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262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德学习材料秋.docx

师德学习材料秋

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近日,陈存根调研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时指出,要以创先争优活动助推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

师德师风决定学风、校风,直接影响着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抓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

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比如可能还存在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违规补课和有偿家教、教师从教行为不廉洁、教师从教行为不规范等。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站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切实增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基础工程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

教师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肩负着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

目前,教师队伍中职业信念动摇、奉献精神弱化、道德水准下降、从教行为不规范、治学态度不严谨、法纪意识淡薄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要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

师德师风不仅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风,也直接决定着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教师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非常强烈。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尺。

我们要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机遇,不断探索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科学发展观 加强师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近年来,市一中紧紧围绕“着眼未来、兴师强校”的学校发展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注重提升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优化学校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使全校上下精神鼓舞、热情饱满,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凸显师德建设地位

我校把师德师风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

为强化领导,学校制定了师德建设工作目标,建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

构建了由支部、校长室、德育处、办公室、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等组成的组织网络,形成了师德建设统一领导、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小组各个成员职责明确,思想统一,做到职责清、信息通、效率高。

校长是学校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和确定学校发展目标时,将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学校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起到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党员教师先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行政带头,率先垂范,发挥中心堡垒作用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工作的龙头,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对全校教师起着引领作用。

我校现有校级领导四个、中层干部十一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细、做得勤,都具有献身教育的事业心,乐于奉献的责任心和奋力拼搏的进取心,榜样作用明显。

具体做到:

1、讲政治,讲民主。

我校行政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正确规划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办人民满意教育。

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坚持和发扬民主精神,面对重要问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能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作用,学校各项规定制度的修订,重大决策出台,都要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每年都能进行行政班子述职和民主测评;能坚持做好校务公开,保证学校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在自身修养上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奉公、务实勤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加强自我约束,杜绝滥用权力,自觉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使自己成为全体教职工的榜样。

2、讲团结、讲奉献。

我们班子内部,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立体交叉、协作互补。

各条线之间合作意识强、团结程度高。

他们爱校如家,勇挑重担,带头改革、乐于奉献,无论是课堂展示还是理论研究,都走在全体教师的前列,甘当“领头羊”和“老黄牛”,在群众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3、讲实践、讲革新。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洞察和对未来趋势的预见。

因此,班子成员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师办公室中交流倾听,是在课堂中摸底调研,是在校园中观察巡视,是在各级各类会议中总结反思,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提高了工作质量,推进了全局工作。

三、加强学习,丰富活动,大力开展师德教育

学校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入教职工政治学习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为原则,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基本要求,通过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典型引路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交流讨论与探索研究相结合,努力提高师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主要做到:

1.积极组织新上岗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师德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组织在职教师师德修养学习培训每年度不少于12学时。

学校先后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师德建设学习专栏,组织教师以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法规条文,并利用教工例会时间组织了师德规范要点考试。

通过学习,广大教职工师德规范知晓率达100%,既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又认识到自己的义务,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未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收受家长礼物、有偿家教、参与黄赌毒等违规违法活动。

2.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教工例会、橱窗展板、教师节活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深入地进行师德宣传教育活动。

围绕师德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师德论文竞赛和师德演讲比赛,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大讨论,组织一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弘扬人民教师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努力建设一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教师群体,树立我市教师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3.4.结合学校的阳光德育工程,激励教师争当“阳光教师”、“阳光班主任”。

我们要求教师能秉承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坚持发扬“坚强不息、质朴勤俭、吃苦耐劳、团结奋进、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有爱心、有童心、有耐心、有信心、讲智慧、讲方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实现由事务型向技巧型、楷模型的转变。

4.将积极转化后进列入师德表现之中。

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道德和法纪的教育,指定相关教师和一名行政人员对后进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后进生多鼓励、少批评、不偏爱、不岐视、不侮辱、不体罚。

