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900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5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docx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踩動夢想-自行車運動休閒展

【展示規劃書】

 

展出時間:

2007年6月26日~9月25日

展出地點: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三臨展廳

目錄

A區無限開闊的自行車世界……………………………………………………………1

A-1鐵馬成長記…………………………………………………………………………1

A-2自行車名號排行榜…………………………………………………………………1

A-3動感山林,夢幻路徑………………………………………………………………2

B區轉動科技與休閒的兩輪……………………………………………………………2

B-1傳統新科技…………………………………………………………………………2

B-2模組化的自行車系統………………………………………………………………2

B-3Féminine-女性自行車專賣店……………………………………………………7

B-4從選對車架開始……………………………………………………………………8

B-5全避震車架玄機……………………………………………………………………12

B-6騎向未來……………………………………………………………………………12

B-7運動生理……………………………………………………………………………16

B-8運動物理大剖析……………………………………………………………………17

C區KeepFit,KeepRiding………………………………………………………………19

C-1自行車大總覽………………………………………………………………………19

C-2自行車密碼……………………………………………………………………………23

C-3自行車運動醫學……………………………………………………………………26

C-4騎乘樂趣再加分……………………………………………………………………28

C-5上路囉!

……………………………………………………………………………29

C-6故障排除……………………………………………………………………………31

C-7自行車塑身功………………………………………………………………………32

C-8親子同遊趣…………………………………………………………………………33

D區自行車競賽場………………………………………………………………………33

E區崇尚經典………………………………………………………………………………34

F區夢想現實零距離……………………………………………………………………34

F-1都市環保運動………………………………………………………………………34

F-2踩動它實現你的夢想………………………………………………………………34

各展示分區規劃概念說明…………………………………………………………………35

其他展示需求說明…………………………………………………………………………35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踩動夢想-自行車運動休閒展

【展示規劃書】

分區

分區總說明

展示單元名稱

展示說明文

A區

無限開闊的自行車世界

自行車科技日新月異,而它設計的根本還是在於人,隱含許多人性因子:

人的需求、人的體能和極限。

自行車提供了另一種認識自己與認識環境的方式。

它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價值觀的選擇和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它提供休閒健身,也因為自行車具備有靈活行動力的交通工具,可以帶領人們去到各地,去構築人生的純真夢想。

A-1

鐵馬成長記

一般咸認為歐洲是自行車的發源地,最早時,1790年法國的西夫拉克伯爵(ComtedeSivrac)將兩個輪子裝在木馬上,稱木馬輪,人騎在上面用腳蹬地前行。

1816年德國的馮德賴斯男爵(BaronKarlvonDrais)發明有車把的木輪車,此時可控制方向。

1839年蘇格蘭鐵匠麥克米蘭(KirkpatrickMacMillan)創造出由曲柄連桿帶動後輪的鐵製自行車。

1861年法國的米歇兒父子發明前輪大後輪小,前輪裝有曲柄和踏板的前輪驅動自行車。

1874年英國的勞森(H.J.Lawson)在自行車上採用了鏈條傳動結構。

1886年英國的斯塔利(J.Starley)使用了滾珠軸承和車閘,並將前後輪改為大小相同。

1888年英國的鄧洛普(JohnBoydDunlop)把家用橡膠水管裝在車輪,演變成充氣橡膠輪胎,自行車的基本形式至此也完備了。

A-2

自行車名號排行榜

自行車在台灣還有很多名稱,而且各地用語略有不同:

1.孔明車:

據傳三國時諸葛孔明發明了有輪子的「木牛、流馬」代替人力車,後世始以孔明車來稱呼自行車。

2.鐵馬:

日治初期的自行車還是前輪大後輪小的樣式,人騎在上頭就像坐上一匹高大的鐵製馬,就把自行車稱做鐵馬。

3.腳踏車:

顧名思義就是用腳踩動的車,腳踏越快車子越有力量前進。

4.自轉車:

台灣是在日治時期引進自行車,因此稱呼上也引用日語的「自轉車」(用日語注音),或稱「自輾車」。

5.自行車:

要用自己的力量踩才能行進,自行車就是沒有安裝其他外在輔助動力的車子。

6.自由車:

從字面上看,自由車給人自由的感覺,只要騎上它想要去哪裡就去哪裡,自由車是在場地競賽上較常用到的名稱。

7.撞輪車:

可能是取自「自輾車」的諧音,我們也很難就字面上理解自行車有什麼時候會需要用撞輪前進的!

