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872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②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忘,死生不问了。

③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个人在雅致的房间里()。

只有微弱的秦升在抗御风雪和安静。

只有音乐长存。

A.内含胸怀踱步B.内涵胸襟踱步

C.内含胸怀徘徊D.内涵胸襟徘徊

2.下列各组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样想,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

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D.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4.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

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

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

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5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

淝水之战

司马光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

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

“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

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

“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曰:

“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

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

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

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

慕容垂拔郧城。

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

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

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

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

“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

”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

融驰使白秦王坚曰:

“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

”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

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

“强弱异势,不如速降。

”序私谓石等曰:

“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

谢琰劝石从序言。

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

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

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

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

“此亦勍敌,何谓弱也!

”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

“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秦诸将皆曰:

“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

“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

“秦兵败矣!

”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

“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正确的是()

A.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却:

退却 

B.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引:

C.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走:

逃跑

D.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草:

在草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 

C.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8.下列叙述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段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文段中有很多成语今天仍然在使用。

如: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对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与愿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队的溃败。

 

D.秦兵因后退而引发溃败,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又因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

 

9.把材料中的有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5分)

(2)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0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

(1)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5分)

(2)“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5分)

四、名句名篇(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人间如梦,___________。

(苏轼《赤壁怀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林斤澜!

哈哈哈哈……

汪曾祺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

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

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

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

没讲!

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

大概都是他给起的。

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

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

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

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

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

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

夏尚质,周尚文,林尚怪,林斤澜被称为“怪味胡豆”,罪有应得。

斤澜曾患心脏病,30岁就得过一次心肌梗死。

后来又得过一次,但都活下来了。

60岁时他就说过他活得已经够了本,再活就是白饶。

斤澜的身体不算好,但他不在乎。

我这些年出外旅游,总是“逢高不上,遇山而止”,斤澜则是有山就爬。

他慢条斯理的,一步一步地走,还误不了看山看水,结果总是他头一个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笑看众头低。

他应该节制饮食,但是他不,每有小聚,他都是谈笑风生,饮啖自若,不论是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全都招呼。

最近有一次,他同时喝了三种酒。

人常说酒喝杂了不好,斤澜说:

“没事!

”斤澜爱吃肉,三天不吃肉就觉得难受。

他是温州人,说起生吃海鲜,眉飞色舞。

吃海鲜,喝黄酒,嘿!

不过温州的“老酒汗”(黄酒再蒸一次)我实在喝不出好来。

温州人还有一种喝法,在黄酒里加鸡蛋,煮热,这算什么酒!

斤澜的吃喝是很平民化的。

我和他曾在屯溪街头一小吃店的檐下,就一盘煮螺蛳,一人喝了两瓶加饭。

他爱吃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毛豆腐、臭豆腐,都好。

煎炒煮炸,都好。

我陪他在乐山小饭馆吃了乡坝头上的菜豆花,好!

斤澜的平民化生活习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当然会渗入他的作品。

斤澜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

这是他的保护色。

斤澜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一次,然后就殿以哈哈的笑声。

“×××,哈哈哈哈……”“这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的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澜这种使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尾巴的笑声,使他摆脱了尴尬,而且得到一层安全的甲壳。

在反右派运动中,他就是这样应付过来的。

⑴林斤澜不被打成右派,是无天理,因此我说他是“漏网右派”,他也欣然接受。

斤澜极少臧否人物,但是是非清楚,爱憎分明。

他一直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对市文联的领导,一般干部的遗闻佚事了如指掌。

比如老舍挨斗,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揭发批判老舍的人是赖也赖不掉的。

他觉得萧军有骨头有侠气,真是一条汉子。

红卫兵想要萧军低头认罪,萧军就是不低头,两腿直立,如同生了根。

萧军没有动手,他说:

“我要是一动手,七八个小青年就得趴下。

”红卫兵斗骆宾基,萧军说:

“你们谁敢动骆宾基一根毫毛!

”京剧演员荀慧生病重,是萧军背着他上车的。

“文革”后,文联作协批斗浩然,斤澜听着,忽然大叫:

“浩然是好人哪!

