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及设计.docx
《五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及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及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及设计
五年级音乐科教学计划科任教师:
李凤
一、全册教学法内容(以课为单位)
第1课:
祖国像妈妈一样
第2课:
奇妙的太空
第3课:
多彩的乡音(五)
第4课:
动物世界(六)
第5课:
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
第6课:
环球音乐探宝(五)——漫游非洲
第7课:
走进音乐大师
(一)
第8课:
冬日的遐想
才艺表演联欢会
二、全册教学要求
将他们的生活置于活生生的音乐体验之中,这是激发孩子学习音乐全册教学要求。
三、全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关键)
第一课:
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通过歌曲的学习与欣赏,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
第二课:
巧妙地向学生介绍新的现代乐器——电子合成器,让学生能通过对太空的联想和声音的探索,来感受和表现想象中的太空景色与乐器音乐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
通过学唱和欣赏民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第四课:
体验回旋曲式的结构和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内容
第五课:
体会影视主题歌在电影电视传播中的作用
第六课:
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受
第七课:
了解音乐大师——海顿及其代表作品
第八课:
安排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音乐与“冬”季里自然界之间密切相关的内容
四、全册教时安排
每一课安排用二周时间
五、教学方法措施
1、唱一唱歌曲
2、看画听音乐
3、找一找唱名
4、敲一敲小乐器
5、演一演音乐小品
6、打一打快板
各课音乐要素分布表
目录
节奏节拍
音高
速度
力度
曲式结构
音色
织体与表演形式
风格
祖国像妈妈一样
2/4
跨度比较大
稍慢
中强
AB
柔美
独唱伴以合唱
儿歌
奇妙的太空
感觉美妙电子合成
乐器的对比(清脆和嘹亮)
空洞
复习力度记号f\p
综合型
对比强烈
电子组合
多彩的乡音
民族歌曲的对比
学会
吆喝
稍快
强
感觉乐句
高亢
对唱
民歌
动物世界
体验6/8拍子
唱准七音
感觉音乐中的快慢
复习力度记号p
感觉乐句
认知不同场境音色变化
独唱伴以合唱
外国名曲
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
体验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
唱准音高
感觉音乐中的快慢
感觉音乐中的强弱
AABB
自选乐器伴奏
独唱伴以合唱
外国名曲
环球音乐探宝(三)
感觉非洲音乐
唱准歌词
律动
切分音节奏的掌握
感觉音乐中的对比
打击乐鼓——的运用
齐唱和合唱
外国名曲
走进音乐大师
了解大师生平
哼唱和记住主题音乐
外国名曲
冬日的遐想
感受2/4拍子的拍律
唱好各种音高
稍快
强弱对比
ABA
快板的运用
对唱
中国歌曲
复习
复习评估重点
复习节奏
掌握所学的手号
灵活运用力度记号
打击乐
律动、即兴表演
了解几首中外歌曲
期末联欢会
综合才艺表演:
展示个性、体现合作精神和以发展为中心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再现
第1课祖国像妈妈一样
第1课祖国像妈妈一样
教学内容:
有情感地演唱《祖国像妈妈一样》《七子之歌》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
教学目标: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拍击《祖国像妈妈一样》《七子之歌》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不同的节奏型,能独立地视唱歌曲《七子之歌》的旋律。
教学重点:
《祖国像妈妈一样》旋律分析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
让学生用语言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
2、比较:
《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让学生仔细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
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提示课题,
3、分别学唱:
《祖国像妈妈一样》从节奏入手,用听唱法,老师多用不带伴奏的范唱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带唱、范唱、对唱、模唱。
《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从“1、3、5”三音入手,采取视唱为主听唱为辅的方法进行学唱。
一、二句用视唱法学唱,三句用听唱法,四、五句用视唱法。
视唱前,可让学生先跟老师做三个音组合的即兴打手号唱音高的辅助练习,再过度到打手号模唱第一、二句的旋律。
4、分析:
比较
歌曲
旋律
速度
力度
节奏特点
情绪
祖国像妈妈一样
波浪式
中速
第一乐段,mp-mf
第二乐段f
舒展
弱位弱拍起
深情地
长在祖国的春天里
跳跃式
稍快
逐句加强再逐句减弱,结尾强收
规整而跳荡
欢快地
5、比较、处理。
从情绪上、力度上、速度上,对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作出处理。
6、巩固、表现。
通过独唱、舞蹈、几人组合表演,可以用乐器表现抒九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欣赏、拓展。
初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问祖国妈妈的生日是?