8.渡輪車:

與撞輪車同樣的情形,只是各地發音略有不同,久了就出現另一種稱呼。

9.單車:

只有單人騎乘的車,所以稱作單車,所以單車是不能雙載的。

你知道台灣各地對自行車各有不同稱呼嗎?

北部:

多稱孔明車。

中部:

叫鐵馬更威風。

南部:

腳踏車、撞輪車大家更能懂。

A-3

動感山林,夢幻路徑

自行車可以在山林等路段穿梭自如,擁有強大的行動力,你可以想像在樹叢林間陡降急下,馭風而行的舒暢快感,或者聆賞林間迴盪的鳥叫、吸收山林特有的微量元素,拜科技之賜,強固的自行車架再搭配各種精密零件,這些難度較高的騎乘環境,也都能更方便到達。

即使你只是想在鄉間小路輕快地感受自由自在的滋味,現代的自行車讓您有更充裕的時間和體力可以欣賞這一切,而不是想著如何對付臀下那組難纏的機械。

B區

轉動科技與休閒的兩輪

從以前笨重的載貨武車到現在在頂尖競賽場奔馳的超級跑車,自行車維持了最傳統的腳踏機械原理,但更運用了許多精微的科技運算,打造出生活中最精密、最嚴格的藝術化行動工具。

自行車是由兩個輪子和一組車架構成,這基本架構看起來並沒有太大不同,但各車之間仍有些微的差異,這是各家車廠研發的關鍵所在。

B-1

傳統新科技

當自行車成為世界最激烈、最具挑戰性的比賽時,職業選手所競爭的僅有分秒之差,勝負之間也是由自行車關鍵科技來定奪。

為了造出更強更快的自行車,車廠一方面在材料上尋找更好的材質和製造技術,也利用電腦輔助設計運算出最適當的車架幾何與結構,再覆上一層奈米塗裝。

台灣自行車產業尤其以自行車主體的車架生產占有世界優勢,在許多國際大賽上,職業選手騎著掛有台灣業者生產品牌的產品,與其他國際知名車廠一較高下。

B-2

模組化的自行車系統

自行車為由各種零組件組成的一種「模組化」(modularize)產品,這些零組件也都有國際標準規格,藉由各種零組件的搭配,可衍生出無數種款式的產品。

因為每項零件都可視為單獨的產品,也有專精的研發、生產、銷售者,較高級的零件也都有產品品牌、品名與編號。

自行車可以用同樣的車架,搭配不同等級零組件,價格上當然就有差別。

消費者也可以挑選不同零件來組裝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個性化自行車,在挑選零組件之前必須先確定規格。

單車生活小常識:

入門者的省錢撇步。

動輒數萬元的高級自行車實在令人吃驚,如果要自行挑選零件組裝一台個性化自行車也是所費不貲。

其實消費者可以先購買市面上的成車,因為成車都是工廠整批購進零件後裝配上市,成本較低,價格較划算。

之後,再視使用情形更換個別零組件,或是就損壞部分更換較好的零件,逐步更換之後,自行車也能慢慢升級,脫胎換骨成一部滿意的自行車,所更換的零件也會是符合所需要的功能與等級。

但前提是該成車的車架是值得用來升級的。

B-2-1

解構自行車各部零組件

一部自行車基本上包括上千件可自由更換的模組化零組件,使用各項零組件的原則,也都是要將身體的力量盡可能地在無損失的情況下轉換成車輛前進的動能,同時提升操控的安全性,它們各有不同功能,影響到騎車的整體效益。

1.車架(frame):

頭管(headtube)、上管(uptube)、下管(downtube)、立管(seattube)、後上叉(seatstay)、後下叉(chainstay):

車架大多採用結構最穩定、最節省材料的菱形,選購自行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高和比例,一般是以車架立管的長度來標示尺寸,立管長的上管也越長,就適合高個子。

若是以跨下距上管的距離來量測車架是否合身,量測時人跨著單車上管,腳底平踩地面,一般休閒騎乘時,跨下距上管約1~2英吋,較激烈操控時的距離應在2~4英吋。

車架是自行車的主體,主體對了再論零件的優劣。

自行車科技Q&A:

