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的措施.doc
《浅议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的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的措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的措施
摘要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结论或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明材料,是做出审计结论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提高,审计工作在越来越被社会公众依赖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本文通过对当前环境下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加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措施
1审计证据及其质量控制的概述
1.1审计证据的意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结论或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明材料。
也可以说是证明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真相与既定标准相符程度的一切凭据。
它是作出审计结论的基础。
对于这一点,从各国发布的审计准则中都可以看出。
例如,①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01页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公认审计准则》中:
“外勤工
作准则”第三条规定:
“审计人员应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和函证等方法,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以便对审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
1.2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
审计质量控制是维持、延续和保证审计工作生命的关键,也有利于审计工作赢得社会信赖。
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就必须保证它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1)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足以证明审计事项并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目标的完成须依据审计的目的、种类和范围来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获取相关证据。
(2)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间有实质联系。
(3)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是来源可靠、及时、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
1.3影响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审计证据是否具有上述性质,审计人员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审计风险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3.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5.审计证据的类型及获取途径。
此外,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还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由于审计工作必须以合理的时间、成本完成,因此取证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增加时间和成本能否给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带来效益,如果不能就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报告。
2.当前环境下对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2.1当前环境下对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要求
在当前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对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不容我们忽视。
当前环境下,对审计证据质量控制要求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商品经济的发展演变决定了企业会计报告的逐渐社会化,审计的职责也逐步从主要对企业所有者负责演变为对整个社会负责,成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社会对独立审计越来越依赖,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执业是一种高度专业化且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环境下进行的,一旦发生执业质量问题,不但会令事务所声誉和财产受损,甚至令事务所破产,也会使审计人员入狱。
世界上,①刘明辉:
《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76页
针对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频繁爆发,美国法院、证交所、
国会专门委员会的诉讼案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审计职业。
因此,审计行业要在减少风险的同时,顺利完成审计目标,就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而审计证据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更需要有合理统一的取证规范,对未按规定取证的审计人员加强责任追究,保证审计证据,在可靠性、相关性、适当性。
第二,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行业多元化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随之审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审计取证的要求也各有特点。
例如:
施工行业的审计应重视研究施工企业核算流程、工程成本核算、同行业的成本开支指标和利润指标;物流行业由于其系统性和跨行业、跨地区运作的特点,审计取证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取证手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改进取证方法,利用先进的技术取证是提高审计证据质量的关键。
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②马正吉薛洪岩《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审计舞弊》2001.8.30,财会世界
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数据采集
和处理自动化;会计信息处理无形化;会计信息处理和存储集中化;会计信息输出的实时化和多样化。
这对审计的专业化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
审计难度更高,审计风险更大。
迫切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获取充分有效的证据。
增强审计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防弊、规范管理、遏制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
2.2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缺乏规范合理的取证标准
审计证据作为审计人员获得的用以说明事实、形成结论的证明材料,尽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第5条规定: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在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但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没有一个标准的尺度衡量。
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和过滥同时存在。
具体表现在:
1.取证内容不全、事实不清。
特别是对外部证据的取得尤显不足;2.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严重脱节,审计定性的内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未能找到充分的证据;3.有的审计证据要素不全,缺少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的签章;4.对相同问题的取证上,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有不同的取证,审计证据五花八门;同时又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规范,发现取证失误时不能及时解决。
以上问题不仅给证据的归纳整理带来困难,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从而损害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对审计工作的威信也造成不利影响。
