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几种类型.docx
《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几种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几种类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几种类型
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几种类型
学习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还要学会用分式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一要注意审题,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二是在设未知数时要注意选择和题目中各个量的关系都密切的量,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设法;三是求分式方程的解时,验根应坚持两个原则,既要使方程本身有意义,又要符合实际意义.
一、工程问题
例1甲工人与乙工人生产同一种零件,甲每小时比乙多生产8个,现在要求甲生产出168个这种零件,要求乙生产出144个这种零件,他们两个人谁能先完成任务呢?
解:
设乙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则甲每小时生产(x+8)个零件.则乙生产144个这种零件需小时,甲生产168个这种零件需小时.
∴-=-
==
==,
∵x>0,∴x(x+8)>0,
∴当x>48时,乙先完成任务;
当x=48时,两人同时完成任务;
当x<48时,甲先完成任务.
点评:
(1)利用求差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比较大小的一种常用方法;
(2)当求差的结果无法直接与0比较大小时,则必须讨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二、利润问题
例2某体育用品商场预测某品牌运动服能够畅销,就用320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运动服,上市后很快脱销.商场又用68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运动服,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
(1)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多少套?
(2)如果这两批运动服每套的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率不低于20%,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
(利润率=×100%).
解:
(1)设商场第一次购进x套运动服,由题意得:
-=10,解方程得x=200.
经检验,x=200是所列方程的根.2x+x=2×200+200=600.所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600套.
(2)设每套运动服的售价为y元,由题意得:
≥20%,解不等式,得y≥200,所以每套运动服的售价至少是200元.
点评:
本题反映出售价、进价、利润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问题需要弄清总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三、捐赠问题
例3为了援助在校贫困学生,兰州某中学师生自愿捐款,已知第一天捐款4800元,第二天捐款6000元,第二天捐款的人数比第一天多50人,且两天的人均捐款数相等,那么两天共参加捐款的人数是多少?
人均捐款多少元?
解:
设第一天捐款x人,则第二天捐款(x+50)人,由题意列方程=.
解得x=200.检验:
当x=200时,x(x+50)≠0,∴x=200是原方程的解.两天的捐款人数x+(x+50)=450,人均捐款=24(元).
答:
两天共参加捐款的有450人,人均捐款24元.
点评:
解答分式方程问题的关键有两点:
(1)挖掘题意中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分式;
(2)根据题意确定运算的类型,最后根据法则进行计算.
四、决策问题
例4某中学库存960套旧桌凳,将之修理后捐给贫困山区学校.甲、乙两个木工小组都想承揽这项业务.甲小组单独修理这批桌凳比乙小组多用20天;乙小组每天比甲小组多修8套;学校每天需付甲小组修理费80元,付乙小组120元.
(1)甲、乙两个木工小组每天各修理桌凳多少套?
(2)在修理桌凳的过程中,学校要委派一名维修工对质量进行监督,并由学校负担他每天10元的生活补助.现有下列三种修理方案可供选择:
①由甲单独修理;②由乙单独修理;③由甲、乙合作修理.你认为采用哪种方案既省时又省钱.
解:
(1)设甲小组每天修理桌凳x套,则乙小组每天修理(x+8)套.
依题意,得-20=.
去分母、整理得x2+8x-384=0.
解得x1=-24,x2=16.
经检验均是原方程的根.但x1=-24<0,不合题意,舍去,此时x2=16,x+8=24.
所以甲小组每天修理桌凳16套,乙小组每天修理桌凳24套.
(2)若由甲小组单独修理,则需:
=60(天),总费用为:
60×80+60×10=5400(元);若由乙小组单独修理,则需=40(天),总费用为:
40×120+40×10=5200(元);若由甲、乙两小组合作,则需=24(天),总费用为:
24×(80+120)+24×10=5040(元).通过比较,选择第三种方案既省时又省钱.
点评:
(1)从题目中可获得如下等量关系:
甲小组单独修理桌凳所用的天数-20=乙小组单独修理桌凳所用的天数.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分式方程便可求解;
(2)分别计算各方案所需的费用及时间,进行比较就可确定最优方案了.
五、行程问题
例5“五?
一”期间,九年级一班同学从学校出发,去某景区水洞游玩,学校与景区水洞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同学们分为步行和骑自行车两组,在去水洞的过程中,骑自行车的同学比步行的同学少用40分钟,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图1
(1)求步行同学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2)图1是两组同学前往水洞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像.
完成下列填空:
①反映骑车组的函数图像是线段;
②已知A点的坐标为(30,0),则B点的坐标为().
分析:
(1)根据图像可知学校与水洞之间的距离为6千米,设步行同学每分钟走x千米,则骑自行车的同学每分钟走3x千米,列方程求解即可.
(2)问题的全部信息都隐藏在一次函数图像中,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M表示从第30分钟才开始出发,而且早于ON到达终点,因此线段AM就是骑车同学的函数图像,骑车同学所用的时间为6÷=20分钟,所以B点的坐标为(50,0). 解:
(1)设步行的同学每分钟走x千米,则骑自行车的同学每分钟走3x千米.根据题意,得:
=+40,解得x=,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解.
答:
步行同学每分钟走千米.
(2)①AM,②(50,0).
