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docx
《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作者:
————————————————————————————————日期: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书
(草拟稿)
提案单位: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二零一五年
项目提纲:
一、项目背景以及意义……………………………………………………3
二、项目概述……………………………………………………………………3
三、组织实施……………………………………………………………………4
四、考核内容…………………………………………………………………..4
五、附件表格
申报书………………………………………………………………………...6
筛肠内营养输注流程………..………………………………………..12
筛肠内营养配置流程………………………………………………….1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15
筛查表….……………………………………………………………………..20
胃残留量测定…………..…………………………………………………21
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22
吞咽评估……………………………………………………………………..24
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25
工作总结表………………………………………………26
资质考核表………………………………………………28
一、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约有30-40%处于营养不良,并且,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可能因原发疾病而加重。
有研究表明,患有营养不良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并对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
对已有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显然,决定患者是否接受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患者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者具有营养风险,同时,也直接面临医护人员给予正确、规范营养支持的评价方法。
在营养治疗中,营养配方确定后,下一步的工作均由护士完成。
它包括:
导管的置入及维护;营养液的配置技术;营养液的输注技术;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建立患者的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的宣教;营养监测及信息库建立与管理等。
因此,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护理领域,培养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士在肠内肠外营养工作中的作用,是肠内肠外营养护理领域的当务之急。
因此,领域发展顺利、规范、标准就必须有专业、专科、专职护士。
只有专业(职)护士工作,才能达到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预期目标,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患纠纷。
0而肠内营养指因消化功能障碍或部分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病人,通过口服、管饲或造瘘的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的特殊营养制剂的一种治疗方式。
与普通饮食相比肠内营养液具有量小、营养素全面、成分明确、只需部分消化或不需消化即直接吸收等优点。
近年来,对肠道功能的重新理解,使我们认识到肠内营养治疗对临床各类病人救治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更是无可取代。
肠内营养是否能够实施得当,精心准确护理才是关键所在。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将在全国建立40个肠内营养护理小组,该小组覆盖危重症领域;神经内、外科领域;消化道疾病领域;老年、肿瘤疾病等领域,旨在培养肠内营养专科(职)护士。
二、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及培训计划
2.活动时间:
2015年1月--2015年12月
3.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4.活动内容:
Ø护理小组项目启动会:
全国专家组成立,拟定入选小组条件及活动安排
Ø确定会:
全国40家意向护理小组单位参会,确定个性化标准内容及流程
Ø工作落实阶段:
40家意向单位成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递交资质申请书
Ø审核:
专家组成员实地考察、准核并颁发相应资质,授牌
Ø跨科室、跨区域交流:
由已获得资质单位向第二批次意向单位经验交流,并帮助其建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
5.活动时间安排
时间
项目
负责人
1-2月
护理小组项目立项;
工作内容和操作规范确定
彭南海
2-3月
各地提交申请书
黄迎春
3-4月
首批护理小组确定
5-7月
各地护理小组落实实际工作
8月
评审并颁发资质
9-11月
筹备第二批护理小组
12月
护理小组总结会
彭南海
三、组织实施
专家组成员:
●组长:
彭南海
●秘书:
黄迎春
四、考核内容
a)申请书
b)工作汇报表
c)实地考核操作流程(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
d)工作内容检查(请参考附件表格)
e)典型病例汇报(PPT)
五、附件表格
1.申报书
2.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
3.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
4.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5.筛查表
6.胃残留量测定方案
7.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和管理
8.吞咽评估
9.肠内营养护理考核标准
10.工作总结表
11.资质考核表
1.申请书
编号:
□□□□□□□
肠内营养护理护理小组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
项目总则
一、学组介绍:
营养护理学组是一个全国性护理学术组织,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指导下共有44名来自全国医院的护理同仁,现任学组组长为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总护士长彭南海。
学组成立以来致力于临床营养支持护理相关的工作,并于2012年10月出版«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部分)。
二、项目目的:
通过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加强对肠内营养护理工作的重视,规范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流程,让病人获益。
三、入选标准:
1.三级甲等医院
2.综合重症医学科专科监护病房
2.1重症监护床位大于10张;
2.2有经专业基地培训持资质证书营养专科护士或预有培训人员计划;
2.3有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2.4肠内营养输注导管及体外导管均需有标识贴;
2.5有专用喂养泵,泵床比>70%;专用泵管输注;
2.6科室有培养训练计划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
2.7营养支持健康宣教;
3.普通病房:
神经内外科、普通外科老年科消化科、肿瘤科等
3.1有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床位1/3
3.2有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3.3有肠内营养输注导管标识及体外导管标识贴
3.4有专用喂养泵和专用泵管输注
3.5科室有培训计划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
3.6有营养支持健康宣教。
4.如为医院护理部组织的营养护理小组,需符合入选标准1和2或1和3
四、小组职责范围:
五、填写项目要求:
1.准确填写医院名称、医生姓名、科室名称、联系电话。
一、申报科室基本情况
所在医院名称
医院类别
医院等次
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科室床位数
床护比
营养支持人数
肠内
例/年
肠外
例/年
二、申报负责人基本情况
申报负责人
所在科室
职务
学历
职称
联系电话
主要工作经历
近五年发表
相关学术论文
获奖情况
承担课题情况
三、近五年来科室肠内营养护理工作情况
(一)
(二)
三、护理小组成员基本情况
护理小组副组长
护理小组秘书
护理小组成员
护理小组组织架构
四、审批
(一)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签字人: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二)学组初评意见:
负责签字人:
(学组公章)
年月日
2.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
一评估
1.核对医嘱
2..掌握肠内营养输注的时间和要求
3.掌握肠内营养的名称、浓度,及需要加入的药物
1保存在冰箱内的营养液必须在输注前30min-1h取出
2向肠内营养液中加药,必须碾碎,并现配现输
二物品准备
1配置医嘱浓度的肠内营养液,按医嘱在营养液中加入电解质等药物
2.肠内营养输注泵、专用输注管,治疗巾,20ml注射器1付,纱布2块、温开水,有条件时备加温器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和途径,名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
三解释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
3双向核对
4解释,取得合作
适当的体位可以有效的防止返流,误吸的发生
四体位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
若病人主诉腹胀等不适,先汇报医生,适当用药、暂停或减慢速度。
五定位
1将治疗巾铺于患者导管下
2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若无不适,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
确认导管在位通畅后方可输注营养液
六输注
1先回抽,见有消化液抽出,即先注入温开水10ml(35~37oC)
无肠内营养泵的科室,可用一次性输液器直接滴注,速度根据营养液总量和病人的适应程度,从10滴/min开始逐渐增加
2将肠内营养接专用泵管排气,接于肠内营养泵,预设总量,调至所需速度,与胃肠造口管相连,按start键开始输注
3将加温器夹于输注管路上,距离体表入口处30~40cm左右,勿烫伤
可通过调节加温器离体内管入口处的距离来调节温度
七观察
1.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2.
整理床单位
八记录
1再次洗手
2记录好营养液的名称、剂量和浓度
3巡视、观察和记录病人不良反应
3.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
肠内营养配制流程
4.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要求】
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
【固定方法】
1.分叉交织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7cm×3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处,修边角至美观。
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内插入0.5cm,目的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2.碟翼法
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
3.吊线法
选择10×1.5cm的宽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1长约10cm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线捻成1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4宽胶布固定。
(图5)
4.固定带法
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带固定于脑后。
(如图6、7所示)
5.挂耳法
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
(见图8、9)
空肠造口管的固定
螺旋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4cm×5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7cm处,中间一条宽1cm,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