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570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用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用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用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用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用学.docx

《语用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用学.docx

语用学

语用学对外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摘 要]本文结合外语教学就语用的正确与得体、语用知识与语言知识以及语用能力进行分析和论述,阐明语用学对外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强调外语口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培养语用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交际准则差异,尽量少犯语用错误,避免语言表达不得体或交际失误。

关键词:

语用学;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外语口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它旨在研究语言在特定交际环境中如何运用和理解,回答了语言是怎样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这一中心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在引进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吸收并加以灵活应用,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的选编和测试的形式等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方面。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仍属于“知识”型的课堂教学,即将英语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语法规则和用词规则的详细讲解以及词语的机械性操练,忽视对所教词句语用规则的传授。

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语法条文记了许多,词汇量也相当可观,但一用英语进行交际,就不尽人意了。

因“知识”和“使用”脱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现象屡屡可见,例如,学生想表达“自己想做某事”这一意念时。

使用频率最高的正确语言形式应该是“Iwouldliketo…”,而多数学生在该说“IwouldliketoaskyouaquestionMr.Zhou”时,却使用“Iwanttoaskyouaquestion,Mr.Zhou.”这种结构。

众所周知,人们在交流信息时脱离不了一定的情景或语境,并受到各种约定俗成的交际规则的约束。

语境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交流的双方对各种语境了然于心,本能地知道各种交际原则,因此能精确地预见所用的语域特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情况就不同,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具备不同的交际原则,人们往往很难捕捉到字面意义以外的东西,从而造成误解甚至交流失败。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在外语口语教学中仅仅强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达形式是不够的,因为正确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并不能保证语言的使用正确得体。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语用学对外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用的正确与得体

“正确”(correctness)与“得体”(appropriateness)哪一个更重要呢?

应该承认,从交际的意义上来说,往往是得体比正确更重要。

中国人说外语,如果在发音或者语法上有毛病,那并不奇怪,很容易得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谅解,因为世界上不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很多,他们都会受到本身母语的影响,有一些错误和失误是很正常的;如果语音语法都正确,但说话不看场合,不看对象,那就很可能引起英美人的不快甚至反感,造成交际的失误。

即以翻译最简单的“请坐”二字为例,大多数学生想到的第一个译法往往是Sitdown,please,因为这一说法连中小学课本上都可见到。

那么,这样说可不可以呢?

这要看场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如果在家里或办公室里招待客人,这样翻译就显得不礼貌,因为在剑桥大学语料库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短语多用来训练宠物狗。

在这种场合正确而得体的说法应该是“Takeaseat”“Haveaseat”或“Makeyourselfcomfortable”等。

又如在英汉词典中,please一词译为“请”,其实它与汉语中的“请”并不等值。

Leech[1983]指出[1],在英语中只是表示礼貌最起码的方式,在某些场合,用了反而比不用更不客气。

例如,Willyoupleasesitdown?

这句话的口吻便是父母在对调皮的孩子时常用的,please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表达一种要求,责备,强制的感觉。

如仅根据字面意义来招呼客人,显然是不妥当的。

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传统上一贯比较重视语音、语法,尤其是词汇的学习。

相比之下,对语用问题注意就不够。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用知识不同于语法,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遵循,在一般的教科书上也很少提及。

语用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与许多非语言因素有关,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根据Leech的看法,要进行得体的交流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

1.场合是正式还是随便(商业会谈、课堂讨论还是外出野餐)?

2.说话对象与本人亲疏程度如何(是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

3.如说话对象是陌生人,本人与其差距有多大(年龄、性别、社会背景、职业是否与自己相同)?

4.对方级别如何(是上司还是同级或者饭店的侍者)?

5.本人向对方提供何种要求(是借铅笔还是借汽车)?

6.自己是否有权提出某一要求(如教师有权要学生做作业,却无权要学生替他擦洗汽车)?

三、语用知识与课堂教学

(一)结合英语语用知识讲授英语语言知识。

简单地说,结合英语语用知识来讲授语言知识就是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或称交际意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语言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大家知道,语言的使用是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的。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环境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例如,当我们想要表达“要他人把窗户关上”这一交际意义时,在英语中至少有以下几种语言形式可供选用:

(1).Pleaseclosethewindow.

(2).Wouldyouclosethewindow?

(3).Don’tyouthinkitwouldbebettertoclosethewindow?

(4).Youmightclosethewindow.

(5).It’scoldinhere.

然而,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则要求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就会造成语用上的失误,达不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在现实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语言难点即词语和句子的教学上,大部分教师对语言难点的讲授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词语意义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层次上,而对所教的词语和句子在实际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使用方面的有关知识则传授很少,这种脱离相关语用知识来传授语言形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它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真实的语言社会环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

例如,well在以下例句中的语用功能:

(1).Howlonghaveyouknownhim?

Well,Ishouldsayforthreeyears.

