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62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16.4

1.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农具对比表。

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耕作方式

时间(天)

面积(担田)

锄耕

1

1

木牛

1

4

牛耕

1

14

A.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

2.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

“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3.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产品做工精美B.质量管理严格

C.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不入市场

4.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D.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5.唐初规定:

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工厂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7.仔细观察关于中国古代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的示意图,请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汉文帝下诏“弛山泽之禁”,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

汉文帝的上述举措

A.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D.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

9.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应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0.《明史·舆服志》记载: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表明明朝政府

A.重视商品市场管理B.限制对外贸易发展

C.保障农民生活水平D.固守重农抑商传统

11.在浙江宁波等地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地的东汉墓葬中都曾发现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为多,据此不能判断(  )

A.瓷器的发明最迟不会晚于东汉

B.汉代我国南北方可能都已能烧制瓷器

C.汉代瓷器常作为冥器使用

D.汉代南北方形成青白两个瓷系

1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A.原始农业   B.重农抑商  C.工商食官D.工商皆本

13.《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D.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14.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

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15.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

14~16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时代,其中发现世界的主要动力是(  )

A.追求财富B.摧毁封建制度C.扩张领土D.传播天主教

16.1674年“新阿姆斯特丹”(New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ofNewYork),下面漫画(图1、图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荷兰 C.英国与西班牙       D.美国与荷兰

17、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关键因素是

A.大型发电厂的兴建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城市居民购买力强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18.观察下列图表,其中乙国是

A.德国B.法国C.俄国D.英国

19.“在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材料中的“善事”主要指 

A.进一步加强世界联系B.传播工业文明的成果

C.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D.为世界各地提供商品

20.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A.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B.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21.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

“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

”这种现象反映出()

A.封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B.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C.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22、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的某一运动。

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

A.江南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

2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④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4.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25.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代

工厂

占全国比重

资本

占全国比重

工人

占全国比重

1937

19家

0.48%

305.2万元

0.82%

5787

1.26%

1942

546家

20.56%

16931万元

8.8%

33074

13.7%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D.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26、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

C.

1912—1919年新建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20世纪30年代,国产纯碱出口国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

27.右图的标题是“谁使物价涨”。

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A.该画出现在20世纪中期

B.物价飞涨导致人民币贬值

C.官僚资本的盘剥是主要原因

D.内战后期该现象更加严重

28.“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

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

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综合材料信息,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事业,正确的说法是

A.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B.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C.有利于社会思想解放D.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途径

29.至1923年秋,(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75%。

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30.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1.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生产,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这反映出苏联

A.现有经济体制活力衰退B.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不够

C.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D.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下降

3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基于

A.来自苏联世界第二的威胁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33.以下是某同学对罗斯福新政部分举措历史作用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举措

作用

金融政策

美元贬值,提高关税

A.争夺国际市场,保护本国市场

工业政策

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法规

B.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农业政策

减少耕地面积,压缩产量

C.降低农产品价格,压缩需求

社会政策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

34.下图是某同学根据必修2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的内容整理出的知识结构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将选择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3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