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2812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单元综述]

1、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

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就中国的任务。

2、孙中山临到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重难突破]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含义:

以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为任务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分期:

1840年----旧--------1919年------新---------1949年

3、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所处社会性质领导阶级

革命任务指导思想不同

革命性质与群众结合的程度

结果与前途不同

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

1、社会背景:

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组织基础: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3、理论来源:

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

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特点:

把农民的平等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4、领导核心

二、过程

开始——1851年初,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1851年9月,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同清朝对峙)

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由盛而衰的转折——天京变乱

后期防卫战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要点补充]

1、北伐、西征、东征概况(书本P37)

北伐

西征

东征

背景

清军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

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时间

1853年

1853年

赖汉英

1855年

石达开

1856年

领导人

林凤祥、李开芳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胜利

胜利

意义

牵制、保证

大败、巩固

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

2、北伐失败原因:

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3、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重建领导核心:

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洪仁玕(干王)

5、后期防御战

1858年打垮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合力

1858年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主力)合力胜利

1860年攻破江南大营合力

1860年上海(李)分力

1861年安庆(陈)分力失败

6、失败

标志:

1864年天京的落陷

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接原因)

天平天国运动性质:

反封建(主要)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天平天国运动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⑤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三、治国纲领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书本P38)

1、内容

(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目标:

建立“四有二无”的社会

3、社会核心思想: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4、评价

(革命性)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平均思想无法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落后性)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1856年《资政新篇》洪仁玕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1、目的:

重振太平天国

2、内容:

(书本P38)

3、评价:

a.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c.《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要点补充]

1、《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主《天朝田亩制度》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平均分配

《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2、天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例题解析]

1、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

领导者:

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

斗争方式:

都采取武装斗争

组织形式:

都利用宗教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结果:

都以失败而告终

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

(组织形式)

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斗争长达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时间仅仅一年,斗争区域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

以反封建为主;义和团运动:

主要抗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

经过天京事变,处于衰落时期

经济

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群众

基础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作用

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

反映

特点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要点训练]

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D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的严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B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3、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

“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

‘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

’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

”此事造成了A

A、北平军内部自相残杀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康輶纪行》

5、《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D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6.右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A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相

第2课辛亥革命

一、兴起: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宣传革命思想的中心:

上海和日本

民主革命思想家和革命家: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兴中会:

时间——1894年地点:

檀香山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同盟会:

时间——1905年地点:

日本东京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有了统一政党领导;有了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公认的革命领袖)

[要点补充]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评价

联系

进步性

局限性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清王朝

民族主义

民族独立、平等

没有明确的反帝旗帜

前提

创立民国

推翻帝制,

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

民权主义

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

核心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

民生主义

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补充和发展

二、爆发: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策划:

文学社、共进会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定都:

南京国旗:

五色旗纪元:

中华民国

性质:

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国家的权利归属(权利归国民全体所有)、政权的组织形式(责任内阁制)、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

(书本P42)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

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结束

1、失败表现:

a、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根本表现)

b、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直接表现)

2、失败的原因:

主观:

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政治上的软弱。

(根本原因)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

3、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4、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A、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最大作用)

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B、经济上:

推翻了清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思想上: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际上:

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要点补充]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标志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要点训练]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A.同盟会B.光复会C.华兴会D.兴中会

2、《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A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3、下列关于三民主义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B、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的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它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

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

6.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A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政治: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根本原因)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阶级:

无产阶级力量

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国际环境: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导火线)(美、英)

2、过程

地点

主力

口号

结果

第一阶段

北京

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二阶段

上海

工人

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要点补充]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性质)

“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得到实现)

在中国工人阶级罢工打击下,五四运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意义

性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其彻底性不是指斗争的结果,而是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青年学生(先锋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的舞台)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上海最早、陈独秀)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有利的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2、大会的召开(书本P50)

时间

内容

意义

中共

一大

1921

通过党的纲领

确定党的名称……

党的奋斗目标……

党今后的中心工作……

党的中央机构……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

二大

1922

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

(社会性质、革命敌人、革命性质)

制定革命纲领(最高、最低纲领)

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三大

1923

通过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国民党一大

1924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确立三大政策

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要点补充]

1、中共一大后,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①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②代表的阶级利益:

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④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2、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背景

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  通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共合作的形成的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基础:

新三民主义      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

3、实践: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兴起:

1925年五卅运动(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高潮:

北伐

目的:

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过程:

到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7年,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成果:

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打击了帝国主义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4、失败原因

客观:

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主观:

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顷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5、教训:

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四、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1、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秋收起义1927年9月

意义: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a、路线: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b、影响:

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提高

3、根据地建设:

除经济建外,还在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

五、红军长征(1934——1935——1936)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    “左”顷错误  (根本)

2、过程:

1934年开始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

内容:

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顷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影响(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要点训练]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C.曹汝霖通敌卖国D.北洋政府镇压工人运动

2、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学生联合会曾发布一文《告同胞书》,写道: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说明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D

A学生B商人C农民D工人

3.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D

A.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B.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C.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C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5、中共“二大”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A

A、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D、发动全国工人罢工

6、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首先在于有共同的当前革命目标,即:

A

A打倒封建军阀、除列强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倒日本法西斯D实现共产主义

7、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B

A.中共“二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二大”

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都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都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9、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是由于D

A.日本进攻华北B.红军北上抗日

C.第四次反“围剿”失利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

1、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937年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的人民战争路线。

(3)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

1937年,聂荣臻,建立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P57图)

2、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初)(集中主力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与国民党的斗争

背景:

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活动日益严重

斗争方式: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目的: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共产党坚持抗战

①百团大战

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活动日益严重。

日本重点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目的:

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形势好转

评价: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巩固抗日根据地

a、背景: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国民党对根据地实行封锁。

b、内容

民主政权上:

团结抗日各阶级、阶层

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思想上:

开展整风运动。

军事行:

百团大战

c、意义:

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战略反攻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

背景:

在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

内容:

大会制定了抗战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路线

意义:

七大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二、夺取民主革的胜利   

1、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背景:

a、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b、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目的:

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概况:

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2、解放战争(1946年夏—1947年6月)

防御阶段(1946夏—1947夏)

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反攻阶段——(1947.6开始)

刘、邓率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开始的标志)

决战阶段

1948年秋,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渡江战役

(1)背景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共提出和谈破裂。

(2)结果:

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