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3518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docx

MJT消化系统影像诊断pptConvertor

空腔脏器实质脏器消化腺1空腔脏器影像学检查方法21普通透视和平片2消化道造影★3普通CT扫描4螺旋CT扫描5螺旋CT增强扫描6MRI扫描7MRI水成像8胆囊造影3实质脏器影像学检查方法41普通透视和平片2普通CT扫描4螺旋CT扫描5螺旋CT增强扫描6MRI扫描7DSA诊断与治疗5消化管钡剂造影检查充盈相(barium-filledstudy)粘膜排空相(mucosalrelief)双对比相(doublecontrast)★6双对比造影(DC)的优点:

气体扩张胃肠道,不掩盖病变容易显示难以触诊部位常规可显示粘膜细节,易于发现早期病变透视仅作监测钡剂流向及体位可降低曝光条件7双对比造影(DC)技术要点胃肠道腔内空虚、清洁,一般检查当日早晨禁食水反复使用流动、冲洗与涂布技术分段摄片、显示检查时间:

10~15min特殊条件:

低张成像,肌注654-210mg8上消化道DC基本要求

胃肠道充气扩张对比剂粘膜涂布低张技术细节要求检查常规9胃肠道充气扩张显示粘膜结构方法:

鼻胃管、产气粉与片10对比剂粘膜涂布取决于:

钡剂量与混悬程度、扩张程度、涂布次数、胃内潴留液多少最佳钡剂浓度:

250%W/V11低张作用:

松弛胃肠道平滑肌常用药物:

胰高血糖素(0.1mg,45sec)、山莨菪碱(20mg)禁忌症:

胰岛素瘤、嗜铬细胞瘤、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颅内压增高、脑出血、青光眼,低张药物过敏12消化道显示方法粘膜法压迫法充盈法双重法相应形成的图像粘膜相压迫相充盈相双重相13141516171819消化道造影正常表现20消化道造影正常表现分段颈胸腹二个生理狭窄入口膈食管裂孔处三个生理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2122

232425主动脉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26消化道造影正常表现胃分区胃底(泡)胃体胃窦胃小弯胃大弯贲门幽门胃形态高张型(牛角型)低张型(无力型)等张型(鱼钩型)瀑布型27胃的粘膜皱襞或粘膜纹形态可变,纵、横、斜三种;体部平行,小弯整齐,底及大弯网格状或锯齿状;胃窦部纵行,体部粘膜的延续轮廓、柔软度及移动度蠕动与动力蠕动波(20-30”),1-5分开始排出,2-4小时排空,6小时—滞留28293032十二指肠(duodenum)C形,球、降、横、升四部,球呈三角形,粘膜呈羽毛状,环绕胰头空、回肠(jejunum,ileum)分界不清,空肠左上腹,粘膜羽毛状;回肠右下腹,粘膜扁平消化道造影正常表现33343536大肠盲肠,升、横、降、乙状结肠及直肠肝、脾曲结肠袋、结肠带双重造影:

腔壁线,无名沟,无名小区阑尾光滑易移动消化道造影正常表现

37383940消化管造影基本病变表现41局部–龛影、充缺管腔–狭窄、扩张粘膜–紊乱、破坏管壁–僵硬、柔软功能–亢进、减退42龛影43充盈缺损4445充盈缺损+龛影46食管癌充盈缺损+龛影47管腔–狭窄、扩张48粘膜–紊乱、破坏49粘膜–紊乱、破坏50管壁–僵硬、柔软51消化管平片基本病变表现气腹肠胀气扩张肠管内气液平面无气腹52535455消化系统CT检查主要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目的主要在于了解肿瘤向外侵犯的情况,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随访复查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对于腹腔内实质脏器及后腹膜病变为首选检查手段

如今随着多层螺旋CT的迅速发展,扫描技术与后处理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腹部CT扫描应常规口服对比剂充盈胃肠道除平扫外常需要增强扫描,必要时需行动静脉双期扫描或者延时扫描,可以区分血管与非血管结构,并且动态的反映病变的血液供应情况56消化系统MRI检查MRI对于肝脏病变的检查与定性非常有价值MRCP对于胆系病变及胰管阻塞性病变敏感近年来MRI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肝细胞特异性、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特异性等)的发展提高了MRI的诊断水平5758596061食管疾病62食管憩室食管憩室(diverticulum)管腔向外突出的囊状腔隙。