鑽石結構車架,於1885年由英國的JohnKempStarley研發出來,由前後兩個三角形組成的「安全自行車」(safetybicycle)車架,搭配前後大小一樣的車輪,由鏈條驅動。

現在競賽用途的自行車仍大多維持此一鑽石形結構,休閒用自行車則可採用此一基本型,或基於個別用途而使用其變形款車架。

採用此型車架即因於結構力學上的考量,能將來自地面的震動力量分散到車架的其他部位,如此就可避免應力集中,又具有主動操控的穩定性、輕量化及高強度。

2.前叉(fork):

前避震器(frontsuspension)、前叉肩蓋(forkcrown)

前叉具有操控前輪的功能,還能吸收從路面傳來的震動,公路車多採剛性前叉,再將叉端部位設計成弧形,也就產生偏位(offset),登山車加裝有彈性的避震前叉,以應付惡劣路面更猛烈的震動,同時維持輪胎的貼地性,保持前輪的操控性。

避震前叉又有連桿式和潰縮式兩種,登山車大多採用潰縮式,連桿式則用在小輪徑車為多。

自行車科技Q&A:

什麼是回彈阻尼?

較高級的避震器都有調整避震器伸縮速率的控制鈕,可以控制壓縮阻尼和回彈阻尼,壓縮阻尼控制鈕多位在前叉肩蓋上,你可以在避震器下端看到回彈阻尼控制鈕。

它們的功能是控制避震器受壓潰縮的力道,同時減緩避震器潰縮後的等速回彈,抑制避震器過度彈跳,以增加前輪的貼地性,尤其在多變路面造成的不規則彈跳時,其效用更明顯。

調整的原則是壓縮或回彈調慢(轉向烏龜或轉向+邊),通常是比較適合在有大衝擊的環境,小震動較多的地型則適合調快些(轉向兔子或轉向-邊)。

3.輪組(wheelset):

輪圈(rim)、花鼓(hub)、輻絲(spoke)

輪組包含花鼓、輻絲、輪圈,花鼓要能盡量減少內部摩擦阻力,並能禁得起踩踏時的強大扭力;而輻絲要有足夠剛性,使花鼓與輪圈結合性更好,轉動時能直接帶動輪圈,會利用抽絲的技術將輻絲抽成粗細不同的幾段或作成扁輻絲,還能減輕重量與風阻;同時輪圈結構要能承受徑向衝擊,且保持正圓無偏擺。

輪組要能發揮速度上的性能,要件就是重量輕、剛性好、花鼓轉動滑順度高。

自行車科技Q&A:

何謂慣性輪?

公路車所使用的「慣性輪」是利用輪圈重量加上速度所產生的動量(momentum)就是俗稱的慣性,會有保持速度的效果,所以使用輪圈做得更高的大板輪,但卻必須承受更高的側向風阻,重量重也增加體能的消耗。

慣性輪較適合用在個人競速時或在自由車場地。

4.輪胎(tire)、內胎(tube)、汽門嘴(volve):

車輛前進與停止主要靠的是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輪胎胎紋影響到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關係到車子的摩擦力和循跡性,登山車需使用寬大的巧克力胎,以增加崎嶇路面的抓地力,公路車要用能減低摩擦力的公路胎及更高磅數的胎壓;汽門嘴有分英式、美式、法式三種,法式汽門嘴灌洩氣快速方便。

5.座墊(saddle):

坐墊結構分成坐墊殼、坐墊底架(座弓)、補強片、墊料和表層,座墊支撐身體大部份重量,最容易造成壓迫與磨擦,不同車款需使用不同形式的座墊,如登山車必須容易跨坐,且不易疲勞,公路車則須儘可能減少摩擦阻力,因而外形較細長。

旅行車坐墊要有支撐點及長途騎乘的舒適性,另外針對女性骨盆腔較寬,座墊後半部就設計得較寬,並且能減輕壓迫感,可根據坐墊所標示的用途選用。

自行車科技Q&A:

坐墊軟硬有差嗎?