再听几首歌颂祖国妈妈的生日,歌声中结束离开教室。
课后小结:
用比较法学唱这首歌曲方法很好!
学生会找到差距
第2课《七子之歌》
教学内容:
学唱《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用比较法评价领唱、合唱《七子之歌》和学唱的歌曲《七子之歌》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教学重点:
旋律跳动较大强调音准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
复习歌曲《长在祖国的春天里》,由生长在祖国怀抱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游子”心声《七子之歌》的欣赏。
2、议论歌曲。
说澳门,谈回归,查七子,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熟悉新节奏,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
4、享受歌曲。
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课后小结:
边查边听边学唱的形式很好!
第2课奇妙的太空
第1课《奇妙的太空》
教学内容:
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太空》以及声音的探索与表现
教学目标:
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围绕乐曲《奇妙的太空》展开想象与联想,初步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功能,感受其美妙的音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员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段,老师描述“小明”太空梦境。
——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么样表明“小明”太空情境地的。
2、听一听,想一想
播放电子合成器曲,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
3、编一编,演一演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的音响乐器,口模拟声响和身体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第1课《我驾飞船上蓝天》
教学内容:
学唱《我驾飞船上蓝天》
教学目标:
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热情饱满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1、提问入手,你们作个梦吗?
有没有一些很开心的梦景?
2、新课前提出这两句作发声练习曲,先唱熟旋律,以减低新课难度。
3、拍读。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诗句,学习3/8拍子,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4、律动。
听伴奏音乐,身体随之自己律动,感受3/8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5、歌唱。
表现“主人公”的美丽梦想,曲式结构是A+B+A+C
6、延伸。
请学生上教材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与复拍子”
教学小结:
把难点在课前提前学会,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3课多彩的乡音
第1课《放马山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五指山歌》欣赏《红色娘子军》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五指山歌》欣赏《红色娘子军》,比较和发现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能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过程:
1、看地图,复习民歌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个省?
那里有什么民歌?
2、听音乐、了解民俗
播放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黎族民族《五指山歌》。
设问:
两首歌曲的风格、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呢?
3、唱民歌,表现风格
1)先教会学生吆喝,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
2)比较谁的吆喝好,又能听会老师唱的其中一句或几句。
3)请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学生继续吆喝,并尽快听会赶上其他同学。
4)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
4、学唱《五指山歌》
1)让学生和着老师的歌声用手画旋律线,设问:
你感受到哪些旋律音是很长的?
接着启发学生轻轻哼唱那些地方。
讲解延长记号,并提示学生唱好单双倚音。
2)这是一首问答歌。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学生问答来学唱。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设计几种演唱形式。
如一人问众人答,女生问男生答。
5、复习课、分析比较
1)复习演唱这两首歌曲,引出歌曲比较的环节。
2)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发现这两首歌的异同点。
内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3)要求他们在自己的歌声中融进体验到的情感,演唱得更出色。
歌名
拍号
节奏
速度
力度
调式
风格
情绪
6、赏乐曲、谈谈感受
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学生情感上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后,再欣赏《斗笠舞》的音乐,引导学生与歌曲《五指山歌》的旋律进行比较。
课后小结:
第2课《采茶扑蝶》
教学内容:
学唱和歌表演《采茶扑蝶》
教学目标:
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采茶扑蝶》,愿意创编动作与歌舞曲《采茶扑蝶》的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1、整体欣赏,感受变化。
聆听歌曲,能明显感受到三个乐段的不同色彩。
2、积极思维,展开设计。
第一乐段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与规律性地拍击句尾有特点的节奏×.××。
第二乐段自由随音乐做各种采茶动作。
第三乐段在每一句的结尾二分音符处配上“0××节奏
3、变换形式,促进提高。
引导学生变换表现形式,用三个不同的动作表现歌舞曲《采茶扑蝶》,三种演唱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4、比较欣赏,拓宽视野。
引进讲解“重复”这一个音乐知识点。
复习三年级学过的歌曲《春天来了》,感受音乐中的“重复”
课后小结:
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很好!
