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302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摘抄陈丹青 退步集完成.docx

读书摘抄陈丹青退步集完成

读书摘抄之陈丹青《退步集》

◆退步集——《且说说我自己》:

多年前读到一篇关于马奈的回忆文字:

他也竟羞于走进沙龙里自己的画幅跟前去,朋友拉他,他固执拒绝,停在远处。

我知道,我岂能自比马奈,但是人同此心。

幼年在体育场看见球手投中,满场叫好,那球手却总是埋首疾步跑开去,毫不理会周围的响动,而那神色又分明听见并知道周围的响动的。

胡兰成对此自有他的说法,他似乎格外倾心于他的说法,他说:

古人箭中靶心的一刻,每在心里叫声“惭愧!

”为什么呢?

因为此时是“在众人里看见了自己”。

放学了,一群小孩子,欢天喜地连打带闹,这时最怕爹娘冷不防窜出来,连名带姓叫回家。

贡布里希说: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纪德(抑或是福楼拜?

)说:

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

安迪·沃霍:

每人出名五分钟。

————————绘画

◆退步集——《常识与记忆——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讲堂讲演》:

《易经》——

大人虎变

小人革面

君子豹变

“大人”,指的是王,“统治者”。

“小人革面”,则忽而这样,忽而那样,靠着变脸讨生活的角色。

“君子”——接近于“知识分子”,指的是有文化,有教养,有立场,有品格的人——“君子豹变”就是说,你要想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从无知到有知,逐渐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你要慢慢地来,慢慢地蜕变……

◆退步集——《山高水长》:

(三)

李小山一声大叫:

国画死了!

要之,头一次“死亡论”是血气方刚革命者对千年旧传统施以诅咒;第二次“死亡论”,则是隔代晚生对百年新国画运动的绝望与背弃。

可是众人的施展空间与文化资源,到头来哪比得当年的革命前辈:

前辈革命,传统文脉尚且还在,更有寿星黄宾虹齐白石辈砥柱中流,权作门面……革命已矣,如今要来“反革命”,除了百年硝烟,此外别无所有。

(四)

“传统”本来无事。

赵孟頫(备注:

fǔ)天天临一遍兰亭序,董其昌口头禅是子久(备注:

黄公望)与元稹,齐白石偏要给青藤八大做走狗——其间八百年,谁说起“传统”两个字:

那是日本过来的翻译词。

“国画”,原亦无事。

民国初年各地多少文人乡绅寻常无事画着玩,结果是好端端一件风雅事,国画革命烟尘起,几代人说法太多,心思太重,一下笔仿佛有涉国本,情结解不开。

齐白石亲历三朝,何等乱世,迄至下笔,具如空白——中国历史世面见得多,凶吉盛衰,婉转夷然。

许多事,中国人是做得而说不得,反之亦然:

佯狂而潜伏,放诞而养晦,不肖抑或至孝,造反忽儿归顺——老把戏总能兜得转。

(五)

认知传统不是逆向回归,而是借助历史的维度认识自己。

精读图式是慧明精眼之士的案头生涯:

而经典图式的“来世”必环伺大量同质异型的作品。

中国绘画早就是高度自觉的“图式循环”——好比明清书法是晋唐传统的“美术化”,明季,尤其是董其昌以后的山水画,即是“图式循环”的历史,犹如同一曲式的无穷变奏。

图式来自前代,观看属于此时。

同一经典,我们的赏看,与彼时董其昌的赏看,其感知,已幡然有别,一如董其昌赏看董、巨、倪、黄,大异于董、巨、倪、黄的时代。

艾略特有言,大意是“没有新作出,传统均将为之移动,并赋予新的位置和观点”。

杜尚一再坚持:

是观看者在“创造”一件作品——就此而言,古人岂非早就郑重其事,将传统以历历图式“托孤”予我们?

