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22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

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图1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之间具有相同的优势和功能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之间均具有明确的界线D.区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东部季风区多是农业区。

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空间结构B.发展水平C.产业结构D.发展阶段

3.从丁到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4.区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区域发展阶段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B.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D.整个区域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

回答4~5题。

5.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

①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高②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③经济发展的需要④解决上海市城市问题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1997年)为第一产业占0.8%,第二产业占62.1%,第三产业占37.1%,这说明

A.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很不发达B.浦东新区的农业非常落后

C.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D.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7.下面四幅图中,黑点表示乡镇、圆圈表示城市,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BCD

8.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998年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

读图回答9~10题。

9.当时的情况是

A.东部的消费量占全国3/4B.中部和西部的生产量相当

C.西部探明储量超过全国1/2D.西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当

10.为缓解能源问题,保障能源供应,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A.东部加大开发,实现能源自给B.中部和西部的生产量相当

C.西部提高生产量,加大输出量D.西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当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沿海企业不断向内地迁移。

回答11~13题。

11.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的产业多是

A.劳动和资源密集型B.劳动和技术密集型

C.资源和资金密集型D.技术和资金密集型

12.这种产业转移给内地省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增加了就业困难B.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C.减少了财政收入D.加重了当地的环境污染

13.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很大

B.重化工业阶段,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C.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增大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环境的改善

读图“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回答14~15题。

14.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由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伐,砍伐森林④全球C0:

排放量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下表,完成16、17题。

16.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17.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

18.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中坚持“薄利取胜”的方针是指

A.将充足、廉价的电力供应给当地的企业

B.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进行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C.将流域内的工农业产品薄利多销

D.用较低的投入治理水患

19.读图“黄河流域剖面”,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处所在河段均有可能形成凌汛B.②处所在河段为“地上河”

C.“治黄”的关键是②处所在河段的水土保持工作

D.③处所在河段水流最为清澈

20.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即能杜绝化肥、农药的滥用,又能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是

A.精确农业B.处方农业C.节水农业D.生态农业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分析,完成21~22题。

2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

22.进入20世纪后,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

右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

参考图回答23~25题。

23.处于阶段Ⅲ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24.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区划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D.退耕还林还草

25.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A.加大技术投入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D.大量使用农药

 

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8分)

 

27.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面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

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义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_。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

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________。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

 

28.三平原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冲积形成的沼泽平原。

三江平原的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8分)

(1)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首先采取的措施是(1分)

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

(2)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对“北大荒”沼泽地的开垦,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简述保护沼泽地的重要意义。

(3分)

 

(3)停止开垦“北大荒”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从事耕种,创造了古埃及文明。

埃及90%以上的国土是沙漠,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沙漠中的“绿色走廊”,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这里。

1960年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历时10年半,耗资近10亿美元,建成坝高111米的纳赛尔水库。

阿斯旺大坝给埃及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阿斯旺大坝的建设给埃及带来了哪些经济效益?

(4分)

 

(2)阿斯旺大坝给埃及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3)如果你的家乡政府计划在河流上建坝,你认为政府在决策前应做哪些工作?

(2分)

 

30.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印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会使得土地。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2分)

 

(5)大量引Rl、B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3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2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在我国的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植被是和荒漠。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地理10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CB6~10CAACC11~15ADBBB16~20BCACB21~25BDBCD

二、非选择题

26.解析:

考查产业转移及影响分析.

(1)提取资料图有效地理信息即可.

(2)对N地区"影响"应该利弊两方面分析.

答案要点及评分: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N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分)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3分)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3分)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2分)

27.

(1)云南、贵州、广西

(2)坡度越大,土层厚度越薄,有机层厚度越薄肥力(3)坚实塌陷自然原因:

坡度陡峻,土层较薄,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

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在陡坡上开荒,严重破坏了坡面植被。

28.

(1)D

(2)体现出沼泽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经济效益(产出功能)和社会效益即可(科研,教育)

(3)1.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和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

2.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