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563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单位:

可塘中学

*************

时间:

15-16学年第二学期

 

第1单元岭南春早(之一)

《岭南春早》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

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

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

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

《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

551︱2﹒3︱

1701︱20︱

55︱4﹒532︱1243︱2-︱

26︱453︱5-︱50︱

一起来分析、探讨一下。

1、探索节奏特点。

(1)播放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的视频,着重观看开头部分锣鼓乐的合奏,要求学生记住让他印象深刻的大鼓的节奏。

(2)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加深印象,并用笔轻声地在桌上敲一敲节奏。

(3)请2-3个学生把他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节奏敲一敲,教师点评并引出锣鼓乐后面部分大鼓的节奏型

2/4XXX︱X.X︱XXX︱X.X︱XXX︱XO‖

(4)教师示范大鼓的节奏型拍一次,请全班同学跟着拍一次。

(5)请学生们寻找一下,四个乐句当中,哪个乐句采用了大鼓的节奏型?

(第一乐句)

师:

对的,第一乐句的节奏采用了潮州小锣鼓当中的一个切分节奏型,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感觉。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聆听节奏、模仿大鼓节奏型等手段,让学生对比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了解其节奏型的作用。

2、探索旋律特点。

师:

刚才我们探索的是节奏的特色,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寻找一下旋律的特点。

出示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引子部分、以及潮州音乐《画眉跳架》、《梳妆》的部分乐谱,分组请学生们对比、寻找一下剩下的三个乐句与这三首乐曲的联系,并进行连线。

1701︱20︱《赛龙夺锦》

55︱4﹒532︱1243︱2-︱《画眉跳架》

26︱453︱5-︱50︱《梳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三个乐句与三首不同歌曲的曲谱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体验、理解乐句与曲谱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同学们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1)歌曲的节奏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鼓点节奏,展现了岭南人锐意进取的精神。

(2)歌曲的旋律选取了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及潮州音乐《画眉跳架》、《梳妆》的音调元素,展现了独特的岭南韵味。

(五)引导学生用狮子锣鼓为歌曲前两句进行伴奏。

师:

刚才我们总结了歌曲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部分鼓点的节奏,那么平常过年过节时,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什么锣鼓呢?

生:

狮子锣鼓。

师:

嗯,对的。

而且,我们学校就有舞狮队,有同学会敲狮子鼓吗?

(1)请一位会敲鼓的同学敲一敲。

(2)教师出示简单的狮子锣鼓节奏,与学生一起练习。

2/4OXX︱OXX︱XXX︱X—‖

2/4OX︱OX︱XXX︱X—‖

(3)请学生们分声部打着狮子锣鼓的节奏,跟随音响与同学们的歌唱,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设计意图:

在本土特色节奏的伴奏下,结合对歌曲前两句的演唱,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歌曲中的音乐风格特色与风土人情。

(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课本P3参与·探索的第三点:

“岭南春早”的寓意是什么?

歌词“推开南风窗,欢迎小鸟来筑巢”的寓意是什么?

师:

听着同学们对歌曲的伴奏,老师也似乎感受到岭南春天那蓬勃的气息。

同学们,我们再想想,歌曲仅仅就是为了要赞美岭南春天的美景吗?

它还要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吗?

我们结合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看看课本P3页,参与·探索的第三点,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1-2个同学,并适当地作出提示,最后由教师总结:

“岭南春早”的含义:

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生机勃勃,为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吉祥。

另一方面,岭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岭南人敢闯、敢拼,也表现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

“推开南风窗,欢迎小鸟来筑巢”的含义:

欢迎外商及各界人士来投资、建设新岭南。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理解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七)情感拓展。

(1)让学生看一段视频,领略肇庆今天的新面貌

师:

其实,我们肇庆也位属岭南珠三角地区,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视频一起看看,在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2)看完视频后,教师朗诵诗词,引起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师:

同学们,我们的肇庆美不美?

看了这段视频,不禁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当中是这样写的:

烟雨中风姿绰约的肇庆

已令春天的意象充满生机

靠着南方的紫气

我已感到一种青春的萌动

在城市中心漫延

三千里西江八百里大地

风帆和草木都在

同一种和弦上蹁跹起舞

——在星湖大厦感悟肇庆的春天徐金丽

(4)让学生再说说肇庆还有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视频,教师的诗朗诵,将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引向生活,进一步感受“岭南春早”蕴含的意境,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着自豪之情,并尽量挖掘学生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

(八)分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为歌曲重新填词,尝试创作一首属于肇庆人的“肇庆春早”。

(1)学生分小组讨论,改编歌词。

(2)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改编的歌词并唱一唱,小组间进行评价,选出最喜欢的那组歌词。

(3)全班同学把重新改编的歌词再跟着教师伴奏唱一次,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活动,是本案例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体现。

在小组创编与表现音乐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集思广益,而且学会交流、合作,加强团队精神,融洽师生关系。

参与评价活动,可以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九)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收获。

师:

听了同学们演唱的歌曲,我似乎看到了:

一个蓬勃发展中的文化名城,一群热情、好客的肇庆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

2、布置作业

师:

看来,通过这节课每个同学的感受与收获都不一样。

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

“作为肇庆人,想一想,如果让我们的城市展馆进入上海世博会,您会如何对展馆进行布展展示我们的肇庆呢?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的作业,结合时下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把课堂中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进一步延伸,再次体现课堂中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欣赏《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蒋开儒老人 。

 

3、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

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

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

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

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

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

“1979年春天,邓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

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二、欣赏《春天的故事》

1、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思考情绪?

“老人”?

“圈”?

“春天”?

2、再次聆听,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作者。

三、当堂总结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古往今来,有许多赞美、歌颂祖国的歌词,你能唱唱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吗?

 

《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十年后,展示给我们的全新面貌。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

今天啊!

老师带来了几位歌星的歌曲,同学们来听听他们都是谁?

(播放张学友〈太阳星辰〉、刘德华〈中国人〉、陈奕迅〈十年〉等)

生(分别说出歌星的名字)。

师:

同学们喜欢他们吗?

生:

喜欢!

师: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

都是男的!

(笑)

都是香港人!

3、教师播放MP4里的图片:

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

(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

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

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

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

5、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1)教师播放录音,

师:

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