传统只剩下图式了,余事无从追究。

文人画的“三绝”、“四全”之类,俱往矣。

(六)

三年前的暮春,我在一座江南古镇深巷底,见院门口两位小姑娘倚定板桌,正襟端坐,就一册肮脏稀烂的《芥子园画谱》旧版本,一笔一笔勾松树。

那天风日妍静,堂屋竹椅斜着一位打瞌睡的老太爷,据说九十多岁了,正是她们的画师。

我伫立观看,如幻似真,诚不知作何感想。

院校国画系的临摹课,见得多了。

眼前一幕,你说是“传统命脉”在,言重了,说是“文化草根”旺,则悬想古昔,无从感慨起。

然而我还是感动了。

中国的所谓“庙堂”与“民间”,早已荡然无存,徒具其表的“表”,全不是从前那回事。

可是你四乡走一走,今日农家镇民电视摩托用归用,堂屋间还是竞相挂挂俗透喜气的山水花鸟画,旁边配两条红对联。

村夫知道什么“南北宗”呢,他们啧啧称奇的还是本镇本乡的书画家。

有山在而水自流。

我们都承认晋唐宋元大传统望之弥高,无可企及,可是中国人是山水花鸟树石兰竹画到现在不厌烦,那是顽强的惰性。

而这惰性,恐怕才能使历史记忆得以牵连。

约翰·伯格(备注:

英国人,追随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本雅明,本雅明思想源自马克思):

一个被割裂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退步集——《骄傲与劫难——记1978-1980年的中央美术学院》:

昔年上海、杭州、北平三家艺专不相让、不买账,还真有点学派的模样。

据江南老牌艺术学生说,上海艺专专讲的是米开朗琪罗、凡·高、毕加索,杭州艺专则言必称拉斐尔、塞尚、马蒂斯。

北边呢,徐先生临过伦勃朗,推崇法国的大卫,佩服俄国的列宾,赞赏延安的古元,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画的是“田横五百士”,素描人体亮出来,品相端正,至今也还没人画得过。

再譬如中央美院建立三所工作室:

吴先生(备注:

吴作人)果然有比利时一套;罗先生(备注:

罗工柳)果然有苏联一套;董先生(备注:

董希文)被说成“油画民族化”一面旗,下笔有敦煌的遗韵,青瓷的风采,可他弄的毕竟是油画,解放前在越南转手学过一点法国的意思……总之,三家工作室,一路是一路,一家是一家,直到“文革”全部作废。

◆退步集——《向上海美专致敬——回忆上世纪70年代沪上油画精英》:

……《黄河颂》之后,陈逸飞的年少气盛之作是巨幅双联画《红旗颂》,气势宏大,呕心沥血,也被官家所否决,出不了油雕室的门,直到1996年上海举办所谓“现实主义回眸展”,我才见《红旗颂》正式挂在墙面上,想起当年油雕室壁角里有个家伙全身披挂旧军装,挎着冲锋枪给他画,一战就是好几天。

那时逸飞画画好认真,1976年他与魏景山雄心勃勃接手北京军事博物馆《占领总统府》大订件,前后折腾一年多,为了捉摸红旗怎样飘,不知哪里借来庞大的鼓风机,通上电源,对准红旗使劲吹。

钢盔枪械子弹壳之类更是从远郊军区借来一大堆,与魏景山两人勾头耸肩爬在木架上,一五一十描质感。

 

————————访谈

◆退步集——《人样的,太人样的!

——答上海<都市丽人>问》:

尼采说:

人样的!

太人样的!

◆退步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答王宝菊女士“非艺术访谈”一百问(节录)》:

罗兰·巴特说:

“知识分子是社会渣滓。

Q: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陈:

又一个傻×问题!

——人生没有意义的。

你看过哲学吗?

你可别过了大学年龄还扛着大学生人格在生活——人生一点没有意义的,生命完全没有意义的。

(那活着干吗呢?

)没有干吗。

你生下来,爹妈征求你意见吗?

你看看佛教,看看叔本华那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

就那么两句话:

这么厚一本书。

很难怪的。

上一代知识分子接受唯物论教育,进步论教育。

它肯定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世界是进步的,我们做的一切是必要的、应该如此的、向前进的——所有的苦恼、官司、狂妄、灾难,都从这里来。

西方20世纪有品质的思想,就是持续攻击科学主义,攻击进步论。

Q:

这世界上有我们非做不可的事情吗?

或者很沉重地说,你觉得自己肩负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吗?

陈:

……叔本华举了大量例子,科学的例子。

他说,有人在考古岩层找到两亿多年前还是两万多年前太古时期的谷子,剥离出来,放在水里,居然发芽——毫无道理,毫无必要,人类并没等着吃这粒谷子,可是它居然发芽了,它绝不问为什么发芽。

Q:

中国人命贱吗?

陈:

是的,非常贱。

从来没有这么贱。

中国人不把自己当人看。

我眼见许多中国人恶劣卑贱,那是因为别人从来那么对待他,他不知道还有别的方式对别人。

……昨天看报,说是杭州警察发现一群很难对付的扒窃者,全是外地来的,还有照片:

这些人一被抓获就大叫“我有艾滋病!

