤项王瞋目而叱之:

⑥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

是:

;之:

天之亡我:

⑦我何渡为:

“何……为”,

三、句式:

①定语后置句:

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②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③判断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项王也。

④省略句: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之)赐公。

马童面之,指(于)王翳曰

⑤固定句式:

何……为,表疑问: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独……乎:

籍独不愧于心乎?

 

《阿房宫赋》知识点、

词语解释

六王毕蜀山兀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

二川溶溶檐牙高啄盘盘焉

囷囷焉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春光融融气候不齐明星荧荧

绿云扰扰绿:

扰扰:

雷霆乍惊杳不知其所之也

尽态极妍态:

妍:

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爱者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取:

 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函谷举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而不鉴之

古今异义: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

今义:

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

;今义:

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廊腰缦回(古义;今义:

从别处到原处)

④可怜焦土(古义:

;今义:

怜悯)

⑤几千万落(古义;今义:

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

,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

行)

一词多义:

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廊腰缦回()缦立远视(缦立:

 缦:

通“”)

杳不知其所之也()齐楚之精英()而后人哀之()

三、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北,;西,。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云,;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虹,)5.辇来于秦(辇,)

6.朝歌夜弦(歌、弦,;朝、夜,)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鉴,)

10.族秦者秦也(族,)11.日益骄固(日,)

12.秦人不暇自哀()13.奈何取之尽锱铢(尽,)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乌云缭绕,是(宫人)一早在梳理发鬓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渭水涨起了一层脂膏,是(宫人)泼掉的漂着脂粉的洗脸水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烟雾弥漫,是(宫人)点燃了椒兰香料。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经过

2、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占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

2)定语后置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可是)有三十六年未曾见过皇帝的宫人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突出的钉头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参差不齐的瓦缝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嘈杂的器乐声

3)介词结构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使负载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多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比全身的丝线还多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横横竖竖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比集市上的人声还喧闹

4、省略句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省略主语)(阿房宫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遮蔽了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省略主语)(阿房宫)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省略主语)(这些亭台楼阁)各随地形而建,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长桥卧波(省略介词“于”)桥横卧在水面上

摽掠其人(省略介词“于”)从人民那里掠夺来

可怜焦土(省略谓语)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暴霜露(通“)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

(3)暴秦之欲无厌(通)(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

2.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

今义:

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古义:

今义:

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

今义:

连词

(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

今义:

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

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

今义:

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

今义:

(8)刺客不行古义:

今义:

:

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2)名词作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义不赂秦()

(3)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一词多义

(1)兵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

(2)暴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

(3)事以地事秦()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犹犹抱薪救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终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始始有远略()始速祸焉()

(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西向()

(8)得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然后得一夕安寝()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5)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之

(1)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结构助词,的。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3)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3.以

(1)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3)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4)介词,把。

举以予人

(5)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为国者(治理)

(2)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1)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

6.则

(1)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

(2)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倒装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3)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伶官传序》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雠”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函: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前:

2.仓皇东出东:

3.一夫夜呼夜: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成功: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凯旋而纳之纳: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

形容词作名词:

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

智勇:

三、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固定句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五、一词多义

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

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

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词语

1、衔:

乃能衔哀致诚()2、怙:

不省所怙()3、止:

当来省吾,止一岁()4、孥:

请归取其孥(nú)()5、果:

当不果来()

6、蒙:

而不克蒙其泽矣()7、兆:

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8、窆:

窆(biǎn)不临其穴()9、尤:

其又何尤()

二、词类活用

1、西: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2、东:

东亦客也()3、夭: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4、业: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5、视:

而视茫茫()

6、致:

将成家而致汝()7、全: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8、殒: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三、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2、零丁孤苦(通“”,)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4、敛不凭其棺(通“”,)

四、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②诚知其如此()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2、幸:

①皆不幸早世()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省:

①不省所怙()②汝来省吾()

5、孤:

①吾少孤()②零丁孤苦()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③长吾女与汝女()

7、终:

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②将成家而致汝()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②死而有知()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11、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诚知其如此()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其信然邪?