做到热忱关心、定期谈话、肯定优点和进步、提出努力方向、化解内心纠结。

为人师表的力量使教师高尚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收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四、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加强师德考核监督

1.完善各类师德制度,使教师言行严谨规范、有章可循。

比如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须知》、《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关于禁止有偿家教的规定》、《班主任工作调研制度》、《教师文明用语》等制度,实行了“师德失范”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使广大教师学规范、守规范,制度意识深入人心。

2.加强师德监督,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

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校长三令五申坚决严禁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向家长索要财物、接受家长宴请、在互联网上发表不利于教师学校形象、不利于团结的言论。

组织师德领导小组利用节假日采用家长电话、实地查访、学生问卷、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热情接待家长来访、妥善处理家长来信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明察暗访活动;还结合近年来我市某些因违反师德规范而付出沉重代价收的反面事例对全校教师作警示教育,使师德违规现象真正能防患于未然。

校长每年与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中小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承诺书》;教师每学期与校长签订《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并在学校校务公开栏中公开展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并要求每位老师将师德表现作为年终教师述职的重要内容。

我们还聘请家长和学生干部代表为本校师德监督员,通过召开座谈会、家访、设立“校长信箱”、向社会公布“师德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对本校师德工作的意见,及时处理存在的师德问题,从而不断强化师德意识,规范教师行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3.加强宣传,严格考核,奖优罚劣,不断提升师德水平。

有对照才会找到差距,有压力才会获得动力,有动力才会谋求发展。

学校充分挖掘本校师德教育资源,以身边人、先进事来教育全体教师。

每周教工例会,都会安排两到三位师德表现优秀的老师上台发言;利用教师节,还在校园橱窗展出了一大批校级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在校园各个角落布置了以教育感悟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格言,使全校师生深受教育。

在年度考核中,学校严格按照《晋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依据教师师德培训和师德执行情况,通过看师生关系、听学生反应、问家长意见等形式,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和为人师表等五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职务、评优评先的首要依据;也将作为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重要依据。

4.抓效益,求稳定,管人要管心。

我们在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高于其他行业标准的同时,也在努力使教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能得到鼓励和改善。

因为,教师不是超人,只有在方方面面加强对教师的关心,才会使教师的德行高于常人,师德建设才会收到长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待遇、福利和生活情况;积极维护教师的权益,为他们排忧解难;努力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改造新型现代化办公室,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投入大量资金,增配电脑,解决教师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的问题;为教师开设了健身房,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文体活动,使广大教职工既增进了身心健康,又培养了兴趣爱好,提高了自身修养,还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和大家庭的温暖。

通过以上努力,教师都能安心工作,进而努力研究并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行和德性,激发爱校如家的热情,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当然,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师德建设方面虽然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有一些方面没有形成文字材料和经验材料。

在师德建设工作的力度上和师德检查的细致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摈弃不足,深入研究,创新形式,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将师德建设活动开展的更有实效,为建办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事迹

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孟菲的回信

孟菲:

你好!

你的来信及随信捎来孟二冬教授的专著收到了,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

你对爸爸无尽的思念,你记述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惦记着他的学生、眷恋着他未竟的事业,所有这些,都使我深受感动。

在此,我谨对孟二冬教授的不幸去世,再次表示深切的哀悼!

向你妈妈和你表示诚挚的慰问!

正如你所说,你爸爸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但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你还说,你爸爸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你爸爸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你爸爸的去世,对你们家人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北大、对国家教育事业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斯人已逝,伤如之何!

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爸爸的老师袁行霈先生为他撰写了这样一幅挽联:

"细流春风,此日护君归故土;明窗朗月,何人伴我话唐诗",充分表达了北大师生对你爸爸的深切怀念。

所有认识孟教授的人、以及没见过他但了解他先进事迹和崇高风范的人,无不为他的盛年早逝而深感遗憾和痛惜。

孟二冬教授一生挚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

他常书写"尺璧不宝,寸阴十金"这句话,并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

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你在来信中表示,决心继承爸爸的遗志,选定教师这个职业,继续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这令我十分欣慰。

相信你一定会继承和弘扬你爸爸的崇高精神,刻苦学习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努力成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不辜负你爸爸对你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健康进步!