”一查,果然有,怎么会呢?

因为有先行者写信回村里说:

快来呀!

带艾滋病可以免除扣押,而且杭州警察不打人。

好,于是有人赶紧从艾滋病人那儿抽血,输给自己,像输入人参蜂王浆似的,然后呢,上路了,来杭州扒窃了。

多精明啊,简直赶上最精明的上海人。

“文革”时上海不少知青为了逃回上海,特意自残,割了手指脚趾之类,开个残废证明,洋洋得意,带着四个手指的巴掌,回来了,到居委会报道了。

行为艺术啊!

早就有行为艺术了。

中央台有系列记录片,有一次播放铁路沿线流浪的野孩子。

有个小孩脏得像条泥巴里的狗,很庄严很诚恳地对着镜头说,他天天做梦,大多数是噩梦,梦里给人捉了痛打。

可是也有好梦。

记者问他好梦是什么,他很认真地说:

梦见没给打出血,就是好梦。

◆退步集——《媒体、大众与神话——答苏州<都市文化报>问》:

Q:

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在你身边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印证。

你从国内到国外ia,又从国外到国内,在你眼里国人的行为习惯有了什么显著变化?

对这种变化你又怎么看?

陈:

二十多年前,我记得所有人都巴望听听外面的来人说说外面的食物,这些年寒暑假我回纽约探亲,流落美国的老哥们儿个个想听我讲讲“我们国家”的变化——我仔细回想,发现两头讲述的事物,其实差不多:

譬如空调、澡缸、冲洗屁眼的马桶、房地产、股票、期货、银行取款卡、度假别墅、摩天大楼、轿车、高速公路、跨国公司、总裁、经理、老板、雇员、咖啡馆、健身房、高尔夫球场、会员俱乐部、豪华宾馆、门童、旅游业、好莱坞大片、遥控器、网吧、网站、频道、栏目、主持人、超级明星、超级模特、看不过来的杂志、绯闻、隆胸、变形、性用品商店、“小姐”、色情录像、抢银行、资金转移、跨国经济犯罪、假护照、黑社会、高科技破案技术、绑架、营救人质、双方对峙、点烟、谈判、僵持、一拥而上、当场击毙、现场转播……还有塞满货架的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空运水果高价烟酒,加上肥胖、厌食、厌倦、无聊、压抑、紧张、离婚率、同居、“天亮以后说分手”、私生子、单亲、毒品、艾滋病、心理医生,等等等等。

当年我们远远听说这些稀奇古怪的事物,将信将疑,今天,如您所说:

在我们身边“方方面面得到印证”。

不过以我的迟钝,暂时看不出我们的“行为习惯”有了什么“显著变化”。

我看到一体的两面,或者说,唤起了记忆;一掷万金,因为穷怕了;贫富悬殊的心理失衡,因为本来大家一样穷贱;早先,读书人一律归工农管教,今天的白领,纷纷到劳务市场挑拣乡巴佬或下岗人员为自己洗衣做饭弄装修……高楼群起、开发失控,因为千万家庭曾经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高校扩招而就业艰难,因为人口从五亿暴涨到十三亿;年轻人什么也不信,因为他们的爹妈曾经什么都信;他们苦命读书、拼命玩耍,因为他们的父母既读不成书,又没得玩耍;如今都抱怨现在人人为己,还不是因为当年做人根本没有自己……

当然,还有无数事物为中国所有而外国无有、国外所有而中国所无……还用说吗?

不必说了。

但已经发生的一切是伟大的变化,代价难以避免。

“绯闻”主角可能成为社会转型的一滴调料、一件小小的祭品,比起人人都是调料、都是祭品的年代,毕竟霄壤之别。

我因此出国,因此回国:

景观面目全非,但在亿万同胞“行为习惯”的无数变奏与翻版中,伟大祖国安然无恙。

告诉你,我最感动得是,我出国时才刚出生的肉团子,长大成人了——他们,有可能应了前人的预言,会带给我们国家真正的变化。

贝聿铭说:

“中国的建筑已彻底走进死胡同,建筑师无路可走了,在这点上中国的建筑师会同意我的看法。

他们尝试过苏联的方式,结果他们对那些按苏联方式建造的建筑物深恶痛绝。

现在他们试图采纳西方的方式,我担心他们最终同样会讨厌他们的建筑。

◆退步集——《建筑设计与行政文化——答上海<建筑设计新潮>问》:

(一)

Q:

中国建筑设计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陈:

冲突会消灭冲突,五十年后,几百年后,中国建筑全盘西化了,我们今天谈论的冲突恐怕子虚乌有。

且看今日中国城市,汉唐明清之相何在?

