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768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6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

 

课题

角的度量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

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

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

中心、0度刻度线、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从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

 

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

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

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

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

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

(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

接着问:

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回答:

是角

 

学生汇报。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通过动手操作,

加深学生对1°角的认识。

 

 

 

 

 

 

使学生掌握读角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P38例1)

讨论:

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

P40、5、7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

 

 

学生动手用三角板拼角。

 

 

 

 

 

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第三课时:

角的分类

 

课题

角的分类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

 师:

最近讲了什么知识?

(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2

    1                   3                   

 

      5            6

 

  

 4       

 

 师:

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

(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

你们是怎么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

锐角:

小于90°直角:

等于90°钝角:

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

你们量了吗?

量一量。

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

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

(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

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

(板书:

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

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

(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

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

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

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

平角:

等于180°周角=360°

师:

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

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

那我们来看钝角。

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

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

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3、3、5

学生汇报:

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学生观察汇报

分类

 

 

 

学生汇报

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直角

 

学生小结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学生画直角,并说明算法。

 

 

三角板、量角器、折,借助有直角的物品画。

 

同桌检查画的对不对

 

 

 

学生自由汇报后

看书自学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通过自学掌握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使学生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第四课时: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课题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

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

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学生说出角的名称。

 

 

 

 

 

 

 

 

 

学生汇报:

量角器

 

 

 

 

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自己尝试画角

 

 

汇报画角的方法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

画角

 

 

 

 

 

单元小结与反思

经过二、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

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

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

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

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

145×12、例2:

160×30、106×30和例5:

49×104≈?

)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

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

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

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例1)

课题

口算乘法(例1)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

图片、题卡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

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怎样列式?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问:

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怎么列式

提问:

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

130×5=2×380=150×6=

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

 

学生看图片

 

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16×3=

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

方法1:

想10×3=60,3×6=18,30+18=48,所以

16×3=48

方法二:

16

×3

--------

 48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

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10×30+6×30=480

160×3想100×3=300,3×60=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

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独立完成后汇报

 

 

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例1)

 

课题

笔算乘法(例1)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