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486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认识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4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

重点难点:

.1、.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

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

3.生成问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教学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1)4.50元4元5角

(2)0.70元7角

(3)0.65元6角5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5、教学例1

6、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7、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8、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

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9、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18厘米呢?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

第二位呢?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10、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4、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 )8( )9( )

  4.54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厘米

0.89元=(  )角(  )分

6.18米=( )米( )厘米=( )厘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你们学会了什么?

2、你这节课表现怎样?

五、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小调查:

调查超市蔬菜价格制成价格表。

板书设计:

小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2比较小数大小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44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经历使学生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

你们能利用自己的学具来具体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说出来。

1、学生汇报

2、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教学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例题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

请同学们隔一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可以用我们以前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

先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做一做。

2、P94第9题比较生活中三种茶叶的价格。

3、小组自己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长到矮的顺序排列。

4、P94第10题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让学生提问题,感受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你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你们这节课表现怎么样?

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用1、2、3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

请分别写出来。

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板书设计:

比较小数大小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

教学反思:

3简单的小数加法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4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3、情感目标: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28+5=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

该怎么解决?

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2、集体反馈。

教师引教学生从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3、集体讨论:

0.6+0.8

教师先提示:

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

4、引教学生两次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

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5、学生试笔算0.6+0.8

元角分

0.6

+0.8

引教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

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6、反馈练习:

列出2.8+2.16.4+0.9的竖式

7、引教学生总结:

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购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该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只是少部分学生出现了计算方面的错误.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法

 

教学反思:

 

4笔算小数的减法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新授课时编号:

4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3、情感目标: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7-5=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2、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减法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4)提问:

该怎么解决?

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集体反馈。

2、教学例4:

 这道题你会解决吗?

应该怎样列式?

 组织学生讨论:

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引教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2

-0.6

 引教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

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3、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引教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

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说明:

1、两人一组。

每人说出一个小数。

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笔算小数的减法

 

教学反思:

 

5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

主备人:

李玉颖执教人:

李玉颖课型:

练习课时编号:

4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小结口算情况。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

(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讨论:

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

(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

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

(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

(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用减法计算:

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