 

胡锦涛

2006年6月9日于中南海

 

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授予孟二冬同志

"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

国人部发〔2005〕136号

近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孟二冬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孟二冬,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

孟二冬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出版了多部重要论著。

他历时七年,经过大量艰苦的研究,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得到了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同志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

他非常珍惜支教的时光,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

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坚持上课。

随着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麦克风。

校领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

"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在师生们的再三要求下,他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病情做出了"禁声"的医嘱,但他第二天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

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

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孟二冬同志在石河子大学期间,除坚持为中文系2002级四个班学生每周讲授10学时的必修课外,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与中文系教师座谈,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圆满完成了北京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双方协议计划的支教任务。

近一年来,孟二冬同志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积极筹备让自己的研究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讲座。

孟二冬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为表彰和宣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人事部、教育部决定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并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向孟二冬同志学习,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他甘于寂寞、严谨治学、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为克服困难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做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现状分析在农村中小学大量存在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教育对象显著特点。

他们由于父母教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整合、沟通,加上亲情缺失等,他们多数学习能力差甚至厌学;他们性格有缺陷,表现出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等,他们心理有障碍,表现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等;他们价值扭曲,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因此就农村教师而言,热爱留守儿童、研究他们特殊学习心理和人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他们发展多几把尺子衡量,促进使他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健康、和谐、全面发展能够则是师德修养的重点。

陶先生认为“人的禀赋各不相同,生成的智慧至为不齐”,他们在各个方面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所以教师要有园丁的智慧,把学校的“人园”办成万紫千红的“花园”。

如果当教师的因学生天性各异而形成好恶、论定好坏是十分错误的。

“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

我们看他是坏蛋,但他未必就是坏蛋。

容或教师眼中之坏蛋,倒是一个真的爱迪生。

”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爱每个孩子,尤其要关爱那些难管的孩子。

以下是通过认真学习陶行知的关于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的一些想法。

一、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爱生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一颗“心”是爱心,是“爱满天下”的情怀。

教师的奉献精神是教育的生命所在。

也就是说,没有教师的奉献精神,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

“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作为年轻的教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师爱精神。

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

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教师对后进生和留守儿童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后进生和留守儿童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

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

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

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教师要有“与时具进”的求进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

“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天”。

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不断地求进求新。

陶先生认为,教师必须具备求进精神的理由有三:

一是跟上时代进步,社会进步的需要。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须及时好学。

二是维系教师教学生命的需要。

陶先生说:

“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

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

”陶先生指出有些人之所以感到教师工作无限枯寂的原因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

”一个好学求进的教师,必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三是适应学生好学求进的需要。

陶行知说: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要教学生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

”学生在学问上和修养上赶超教师,它是教师们必须应对的一个挑战。

所以做教师的要“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才能“把教师的岗位站得长久。

三、教师要有“学做真人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

陶行知先生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师的天职。

学习陶行知关于教师求真精神的论述,可概括为三句话:

一是敢说真话;二是要做真人;三是追求真理。

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同时,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

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

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

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

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

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

所以,我们要牢记陶先生的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教学生学做真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只有时时处处教真、做真,做现代德育教育的“传真机”,学生方能真才实学,学真成真,真正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外先进教育思想交融的结晶。

陶先生关于教师专业精神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师德教育、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仍不失为一份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温家宝:

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任继愈老先生90岁生日时,我给他送了一个花篮祝寿,他给我回了一封信,这不是感谢信,而是对教育的建议信。

我坦率告诉大家,他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的都很好,我都赞成。

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

最近这次我看他,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

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

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