外牵或内压发炎时可疼痛X线表现圆形、乳头状或三角形的钡影突出,边缘光滑,其粘膜或管腔粘膜相连63贲门痉挛(cardiospasm)下食管扩约肌失去正常的弛缓功能X线表现平片—增宽的纵隔内发现有液平钡餐—光滑整齐的圆锥状或漏斗状对称性狭窄,上方扩张,形似大萝卜。

吸亚硝酸异戊酯后扩张(与贲门癌鉴别)贲门失迟缓64食管癌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下段,40以上男性,进行性吞咽困难早期:

平坦、轻微凹陷、轻微隆起双重造影或纤维食管镜X线表现早期1粘膜增粗、中断、迂曲;2管腔局限性充盈缺损或小龛影;3管壁局限性僵硬,扩张性差。

中晚期1粘膜破坏、中断、消失;2管腔狭窄,管壁僵硬;3蠕动减弱/消失,钡剂通过障碍;4肿块。

X线表现增生型---充盈缺损为主浸润型---环形狭窄溃疡型---不规则龛影混合型---具以上两种特征65食管癌6869食管平滑肌瘤71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varices)门脉高压—侧支循坏—静脉曲张X线表现方便、有效的方法早期粘膜皱襞略增宽或迂曲晚期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72食管裂孔疝73胃部疾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炎胃溃疡胃癌胃黏膜脱垂胃石74先天性幽门肥厚是指由于胃幽门环形肌高度肥厚,导致幽门狭窄,常有不同程度的梗阻;为婴幼儿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在生后2-3周发病;X线表现:

幽门部狭窄延长的幽门管,十二指肠球部的基底部及胃幽门前区蘑菇样充盈缺损,“双肩征”;胃腔扩张。

75胃炎76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ulcer)慢性病,规律性的上腹部痛X线能明确溃疡部位、数目、大小

并发症及发展情况好发部位胃小弯、近小弯前后壁、十二指肠球后壁77X线表现直接征象(directsign)龛影(Niche):

由胃或十二指肠壁溃烂缺损形成。

龛影周围改变粘膜水肿月晕征、狭颈征、颈圈征粘膜纠集放射状,到达溃疡口部器官变形十二指肠球部变形胃腔呈“砂钟状”、“葫芦状”78间接征象(indirectsign)功能性改变痉挛幽门痉挛、大弯侧切迹、球部激惹张力和蠕动早期增高;幽门梗阻,减低分泌功能改变胃分泌增加,胃液增多动力改变排空快幽门梗阻,排空减慢压痛龛影部位局限性压痛7980818283848586878889并发症胃窦炎慢性穿孔穿破胃壁,龛影大而深(1cm)立位分层现象(气、液、钡)幽门梗阻水肿、痉挛、疤痕溃疡癌变龛影周围结节、粘膜中断消失出现缺盈缺损90胃癌911消化道常见肿瘤2好发于胃窦、贲门及小弯

40岁以上多见,男多于女多为腺癌92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12cm不易发现,3cm发现机会逐渐增加,早癌于气钡双重造影易诊断2隆起型胃癌表现为局限性增生,高出粘膜面。

3表浅型粘膜表面浸润,皱襞呈颗粒状,胃小区破坏,并有小糜烂4凹陷型浅而不规则龛影,粘膜皱襞颗粒状93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蕈伞型腔内,菜花状,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胃壁僵硬,蠕动消失贲门癌立位时,胃泡可见癌肿块影94贲门癌959697浸润型浸润性生长胃腔环形狭窄胃壁变硬,粘膜消失,蠕动消失“皮革胃”或“革袋胃”9899100溃疡型癌肿盘状隆起,中央不规则溃疡,周围因癌结节增生形成“环堤”半月征龛影位于腔内边缘有一圈环状透亮带(环堤)龛影大而浅,常呈半月状指压迹征,裂隙征粘膜中断,粘膜纠集不能抵达口部101102103104胃粘膜脱垂105胃石