”当场昏厥。

⑵斤澜平时似很温和,总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强烈的。

斤澜对青年作家(现在都已是中年了)是很关心的。

对他们的作品几乎一篇不落地都看了,包括一些评论家的不断花样翻新,用一种不中不西希里古怪的语言所写的论文。

他看得很仔细,能用这种古怪语言和他们对话。

这一点,他比我强得多。

林斤澜!

哈哈哈哈……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有删改)

12.文中第二段详细描写林斤澜的“饮食”情况,刻画出人物怎样的特点?

(4分)

 

13.与课文《金岳霖先生》一样,本文在材料组织上看似松散,其实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6分)

 

14.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对于林斤澜怎样的看法?

(4分)

 

15.请探究作者以“林斤澜!

哈哈哈哈……”为题的用意。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读画

梁实秋

①《随园诗话》:

“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

”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

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

所以读画云者,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

②诗与画是两个类型,在对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

但是类型的混淆,古已有之。

在西洋,所谓“诗既如此,画亦同然”,早已成为艺术批评上的一句名言。

我们中国也特别称道王摩诘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究竟诗与画是各有领域的。

我们读一首诗,可以欣赏其中的景物的描写,所谓“历历如绘”。

如诗之极致究竟别有所在,其着重点在于人的概念与情感。

所谓诗意、诗趣、诗境,虽然多少有些抽象,究竟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最为适宜。

我们看一幅画,可以欣赏其中所蕴藏的诗的情趣,但是并非所有的画都有诗的情趣,而且画的主要的功用是在描绘一个意象。

我们说读画,实在是在画里寻诗。

③“蒙娜丽莎”的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

尽管有许多人在猜这个微笑的谜,其实都是多此一举。

有人以为她是因为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微笑,那微笑代表女性的骄傲与满足。

有人说:

“怎见得她是因为发觉怀孕而微笑呢?

也许她是因为发觉并未怀孕而微笑呢?

”这样地读下去,是读不出所以然来的。

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④也许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

画山水不是《春山烟雨》,就是《江皋烟树》;不是《云林行旅》,就是《春浦帆归》。

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肚皮不合时宜,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俗的思想,所以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格之最完美的反映。

即使是小幅的花卉,像李复堂徐青藤的作品,也有一股豪迈潇洒之气跃然纸上。

⑤画中已经有诗,有些画家还怕诗意不够明显,在画面上更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

自宋以后,这已成了大家所习惯接受的形式,有时候画上无字反倒觉得缺点什么。

中国字本身有其艺术价值,若是题写得当,也不难看。

西洋画无此便利,《拾穗人》上面若是用鹅翎管写上一首诗,那就不堪设想。

在画上题诗,至少说明了一点,画里面的诗意有用文字表达的必要。

一幅酣畅的泼墨画,画着有两棵大白菜,墨色浓淡之间充分表示了画家笔下控制水墨的技巧,但是画面的一角题了一行“不可无此味,不可有此色”的大字,这张画的意味不同了,由纯粹的画变成了一幅具有道德价值的概念的插图。

金冬心的一幅墨梅,篆籀纵横,密圈铁线,清癯高傲之气扑人眉宇,但是半幅之地题了“晴窗呵冻,写寒梅数枝,胜似与猫儿狗儿盘桓也……”的词句,顿使我们的注意力由斜枝细蕊转移到那个清高的画士。

画的本身应该能够表现画家所要表现的东西,不需另假文字为之说明,题画的办法有时使画不复成为纯粹的画。

⑥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一说到读便牵涉到文章词句,便要透过思想的程序,而画的美妙处在于透过视觉而直诉诸人的心灵。

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说便不着。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说“中国诗里的诗意较多一点”?

(6分)

 

18.结合全文,谈谈对作者所说的“读画”的理解。

(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每一个行走中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寻找故事的人也一定是在路上。

在生活里,我们每一次的行走都是心灵的放飞。

 

【参考答案】

1.B【解析】内含是内部含有的意思,内涵指一篇文章。

艺术品所包含的哲理。

胸怀指一个人的抱负,胸襟指一个人的度量.包容心。

徘徊是原地来回走动或犹豫不决的意思,踱步是慢慢步行的意思。

橘子州-洲痴心枉想-妄C横副-幅不屈不饶-挠D岁月绸-稠汗流夹背-浃

2.D

3.B【解析】B项是通感,其余三项都是拟人。

4.A

5.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

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

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

于好。

6.B

7.A 

8.D

9.

