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329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讲 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docx

届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七单元第一讲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第一讲生物的变异限时检测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区别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C.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A正确,物理因素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改变核酸的碱基。

B错误,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指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基因突变一定引起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C错误,一般基因碱基对的缺失或增添会导致缺失或增添位点之后的氨基酸都发生改变,而替换一般只影响替换位点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但是如果替换导致了起始密码子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这种替换对性状影响也是很大的。

D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答案 A

2.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可能是

A.变成其等位基因

B.DNA分子内部的碱基配对方式改变

C.此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D.此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可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答案 A

3.下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

解析 ①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②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是染色体的易位,故C正确。

答案 C

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将活的R菌与加热杀死的S菌混合,部分R菌转化为S菌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

A正确,基因重组分为两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

B错误,基因重组的概念是在基因水平上定义的,而受精作用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和融合,属细胞水平,两个概念不在一个水平上,故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

C正确,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与棉花的染色体DNA整合在一起,属于基因重组。

D正确,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进入活的R菌内,使R菌与S菌的基因发生重组。

答案 B

5.下图示某生物细胞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注:

图中姐妹染色单体画成一条染色体,黑点表示着丝点)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据此所作推断中,正确的是

A.此种异常源于基因重组

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

C.此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D.此种变异可能会导致生物体不育,从而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 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但如果发生了某些变异也可能会发生题图所示的情形,其变异类型可能如下图所示:

即:

非同源染色体的某些区段发生“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而不是基因重组;随着易位后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此细胞正在联会,说明是减数分裂;这种变异的结果可能有很多,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育性下降,但育性下降不代表不能遗传给后代,该变异还可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答案 B

6.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解析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基因工程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基因重组,而普通青霉菌诱变成高产青霉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答案 D

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双亲的子女的遗传差异与基因重组有关

B.纯合子自交会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叫做基因重组

解析 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纯合子自交不会出现基因重组现象。

答案 B

8.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存在两对等位基因,且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存在基因重组;B是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基因重组;基因重组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D中是含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

答案 A

9.基因型为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已知基因D位于17号染色体上,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斑马鱼的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

如图是用个体M和N进行的杂交实验,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A.亲代M的基因型是Ddgg;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是DDGg和DdGg

B.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可将重组质粒导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使其表达

C.将含斑马鱼G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连接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

D.自然状态下的基因G与D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解析 由题意可知,红色荧光为隐性性状,即发红色荧光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已知亲代M无荧光,其后代有具有红色荧光的个体,因此M的基因型为Dd,又知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

因此M的基因型为Ddgg;M基因型为Ddgg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Dg和dg两种,由题图可知,亲本N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DG和dg两种,因此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是DDGg和DdGg,A正确;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如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用受精卵,B正确;G基因属于斑马鱼自身基因,所以整合到17号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自然状态下G不位于17号染色体上,所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D正确。

答案 C

10.(2014·福州质检)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染色体正常,丈夫染色体的异常如图一所示:

九号染色体有一片段易位到七号染色体上(7、9示正常染色体,7+和9-分别表示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7与7+、9与9-能正常联会及分离)。

图二示该家庭遗传系谱及染色体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子代可能性为1/2

B.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可能性为1/8

C.该痴呆患者来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细胞的结合

D.若父亲的一个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三个精子为(7+、9-)、(7、9)、(7、9-)

解析 丈夫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是1/4,因此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子代可能性为1/4,A错误;丈夫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7+和9-的概率是1/4,因此该夫妇生下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可能性为1/4,B错误;由题意知,妻子染色体正常,该痴呆患者来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细胞的结合,C正确;如果父亲的一个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三个精子为(7+、9)、(7、9-)、(7、9-),D错误。

答案 C

11.小香猪的体色由黑色变为白色是细胞核中某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也会发生改变的是

A.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所编码蛋白质的肽键数目

D.该基因的基因频率

解析 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被替换,不会影响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所编码蛋白质的肽键数目和核糖体RNA(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但会影响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改变该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12.由于基因突变,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质在赖氨酸残基(位置)上发生了变化。

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或AAG;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为AUG。

根据已知条件,你认为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和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分别是

选项

A

B

C

D

基因模板链上突变后的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替代赖氨酸的氨基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解析 通过观察,AAG与AUG相差一个碱基,最有可能发生突变。

基因模板链上的赖氨酸碱基为TTC,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突变后变为甲硫氨酸AUG,反推可知mRNA的AUG是由DNA的TAC转录而来,即由TTC突变为TAC。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5分,每小题15分)

13.如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

(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α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

(4)Ⅱ6基因型是__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____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_______产生的一种遗传病,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NA复制 转录 

(2)CAT GUA (3)常 隐 (4)Bb 1/8 BB (5)基因突变 可遗传变异 低频性 多害少利性

14.(2014·湛江一模)人类第7号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相互易位(如图甲所示,正常及易位后的7号、9号染色体分别用A、A+、B、B-表示),但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并未发生变化,第9号染色体上的R片段异常会造成流产、痴呆等疾病。

若个体的体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表现为痴呆病;若只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

乙图表示因发生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Ⅱ-4均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

请据图回答。

(1)染色体易位能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妊娠期间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羊水检查,________(能/不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细胞。

(2)乙图中,个体Ⅱ-4产生的配子中,7和9号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种,个体Ⅲ-6的7和9号的染色体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8为存活个体,则其为第7和第9号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7号染色体上有一基因M,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对应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

正常情况下,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__________链中。

若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G,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