第3课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教学内容:
介绍以二胡为主的乐器及音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和《空山鸟语》,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能听辨出和说出拉弦乐器中期货乐器的音色和名称。
认识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刘天华,了解其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1、提前分配任务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各自下去收集二胡、高胡、京胡、中胡、板胡及刘天华的简介资料及音响片段。
2、要求学生能自信熟练的演示讲解。
3、学生上台操作。
老师提示课题——介绍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再请出各小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得。
4、说二胡。
穿插欣赏《赛马》,初听,寻找二胡表现的马蹄声和嘶鸣声,感受二胡的魅力,复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场景。
5、说高胡,放演奏片段
6、说中胡,放演奏片段
7、说京胡,放演奏片段
8、说板胡,放演奏片段
9、说刘天华,欣赏其代表作《空山鸟语》
课后小结:
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不足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
对表现大胆,自信以及准备充分的小组给予表扬。
第4课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
教学内容:
掌握:
延音线
教学目标:
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延音线”的演唱方法,体会到“延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能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的活动,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
教学过程:
1、提前画迷宫。
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弯弯曲曲地随意画几笔,标上“入口、出口”及4个站点。
准备几面小红旗排名次用。
2、分组练考题。
分4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练习书上的4个题目准备解答。
答题机会最多有一次或两次或三次,由老师们自定。
3、合作走迷宫。
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
4、收获与困惑。
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
并说出自己认为最难做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辅导。
第4课动物世界
第1课《小熊过桥》
教学内容:
欣赏和学唱《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能根据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心理变化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歌声、动作或学具等)。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曲中简单的二部合唱能力。
教学过程:
1、欣赏《小熊过桥》
1)初听,感受6/8拍子的摇荡感,让学生描述歌曲所讲的故事。
2)复听,弄清歌曲分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结构图。
从听觉上分别提出要求。
3)运用图形、线条、色彩等来表示相同和不同的乐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
4)最后达到了解,认识回旋曲式ABACA的结构特点。
2、演唱《小熊过桥》
1)根据欣赏的记忆找出歌曲难点
2)节奏变化多的地方,二声部合唱的地方
3、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难点:
1)复杂的节奏填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读,既有趣又解决了难点,唱起来也轻松
2)合唱部分在最后一个A段,抽出来做声音练习。
3)全体学生齐唱高声部至熟悉,老师加入配唱低声部,稳定后逐渐请出学生给老师“帮忙”,两声部平衡后老师退出。
4、整首歌曲可以采先“演”后“唱”的程序
1)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人数多些),可以交换,听歌曲范唱轮流进行表演,听多几遍学生就自然表演,听多几遍学生就自然会唱了。
2)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主角(向妈妈求救)——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配角(帮助小熊的鲤鱼)——唱旁白(勇敢的小熊)
3)讲解音乐小知识“RIT”
5、创编表演微型歌舞剧
1)先讨论“全班齐唱合唱、学生独唱、老师独唱”这三种演唱形式用来演唱歌曲的哪个部分比较合适。
2)让全体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式。
课堂小结:
本课需要二节音乐课。
谈谈小熊过桥时的表现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展开自我教育。
第2课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展览会上的图画》“引子”、第五曲《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和第四曲《牛车》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展览会上的图画》中的三首乐曲的欣赏。
能上网主动获取有关乐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听音乐找标题
1)老师在黑板上书《漫步》、《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等三个标题,随后打乱顺序播放这三段音乐。
2)请学生聆听想象后找到相符的标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这是初听乐曲。
2、看画展赏音乐
1)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说的很有道理!
2)跟这三个标题相配的还有三幅画,我们一起去看看!
