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876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docx

免费最给力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

3,.s

,,

 

 2004年高考试题之语言运用诠释

 

江苏卷

六、(12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个字)(4分)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诠释】第22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概括出文章大意,怎样完成这样的考题呢?

根据“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可以推知翦伯赞等人持“西周封建论”。

郭沫若的观点也好确定,原文“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而“‘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发展”。

由此可以推知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

再看“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可知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文段中三方面人物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观点经过简单的分析也很容易得出。

但题目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这就要求考生把筛选出的内容概括在一句话内,要选用合适的句式,而且表达要准确,叙述要流畅。

这对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是一个考验。

参考答案为:

“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2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4分)

  材料:

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

①内容适当。

②表达得体。

③符合口语特点。

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诠释】第23题是2004年江苏卷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一道考题,它要求考生按照命题者预先设置好的情境把一段有关人物介绍的材料转化成口语。

在做该题时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情境、人物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分。

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

②“系”必须转换,可用“是”。

“后起之秀”也要转换,不过命题者给出答案“研究专家”不准确,应该用“新成长起来的研究专家”。

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的身世”,“尤以……见长”可转换为“特别在……方面有特长”。

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据不完全统计,三道语言表达题,这一题考生失分最多;主要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些因素所致。

  24.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

(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

[例句]粉笔:

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本题是仿写题,但难度也不小。

例句是“粉笔:

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前一分句谈表象,后一分句说哲理;两个分句先抑后扬,前后对比。

所以,这一题思辩性很强,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可以是:

1、橡皮:

抹黑了自己,清白了别人。

2、圆规:

辛苦了自己,美化了的世界。

3、直尺:

重复着单调的劳动,描绘出美丽的蓝图。

这一题有四个特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少限制,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这样避免了许多框框条条,给考生较多的发挥空间,容易写出许多精彩的句子。

二是小范围,要求在橡皮、直尺和圆规中选一个仿照例题来写,避免了考生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操作性更强,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范围里,更能考出学生的“真功夫”。

三是重隐性,例句“粉笔:

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前一句写的是表象,后一句说的是内涵,前一句的“缩短”和后一句的“延长”又构成对应关系。

这些隐性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必须考虑周全。

四是强思辩,例句“粉笔:

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有很强的哲学意味,这样就要求写出的句子象例句一样有哲学道理。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仅有较好的文学功底也要有很强的哲学思辩能力,善于从生活当中,从身边的小事,小东西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并概括出深刻的句子。

全国一卷(吉黑川沪滇)

六(12分)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4分)

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诠释】这一题的题型发生了变化,将去年的短句改长句变为长句改短句。

参考答案是:

“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

此次论坛将紧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信•科技•质量•名牌’主题,聚集经济、科技、学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

”考生应该知道,第六大题虽是“老三题”,但连年有变化。

考生平时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只有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取得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23.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诠释】本题承继了2003年第25题写“提示语”的形式,并把主题词改为“写公益广告词”,从学校走向社会。

与去年具体的提示不同,只是提出“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等原则性要求。

不像去年那样先出示例句,再让考生仿照着写句子,因而更具开放性,更有自由度。

2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

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________。

科学能致富,________。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______________。

【诠释】本题考对联,尽管对联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产物,但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恢复也是一种创新。

“对对子”是国学,是汉民族的传统之学。

这一题分为两小题,第一小题有两联,第一联出句是“春晖盈大地”,对句可为“正气满乾坤”;第二联出句是“科学能致富”,对句可为“勤劳可兴家”。

第二小题难度大一些,所以只有一联,出句是“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对句可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对对子”只能宽对,不能工对,因为中学生没有学过平仄。

如如“春晖盈大地”的对句写成“艳阳照神州”也行。

预测以后“对对子”还会考查,其难度与此相当。

全国二卷(鲁晋豫冀皖赣)

六、(12分)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4分)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诠释】长句改短句,考查考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去年卷中刚刚考过短句变长句的题目,因此考生对句式变换较为注意,所以该题得分较高。

据有关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3.19,难度系数0.80。

考生失分之处主要是:

一、信息遗漏。

如将原句的“等”的信息(表示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等三项内容并非研究内容的全部。

标准答案写成“例如……”,其实不如说成“主要……”)丢失。

二、语句不通顺。

原句内的各项内容十分清楚、关系也不复杂,但由于原句中未说明古人类学是哪个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考生不能或不敢像标准答案那样加上“人类学的”字样,所以有些考生难以表示“古人类学是……的一个分支学科”的意思,题目的这个瑕疵是造成语句不通顺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

其一,“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二,“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

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另外,第22题题干的括号位置有误。

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括号里的内容只是注释或补充说明某词语的,这种括号为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应紧跟该词语。

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或补充说明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为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应用在句末的点号之后。