106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淤滞107十二指肠憩室108十二指肠瘀滞+笔杆征109大肠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Crohn氏病结核结肠癌结肠息肉先天性巨结肠110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慢性起病多见,主要症状大便带血或腹泻,内有粘液脓血,常伴发阵发性腹痛和里急后重;X线主要表现:

粘膜粗乱,多发小溃疡、息肉形成,肠管狭窄短缩,结肠袋消失呈管状肠管等;应与肠科隆氏病鉴别:

crohn氏病不累及直肠,而溃疡性结肠炎好发部位是直肠与乙状结肠;crohn氏病呈节段性不连续,而溃结为连续性分布病变对称;与肠结核鉴别:

肠结核好发于右侧结肠、回盲部、盲肠及升结肠,而溃结好发左侧结肠、直肠及乙状结肠;结核病变不连续,溃结连续;111溃疡性结肠炎1121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炎症,多见于青壮年;2多在右侧结肠,单独侵犯结肠者少见,盲肠好发,且常与回肠末端病变并存;3临床症状:

腹痛伴发腹泻,间歇性发作,侵犯直肠有里急后重;4X线表现:

a粘膜口疮样溃疡;b纵行或横行溃疡,表现为条纹状影多与结肠带平行;c裂隙状溃疡;d溃疡与之间的正常组织表现为“卵石样”改变;e进展病变导致环状狭窄,呈非对称性与非连续性,且常常一侧受累明显,对策肠管常形成假性憩室;f溃疡穿孔可见窦道形成。

5鉴别诊断:

本病特有的卵石征、窦道形成及节段性受累少见于肠结核克隆氏病113克隆氏病11490%发生于回盲部,累及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回盲部梗阻,近端回肠扩大,排空

延迟,多为不完全性梗阻溃疡型“跳跃征”为溃疡型结核的特征改变;病变较长,痉挛刺激,跳跃现象,小肠动力加速增生型病变局限,盲肠为主,肠腔狭窄或充盈缺损,形成包块肠结核115肠结核1161克隆氏病:

克隆氏病以回肠为主,结肠也可发生,呈节段性分布,而肠结核若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同时受累病变多为连续性,而且结核溃疡龛影少见,而且病变多累及肠腔周围;溃疡性结肠炎:

多以左侧结肠受累为主,右侧结肠与回肠少见;肠结核以右侧结肠与回肠多见。

结核溃疡征象不明显,结核的肉芽肿较为局限光滑;肠结核多为狭窄与缩短,无溃结的无结肠袋管状肠管征。

鉴别诊断117118直、乙状结肠70%,盲肠、升结肠常继发于血吸虫或肠息肉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早期癌肿晚期左半结肠癌肿者,忌用钡餐多为腺癌大肠癌119X线表现增生型充盈缺损,菜花状,小溃疡,粘膜破坏浸润型向心性环形狭窄,分界截然,早期引起肠梗阻。

粘膜破坏,肠壁僵硬。

溃疡型龛影,类似胃癌的“半月征”120大肠癌121122123124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病变的肠管肠壁和黏膜下神经丛内缺乏神经节细胞而处于痉挛状态,丧失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功能,粪便、肠气蓄积在段段结肠,使该肠管继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巨结肠的改变。

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胎便排出迟缓、腹胀、呕吐等症状,在X线平片,发现肠腔充气扩张或低位肠梗阻,在排除其他肠道畸形外,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

做钡灌肠检

查,在出生后2周以上均可出现肠管痉挛、移行、扩张的典型X线征象。

而在出生后2周内的患儿X线征象不典型,病变段仅呈局限性切迹,通常不能显示扩张段,特别是短段型,结肠形态可以是正常的,这是由于病程较短,病变近侧尚未形成代偿性扩张,因此在出生后2周内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应以结肠的排空功能延迟(一般在钡灌肠后24~48h随访在病变段近侧结肠内有钡剂潴留)作为诊断依据,本组病例有3例出生2周内根据临床症状、钡灌肠仅见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h随访有钡剂潴留而确诊。

