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353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山东省德州市高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

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理科)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三第1—4单元)

命题人:

孙宇审核人:

杨茂亮考试时间:

60分钟使用时间:

2015-11

温馨提示:

1.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A.先义后利,关注民生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注重气节,健全人格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2.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

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5.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7.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  )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

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

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9.明末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思想核心是 ( )

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思想教条

C.反对封建迷信

D.抨击腐朽统治

10.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1.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 

②利用《九章算术》的相关方法计算粮食的容积

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位置

④借助《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②③B.①③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12.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13.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

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

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手法是绘画的特点()

1,3,5

A.宫廷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

14.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其中不包含的文化信息是()

A.篆刻B.书法

C.剪纸D.“京”字

15.下列不属于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的是()

 

A《女史箴图》B《五子夺莲图》

 

C《清明上河图》D《山径春行图》

1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17.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

这主要是因为()

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

B.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C.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18.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

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19.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元杂剧的产生

B.昆曲艺术的产生

C.京剧的形成D.明代传奇的兴盛

20.古希腊一位哲人说: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这位哲人是(  )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

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1.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D.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

22.“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主张因行称义

23.俄国君主叶卡捷琳娜(1762~1796)常常说出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这说明她当时受到了哪种思想的影响(  )

A.文艺复兴B.自然科学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4.某启蒙思想家说: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该思想家应该是(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25.宗教改革领袖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

”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D.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26.右侧两幅图反映了()

A.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思想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C.挑战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

D.倡导自由平等的启蒙运动

2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28.恩格斯说: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29.现在,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

A.“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C.时代发展了仍须遵循一致的道德准则

D.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

30.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31.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与李白的诗相近的明清小说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

32.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适应民主政治的需要出现的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C.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D.首次用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

33.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兴起B.封建文化的兴起

C.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D.无产阶段思想文化的兴起

34.下列对宗教改革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消灭了天主教B.有力地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

35.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

“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依你的推断,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B.提倡摆脱宗教的束缚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理科)试题

命题人:

孙宇审核人:

杨茂亮考试时间:

60分钟使用时间:

2015-11

第Ⅰ卷得分

第Ⅱ卷

考试总成绩

36

37

38

第Ⅱ卷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3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

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

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

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

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分)

 

材料二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为什么?

(3分)

 

37.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图一(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图二(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

 

图三(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

(1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1分)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

(1分)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分)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

(1分)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

(1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亚尔伯蒂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奥古斯丁

材料三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伏尔泰

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孟德斯鸠

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是谁提出的?

如何评价他的思想主张?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

(4分)

 

(4)材料所述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分)

 

跃华学校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理科)期中试题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35小题,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D

C

D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D

C

B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D

B

B

A

B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C

A

A

36.(12分)

(1)孟子:

提出仁政学说:

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2分)

荀子: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1分),主张礼法并施。

(1分)

(2)原因:

①儒

家思想的二重性,即:

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

③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分)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

(2分)

二者没有本质差别。

(1分)

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2分)

37.(8分)

(1)书体:

楷书。

(1分)主流趋势:

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和个性化。

(1分)

(2)画种:

年画。

(1分)

特点:

①内容喜闻乐见。

(1分)

②以民间风情为

主。

(1分)

③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1分)

(3)体裁:

(长篇章回体裁)小说。

(1分)

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的繁荣。

(1分)

38.(10分)

(1)人物:

普罗塔哥拉。

(1分)

积极:

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束缚,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1分)

局限:

存在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倾向。

(1分)

(2)宗教神学。

(2分)

(3)观点

“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

(3分)

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1分)

(4)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