我总记得鲁迅先生20年代为长篇小说《杨贵妃》创作计划走访西安,归来叹道:

“连天空都没有一丝唐朝的气息!

(二)

Q:

你是否认为建筑设计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取决与对设计价值的重新认识?

陈:

可能吧。

不过,“设计价值”指的是“经济”还是“文化”?

如果是前者,那是一连串订单,价值很可观;若指后者,需要重新认识的恐怕不是“建筑设计”,而是整体的“人文水准”,包括建筑设计师的“人文状况”。

我的“认识”是,在几乎所有领域内——包括建筑设计——我们需要的是常识。

以建筑为例,一幢大楼的起造不仅仅取决于图纸上的设计,它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城市、城市的历史,要考虑此一建筑将临近什么建筑(包括地形、生态)这些已建成的建筑出于何种设计,这种设计背后的文化与历史是什么,等等。

我注意到,中国当前的新建筑仅止关心自身的造型样式,几乎不顾及周边的建筑,更不顾城市与环境。

结果是,比如北京长安街或上海南京路一带的新建筑群,每一建筑显得霸道而孤立,因霸道而孤立显得滑稽而丑陋。

但很难说这是建筑师的错。

如前所述,我们的“建筑文化”背后站着“行政文化”,我们“行政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并不尽是一竿子捅到底的“中央集权”,而是巧妙精致的“各自行政”、“各行其是”,是毛泽东50年代即痛心不已的“小自由”的滥用。

此一传统今已数百倍“发扬光大”,其辉煌“政绩”,集中体现在建筑与城市的开发。

奇怪:

在号称自由、民主、私有化、个人至上的西方,我处处看到——仅就建筑为例——普遍的共识、规划、协调、纪律、远见,以及整体文化意识;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计划经济的、集体主义的中国,我处处发现——有建筑景观为证——公然的无序、违章、彼此掣肘、故意失控、短见、临时性、小集团利益、自作聪明,以及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

要之:

中国城市建设呈现的不是五花八门的“建筑设计”,而是招数百出的“权力景观”。

(四)

Q:

中国建筑设计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准备是什么?

(这和你去过的其他国家有什么类似或不同的地方?

陈:

……今天,辜鸿铭、梁漱溟、陈寅恪,还有梁思成的著作与传记总算出版了——他们全是失败者。

单以梁思成为例,他的理想,只是私人理想,他的著作,恐怕在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可能会是教材之一吧。

但容我斗胆问一句:

中国当代建筑师下笔设计时,谁会听他的话?

他收集探究古典建筑“文化资源”,纯属匹夫之勇,他毕生对中国建筑的研究,等于白做。

看在我们居然没有忘记他,我想,他,加上那本薄薄的书,可能就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书面“文化资源”吧:

那不过是书架上的摆设。

……

————————城市

◆退步集——《“有史以来”——南京明孝陵获世界申遗成功有感》:

前时阿城去扬州,我问他怎样,他说,和哪儿都一样啊。

我虽自知问得愚蠢,但阿城懂历史,或可看出什么不一样吧。

然而他说,不竖牌子,倒也罢,结果明明站在哪家发廊餐厅宾馆边,却见边角落竖一小碑,标明此地原是隋唐的哪里,又是宋元的何处,那感觉——索性引老哥们儿原话吧——等于给那小碑活活“操”了一回。

国中办事的许多名堂,许多名目,从来很讲道理的。

据说,80 年代中国有餐馆挂牌明示,有言在先:

“本店不打骂顾客。

狠对!

你若在店堂里好好吃着,忽然劈头盖脸打起来,请君莫怪,请君莫告:

门首一定没挂“不打不骂”的牌。

人给打急了,会还手,以至拼命,文物呢,砖瓦木石不言语,只好任人拆。

所以名士的故宅、前清的王府、租界的洋楼、先王的陵寝,赶紧申报,赶紧挂牌,县市批、省会批、国家批,世界批,登记在册,有言在先——我这才总算明白了,什么“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呀,什么“世界文化遗产”呀,其实就是一句话:

此处不许拆。

◆退步集——《心理景观、建筑景观与行政景观——同济大学建筑学院讲演》:

1957年“大鸣放”,彰奚若批评北京城市建设规划,总结十六字: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逼视既往,迷信未来。

”这“既往”二字,就是指历史,“未来”二字,就是指西化。

取张奚若这十六字来说今天的城市建设,照样准确,只是今天的高层没有张奚若这样的人来说话了。

但毛主席当年怎么说呢?