坐墊軟或有加裝彈簧,舒適性較高,但支撐性差,會影響腿部施力而使得騎乘效率變差;相反地,坐墊硬則舒適性大打折扣,但卻能符合競速要求。

似乎坐墊的舒適性與競速性間,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通常專業用途的坐墊偏硬,但可以搭配使用有襯墊的車褲,以求得兩者間的平衡。

要找到適宜的坐墊高度,先坐上座墊,以兩腳掌心踏在踏板作一上一下擺放,在下的腿應可以自然下垂伸直,但不是挺直。

6.座桿(seatpost):

座桿連接坐墊與車架,支撐來自坐墊的全部重量,可見座桿的強度有多重要,尤其登山車若使用管壁太薄的座桿,可能會禁不起跳躍衝擊而折斷,座桿會區分用在登山車或公路車,兩者不可混用。

部分公路車座桿為了減低風阻做成流線造型,甚至與車架是碳纖維一體成形的。

7.座管束(seatpostclamp):

座管束緊箍住車架與座桿,快速釋放(quickrelease)功能可以方便升降座桿長度,以調整坐墊高度。

8.手把(handlebar)、握把(handlebargrip)、副把手(barend)、休息把(restbar):

手把承受衝擊時部份身體重量下壓力量,而在重踩加速和爬坡時,又承受手用力將手把拉向胸部的力量,剛性與耐疲勞的要求自不在話下。

車把依車種功能不同而有很多造型,公路車多使用下彎把,登山車有平把至大彎把,輕便車則可用U形彎把。

登山車加裝副把手,對爬坡有不錯的效果,旅行用車也可加裝副把手,變換騎乘姿勢兼休息。

自行車科技Q&A:

手把寬度如何決定?

手把寬度須配合肩膀寬度和使用場合,國內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寬度在42至45公分的公路車把手,也可採用較身體最適尺寸大一號(1㎝)的把手,可以增加平路衝刺或上坡時站立抽車加速的力量,同時又有利於壓低姿勢減低風阻。

登山車為了增加騎乘的操控性,把手寬度以56㎝及58㎝兩種尺寸為主,下坡車的把手則甚至到63㎝以上。

登山車使用寬把提供較佳的穩定性,但會減少對路面起伏、跳動的感受,也會延緩操控,較窄的車把讓上半身較為靈活,加速性較好,路感明顯,所以當遇到顛簸時,對行進路線有較佳的掌控,相對地穩定性較差。

9.車頭碗組(headtube):

是裝在頭管上下兩端的軸承零件,以固定前叉轉向管,並能提供轉向活動。

車頭碗組依頭管管徑使用內嵌式或外露式,它必須固定妥當,避免前叉轉向管搖晃。

10.豎桿(stem):

豎桿具備承受踩踏的反向力量、操控行車方向以及保持平衡三大機能,形式有插入式(wedgetype)、直接鎖緊式(bendtype)兩種,前者大多使用於舒適車或城市通勤車,後者則搭配無牙式前叉,使用在較高級的登山車和公路車上。

豎桿又有長度和角度上的區別,一般登山車常用豎桿長度在6-14cm,角度在0°-40°之間,公路車豎桿長度在9-13.5㎝,角度介於0°至-17°之間。

11.變速撥桿(shifter):

變速撥桿幫助控制變速器變速,撥桿式變速器使用拇指與食指控制進退檔,旋扭式則是利用轉動握桿上的機構來控制,變速撥桿與變速器檔數須相配合,以精確控制變速器換檔。

12.前變速器(frontderailleur)、後變速器(rearderailleur):

變速器的關鍵在於精準,又能禁得起頻繁的變速,目前市面上的變速器大多是利用變速撥桿拉動鋼索,使變速器導桿左右移動,鏈條就能升降到不同檔位,它提供更多檔位選擇,以維持踩踏節奏。

根據前後齒盤數搭配出多個檔數,如前三後八的齒盤組合,就可搭配出24速檔位,登山車多為21、24、27速,公路車多為18、20速。

14.大齒盤組(chainwheelsset):

齒盤、曲柄(crank)、五通主軸(BottomBracket俗稱BB)

依據騎乘姿勢不同,車手施加於曲柄的壓力是其體重的3倍,同時也要能承受站立騎乘的身體重量,顯示曲柄及五通主軸的品質與耐用度都須特別注意。

重力踩踏會搖晃的BB,會減低踩踏的效益,齒盤與曲柄要考慮到剛性與重量,減輕踩踏負擔和有效傳達力量。

15.後飛輪(freewheel/cassette):

