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4374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docx

第1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

第1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

  第1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注意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

  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准备幻灯片

  学生预习

  【教材教法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

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

“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代议制从本质上讲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

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在才实现了民主制度的结合。

  创设情境:

幻灯片打出英国首相布莱尔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交谈的照片。

问学生:

谁的权力更大?

这种国王无实权而首相是最高决策者的制度是什么制度?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

  一、光荣革命

  

(一)学生自学思考,总体把握:

  

(1)英国早期的议会是怎样形成的?

  

(2)议会对王权起到什么作用?

由此可知,英国议会自产生之日起,与国王之间就存在什么矛盾?

  (3)英国资产阶级为什么要革命?

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议会的形成

  

(1)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议会制度形成,但还是封建性的。

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

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

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

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构成英国的议会政体。

但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2)引导学生从第106页【历史纵横】中得出:

议会是在王权的衰落中产生的,对王权起着限制作用。

所以从一开始,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就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斗争主要体现在大贵族与国王的矛盾上。

  2.“光荣革命”

  

(1)教师讲述: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

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实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具体回答有关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的问题,用幻灯片打出问题:

①议会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②国王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③国王与议会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④通过“光荣革命”上台的威廉和玛丽与革命期间的查理一世相比,其权力是变大还是变小了?

为什么?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议会与王权之间的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终于引发了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爆发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威廉和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称为“光荣革命”。

它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二、《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

  .《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

  幻灯片打出《权利法案》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力?

他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权利法案》内容: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立法权、税收权、司法权、军权、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权利。

  《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君主立宪制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师向学生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一个从萌芽到巩固的过程,然后由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概括:

①13世纪中期,君主立宪制的萌芽;②1688年“光荣革命”事实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教师补充:

④1701年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提高了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巩固了君主立宪制;⑤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不断增强,是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时期;⑥19世纪中期以来逐渐保守、定型。

  

(2)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内容,特别是《权利法案》的内容归纳,然后补充整理:

  A.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产物。

  B.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c.议会掌权(19世纪中期以来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3)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引导、归纳: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避免暴力和内战,维护社会的稳定;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联系现实)当今世界除英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西班牙、荷兰、瑞典、丹麦、比利时、卢森堡、泰国、柬埔寨等。

  3.责任制内阁

  ①根据课本第108页【历史纵横】由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责任制内阁的由来,以增强趣味性。

  ②创设情镜:

根据第108页的相关内容讨论:

布莱尔要想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教师整理学生的结论(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工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是席位。

布莱尔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

要由国王任命)

  从而理解责任制内阁:

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

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知识结构]

  议会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光荣革命(1688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权利法案》(内容、作用)

  

  建立

  《权利法案》和内阁责任制的形成

  君主立宪制

  特点

  作用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相关知识链接、拓展延伸的知识点或与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

  .什么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俄也要遵循法律。

  中世纪,在英王与贵族的斗争中产生了议会。

由于它是在王权衰落中产生的,因而对王权起着限制作用。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起来。

17世纪开始统治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利益,这是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斗争的工具。

随着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斗争,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同志最终得以确立下来;1689年议会颁布《权力法案》,它已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

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已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宣告: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

  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彼等〔即灵俗两界贵族与众议员等〕并主张、要求与坚持上开各条为彼等无可置疑之权利与自由;凡上开各条中有损人民之任何宣告、判决、行为或诉讼程序,今后断不应据之以为结论或先例。

  3.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

(一)立法权力;

(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4.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1832年6月7日)

  (1832年改革法案,标志着土地贵族、金融贵族与工业资产阶级的妥协。

改革法对工业资产阶级有利;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受财产资格限制得不到选举权。

  .鉴于国会众议院的选举议员办法历来弊端百出,亟宜采取有效措施以矫正之;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使陛下臣民中许多从未参预其事者得享受此项权利;并宜减少选举经费;国王陛下采纳聚集在本届国会内诸教会长老、世俗公侯以及众议院议员之建议,征得其同意,并经其授权,特颁令:

凡列入本法案附表(甲)之各城市选区自本届国会终结之后不得再产生任何国会代表。

  2.兹再颁令:

凡列入本法案附表(乙)之各城镇选区自本届国会终结之后,只能产生一名国会代表,不得超过此数。

  3.兹再颁令:

凡列入本法案附表(丙)之各地区此后即遵循本法案的意图,各自成为一城镇选区,上述各选区应包括划入其境界之某地或某些地区,其界线如何划分将由本届国会专为此事制定法案规定之。

该项法案一经通过,即成为本法案之一部分,充分有效,犹如本法案之附件。

凡列入附表(丙)之上述各选区在本届国会终结之后,得产生两名国会代表。

  4.兹再颁令:

凡列入本法案附表(丁)之各地区此后即遵循本法案的意图,各自成为一城镇选区,上述各选区应包括划入其境界之某地或某些地区,其界线如何划分将由本届国会专为此事制定法案规定之,当该项法案一经通过,即成为本法案之一部分,充分有效,犹如本法案之附件。

凡列入附表(丁)之上述各选区,在本届国会终结之后,得产生一名国会代表。

  9.兹再颁令:

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根据普通法或衡平法(衡平法是从过去英国御前法庭所执行的非常法发展而来的一些条例,以补充普通法和成交律。

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衡平法更能主持公道。

──译者)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或依除自由产权外的任何其他租佃方式而获得,不论享用该项权利限于其本人终身,或另一人终身,或任何其他诸人终身,或为任一较大的产业代管;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代表该项土地或租地所在的州郡,或隶该州郡之某一区某部分,或某一范围,参加下届国会。

  20.兹再颁令:

