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28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 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精品.docx

推荐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精品

推荐党校教授建党94周年重温党史党课讲稿

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

从党的诞生到现在,已走过了94年的历程,取得了今日国家繁荣昌盛、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幸福的大好局面。

94载艰苦卓绝,94载荣耀辉煌,94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94年的历史,正面和负面的经验都不少,建党94周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再次定位的契机。

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中共党史波澜壮阔,浩瀚无比。

着重讲几个专题。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

  1、成立条件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

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1840年,英国侵略军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

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也好,戊戌维新运动也好,义和团运动也好,一次次地都失败了。

这些都证明了,在中国,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群众,从而促进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

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

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进行的活动,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2、时间、地点、内容

  1921年7月23日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李汉俊之兄李书诚的住宅内。

7月30日晚,由于受到监视,大会无法继续在上海召开,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13名代表出席党的一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虽然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繁忙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公认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3、意义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

正是这个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虽然这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开始焕然一新。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

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是“大跃进”运动高潮的产物。

  

(一)、大跃进发生的历史渊源

  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头脑发热”,它有着深刻的原因。

大跃进的推行,表明党力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求富求强的强烈愿望。

  

(二)、大跃进运动的表现和发展

  1、大跃进运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其主要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2、大跃进表现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铁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

  3、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着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

  (三)、大跃进运动带来后果

  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大跃进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损失。

有人作过计算,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至少造成1200亿元的经济损失,至少耽误8年的发展时间。

由于大批劳动力离开农业搞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大办”,致使1958年秋收中成片的庄稼无人收获,冬小麦种植减少。

1958年以后粮食的严重不足。

为了补充口粮,一些灾情严重的地方,榆树皮、榆树叶、槐树叶、椿树叶都被采光。

因饥饿农村普遍发生浮肿病,很多地方出现了饿死人等大量的非正常死亡的现象。

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数据社会上有很多争议,就是各个部门统计的数据也有差异。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1000多万人;我们文登县从1959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到1961年比1959年又减少了6133人,下降了34‰,死亡率高达25‰以上。

  大跃进运动在工业上造成巨大的浪费,消费品供应紧张。

山东省产出来的钢铁有一半是不能利用的废品。

仅1958年9月至12月四个月的大炼钢铁运动,山东全省就亏损5亿元。

1959年5月,文登县委在《关于1958年大办钢铁亏损的处理意见》一文中披露,大炼钢铁运动中,累计直接经济损失是1203万元,1958年县财政收入为940万元。

全民大炼钢铁严重影响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全局的正常发展。

轻工业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严重落后,城市副食品和日用消费品供应十分紧张。

票证制度,是几代中国人最深刻的回忆,从1955年起,国家开始使用粮票,而1960年遭遇天灾人祸,导致当年粮食供应紧张。

为此,国家开始降低城乡的口粮标准和食油定量,居民购粮油要定量供应。

接着肉和布等许多物资都要计划供应,又出现肉票、布票和点心票等约100余种票证。

“只要能说出名字的商品,都要票。

粮票比钱金贵,有钱,不一定能买得到东西。

”作为计划经济的象征,粮票伴随中国人度过了38年的漫长岁月。

  从1956年到1966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广大人民群众在运动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战天斗地,昼夜苦干,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大跃进运动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是深刻和多方面的,我们必须认真的汲取。

  首先,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去抓经济建设是不可取的。

  其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三、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

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的和全面内乱

  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他错误的估计了党和国家政治状况,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

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毛泽东逝世前后,“四人帮”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身为党中央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在“四人帮”咄咄逼人的进攻下,也认识到必须割除党和国家肌体上的这个痈疽。

华在文革期间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1976年被毛泽东指定为接班人,他利用毛泽东给他的"你办事,我放心"六字批示,控制住了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叶剑英、李先念等领导人一起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性质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后果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

  在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

  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

  “文化大革命”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4、教训

  文革”是探求中国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走入歧途的结果,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

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第三,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第四,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历史的巨大灾难,必然要用历史的进步予以补偿。

不是“文化大革命”把一切推向极端,就不会有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

十年动乱的教训,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规律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从而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

  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