结合教材上的提示演示课件制作的画展,请学生边看边听边唱边演(鸟雏、牛车的形象)
3、说作者谈作品
1)《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国画家和建筑学家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
2)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为同名管弦组曲广为流传。
3)四段在画展中的“漫步”音乐,一段和亡友对话的音乐和描绘十幅绘画作品的十段音乐组成。
4)可以让学生听听其他“图画音乐”
第3课创作课
教学内容:
对学生以往学过的有关乐理知识的一个复习、归纳和整理
教学目标:
能设计一段描述相关动物形象的语言或动作参与回旋曲式和游戏创作活动。
对以往学过的有关乐理知识,能有正确听辨、归纳能力,能表现和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教学过程:
1、编一编、唱一唱
1)交待游戏内容:
创作表演回旋曲式
2)用听唱法唱会教材中的A主题
3)分三个小组来创作表现三种动物形象并与A形成对比或是变奏的小插部。
可长可短,可说可唱。
4)游戏:
根据回旋曲式的特点,B、C、D可分别请一位或几位学生按固定节奏编出不同动物形象的动作。
A、部分为集体唱,B、C、D部分音乐穿插在其中表演。
5)全班进行整合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回旋曲式的声响效果。
6)听一听,选一选。
老师唱奏出其音响,让学生选择,加深印象,效果会更好。
7)练一练、合一合。
全体练唱第一声部,熟悉后老师拍第二声部的节奏,让学生边唱边倾听合成的音响,老师声部逐渐增加学生,待稳定后老师退出,全部由学生完成。
课后小结
随学生的兴趣或水平来定。
第5课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
第1课《小小少年》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小小少年》和《雪绒花》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小小少年》和《雪绒花》两首歌曲,感受影视歌曲所抒发的故事中主人翁的不同情感,能有感情地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背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内容:
1、听。
倾听歌曲录音,熟悉歌词,体会歌曲情绪,说出自己不理解的歌词含义。
2、看。
观看电影片段,了解歌曲中的“小小少年”形象。
自我解惑——“很少烦恼无忧无虑”又为何“忧虑烦恼都来了”?
3、唱。
歌曲一字一音,AA’BB旋律重复较多,容易学唱。
只要解决几处大跳音程的音准及附点节奏、弱拍起的问题,背唱都不难。
4、演。
鼓励学生扮演主人公“海因切”上台独立演唱。
要求唱出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老师还可以播放电影中其他的插曲给学生欣赏,请他们表演。
课后小结:
有机会找这部电影和学生一起观看
第2课《雪绒花》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小小少年》和《雪绒花》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小小少年》和《雪绒花》两首歌曲,感受影视歌曲所抒发的故事中主人翁的不同情感,能有感情地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背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内容:
1、找一找:
请同学们打开“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并一一写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
2、比一比:
请大家随教师的手号或手势指点着唱歌曲旋律,比比谁唱得准。
3、第一遍可不论时值长短自己点唱
4、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
5、找出《小小少年》和《雪绒花》歌曲风格上、旋律结构上、情绪的不同。
6、唱一唱、评一评:
本歌旋律重复、级进的地方较多,每组一句识谱唱词,小组进行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7、听一听、学一学。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里由男主角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雪绒花》,感受那种怀抱吉他的歌者形象。
课后小结:
有时间完整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感受它的永恒魅力,拓宽视野。
第2课《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可爱的蓝精灵》
教学目标:
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动作自信地表现《可爱的蓝精灵》,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蓝精灵”机灵、活泼、可爱的形象,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教学过程:
1、查资料,了解“蓝精灵”是什么?
2、听歌曲,简述人物,让学生来说一说
3、唱歌曲,先听唱模唱歌曲,可加入节奏声势参与歌曲的学唱,增加歌曲气氛。
4、表演蓝精灵。
歌曲学会后,可分批让学生扮演心目中的“蓝精灵”基本步伐用蹦跳步,在重拍起步,自由动作。
句尾停做个固定的动作。
5、第一种:
合作演唱,即一个或两个领唱第一段,其它人唱第二段
6、第二种:
合作表演,即组员全部上台,在音乐中交流表演
7、第三种:
角色个性化表演。
可在全班学生的演唱声中让学生自选“蓝精灵”和“格格巫”的角色进行表演。
8、重合作,相互评价,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要给予评价,评出最可爱的“蓝精灵”和最形象的“格格巫”。
课后小结:
表演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第6课环球音乐探宝(五)
——漫游非洲
第1课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感受北非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漫游非洲,随画面(有尼罗河、撒哈拉沙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及一些有特点的服饰,工艺、生活场景等组成)播放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
2、设问:
此歌此景你仿佛置身何处?