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而系任何土地或产业──不论由于自由产权或任何其他租佃方式──之租赁人或代理人,其原定租期在六十年以上(不论享用该项土地是否限于一人或多人终身),不论有效年限之多寡,其净收入,除缴纳该项土地之租税及费用外,年在十镑以上者;或其原定租期在二十年以上(不论享用该项土地者是否限于一人或多人终身),不论有效期限之多寡,其净收入除缴纳该项土地之租税及费用外,年在五十镑以上者;或任何土地或租地之佃户,凡真诚按时缴租每年在五十镑以上者,得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代表该项土地或租地所在的州郡,或隶属该州郡之某一区、某部分、某一范围,参加下届国会;唯任何转租人或转租契约之代理人不得参加该项选举,不论其原定租期为六十年或二十年,除非他在实际上占有该项产业。

  27.兹再颁令:

凡在能产生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之各城或城市选区居留之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而在其居留地──即在上述城市或城镇选区,或在参加该城市或选区选举之地区内──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不论系单独拥有房屋,或除房屋外并拥有与上述之城市、城镇、选区或地区相毗连之土地,不论系本人所有,抑或租自同一房主,年值在十镑以上,并依照下文条款合法登记者,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

  36.兹再颁令:

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录自《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1815—1870年的英国》

  5.英国议会的选举情况

  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议会选举仍然实行沿袭已久的传统选举制度。

当时,选区不是按照各地区人口数量平均划分的,有关选举权的规定在各地区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自由产业所有者年收入在40先令以上者才有选举权。

但是也有例外,在包括威斯敏斯特选区在内的12个选区,就实行与成年男子普选权相近的选举制。

当时的选举虽然是在公开方式下进行,但普通选民很容易受到有权势人物的影响。

由于议会有很大权力,所以许多有权势的人物都想尽办法通过选举进入议会。

他们操纵舆论,贿买选民。

1689年,哈威斯一位贵族为了当选议员,用了8镑6先令8便士的钱去贿买;1727年,一位伯爵为了在议会获得一个议席,花去了900镑。

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时,一个议席标价为1500镑;到乔治二世(1727~1760年在位)时,涨到XX镑。

这些有权势的富翁为了能进入议会,依仗自己的财势,到处拉选票。

有人统计,在18世纪中期,有106名权势人物操纵了192个议席的选举。

  6.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形成与演变

  辉格党和托利党是17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两个正在形成中的政党,当时,它们实际上还算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政党。

“辉格”一词起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马贼。

“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

1679年,当议会讨论詹姆士公爵(即后来的詹姆士二世)是否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时,议员们展开了激烈争论。

赞成的人被对方称为“托利”,反对的人则被对方称为“辉格”。

渐渐地,双方各自都以此自称。

后来,双方的观点都发生了变化,辉格党对君主不再持完全的否定态度,因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的权力已经受到种种限制;托利党也逐渐改变了坚决拥护专制君主制的立场,因为他们几次恢复旧王朝的企图都因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而失败。

久而久之,国王发现,无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当其中一个在议会中占多数时,就最好任命这个党的成员为内阁大臣,内阁就不会同议会闹矛盾。

18世纪上半期,辉格党在政治上占优势,是议会多数党,故此,辉格党执政近半个世纪。

18世纪后半期,托利党才得以执政。

工业革命以后,两党的主张发生一些变化。

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托利党改称保守党,辉格党改称自由党。

也有人认为托利党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

  7.英国首相布莱尔与伊丽莎白二世交谈

  

  8.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年),一生模范地履行历险君主的职责,深受国民的爱戴。

  她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首相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教会她不凭感情用事,心平气和与民选的首相共事,哪怕她从心底里厌恶这个首相。

维多利亚女王变得成熟以后,尽量克制自己,尽管他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他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温斯顿•丘吉尔夸他“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只隔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本课教材与前后内容的衔接】

  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在学新课之前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整个单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

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中,此即代议制。

这一制度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专制注意,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君主立宪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如何让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知识的做法】

  ①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②对于重点知识可以教给学生巧记忆、巧理解的方法。

比如:

对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图是加深理解、记忆

  组织

  

  任命

  【如何处理好时间紧和内容多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

注意紧扣课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解决。

对于无法照顾到的知识点,可以用习题的形式来解决。

  【教学启发、反思或后记】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创设情境,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成败的关键,而联系生活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

  3、教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讲述。

如果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则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知识与能力巩固】

  一、选择题

  .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是在(

  )

  A.13世纪

  B.14世纪

  c.15世纪

  D.17世纪

  2.英国在1640—1689年的政治体制先后为

  (

  )

  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封建专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封建专制、共和制

  c.封建专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D.封建帝制、君主立宪制

  3.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指出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

  )

  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牛津条例》

  D.《独立宣言》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以上的元首

  5.对英国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形成于18世纪初

  B内阁首相由下院中多数党领袖出任

  c.议会要对内阁负责

  D.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哪个阶层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

  )

  A.大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新贵族

  7.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世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实际上表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议会代表的阶级利益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议会监督国王

  c.革命前后议会与国王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之改变形式,本质未变

  8.英国议会出现的实质是

  (

  )

  A.王权已经没落

  

  B.资产阶级已经非常强大

  c.向中央集权体制过渡的产物

  D.贵族跋扈的产物

  二、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二妃法律创造国王。

……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

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与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的思想是否一致?

界和材料具体说明。

  

(2)两则材料都提到“上帝”,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理论?

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政治主张。

  (4)结合史实,分析上述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答案:

  选择题:

AcABcBcB

  材料分析:

  

(1)不一致。

材料一人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限制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

材料二人为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