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6360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docx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

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2.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

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

3.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4.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5.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

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

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

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雌性矣。

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

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

A.理学受到冲击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

C.社会转型完成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

6.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  )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7.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8.某古代学者称:

“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

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

9.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

一提起古希腊,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会自然引起一种家园感,这是因为(  )

A.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古希腊B.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古希腊

C.人文精神最早起源于古希腊D.启蒙运动最早兴起于古希腊

10.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

这说明(  )

A.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B.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C.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D.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11.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

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12.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13.彼特拉克说:

“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

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

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

”据此可以得出(  )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14.“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

”作者宣扬的主旨是(  )

A.上帝创造万物灵长B.反对禁欲,强调来世享福

C.人类可以统治世界D.以人为本的宗教理念

15.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

“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  )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16.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17.“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  )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18.18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兴起了全国性的文学运动,一大批作家从民族历史中寻找题材,发扬民族精神,反对封建制度,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解放个性,赞美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对这一运动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

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德意志的统一

19.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

“(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该思想家(  )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20.“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因此君主只有维持最强者地位,他才能实行统治。

一旦人民可以把他们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据此你认为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哲学通信》B.《纯粹理性批判》

C.《社会契约论》D.《论法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 何谓本?

曰: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

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春秋繁露》

材料三 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诫,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

萁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朱熹集》卷一百

材料四 或曰:

臣不与子并称乎?

曰:

非也。

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以为身。

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

……君臣之名,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仁”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4分)

(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

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

(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直接效果?

朱熹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3分)

(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指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分)

22.(14分)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大体一致,都是各自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东西方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这种本来极有价值的共性由于社会体制的截然不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完全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

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

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

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

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

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在爱神面前我毫无防范,

从眼睛到心灵全都门扉大开,

双眼变成热泪流淌的通道和源泉。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如果一个人把王阳明的学说看成一种单纯的方法,施用于孔孟教条之前,就很可能发生耿定向所说的“未信先横”,以为自己的灵感可以为真理的主宰。

其后果,则可以由于个人的个性和背景而趋向于泛神主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

这也就是王学的危险之所在。

它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

1587年,李贽就走到了这条道路的交叉点。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

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

芝佛院(李贽居住、讲习的僧院)内供有孔子像,他途经山东,也到曲阜拜谒孔庙。

在李贽看来,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无”彼此相通,他攻击虚伪的道德,但同样不是背弃道德。

……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四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

……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

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犇《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贡献。

指出其与彼特拉克在思想主张上有什么相通之处,并列举我国当时体现这种思想倾向的艺术作品。

(4分)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的个性”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

与李贽相比,“欧洲式人物”在思想方面的突破性表现是什么?

(6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对当时的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

(2分)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

(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

(2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1分)“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1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分)

 

【检测卷答案】

阶段检测卷(第十三第十四单元)

1.B 【解析】 《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这是“孝悌”的表现,而非“源于”,故A项错误;“孝悌”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而其由农业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故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不符合“从孔子起”,故C项错误;孔子只说“性相近”,没有明确善或恶,儒家孟子提出“性本善”,不符合“从孔子起”,故D项错误。

2.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

“和而不同”是指包容别人的不同,与材料主旨相符,故A项正确;“克己复礼”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仁者爱人”体现的是爱人的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周而不比”是关系密切,但不勾结,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C 【解析】 王阳明的心学通过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化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A项错误;心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错误;由题干“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可以看出其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从而成为圣人,C项正确;朱熹主张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D项错误。

4.C 【解析】 学习内容的变化与宗法制度的瓦解无关,故A项错误;仁政理念是先秦思想家孟子所提倡的政治思想,故B项错误;宋朝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其决定了教育的内容,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在宋朝并未成为统治思想,故D项错误。

5.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无复男女之嫌”“妇学不修”“人心世道,大可忧也”等关键句可知,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理学思想受到冲击,A项正确;材料中内容与民主法制思想无关,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社会转型,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新式教育无关,D项错误。