(1)如今大敌就要到了,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闲谈,派几个没有经历过大事的孩子抵御敌军,兵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了!

(2)符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败。

10.

(1)两人都是在京口起事建立了政权(孙权据此(京口)以称霸江东,刘裕在京口起事),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以两人自比。

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

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2)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

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

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

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变成了事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11.略。

12.①他患有心脏病却不节制饮食,表现其乐观、随性的生活态度;

②他对于饮食并不讲究,表现其“平民化”的生活习惯。

(每点2分)

13.①较为全面:

既有对其为文的评价,又有对其为人的介绍;(2分)

②表里结合:

既有表象的“怪”“好与众不同”,又有深厚的“平民”意识;既有“哈哈笑”式的回避矛盾,亦有骨子里坚守的是非与善恶的底线。

人物性格刻画饱满而有层次;

③正侧结合:

既有直接对林斤澜的描写,又通过与“我”的比较、对其所赞赏的萧军的描写进行衬托。

(2分)

14.①林斤澜最符合所谓“右派”的标准,作者对他以“哈哈笑”的方式躲过运动感到庆幸和赞赏;(2分)

②林斤澜待人处事虽然温和善良,相信世界的美好,但并非“好好先生”,骨子里是非清楚,爱憎分明。

(2分)

15.①这个标题标新立异,不落窠臼,也与林斤澜喜好险怪、好与众不同的文风相近相称,使人觉得有趣;

②“哈哈笑”是林斤澜“招牌式”的笑声,具有个性特点,听其声便可想见其人;

③“×××,哈哈哈哈……”是林斤澜的一种处世智慧,这里套用其格式,既可以表现其性格,也含有戏谑的意味,表现作者与林斤澜之间亲近的关系;

④林斤澜的性格中有一些看似相左相反的矛盾,给人以有趣、好玩的印象,同时也给人以一种言之不尽、耐人寻味之感。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

16.(6分)首先由《随园诗话》引出“读画一说,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的观点;(2分)然后指出读诗和看画的不同方法;(1分)接着比较论证了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

(1分)最后得出“画的最高境界是给人心灵上的享受”的结论。

(2分)

17.①画题诗意盎然;

②文人画家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脱的思想。

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格最完美的反映;

③即使是小幅花卉也有豪迈潇洒之气。

(每点2分)

18.①画与诗本是不同的领域,读画是读诵画中之诗,读画是在画中寻诗;

②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画的美妙处是给人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

19.

(1)分析行走的目的:

如果行走没有目的,不服从心灵的指挥,那是盲目行走,盲目行走会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

其实材料中“或者追随故事而去一个地方,或者去一个地方后渴望遇见一段故事”这样的句子暗示了行走要有目的性。

(2)分析“行走”的原因。

从行走的第一个层面(字面义)看,我们可以想到“因为梦想所以行走”,比如“为天堂鸟行走”“美景引导行走人”这样的论题都是从原因角度考虑的:

从行走的第二个层面(引申义)看,现代社会,人们为名缰利锁羁绊着,行色匆匆,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往,即使是熟人相见也是极端冷漠,可以说人们已经没有了故事,特别是没有了心灵的故事,或者说只有单调的追名逐利的故事,如果再不进行心灵的沟通(“行走’’),我们的社会将不可救药。

当然,我们还可以思考“行走”的意义、“行走”的方式,比如“行走是一种尊重”“行走是一种教育”这样的论题就是从“行走”的意义角度考虑的,而“重复的行走就是成功”这样的论题则是从“行走”方式的角度考虑的。

(3)写记叙文,可以写一段行走经历,也就是一段行走故事,通过叙写一段故事,告诉读者一些哲理,比如“经历就是财富…‘梦想是行走的动力”等。

(4)让心灵获得充分的自由,当心灵获得充分的自由的时候,我们行走起来才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从而走向自己的个性之路、成功之路。

(5)可以反弹琵琶。

行走是心灵的放飞,但是行走必须在道德、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最终会失去自由,乃至锒铛入狱,再无自由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