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docx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05年中国经济走势
波澜壮阔的2004年即将拉下帷幕,充满希望的2005年正向我们走来。
通过一年多来宏观调控的艰苦实践,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坚定信心,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
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态势,人民群众将从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社会主义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宏观调控将继续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明年是不是要结束,是一个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不乏各种议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说明了两点:
_是从力度上讲,宏观调控是要加强的;二是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情况和问题,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会有所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当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是阶段性的。
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基础还不牢固。
他特别提醒,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等有关政策松动的呼声比较强烈,而且投资的摊子已经铺开,运行的惯性很大。
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弹。
如果不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可能出现反复,我们的困难会更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电厂在建规模迅猛增长。
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担忧,电力有可能在﹁段时间后重现过剩的局面。
经济专家刘树成说,电力项目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显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和紧迫。
中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现了对形势的冷静分析和全面把握。
有专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不可或缺。
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一些地方的宏观调控中,确实存在着‘一刀切’‘行政化’的情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很有针对性。
”西部地区的一位地方干部说。
人们注意到,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变化最大的是财政政策。
实施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全新登场。
这种变化,既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与7年前大不相同,也体现了更多地发挥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原则。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些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也将更加管用、有效。
“三农”:
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004年的“三农”,无疑是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年终岁尾,有人担心,“三农”亮点会不会是昙花一现?
一些农民也有顾虑:
明年粮价会不会落下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是不是会变?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粮食虽然增产,但供求缺口没有改变;粮价恢复性上涨,但种粮比较效益低状况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
巩固目前来之不易好形势,必须继续加强“三农”的扶持政策。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要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年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变化不大。
扶持政策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全国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指向十分清晰,在力度不断加强的政策支持下,明年的“三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节约:
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
经济速度慢了不行,影响各项事业发展和上千万人口的就业;快了也不行,煤电油运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为继。
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整结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
”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为43%;人均原油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仅为11%。
我国也是一个资源使用浪费比较严重的国家,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日本的%。
以土地为例,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去年一年占补平衡后,还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说,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
如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是难以想象也难以为继的。
据有关单位研究,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18%。
新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对“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工作做了明确的部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还表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节约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措施,也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
改革:
贯穿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
“着力推进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些权威部门的专家预言,2005年将是一个改革年。
李德水说,2004年宏观经济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投资盲目扩张、能源紧张、增长效率较低等,都与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有关。
中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后,需要抓紧修订完善配套措施,重点是明确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权限及规范各自的投资行为,促进社会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
新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织框架初步建立,下一步需要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落实国有资产经济责任的业绩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工作,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系列改革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逐步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走出忽冷忽热的经济增长怪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2005年,不断深化的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带动全局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之处,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强行征地拆迁、收入差距过大、部分群体就业困难等等,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列为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引人关注。
有专家评价指出,这一新提法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和谐社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的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关键词:
“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事业”。
拿就业来说,尽管今年前10个月就新增就业岗位840万个,但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把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把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岗位。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并将在资金上予以具体支持。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不协调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
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明确提出,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有专家建议,在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同时,应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加大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人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得到不断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取得新进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新的一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将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将更加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