後飛輪是多片齒輪的組合,再用變速器控制鏈條在各齒輪間跳動,以達到變速功能。

後飛輪與大齒盤同樣承受了強大的踩踏力量,結構的強度和材料的剛性最重要,大部分使用鋼材製造,較高級的飛輪使用鈦合金,可以減輕重量。

16.鏈條(chain):

大盤與飛輪間由鏈條帶動,鏈條需配合變速檔數,選用不同厚度的鏈條,8片以下後飛輪的鏈條就無法使用在9片的飛輪上。

長期使用後,鏈條會因拉撐與磨損而稍微拉長變鬆。

也有設計成皮帶傳動或軸帶動的自行車,但多使用在城市通勤車上,需要較重度騎乘的自行車還是以鏈條為主。

17.煞車組(brakeset):

煞車拉桿(brakelever)、煞車管線(brakecable)、煞車夾器、煞車卡鉗、碟盤(disk)

煞車有分車圈式煞車、鼓式煞車、碟式煞車。

煞車必須要有制動效能、制動效能的穩定性和制動時的操控性,它直接維繫到騎乘者的人身安全。

煞車的作動原理是藉由抑制車輪轉動,使輪胎對地面產生摩擦力,以達到減速或停車的效能,地面制動力取決於兩個摩擦力,一個是煞車器內部機件間的摩擦力,另一個是輪胎與地面間的摩擦力,這兩個摩擦力缺一不可。

18.踏板(pedal):

踏板是雙腳直接施力的地方,騎車時應將足底最寬的部位踩在踏板的軸心上,這是最舒適最有力的踩踏位置,如果是卡式踏板,必須調整和足部的自然旋轉角度一致,利用卡式踏板將腳板與膝蓋導向正前方,卡式踏板可以增加踩踏效率,但須先適應後再正式使用。

國內廠商也設計出向外傾斜2°的人體工學踏板,符合外八的姿勢,有效避免膝蓋傷害。

自行車科技Q&A:

卡式踏板的妙用。

使用卡式踏板,是將車鞋連同腳掌固定在踏板上,肌肉不會緊繃,也不用擔心腳與踏板滑脫,可專注於騎乘,並能提高踩踏效率。

如果是剛入門的車手、騎off-road、展現大跳躍等難度高的技術,最好使用平板踏板。

19.後避震器(rearsuspension):

後避震器是利用槓桿原理,由避震器吸收地面的震動,加裝後避震器的自行車車架需設計一連桿組,如此將影響到它的剛性,且避震器與避震連桿將增加製造成本和車重。

一個好的避震系統能利用連桿作動原理與避震器本身吸震功能,增進自行車的操控性與舒適性,且不干擾自行車其他方面的表現。

20.快拆(quickrelease):

快拆是義大利的車手TullioCampagnolo於1927年發明的,可以方便騎乘者組裝和調整車輛,常使用在車輪輪軸、座管束、摺疊車架或行李架,以輪軸快拆而言,只要釋放快拆軸心,就可以輕鬆卸下車輪而不必依靠任何工具。

前輪軸快拆依花鼓形式而有兩種尺寸,20㎜和一般的9㎜,20㎜粗快拆軸心大多使用在FR或DH車款。

21.其他:

水壺架、車燈、車鈴、行李架…

除了基本結構,自行車可再加裝其他配件,但加裝這些配件應掌握幾項原則:

不影響整體結構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重量負擔、能增進騎乘樂趣與安全。

B-3

Féminine—女性自行車專賣店

針對女性的美感品味、生理特性和愛美考量,推出了專屬女性的自行車以及周邊用品,這是一種以女性尺度為準的自行車新思維。

運動是愛美的方法之一,設想,如果有一台兼具運動又能修飾身材的自行車該有多好,今後,女性朋友能找到更滿意的自行車款,用女性的方式享受快步飛輪的舒暢感。

B-3-1

Justforwomen

台灣女性骨架較小,上半身比例也較男性小,依據女性身體質量設計的車架:

立管與上管縮短了,手把作成便於操控的彎管,將上管降低彎曲,減低對上管的恐懼,更便於上下車,坐墊後端加寬以增加支撐性,減輕壓迫與摩擦的不舒服感,而粉色系圖裝柔化自行車金屬質感,其他的安全帽、車衣褲、防風眼鏡等周邊商品,不只增加騎車的舒適性,更增添騎車女性溫柔的帥氣,讓我們對「淑女車」刮目相看。