点评:
本题将分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结合起来,通过函数图像提供解题信息,只有正确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准确读出信息,才能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六、几何问题
例6如图2,某村计划开挖一条长1500米的水渠,渠道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渠道深0.8米,下底宽1.2米,坡角为45°.实际开挖时,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1.2倍,结果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工.求原计划每天挖多少立方米?
图2
解:
渠道的横截面的面积为(1.2+0.8+0.8+1.2)×0.8=1.6m2,水渠的体积为1.6×1500=2400m3.
设原计划每天挖xm3,则实际每天挖1.2xm3,根据题意得-4=
解这个方程得x=100
经检验:
x=1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
原计划每天挖100立方米.
点评:
题中等腰梯形的面积×水渠的长度=所挖土的总量,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以及关键语“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工”,可列出方程求出解.
七、水电节能问题
例6为了节约用水,某市物价局于2015年8月20日举行了市民用水阶梯价格分级用量听证会,并提出超量加价.若民用自来水水费调整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5m3(包括15m3)时,则按规定标准2.8元/m3(含污染费和排污费)收取;若每月用水量超过15m3,则超过的部分按3.8元/m3收费(含污染费和排污费).
(1)小敏家为了响应政府节约用水的号召,决定从2015年9月起计划平均每月用水量比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平均每月用水量减少4m3,这使小敏家在相同的月数内,从计划前180m3的用水量变为计划后132m3的用水量,求小敏家从2015年9月起计划平均每月的用水量;
(2)小敏家从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这一年中,有四个月的用水量超出现在计划月平均用水量的20%,有四个月超出现在计划月平均用水量的50%,其余四个月的用水量与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的平均每月用水量相等.若按新的交费法,求小敏家从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这一年中应交的总水费.
解:
(1)设小敏家计划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是xm3,则计划前每月的用水量为(x+4)m3,由题意得=,解得:
x=11
经检验:
x=8.25是原方程的解,即小敏家计划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是11m3;
(2)计划用水量为11m3,
超过计划用水量的20%时,用水量=11×(1+20%)=13.2m3,
超过计划用水量的50%时,用水量=11×(1+50%)=16.5m3,
设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的平均每月用水量为a,
则13.2×4+16.5×4+4a=12a,
解得:
a=14.85,
则应交水费为:
12×14.85×2.8=498.96(元).
答:
小玲家从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的这一年中应共交水费498.96元.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上期《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C;2.B;3.B;4.D;5.130;6.6,2,4;7.60;8.45°;9.(m+n)或(m-n);
10.解:
设BC=xcm,由题意得
AB=3x,CD=4x.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BE=AB=x,CF=CD=2x,
∴EF=BE+CF-BC=x+2x-x.
即x+2x-x=60解得x=24
∴AB=3x=72cm,CD=4x=96cm
11.
(1)证明:
∵AD∥BC,∴∠AEB=∠EBC.
由BE是∠ABC的角平分线,
∴∠EBC=∠ABE,
∴∠AEB=∠ABE,∴AB=AE;
(2)由∠A=100°,∠ABE=∠AEB,
得∠ABE=∠AEB=40°.
由AD∥BC,得∠EBC=∠AEB=40°.
12.解:
∵AC=4,BC=4,∴AB=8,
∵△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E不在边BC所在的直线上,
∴可分以CD为腰和底边两种情况,
(1)以CD为腰,图略,可延长AD至E′,使得DE′=CD,
作OF⊥于AD于F,连接CE′、OE′,根据矩形的性质,易得OF=AB=4,DF=2,
∵△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D=DE′=8,
∴E′F=10,根据勾股定理,在△OFE′中,OE′2=OF2+FE′2
∴OE′==2
(2)以CD为底,图略,分别将点C、点D以顺、逆时针旋转45°交于点E,便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直角△CDE.
连接OE交CD于点G,
∵OD=OCDE=CEOE=OE,
∴△OCE与△ODE是关于OE对称,且OG、GE分别是△OCD、△CDE的垂直平分线,
∴DG=CG=4,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4,∴AO=CO=2,
∴OG==2
在等腰直角△DGE中,GE=DG=4,
∴OE=OG+GE=6.
上期《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1.A;2.D;3.C;4.C;5.B;6.8;7.x(x-2)2;
8.22010;9.a+b=0;10.;
11.b=,原式=3x3-x+;
12.解:
(1)(x2y)2n=x4ny2n=(xn)4(yn)2=144
(2)32a-4b+1=(3a)2÷(32b)2×3=27.
13.解:
(1)∵x2-2xy+2y2+6y+9=0,
∴(x2-2xy+y2)+(y2+6y+9)=0,
∴(x-y)2+(y+3)2=0,
∴x-y=0,y+3=0,∴x=-3,y=-3,
∴xy=(-3)×(-3)=9,即xy的值是9.
(2)∵a2+b2-10a-12b+61=0,
∴(a2-10a+25)+(b2-12b+36)=0,
∴(a-5)2+(b-6)2=0,
∴a-5=0,b-6=0,∴a=5,b=6,
∵6-56,∴6 ∴△ABC的最大边c的值可能是7、8、9、10.
(3)∵a-b=8,ab+c2-16c+80=0,
∴a(a-8)+16+(c-8)2=0,
∴(a-4)2+(c-8)2=0,∴a-4=0,c-8=0,
∴a=4,c=8,b=a-8=4-8=-4,
∴a+b+c=4-4+8=8,
即a+b+c的值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