他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说:

“不好大,难道好小?

不喜功,难道喜过?

轻视小脚,轻视辫子,难道不好?

”在这里,毛主席将中国这个历史简化为“小脚”和“鞭子”,是典型五四运动的激进思路和激进话语,甚至和洋人看中国的角度一样。

但毛主席下一段话非常有意思,值得好好琢磨。

他说:

“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青岛长春的房子就好。

大家不要忽略这些话:

它证明毛主席不像后人评价的那样,是个湖南老土,拒绝去西方开眼界。

至少,在最近公布的关于青岛长春的话,非常生动地说出了毛主席关于城市建设的“心理景观”。

用民间的俗话说,毛主席其实很洋派。

当然,那是中国本土心目中的“洋”,他对青岛长春的观感,就是他一厢情愿的“心理景观”。

可是在北京城市规划中与毛主席唱对台戏的梁思成、陈占祥、华揽洪是一群什么人呢?

他们去欧美留学时,也是二十郎当的小伙子,眼界可不是青岛长春,而是整个欧美。

在欧美,他们一方面领教了西方的历史观,另一方面,由西方历史而深刻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可贵,认识到北京的伟大——

梁思成写道:

“明之北京,在基本原则上遵循唐朝长安之规划,清代因之,以至于今,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

丹麦学者罗斯缪森说:

“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

“在地球表面上,人类个体最伟大的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它的设计如此杰出,为今天的城市提供了最丰富的思想宝库。

美国规划学家亨瑞.丘吉尔说:

“北京的城市设计像古代铜器一样,俨然有序而巧为构图。

好了,像这样一种心理筋景观,与毛主席的心理坚固干,这样一种历史观,与毛主席的历史观,当然发生难以调和的冲突。

而这种冲突的内核,不在双方怎样表述,而是在心理层面。

可是梁思成他们的权力,怎能和毛主席较量。

在城市规划的大见解、大思路上,这是当年海归派与本土政权之间深刻的矛盾与悲剧。

最近北京出了一本大书,叫作《城记》,在这本书中,我的感慨是:

建筑方案与规划思路,可以讨论、争论,可以付诸表决或否决。

但是不同的“心理景观”,太难沟通,根本无法沟通。

这本书,详详细细记录了50年代初北京城市规划始末,公布了当时从中央到各规划部门的大量原始文件。

梁思成是其中的反派主角,他一直误解了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没有明白我们党是五四运动后最前卫最先进的党,没有明白他的人物不是实现他理想中的“建筑景观”,而是帮助国家实现“行政景观”,在这过程中,他尤其无法明白的是,最高当局怀抱怎样云子红“心理景观”。

诸位都学过世界建筑史,不多说了。

回到中国,中国有没有完美的建筑景观呢?

有得是,太多了,可是才不到一个世纪,差不多全拆光了。

民国初年中国地面上历史格局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风格的大小县城,大约有两千多座,现在剩下多少呢?

只剩下三座小城还能看出明以来的城市风格,其中一座,就是山西平遥:

四面围着城墙,里面屋舍俨然。

破旧是破旧得很,但模样还在。

至于汉唐古都洛阳开封,诸位去看看,面目全非,完全认不出哪怕是民国时期的模样。

北京要是去除故宫或日坛月坛,像什么呢?

所以中国目前只有成千上万的“建筑”,谈不上“景观”。

就算有景观,那是丑陋的景观,没有历史、没有个性、没有风格,只有建筑,望不到边的建筑,堆在一起。

……从正面良好的动机看今日建筑,我们必须记住:

这是“发展经济”,这是“讲政治”,哪里是在讲什么“建筑艺术”。

我以为,这就是梁思成先生五十年前没弄明白的道理。

他只有建筑思维,文化思维,历史思维,他根本不懂政治,尤其不懂中国的“政治”。

毛主席所以说得很对,针对梁思成的痛心疾首,他说:

“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荷兰人库哈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操他妈文化背景!