其梦邪?

()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⑥其又何尤?

()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⑧敛不凭其棺()

五、古今异义

1、成家:

将成家而致汝(成家:

①古义:

②今义:

男子结婚。

2、少年:

吾与汝俱少年(少年:

①古义:

②今义:

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

志气日益微(志气:

①古义:

②今义:

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几何: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

①古义:

②今义:

几何学。

5、强者:

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

①古义:

②今义:

坚强的人(心理上)。

6、成立: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

①古义:

②今义:

创立,有根据。

7、当不复记忆(复:

①古义:

②今义:

重复,往复)

8、吾去汴州(去:

①古义:

②今义:

往,到……去)

9、而齿牙动摇(动摇:

①古义:

②今义:

不稳固,不坚定)

六、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宾语前置)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

(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

6、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

“以”之后省略宾语“之”)

7、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

即“汝从我于东”)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与可没与陈州:

没,通“”,2、少纵即逝矣:

少,通“”,

(二)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

贵重,古:

;今,价值高2、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古:

;今,也许3、废卷而哭失声:

废,古:

;今,废弃4、吾将以为袜:

以为,古:

;今,认为5、发函得诗:

发,古:

;今:

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

与,古:

;今:

给7、以书遗余曰:

遗,古:

;今:

遗失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做动词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老,

(2)余因而实之:

实,(3)与可厌之:

厌,

2、名词作状语

(1)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

蜩腹蛇腹,

3、意动用法

(1)初不自贵重:

重,

(四)一词多义

1、熟而操之不熟者:

执笔熟视:

2、语今语士大夫:

有“车过”“腹痛“之语:

不学之过也:

3、过有“车过”“腹痛“之语:

二、文言虚词1、然予不能然也:

自视了然:

然二百五十匹绢:

2、以以追其所见:

来,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与可以书遗予曰:

吾将以为袜:

3、之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临事忽丧之:

士大夫传之:

而读书者与之:

4、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与可没于陈州:

5、焉而节叶具焉:

而临事忽焉丧之: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6、其乃见其所欲:

以追其所见:

其所以然:

岂独得其意:

7、而而节叶具焉:

生而有之也:

废卷而哭失声: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二)判断句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庖丁,解牛者也

3、轮扁,斫轮者也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三)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2)吾将以(之)为袜(3)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四)倒装句

1、疑否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1)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3、状语后置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3)足相蹑于其门

(五)固定句式1、岂复有竹乎:

岂……乎:

哪里……呢?

2、世岂有万尺竹哉?

岂……哉?

哪里……呢?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①以致其性焉尔(尔,同“”,罢了)②字而幼孩(而,通“”,你们的)

③既然已(已,通“”,了)

二、古今异义1.其实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②其实害之(其实,)

2.去去不复顾(古义:

今义:

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我固当(名,)②早实以蕃(实,)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④移之官理可乎/传其事以为官戒()

⑤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饔,)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

2.形容词作动词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

3.名词作状语①旦视而暮抚(旦暮,)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

4.意动用法①驼业种树(业,)

5.使动用法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

③鸣鼓而聚之(鸣,;聚,)

④遂而鸡豚(遂,)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安,)

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官理,非吾业也译:

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二)宾语前置1.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比不上我”)

译:

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么”、“用什么”、“凭什么”)

译:

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

(三)省略句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2.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3.然吾居(于)乡4.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5.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四)固定句式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

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2.嘻,不亦善夫!

(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吗”)译:

不也很好吗?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知识点

1、注音解词:

(1)逆旅(nì,迎接。

(2)过客(过路的客人)(3)秉烛(bǐng,拿着,握着)

(4)假(jiă)(借用,给)(5)序(排次序)(6)琼筵(yán,美好的筵席。

(7)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2、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

古义,大自然。

今义:

大的块头文章:

古义,错杂的色彩。

今义:

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古义,弟弟。

今义,季节)

3、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4、文言句式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