若扩张肠管黏膜皱襞变粗横向呈不规则锯齿状变化,提示伴有小肠结肠炎,原因是炎症引起肠管黏膜增粗及肠管激惹所致。

做钡灌肠时需注意几点:

(1)钡剂灌肠前不做清洁灌肠,以免影响痉挛段显示;

(2)钡剂调制应用生理盐水,避免扩张的肠段大量吸收水分导致水中毒;(3)用低压(钡桶距床面≤50cm)缓慢灌注,以免人为造成结肠扩张;(4)当扩张的肠段充盈后应停止钡剂的灌入,以免钡剂较多,影响病变段观察;(5)24h后随访摄片,观察有无钡剂潴留。

先天性巨结肠125先天性巨结肠126肝脏疾病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腺瘤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FNH)肝细胞癌(HCC)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肝硬化脂肪肝肝脓肿肝囊肿127肝脏血管瘤主要CT诊断标准:

1平扫表现为低密度;2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增强,增强密度接近同层面大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续增强范围向中心扩展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3最后增强密度下降变成等密度。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28图2a-c典型的血管瘤表现a。

动脉期CT影像示类似血密度的球形增强。

b门脉期示肿瘤进行性充填。

C血管后期持续强化。

129图3a-d典型的血管瘤MRI表现。

与图2所示同一病例。

强化形式同CT所见。

a-cT1a动脉期b门脉期c延迟期dT2增强示病变明显的高密度。

130图4a,b小血管瘤在CT上的典型表现。

a动脉期血管瘤球形强化。

因肿瘤较小,未显示进行性强化。

b门脉期持续强化,由于这种变现常难以将小血管瘤同其他高密度肿瘤

相鉴别。

图5小血管瘤在MRI的典型表现,与图4同一病例。

a,bT1动脉期、门脉期球形强化类似CT。

cT2相对于正常肝组织成典型高信号,证实血管瘤诊断。

131肝细胞癌(HCC)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成人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男性多见,好发于30-60岁,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腹部包块等。

病理:

肝动脉供血,为富血供肿瘤;易侵犯门静脉、肝静脉及胆道;肝内外转移(血行、淋巴、种植)。

主要的实验室检查:

AFP多阳性。

CT影像学典型表现(平扫):

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及肝脏基础情况等。

常呈低密度,少数等、高密度(合并脂肪肝),密度不均匀,边界多不清。

部分病例周围可见环形更低密度影(假包膜)。

CT影像学典型表现(增强):

通常为三期增强。

动脉期(<20s):

病灶迅速强化,密度高于同层肝实质门脉期(>60s):

病灶开始密度下降,肝脏密度增高实质期(120s):

肝密度高于病灶密度,被膜环状增强132CT分型与病理分型相同,也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CT影像学典型表现(平扫):

常呈低密度,少数等、高密度(常合并脂肪肝),密度不均匀,边界多不清,部分病变周围有完整包膜(低密度),边界清晰光滑;巨块型中心可发生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合并出血或钙化时则肿块内出现高密度;有时肿块周围出现小的结节灶称为子灶。

CT影像学典型表现(增强):

通常为三期增强。

动脉期(<20s):

病灶迅速强化,密度高于同层肝实质(由于正常肝实质由门脉供血,而肝癌细胞由肝动脉供血)门脉期(>60s):

病灶开始密度下降,正常肝脏组织密度增高,肿瘤又回到原来的低密度,肝癌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反映肿瘤内对比剂的“快进快出”特点。

实质期(120s):

肝密度高于病灶密度,被膜环状增强肝细胞癌(HCC)133动脉造影(CTA)或门静脉造影(CTAP):

主要应用在鉴别诊断有困难的早期肝癌。

由于肝癌的供血特点,病变在CTA上表现为显著的高密度结节,在CTAP上表现为低密度结节。

其他CT表现:

1如门静脉、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表现为相应血管扩张增强后出现充盈缺损;2如胆道系统受侵,则胆道扩张;

3肝门部或腹主动脉旁、腔静脉旁淋巴结增大,提示淋巴结转移;4同时出现肺、肾上腺、骨骼等器官的转移,提示肿瘤晚期。

肝细胞癌(HCC)134MRI表现:

T1WI稍低或者等信号,如出血或脂肪变性则表现高信号,坏死囊变则为低信号;40%的肝癌可见到假包膜,T1WI呈环绕肿瘤的厚约0.5-3mm的低信号环;T2WI肿瘤为稍高信号;80%大于5cm的肝癌T2WI信号多不均匀,呈“镶嵌征”;T2WI门静脉周围出现高信号套袖状水肿,或者肿瘤内出现高信号血管影提示肿瘤侵犯血管;肿瘤假包膜和血管受侵是肝癌诊断的可靠征象。

135136图4a-d不同增强期获得的肝MDCT,清晰显示两个不同的肝病变。

一个是典型的进行性、持续性、球形强化的血管瘤(黄箭),另一个是恶性富血管病变,门脉和延迟期几乎不强化(白箭)。

137138139140141CT表现:

平扫可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少数单发;肿块密度均匀,伴钙化或出血者可见高密度影;坏死液化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不规则边缘强化,门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强化消退;少数肿瘤中央不强化呈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的“牛眼征”。

肝脏转移瘤142MRI表现:

T1WI表现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5%肿瘤T2WI上中心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称为“环靶征”;有时肿瘤周围T2WI表现为高信号环,称为“亮环征”或者“晕征”,这可能与肿瘤周边水肿或者血供丰富有关。

肝脏转移瘤143144肝脏转移瘤靶环征145

146147胆道疾病胆道结石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癌胆管细胞癌胆管囊状扩张症胆道梗阻148影像学表现普通X线阳性率不高,PTC或ERCP见胆管或胆囊内有充盈缺损或胆道狭窄、梗阻CT表现(位置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1、高密度结石(CT值〉25HU)2、略高密度结石3、等密度结石(CT值0-25HU)4、低密度结石(CT值〈25HU)5、环状分层结石--混合性结石MRI表现结石T1WI、T2WI及MRCP均呈圆形、椭圆形低信号,近侧胆道扩张胆道结石149150151152153胆道炎症急性胆囊炎的影像诊断CT表现1、胆囊明显增大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3、胆囊床积液4、胆囊穿孔、在胆囊床可见周围脓肿5、少数有胆囊积气-气肿性胆囊炎MRI检查(一般不用)超声(首选)慢性胆囊炎的影像诊断CT表现1、有局限性胆囊壁增厚2、胆囊增大(积液)或萎缩(纤维化)3、胆囊壁钙化—瓷

胆囊4、胆囊结石MRI检查(一般不用)超声(首选)154155156胆囊癌CT表现分胆囊壁增厚型、腔内型和肿块型1、胆囊壁增厚型:

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厚度大于1cm则高度怀疑胆囊癌。

2、腔内型:

乳头状单发或多发腔内肿块、基底部胆囊壁增厚、肿物明显强化、胆囊腔存在。

3、肿块型:

整个胆囊窝被等密度肿块代替、正常低密度胆囊影消失、肝脏常受侵4、肝门水平胆道梗阻胆囊癌侵犯胆管肝门淋巴结压迫胆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受侵、淋巴结肿大5、常合并胆囊结石157MRI表现:

1、胆囊壁增厚型: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局限性或弥漫性2、腔内结节型:

乳头状单发或多发腔内肿块呈T1WI中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基底部胆囊壁增厚、肿物明显强化、胆囊腔存在3、肿块型:

整个胆囊窝大部分或全部被实性软组织肿块代替、胆囊影消失、肝脏常受侵、肝胆界面模糊、胆周肝组织有不规则肿块。

4、肝门水平胆道梗阻(同CT表现)5、常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158159160161胰腺疾病胰腺癌胰腺囊性肿瘤胰岛细胞瘤胰腺囊肿胰腺炎症162163

胰腺癌的CT表现:

胰腺局限性增大,肿块形成是胰腺癌的主要表现;平扫主要表现为与胰腺正常组织等密度,如果肿块大内部有坏死则表现为部分不规则低密度区;由于胰腺癌为少血供肿瘤,增强扫描病变增强不明显,而正常胰腺强化明显,肿瘤呈边缘更加清晰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以鉴别直径小于3cm的胰腺形态没有明显改变的胰腺癌!