Well在这里所起的作用为拖延时间,以便思考。

(2).Doyouhaveanumbrellawithyou?

Well,Ineverthoughtitwouldrain.

Well在这时所起的作用表示惊讶。

(3).Doyoulikethisfilm?

Well,notreally.

Well在这里表明说话者想给出一个不是听话者所期待的答案。

(4).Howdoyoulikethecoat?

Wellthecolourisnice

Well在这里表明说话者不同意听话者的意见。

我们看到Well在四个例句中所起的语用功能是不同的。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引导学生推断词的语用功能,学生才能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地运用这个词。

再如,在教授“tobringsomethingtosomebodyorsomeplace”这一结构时,如果不结合语用知识,只从结构意义或词序等语言形式入手,就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明白为什么在下面的两个例句中,例

(1)用bring是对的,而例

(2)则要用take,不能用bring:

(1).Pleasebringthemaptomewhenyoucomenexttime

(2).Pleasetakethemaptohimwhenyougotohishometonight.

当然,我们说将语言形式和相关的语用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语言形式项目的讲解都结合其语用知识的传授,这种结合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

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哪些语言难点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结合其语用知识的传授时,必须有意识地对所要教授的语言内容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做些对比分析,以找出那些有可能引起学生产生“语言负迁移”以及容易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语言项目。

这些语言项目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语用知识来进行传授的对象。

(二)课堂教学应注意文化及社会因素。

文化背景不同,相同语言形式的语言功能也可能不同。

就拿日常交际中的问候来说:

在中国,我们常用“你上哪儿?

”,“你吃了吗?

”,“你在干什么?

”等作为问候语,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常用询问别人的私事来表示关心别人。

而英美文化不喜欢别人询问私事。

如果我们不管文化背景的差异,将这些问候语译成英文:

“Whereareyougoing?

”,“Haveyouhadyourmeal?

”,“Whatareyoudoing?

”那么,这些句子作为问候语的语用功能消失,成为询问信息。

这就必然会引起别人的不快。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形式,还要教文化,要告诉学生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一些禁忌风俗等,要提醒学生语用失误比语法失误更严重。

同时,一些社会因素也影响着语用选择。

这些因素包括社会距离、相对的权利与义务等。

如果应用不当,就会造成社交语用失误。

比如,同为问路,问同学和陌生人的语言形式就不一样。

对同学可能用:

“Canyoutellmethewayto…?

”而对陌生人,可能会这样选择:

“Excusemewouldyoupleasetellmethewayto…”这是由于社会距离造成的。

同样,由于中西社会价值观的差异,也会造成社交语用失误。

比如,在中国把位置让给老年人时说:

“你年纪大了,请坐吧。

”这是得体的。

在中国,年纪大是受到尊敬的。

但如果把它直接译成英文:

“Pleasesitdownbecauseyouareold.”这种表述就不够恰当,西方人听了心里会不舒服,因为在西方,年纪大不一定意味着不中用了,这么说就是在表达说话者认为听话者很弱小。

为了在实际交往中做到语言得体,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身份、相互关系、地位及中西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尽量避免社交语用失误。

四、语用能力与外语口语教学

(一)语用学思想指导下的口语教学课堂导向

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之中非常特殊的一个板块,首先口语能力是一项产出(output)能力,正是因为这一特性,在口语教学中就需要大量的知识输入(input),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完全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

但是,有些教师却对此有着一些偏激的认识,他们认为: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所以就要有大量的输入,包括词汇扩充,语法分析,语音训练。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了大量知识之后,忽视了,或失忘记了口语学习的目的,那就是口语是要说出来的,口语是用来的与人交流,表达思想的。

再语用学思想的指导下,作者想提出一些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新想法。

语用的前提是知识的输入,有些人却简单的认为有输入就可以产出,其实他们忽略了另一个较为隐性的环节:

每个个体在接受知识后,会自觉地用自己以构建起来知识系统,对这些知识进行重组、分类、整合、消化(intake)。

换言之,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的各体会有不同的接受方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了解到这个隐形环节之后,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同时进行自我消化,最后能自觉地将知识整合。

在学生之后输入,如果没有自我的整合或理解,产出就变得很困难,老师用各种教学发,把知识讲清楚了之后也只是有了一个不一样输入,其实这个环节学生经过长期的看书加自学也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如果在语用学思想的指导下,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就会把知识的“落脚点”放到应用的层面,而且是正确并且得体的使用。

语用学思想指导下的课堂设计,是以知识的使用为指导,是以学生的产出为目标,是以语用的正确与得体为最终结果的一种新的授课模式。

(二)语用能力在外语口语教学的拓展应用

Bachman认为[2],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

前者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和语篇能力(textualcompetence)组成。

Widdowson认为[3]“能力”有两部分:

知识和技能。

前者相当于语法能力,后面相当于语用能力。

Hymes认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由四部分组成[4],它们是:

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能性、语境中的适应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

其中形式上的可能性相当于Chomsky说的“语言能力”,其余三部分相当于他说的“语用能力”。

前者体现为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后者则体现为具体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学生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法能力指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以及抽象的语义或脱离语境的知识;而语用能力则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下准确的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它与语言使用者的多层知识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关,它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达到交际目的的前提。

判断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如何,主要看他在具体的交际场合或环境能否做到用词准确、表达得体。

用词准确、表达得体当然指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但它是建立在准确理解别人的基础上的,不能准确地理解别人就谈不上准确地表达自己。

以往许多学生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学语言就是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过程。

于是,他们就不辞辛劳地去背词典,啃语法书。

各种考试,包括CET-4、CET-6、TEM-4、TEM-8、TOEFL、GRE等,也不过是带着不同的目的对这些知识进行检验,以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

然而,语用学却告诉我们,语言知识的积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决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获取语言知识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

学习一门语言的合理、可行的做法是在使用中学,在运用中领会、巩固,边学边用。

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为了解该门语言,而是为了很好地使用该门语言。

由于条件限制,中国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这门语言。

学生的注意力只能局限于为数不多的课本上。

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部分促成了以获取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的必然性结果是,学生学得非常辛苦,不时要抱着单词表甚至词典死记硬背。

尤其严重的是,他们发音准确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谈起语法也能头头是道,考试也能“得心应手”,发挥“出色”,但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问题就来了:

或者用词不准确(原因是他们惯常通过汉语意义来记忆英语单词,但两者却经常不完全对应),或者使用语言不得体(如称呼语的误用,词语使用场合不当等)。

学生在大学里学英语要通过英语水平的分级考试;他们毕业参加工作时,用人单位也以他们的英语能力级别证书作为录用的依据。

但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毕业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而非只看一纸证书。

造成运用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脱离了语境学英语。

事实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

词出现于句,句出现于篇,而语篇出现于特定的交际场合。

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与理解。

词典中对单词、短语的解释是从语境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们已失去词语本身的具体性。

词语意义必须在上下文中才能精确化、具体化。

同样,一个句子可能表达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意义,理解该句的准确意义必须结合语境。

由于语境总是和一定的交际场合发生联系,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社会文化特征对语言的表达也就产生系统的、规律性的制约。

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放到具体的交际场合去接受检验和辨别是十分重要的。

这就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运用学来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在使用过程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应用英语的能力。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要想正确得体地使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就必须了解该词或句子的使用环境。

对外语教师来说,我们不仅要讲授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

不要把外语学习看作是一种“知识”的获取,而应是一种“技能”的习得。

语言习得的技能不像其他技能那样具体,易于在很短时间内掌握。

相对来说,它是比较抽象,难以琢磨,难以掌握的。

这种技能其实也就是一种意,即语言意识(languageawareness)。

这种意识只有在充分的环境下才可能获得。

因此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的环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要创造一个完全吻合英语国家的环境是绝对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去营造一个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我们的外语学习者根据环境去仿效本族语者,从而掌握一个词或句子在怎样的环境中使用才是得体可行的,从而使学习者掌握到自然的语言及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营造一个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过去看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

但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化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种以前人们都渴望的愿望变为现实成为可能,给语言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特别是将多媒体计算机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将更大地改善课堂内语言环境,采用网络技术将为语言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课堂外语言环境。

以功能齐全、形式多样为表现特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发挥出一定的优势来。

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听等手段运用更加生动、逼真的语言和图像来刺激学习者的感官,以便于学习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获得的信息。

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最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

多媒体创造的语言材料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可以使学生身临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

显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习者在学习一个词或句子的同时,也掌握了该词句的使用情景,这样做可以改变以往外语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解语法规则的状况。

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学习者的外语意识才能逐渐培养起来,从而最终达到了正确掌握及使用外语交际的能力。

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还要培养他们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怎样听、说、读、写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语音、语调、基本词汇和基本句法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下准确、得体、流利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五、结语

通过对语用的正确与得体、语用知识与课堂教学以及语用能力与外语教学等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语用学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中的两个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培养他的语用能力。

当然,语言能力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语用能力也就无法体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语言形式,还要说明其语用功能,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练习语言形式,努力改善课堂内外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尽量少犯语用错误。

只有注意将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结合起来,外语教学才有可能是有效的、成功的。

 

参考文献

[1]LeechG.PrinciplesofPragmatics[M].NewYorkLongmanInc,1983.

[2]BachmanL.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M].Oxford:

OUP,1990.

[3]WiddowsonH.Knowledgeoflanguageandabilityforuse[J].AppliedLinguistics,1989,10

(2):

128-137

[4]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M].InPrideandHolmes,1972.

[5]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本[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语用学作业

 

 

Y100802

S201000

师文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