◆退步集——《古镇:

衰败与沦亡——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新江南水乡》论坛发言》:

“江南水乡”只是一个失效的历史词语,而不是活泼有机的现实。

换句话说,真正的“江南水乡”早已不存在,留下的只是被圈定旅游的、作为“标本”的“水乡古镇”。

“百年革命,阶级消灭了。

所有古镇的乡绅、地主、大户,产业主,民族资本家……,逃亡的逃亡,镇压的镇压,没落的没落。

今天,中国古镇跟国外古镇在城市形态上最根本的差异,就是阶级没有了,家族谱系中断了。

然后就是......,传统余脉崩解,古镇只剩下躯壳,以及一群没有选择权和判断力的人。

一旦面临改造与再生,所有古镇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历史资源。

一百年过去了,胜利者永远是文化激进主义。

————————影像

◆退步集——《摄影的严肃,严肃的摄影——<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前言》:

(九)

关于宗教:

当塞拉诺作品《尿中基督》被人质问时,他慨然答道:

“上帝允许我制作它!

关于死亡:

他在停尸间拍摄的经验是:

“所有尸体还住着灵魂。

关于种族:

他拍摄三K党而注意到“许多成员非常贫穷”,从白色帽罩中露出“善良的目光”。

他发现,自己与三K党徒其实都是“少数族群”。

关于西方:

来往于美国与非洲的比阿德这样看待举世称庆的南非民主:

“全都错了,现在西方在非洲做的事与当初美国对印第安人所做的事是完全一样的。

”他尖锐地指出,“人会无动于衷地听信自己的宣传,我们是作为自然的敌人而存在……一切已经太晚了,游戏的终结,一切都太晚了。

关于生命:

法国人佛孔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

“我的世界里没有‘代’的概念,出场人物都是孩子,是男孩,少年,没有‘生育性’,可说是‘原型’样的东西,是停止了的世界。

关于摄影:

哲学家鲍德里亚的言说自有他的看家本领:

“事物都被意义和语境所覆盖,而摄影则是把这些意义和语境从客体的周围全部剥除干净。

我几乎不拍人是因为人带有太多意义。

”他对《明室》的理解一语中的:

“巴特的分析是把摄影作为一种消失来理解的,非常精彩,《明室》真的是触及了摄影的核心问题。

”  

关于时间:

当森山大道被问及克莱因的作品是否过时,他说:

“过时的是照片中的世界。

关于城市:

他欣然说道:

“小城市就是一部短篇小说,大城市就是一部长篇小说。

关于影响:

贝利说:

“任何人都是一种影响。

关于艺术:

比阿德说:

“现在的艺术总体来说,太艺术化了。

关于艺术教育:

又是比阿德:

“想要到艺术学院去成为艺术家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有问题。

那帮家伙几乎都很自我中心,很多家伙很没意思。

关于艺术家:

还是比阿德:

“我认为沃霍嫉恨杜尚,有杜尚才有沃霍……他本身就是一个被展示的存在。

关于电影:

克莱因说:

“人们看电影要比看摄影集更集中思想。

电影只能从头开始,服从它的展开。

”不少摄影家招认他们的灵感来自电影。

关于电视:

鲍德里亚说:

“在以电视为首的图像文化中,摄影想做的是切断这图像之流,提出完全的沉默与静止。

”克鲁格另有说法:

“电视如此强大是因为最好的写作是在电视上,这就是共和党如此仇视好莱坞的原因。

”当然,她说的是美国的电视。

关于裸体:

坦尼逊称之为“人的不设防状态”。

  

◆退步集——《艺术作为摄影——序《紫禁城国际摄影展影集》》:

(一)

苏格拉底有言: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

(六)

中国人说:

“眼见为实”,而不存“审视”之心的目光,则另有中国的说法在,叫作“视而不见”——未经摄影确认的事物,一如“未经审视的生活”,本雅明在《论历史哲学》中写道:

“过去的画面一闪而过。

过去只有在它作为瞬间闪现的意象才能被抓住,在这一瞬它能被认出,并不再重现。

”因此,如果不是过甚其词,上世纪被他引用的另一句话便如同箴言:

“将来的文盲不是不会书写的人,而是不懂得摄影的人。

维特根斯坦:

哲学留下的是一个原样的世界。

 

————————教育

◆退步集——《天性和才能是挡不住的——2002年在“美术同盟”与艺术青年网上交谈》:

天使的忧郁:

我是个师范生,却他妈一心要搞艺术,但是发现目前不考研简直没法有出路了,但我的英语很差,如果我考不上,您认为我该如何继续呢?

英语的关卡有可能撤销吗?

有些人靠英语而不是靠画挤进艺术圈,却不去做翻译,你是否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