B-3-2

愛美車

地板抬腿運動對於改善下半身線條具有效果,這項簡單的運動結合自行車,造就出一部能瘦腿、提臀、縮小腹的愛美車。

這輛車同時配備避免女性敏感部位壓力集中的短鼻頭軟質坐墊,和符合人體工學的外傾角踏板,符合腳掌自然姿勢,踩踏更舒適,透過把手上的心跳感應測量器,能將運動狀況傳入已經設定好年齡、體重的電子健康管理機,判斷當時運動等級,自動計算出理想運動量。

B-3-3

健康美人

女性從事有氧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現象,同時血中溶氧量增加,更顯整體光彩氣色。

自行車大部分使用下半身踩踏的圓週運動,既不會增加關節承重的負擔,也不會練就強壯的肌肉,至於女性朋友擔心戶外運動破壞美白計畫,適度使用防曬乳液,穿戴袖套、頭巾、太陽眼鏡,搭配亮眼的自行車服,讓妳運動又不失迷人風采。

單車生活小常識:

騎車腿會變粗嗎?

自行車與游泳、慢跑同屬有氧運動,運動時心跳不超過最高心跳率的70%(超過85%即為無氧運動),以最高心跳率為190(以220-年齡求得)的30歲成年人為例,有氧運動的心跳率以不超過133下/分鐘為宜,長期從事有氧訓練,能促使脂肪燃燒,可使第一型肌肉(有氧呼吸為主)比例上升,與爆發力訓練第二型肌肉(無氧呼吸為主)不一樣。

若只是一般的自行車運動,並不用擔心會鍛鍊出強壯的腿部肌肉。

B-3-4

百變都會淑女

單速車、彎管車架、配有行李架、籃的淑女車,是購物、上班上學的良伴,騎來輕鬆舒適。

其實,淑女車造型也可以更流行,或是稍微改裝一下,就能提升它的騎乘效率。

淑女車改裝可以調整座管高度與坐墊前後位置,找到最能發揮踩踏效率的三個點(參考三點調整法),不用花錢且有效果,或者更換一組輕盈的輪子和滑順的飛輪,馬上變得更輕快。

再不然就是選一台既淑女又有時尚感的「形女車」。

B-4

從選對車架開始

好的車架必須符合重量輕、剛性高、強度夠三個條件。

車子越輕才越省力、騎得越快;剛性高是指車架夠硬,力量傳導佳,踩踏效率較高,如果車架會因重踩而扭曲就是車架太軟;強度夠是指不會有斷裂彎曲的安全顧慮,車架能禁得起高強度的騎乘。

在車架幾何設定上,上管越長前進性能越佳、頭管越長操控力量傳導越佳、後下叉越短則踩踏傳動靈敏度越高…。

車架上些微的差異,都會影響到騎乘的感覺和效果。

B-4-1

金屬疲勞與應力結構

金屬雖有防止塑性變形的力量,但反覆施加應力時,金屬還是可能被破壞,所以合金金屬車架都潛藏著金屬疲勞的危險。

焊接加工的部分最容易發生金屬疲勞,因為焊接時焊接點與其他管件間的溫度差可達1000℃,焊接後冷卻時的收縮往往殘留著應力或斷面急遽變化,當該部位受到應力集中時可能會產生裂縫。

車架應力最大的地方為頭管與下管交接處,過去都用襯片來補強,現在則用變形管來分散應力,並減少焊接。

B-4-2

鉻鉬鋼

鋼材是最早運用的車架材質,鉻鉬(Cr-Mo)鋼的特性是淬火性、加工性均好,焊接容易,車架本身抗變形能力強,所以路感較明顯,製造技術簡單且成熟,因此價格便宜,但缺點是容易生鏽,以及比重較大,可以利用熱處理作成薄管壁、大管徑的管材,重量上就有大幅改善。

B-4-3

鋁合金

鋁合金材質成本較低也較穩定,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車架材質,多用在中高價位的車架和零組件。

鋁合金是鋁(Al)加入鎂(Mg)、鋅(Zn)、錫(Si)、銅(Cu)等金屬的合金,加入其他金屬後可顯著提高了機械性能。

優點是重量輕、可塑性好、耐腐蝕,經過熱處理能增加強度,但卻有「楊氏彈性模量低」及剛性低的缺點,可用抽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