2.2.2难以进行责任追究
近年来,许多审计单位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都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了与之相匹配得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如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复核制度等等。
但具体工作中很难落实,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仅评审审计档案中相关书面材料,对项目实质的深度、质量无法估计;对于审计项目中不充分、不适当的审计证据,复核人员发现了也只要求审计人员补证,对质量追究做得很不到位,不利于审计人员质量意识提高。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政府审计方面。
2.2.3取证技术手段落后
面对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取证技术手段明显单一、落后。
就帐查帐,从帐目中找问题,取证材料局限于摘录和复制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纸制文件。
录音录像、计算机存储处理、互联网等现代工具,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致使审计证据说服力不强。
2.2.4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到位
目前我国审计行业,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使得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有些审计人员仍然手工作业,工作量大、效率低下。
不仅浪费了人力、时间和费用,而且不能迅速检查出各种差错和舞弊;有些审计人员只精通财经知识,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不能胜任新兴行业的审计工作。
此外,部分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不高,对于审计工作只是形式上敷衍。
比如,需进行调查函证的事项,未进行函证,而用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代替;收集的审计证据只是抄录的一些被审单位帐表上的数字,至于其来源是否合法,数字是否真实,均无明确追究;整理审计证据时使用中性词,模棱两可,以图争取被审单位认可。
这些行为造成审计证据的不充分、不适当,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
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存在上述问题,可能最终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只有完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满足当前环境对审计行业的要求。
3.完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完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规范
合理统一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规范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严格执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规范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
建立审计证据质量控制规范主要包括:
(一)据我国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考虑到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规模、内部组织工作特点等),结合不同的审计类型制定合理、具体的《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实施办法》。
这些办法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最直观的指导,同时也是进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依据,保证审计证据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的基础。
(二)制定监督管理规范。
为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实施办法》制定监督管理规范,对取证过程进行适时地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即及时解决补救,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3.2重视审计质量考核和责任追究
为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各阶层的审计人员要按层次对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及审计证据的真实性负责,层层落实。
每年审计单位内部都应实行考核评审,对当年的审计项目组织各项目组进行互查,评审考核工作效率高低,工作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按照审计方案规定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收集和复核审计证据。
对优秀的审计项目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对出现证据不充分,客观性不强、事实不清的审计项目,严格按照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责任制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3改进审计证据收集的方法
当前,由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并不完全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受社会条件、被审单位情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没有明确具体的规范,面对着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改进取证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成为当前审计行业最迫切的需要。
通常,审计证据的收集分为事前收集、事中取证、事后鉴定三个步骤,完善收集方法分这三个步骤进行阐述:
3.3.1.事前收集:
主要是收集关于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的资料及该审计项目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被审单位制订的依据、上级单位下发的文件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是衡量和判断审计对象正确性、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尺度。
目前,是信息高科技时代,很多资料都可以在相关部门的网站里找到。
比如全国范围内的工商部门的红盾网,会提供公司登记信息。
审计人员可以借以查询企业出资人、注册资本及高级管理人员,并由此可以确定或排除关联方,了解企业债权债务是否可信,从而了解往来项目的安全性。
以上资料都为政府部门控制或拥有,不易篡改,具有公信力,且来源于外部被审单位,因此可作为审计证据。
另外,也可以通过被审单位的网站获取其诸如内部控制制度等部分环境证据。
3.3.2.事中获取:
这是审计证据收集的重要来源。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尽量使用计算机进行制表、复算等,提高取证的效率和精确度。
完善收集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询问法:
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取得证据。
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且有条理性、系统性、但由于获得的证据都为口头证据,证明力不强。
所以,在不明显增加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可制作成视听资料,不仅容易保存,而且能取得良好的证明力。
(2)检查法:
向被审单位及相关部门直接索取有关证明资料。
主要包括凭证、帐簿、报表、文件等。
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很多,传统的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可以完善。
比如:
A.审计人员取得的复印资料应注明其来源,或附上相关说明,并且应由复核人员及被审单位相关人员签名或盖章。
B.在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中,应把合同、对方收货或接受劳务的凭证及履行过程(发运记录和单据)的组合证据认定为销售形成债权的充要条件。
大多数企业对债权凭证的管理薄弱,发生欠款纠纷时,很多企业拿不出完整的证据。
这也可以说明被审单位在应收帐款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就应该调整控制风险估计水平,必要时向管理当局提出建议。
C.在对被审单位的银行贷款进行审计时,如果被审单位故意隐瞒事实,不提供借款合同,且未在开户银行借款,这时,审计人员就可以借助于贷款证。
在实行贷款证的地区,可以凭贷款卡查询所有的借款及还款情况、为自己及他人提供担保的情况、开户银行及帐号。
由于人民银行贷款审批较严,对贷款卡的管理力度也较强,其客观性及可靠性很高。
利用这种方法取证经济又有效。
D.对或有负债的审查中,审计人员可能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但由于以房产抵押、以专利权、工业产权、商标权、股票质押等均须经过相关部门登记或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