6.B 【解析】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错误。

7.D 【解析】 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反映了明清之际理学向经世致用转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其转变的实质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反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清代传统经学的出现正是受这种政治环境的影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儒学没有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弊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C 【解析】 该学者认为统治者用道德礼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用政治法律威权来禁止人们的行动自由,使人们的个性无法发展。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推崇儒家道德礼教,A项错误;王阳明也推崇儒家道德礼教,B项错误;李贽反对儒家正统思想,主张个性发展,符合题意,C项正确;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仍然维护儒家道德礼教,D项错误。

9.C 【解析】 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意志;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人文精神最早兴起于古希腊;启蒙运动最早兴起于英国。

10.D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A项错误;苏格拉底死后,人们认同其学说,正说明人文主义得到传播,不是泛滥,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C项错误;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学说得到许多人认同,说明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D项正确。

11.C 【解析】 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宗教改革则是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后者并未体现出借古变今,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这句话可知异趋是指二者在道德观方面,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张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宗教改革则主张依然坚持宗教信仰,说明两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C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反对罗马天主教廷的黑暗统治,D项错误。

12.A 【解析】 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已经传播开来,作为它的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蔚然成风”正是这种思潮影响的产物,也表明了传统的神权统治面临着冲击,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题干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当时欧洲的人们虽然反对神学世界观,但是并不表明他们放弃宗教信仰,C项错误;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时间不符,D项错误。

13.A 【解析】 据材料“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可知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故D项错误。

14.D 【解析】 题干中“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上帝为人而创造万物的思想,A项错误;题干中“在现实生活与来世生活中,他事实上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快乐和幸福”这句话说明作者认为现实生活一样重要,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人类可以统治世界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题干中“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

15.A 【解析】 材料“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信息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材料“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信息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B项错误;材料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并没有否定了上帝的存在,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没有涉及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D项错误。

16.B 【解析】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和解释《圣经》的先河,与题目中的信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不符,B项错误,符合题意;由题目中的信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可知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且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7.B 【解析】 马丁·路德只是主张改革教会,并不是废除,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B项正确;材料中马丁·路德提出苦恼,通过思考,解决了苦恼,明白了“那段话的意思”,C项错误;材料主要针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提出解决方案,并没有涉及民主政治,D项错误。

18.B 【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时间是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反对封建制度,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解放个性”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B项正确;“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解放个性”不符合现实主义文学风格,C项错误;德意志的统一发生于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19.D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可知此人反对封建神学和君主专制,应为启蒙思想家,D项正确;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早于“中古时代”,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但丁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两人均未提出反封建的主张,与题目中的信息“战胜了封建君主”不符,B、C两项错误。

20.C 【解析】 “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国君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符合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的思想,C项正确;《哲学通信》是伏尔泰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他们都主张保留君主,不符合题意,A、D两项错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21.

(1)家庭伦理放大为政治伦理。

仁的基础、前提、根本是孝(悌)。

(4分)

(2)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伦理道德观念源于天,孝是天生的)。

条件:

儒学独尊地位逐步确立;儒学教育的发展,如建太学、天下郡国皆办学校;选官制度举孝廉。

(4分)

(3)使儒家的思想观念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分)

(4)父子关系不同于君臣关系。

批判继承。

(3分)

22.

(1)诉求:

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地位:

“人文主义之父”。

(2分)

(2)贡献:

心学的集大成者(答具体内容也可)。

(1分)相通之处:

主体意识的觉醒(或重视人自身或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1分)作品:

徐渭《牡丹蕉石图》。

(2分)

(3)原因:

个性——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1分)社会环境——受心学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明末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儒学的日益僵化。

(任三点3分)表现:

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分)

(4)影响:

中国:

发挥作用极为有限,封建社会日趋衰落。

西方:

形成近代欧洲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

(2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在爱神面前我毫无防范”等信息,可知其诉求为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第二小问,结合文艺复兴相关历史人物的信息可知彼特拉克的历史地位为“人文主义之父”;第

(2)问第一小问结合王阳明的历史地位回答其贡献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王阳明的思想存在着鼓励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