胰头癌常可见胰头部增大,体尾部萎缩的表现;胰管阻塞导致远端胰管扩张,甚至形成潴留性囊肿;肿瘤常常侵犯周围血管!

肿瘤有无侵犯血管是术前判断能否成功切除肿瘤的标志!

胰腺癌164胰腺癌病理和临床表现:

胰腺癌好发年龄为40~80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有60~70%的胰腺癌发身发生在胰头、15~20%在胰体、7~10%在胰尾。

胰腺癌在病理上依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

多数为高分化腺癌。

胰腺癌的MRI表现:

癌肿部位的胰腺形状、轮廓发生改变,与邻近部位相比,局部有不相称性肿大。

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楚。

T1加权像约60%表现为低信号,其余表现为等信号。

T2加权像约40%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等或低信号。

由于肿瘤出血坏死、液化等原因,T2加权像表现为混杂不均匀的信号,肿瘤性囊腔表现为不规则的高信号。

肿瘤阻塞可引起胰管扩张,胰头癌常侵犯胆总管。

165166167168急性胰腺炎MR表现:

急性胰腺炎时,由于水肿、炎细胞浸润、出血、坏死等改变,胰腺明显增大,形状不规则。

于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

由于胰腺周围脂肪组织水肿,胰腺边缘多模糊不清。

胰液、炎性渗出物、脓液、血液、坏死组织等混到一起,可在胰内、胰外形成“液潴留”可累及或扩散到小网膜后腔、脾周围、胃周围、前肾旁间隙,升、降结肠周围间隙,肠系膜以至盆腔。

于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

“液潴留”周围有厚的纤维包膜形成,不能被吸收,则形成胰腺假囊肿。

假囊肿为圆形,边界清楚,壁厚,为较硬的囊性病变169170171172急腹症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腹部外伤

腹膜炎肠扭转173胃肠道穿孔【影像学表现】X线胃肠道穿孔穿入腹腔内时,主要X线表现为气腹、腹液、腹脂线异常和麻痹性肠胀气等征象气腹是诊断本症的重要征象,膈下游离气体为典型表现X线检查未见气腹不能排除胃肠穿孔腹腔内积液及气液征象相邻腹脂线变模糊、肠曲反应性淤积174175胃穿孔并急性腹膜炎:

大量积液积气176气腹-胃穿孔立位腹平片阴性,肝上间隙和胆囊窝少量气泡急性腹痛,血尿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球后穿孔,右肾前间隙积液和少量积气177急性阑尾炎CT平扫CT诊断准确率90%以上管壁增厚,可见高密度结石阑尾周围蜂窝组织炎软组织肿块,邻近盲肠壁可增厚、受压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右下腹痛鉴别诊断:

盲肠憩室炎、右半结肠肿瘤、克隆病、女性盆腔疾病178管状结构为水肿增粗的阑尾179阑尾周围脓肿a.CT平扫,阑尾周围囊性肿物,其内可见少量气体b.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囊内容不强化180肠梗阻概述分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三类,以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1.机械性肠梗阻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二种2.动力性肠梗阻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与痉挛性肠梗阻,肠道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3.血运性肠梗阻见于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181肠梗阻

肠梗阻单纯性小肠梗阻小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

肠粘连、小肠炎症狭窄、肠腔内肿瘤等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及腹胀等症状。

腹部膨隆、压痛、可见肠形,肠鸣增强,有气过水声单纯性小肠梗阻X线目的:

是否有肠梗阻存在;了解梗阻的部位;分析梗阻原因182确定有否肠梗阻小肠扩张积气,积气肠曲舒展,横贯于腹腔大部,常在上中腹部呈现层层地平行排列、互相靠拢。

肠管内在气体衬托下,显示鱼肋样(弹簧样)黏膜皱襞或皱襞稀少肠腔内积液:

立位检查可见肠腔内有多个液平面。

液平面较短,肠腔内气柱高。

液平面相互间呈阶梯状排列为特征性表现透视下可见液平面随肠蠕动而上下运动胃、结肠内气体少或消失1831841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