导入主题环球音乐探宝(五)——漫游非洲
3、再随画面欣赏,请一位同学当“导游”为大家讲述这些名胜古迹。
重点介绍尼罗河。
4、熟悉哼唱主题(前四句),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设计尼罗河畔非洲人愉快劳动愉快歌唱、尽情享受劳动成果的场景。
引导学生欢乐地利用身体各部位及身边可以发声的凳子跳起来。
课后小结:
老生接龙唱,学得更快
第2课《当太阳落山》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当太阳落山》
教学目标:
能哼唱歌曲的主旋律;学唱南非歌曲《当太阳落山》,并会背唱。
教学过程:
1、走进南非,做一回“思乡归乡的黑人”。
2、听听找找。
听录音范唱,找出哪段是描写黑人“思念家乡”的?
哪段又是描写黑人“急切归乡”的?
3、编编者按演演。
分组设想用动作怎么样表现出“缠绵的思乡”与“急切地回家”的对比效果,随歌声表演出来。
评选最佳“表演小组”
4、唱唱比比。
《当太阳落山》,多听,把难点先抽出来多练“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
5、评选最佳“歌唱小组”
课后小结:
要求学生准确表演“缠绵的思乡”与“急切的回家”的对比效果。
第3课《划船》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划船》
教学目标:
能非洲典型的节奏和基本舞步表现歌曲《划船》的意境,有参与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节奏引入:
通过前一环节的歌词节奏的拍读铺垫,把填唱掌握好。
2、齐唱:
全体同学齐唱一个声部,老师配唱另一声部并请他们边唱听和声效果。
3、合作唱:
几遍后逐渐邀请部分学生加入到到老师的声部给与“帮助”,待两声部稳定平衡后老师再退出。
4、歌表演唱:
请学生边唱边表演非洲黑人的“划船情景”
课后小结:
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第4课歌舞剧《法图姑娘》
教学内容:
歌舞剧《法图姑娘》
教学目标:
在老师指导下欣赏微型歌舞剧《法图姑娘》,对微型歌舞剧有基本的了解,能哼唱和记住主题。
教学过程:
1、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简要引出新课
2、听一听,结合“音乐网站”里介绍的全剧歌词与曲谱,完整地欣赏几遍,熟悉剧情,了解角色及演唱形式。
3、议一议,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及顺序,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理由。
4、唱一唱,提出主题部分,唱一唱,用游戏式演唱方式记住歌曲主题。
5、演一演,观看一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段,模仿其舞蹈动作。
然后师生合作分角色进行《法图姑娘》的表演。
用体态律动感受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
课后小结:
先学会歌曲再表演更好些
第7课走进音乐大师
(一)——海顿
第1课介绍《海顿》
教学内容:
介绍“海顿”欣赏“惊愕”
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音乐大师海顿的生平,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1、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2、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作的生活情景。
3、讲一讲创伤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4、欣赏“惊愕”
5、唱一唱,熟悉主题音乐为2/4拍,节奏简单,较容易哼唱
6、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请学生在听到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做其他动作。
7、说一说,感受变化。
复听乐曲的时候,请学生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
给自己什么感觉?
8、数一数,明确变化。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用图形、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
课后小结:
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
查一查,了解定义。
由学生自查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第1课介绍《春天来临》
教学内容:
学习《春天来临》
教学目标:
能用活泼、愉快的歌声来演歌曲《春天来临》,感受歌曲流畅、典雅的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1、听中动。
听歌曲,找出6/8拍的强弱规律,用声势表现出来。
2、听中读。
听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