题干中的括号不是对“几个短句”的补充说明,而应是对“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这句话的补充说明,为句外括号,所以要把括号移到第一个逗号的后面,即题干应这样表述: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另外,本题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可是命题者给出和参考答案例1最后一句“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的“人类学”这个概念,原题中没有,是多出来的。

而且,参考答案中的两个例子中都把原来的“发展问题”改为“发展规律”,这也是没有道理的。

23.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4分):

【诠释】拟写广告词虽然是一种新的题型,但其实与去年卷的改写提示语类型相似,都是把一定意义的内容改换一种说法:

去年是要求改换成亲切友善的语气和生动的形式,今年则是要求写得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

从所写内容来看,普通话已经基本成为校园语言,考生对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内容比较熟悉,并且最近几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都发布了不少宣传口号,因此,应该说该题难度不算大。

从试卷看,该题平均得分2.79分,难度系数0.70,得分还是比较高的。

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语意表达得不够准确(对普通话的性质、作用等了解得有些错误),或是片面追求“新颖”而表达得主题不够鲜明。

这个题和去年的改写题都提示我们,考生平日要注意留心身边的一些社会语言现象。

参考答案:

会说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知音”才更知心……请讲普通话。

普通话….标准音,让华夏儿女更“知心”。

2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诠释】对春联是今年新出现的新题型。

该题涉及到对偶辞格、古诗文中的对仗;从出上联对下联的角度看,也可以说与以前的仿写有一定关系。

只有掌握了对联上下联形式相同的特点,同时又符合对联上下联内容相对的要求,才能写出真正的下联。

这就需要考生平时既要注意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又要注意语言形式在表达中的作用。

从试卷来看,考生出现的问题首先在形式上与上联不同。

字数不同的极为少见,最常见的失误是与上联的结构不同,如以动宾结构对连谓结构(如以“送旧习”对“迎风绿”);结构不同,自然也会导致上下联词性不同。

与上联字面重复也是常见的失误,如以“年”对“年”,以“迎”对“迎”。

与上联内容不相对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存在,不过这主要跟形式不相同有关。

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2.12分,难度系数为0.53。

第一题参考答案可以是:

(1)“树一代新风”或“树世纪新风”;

(2)“大地气象新”或“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参考答案可以是: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或“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全国三卷(桂琼藏陕蒙)

六、12分

2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2分)

学生会主席说:

“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

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 学们________________,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诠释】2004年的《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后面括号中的“包括成语”改为“包括熟语”。

笔者在今年高考之前就指出“尽管近几年考查的成语也是熟语中的一种,尽管近几年词语题中已经出现成语之外的惯用语,但引人注目地把‘成语’换成‘熟语’,并非仅仅是为了讲究准确性以‘免人指责’;应该有它的特定含义,即是扩大词语考查的范围,以引导中学生进一步走向生活,更进一步参与语言实践”(“新课程教学网”2004年3月1日)。

果不其然,高考揭晓后两份全国卷的第22题,熟语都如约而至。

本题语璋中心意思是要求同学提意见,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能表示“畅所欲言提意见”的熟语。

参考答案为“①横挑鼻子竖挑眼;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当然可以有其他答案,只要适合语境即可。

预测2005年还可能会考到熟语,广大考生还应该进一步了解与掌握熟语。

笔者以为熟语,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和习惯用语,是有别于成语、名人名言的“第三种语言”的通称。

俗语,如:

碰钉子、拍马屁、挖墙角、乱弹琴、吃大锅饭、唱对台戏……谚语,如: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山望着那山高。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歇后语,如: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

……习惯用语,如:

晒太阳、看医生、走亲戚、哭鼻子……这些语言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时候属于交叉关系,同一语言既是俗语,又是谚语,也是习惯用语。

这些语言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意思,但它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不如诸葛亮”,“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23.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

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6分)

三亚海南 晴     24—32℃

漠河黑龙江小雪    -22—4℃

大理云南 多云转小雨 12-24℃

【诠释】本题是一道新题。

既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把握,又考查考生衔接转换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道新题包括三项要求。

一是一种衔接语的设计,二是在两段衔接语,三是目的所指向的三个特点,即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

好在没有字数限制,否则难度会更大些。

第一段衔接语的参考答案为:

“今天去三亚旅游,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会使您更加惬意。

比起三亚来,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

但请您一定多穿些衣服,以防感冒。

具体天气情况是(漠河黑龙江,小雪,-22—4℃)” 第二段衔接语的参考答案为:

“北方的漠河用洁白的雪花迎接来访的客人,西南的大理则以温柔的小雨期待着您的光临,加上舒适的温度,今天登临苍山,泛舟洱海,相信朋友们会流连忘返。

提醒您带上雨伞。

大理具体天气情况是(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12-24℃)”。

有些考生没有尝试过这种考题,出现了“所答非所问”的现象。

考生要有“审题意识”,即细心看题和认真读题,以弄清命题要求;否则答题容易出错。

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

第一题

爆竹声声脆,_______。

满园春色好,_______。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_______________。

【诠释】对联内容大气而有内涵,积极向上,体现了命题者对“第一国考”的人文关怀。

但是,据阅卷情况不尽人意,佳对很少。

一些得5分或6分的都只是不太严谨或不够精彩的“宽对”(当然这是允许的)。

由于高考对联题没有出现过,一些考生基本不懂对联知识,很多人放弃了答题,得0分的比比皆是。

有的考生上下联对仗(对偶)关系普遍处理不当,一些对子只要将个别词语调换一下位置就会出彩得多,考生却因为对对联无知而束手无策。

笔者以为,这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关系,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142页有对联知识简介。

就名词而言,在对偶时可以分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11类。

可能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指导学生训练,以致学生看到考题时“望洋兴叹”。

或许这些教师会辩解,这是课本附录的知识短文,不是教学重点,不教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不然,凡是涉及语文本味的东西,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教,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去学,对联是国学之一,体现了我国传统语文的本质特征,在课本中发现了它,就应该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之中。

第一题的参考答案为“①祖国日日新,②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的参考答案为“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全国四卷(青海、甘肃)

六、(12分)

2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2分)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

可王杏花偏偏有个____________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

“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诠释】考题中的两句话,是转折关系。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可王杏花追问“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王的“习惯”所致,这个“习惯”到底是什么习惯?

自然是追本穷源的习惯,也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

所以,本题的参考答案可以是“

(1)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2)刨根问底”。

考查熟语是今年高考开始明确规定的。

不过,《考试大纲》颁布不久,有人认为不必为新出现的“熟语”而担心;命题者把“成语”换成“熟语”,只是为了讲究准确性以“免人口舌”,高考不会考查“不管三七二十一”之类的熟语的。

现在看来,这种人属于自作聪明;“打破沙锅纹(问)到底”便是典型的俗语。

以后,考生应该进一步关注生活,进一步关注熟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性短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谚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现成话,又叫做“俗话”“俗语”或“老话”。

例如:

人逢喜事精神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其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

例如:

开倒车、耍花招、走过场、吹牛皮、开后门、吃大锅饭、唱对台戏、打退堂鼓、三七二十一。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系真意所在。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明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例如:

大海里捞针———无处寻,竹篮打水———一场空,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熟语不仅比成语范围更为广泛,而且更加贴切生活,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今后可能还会考查。

23.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

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6分)

①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

(《华商晨报》)

②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下月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

(《解放日报》)

③发生在广东揭东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2师的4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被扑灭,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

(新华社)

【诠释】本题是今年考题中较新颖的一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理解文章、把握内容、衔接转换的能力。

第一段话的参考答案为:

“现代信息技术为公安系统提供了方便,而生活在信息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了。

据《解放日报》报道:

”第二段话的参考答案为:

“今天的好消息还不只这些。

下边关于扑灭禽流感疫情的消息想必是大家更关注的。

据新华社报道:

应该说,这道题难度比较大,有的写了三段衔接语,有的考生把下面的“《解放日报》”“新华社”丢掉,有的考生内容不符合语要求。

总之,考生对第六大题应该树立一个“新题意识”,几乎每年这里都有新题出现。

面对尚未见过的标题,要仔细看清题目和读懂题目,尽可能满足考题提出的要求,尽可能“穷尽”考题的内涵。

对这一题,考生要明确三点要求。

一是一种衔接语段的设计,二是插在三段新闻之间的两段衔接语,三衔接语目的指向于语境内容。

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

第一题

①处处春光好,________。

②一代园丁乐,________。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_______________。

【诠释】写“对联”要求词性相对,字数相同,平仄相对。

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有对联知识介绍。

恐怕该题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不过阅卷不会在平仄上扣分。

第一题的参考答案为“①人人面貌新;②四方桃李荣”。

第二题的参考答案为“百花吐艳长城内外气象新”。

中学生对“对子”,虽不考究平仄,但讲究字数、词性与内容。

其实,对“对子”也是一种仿写,考生在字数限制、词性限制与内容限制的条件下,仿写另一个句子。

在内容方面应该注意同义词(或近义词)、反义词相对;如“江”,可以由近义词“河”、反义词“陆”与之相对。

 

2004年高考试题演练

北京卷

23.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4分)

凡事过犹不及,__________,()变成明哲保身,()变成圆滑世故,()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24.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4分)

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

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

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

又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4分)

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

你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津卷

22.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

(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2分)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

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②

①改为:

②改为:

23.概括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