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17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物联网自动识别行业分析报告

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二、行业发展概况

1、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2、物联网关键要素

3、物联网网络架构

4、我国物联网的应用

5、自动识别技术

三、产业链和市场规模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2、人才壁垒

3、资金壁垒

4、品牌形象壁垒

五、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2、下游需求热点不断涌现

3、物联网支持技术的发展使整个行业走向成熟

4、国际厂商竞争的冲击

六、行业风险特征

1、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2、竞争加剧的风险

3、市场应用环境风险

4、政策退出风险

七、行业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

1、新大陆科技集团

2、深圳矽感科技有限公司

3、维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4、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河北广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6、信码互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物联网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

二、行业发展概况

1、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

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

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2、物联网关键要素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

3、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4、我国物联网的应用

我国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许多领域积极开展了物联网的应用探索与试点,但在应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已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和示范项目,在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

工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设备监控管理以及能耗控制等各个环节,目前在钢铁、石化、汽车制造业有一定应用,此外在矿井安全领域的应用也在试点当中。

农业领域,物联网尚未形成规模应用,但在农作物灌溉、生产环境监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

值)以及农产品流通和追溯方面物联网技术已有

试点应用。

金融服务领域,在“金卡工程”、二代身份证等政府项目推动下,我国已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RFID应用市场,但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正在起步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电子ID以及移动支付等新型应用将带动金融服务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电网领域,2009年国家电网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智能调度、风光储等示范工程先后启动。

交通领域,物联网在铁路系统应用较早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城市交通、公路交通、水运领域的示范应用刚刚起步,其中视频监控应用最为广泛,智能车路控制、信息采集和融合等应用尚在发展中。

物流领域,RFID、全球定位、无线传感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都有所应用,但受制于物流企业信息化和管理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

医疗卫生领域,我国已经启动了血液管理、医疗废物电子监控、远程医疗等应用的试点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节能环保领域,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进行了小规模试验示范,距离规模应用仍有待时日。

公共安全领域,在平安城市、安全生产和重要设施防入侵方面进行了探索。

民生领域,智能家居已经在一线重点城市有小范围应用,主要集

中在家电控制、节能等方面。

5、自动识别技术

物联网的技术领域涉及广泛,自动识别技术作为其最底层的核心技术,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日前我们应用最多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技术两种。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射频识别(英文:

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缩写:

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

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

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二维码与RFID各有优缺点。

RFID是基于电磁感应的方式传递信息的,需要稳定的无干扰的电磁工作环境,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较差,为构建满足采集要求的电磁环境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但是射

频标签识读时无需处在识读器的视线之内,并且可以同时批量化读取多个标签,其射频标签中的信息也可以反复修改。

而二维码本质上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符号,用最简单的影像传感器,也就是摄像头即可以快速采集到数据信息,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成本较低,但是二维码不支持批量读取并且其储存的信息一经形成无法修改。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把二维码与RFID结合在一起使用,取长补短。

龙贝世纪就是最早提出这种技术互补性融合的应用解决方案者,以最大限度发挥二维码与RFID的各自优势,作为自动识别最有效的方案。

当需要固态数据同时也需要动态数据时,就融合使用,当仅需要静态数据或动态数据时,就分别使用以各司其职。

三、产业链和市场规模

物联网的产业链结构主要包括系统设备提供商、芯片制造商、RFID&传感器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平台提供商、科研机构及咨询机构、银行和风险投资商八个环节,

物联网产业链各方面

构成如下:

2009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发展迅速,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的物联网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在政策导向及外围市场的促使下,标准示范园建设项目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2581亿元,同比增长35.1%。

2009-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30%左右,到2016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834亿元。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达到2581亿人民币,其中支持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分别贡献了2.7%、22.0%、33.1%、37.5%和4.7%。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结构

2011

年,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

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

其中智能工业占20%,智能交通占10.8%,而其他领域的占比均未超过10%。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自动识别涉及的二维码和RFID都属于高新技术。

在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的过程中会应用到数据编/解码、纠错、加密、数字图像处理、微电子、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数据库等诸多高端技术。

同时由于下游客户分布在多个行业,为满足不同行业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还需要定制相关产品,更增加了技术的复杂性,因而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2、人才壁垒

由于自动识别行业涉及多个高端技术领域,需要将技术成果综合运用到产品中,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这些产品的开发

既需要在某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又需要全方位掌握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学术带头人;要求企业不仅要拥有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宽的研发人才和在本领域有长期研发经验的学术带头人,而且能够不断培养和储备人才,提升企业的人才优势,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

3、资金壁垒

本行业涉及诸多高端技术,新进企业需要前期投入较大的研发费用及人才引进费用;同时该行业下游客户通常是政府机构、军队以及大型央企,这些客户比较看重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售后服务能力。

因此无论是前期的研发投入、增加企业注册资本还是构建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都将对新进入企业形成较大的资金门槛。

4、品牌形象壁垒

由于本行业产品要求可靠性高、稳定性强、质量问题的敏感性较高,需要企业有多年的设计、生产、项目运作、售后服务等经验及良好的品牌形象,方可得到不同行业客户的一致认可。

从项目承揽的实际情况看,不具备一定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能力、示范项目运作经验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的新企业很难进入本行业。

五、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物联网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规范引导,不断优化物联网发展的环境。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

2012年8月确立了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协力推动物联网发展。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针对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确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

同时,国家还成立了由30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物联网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提供咨询,为政府决策和部际联席会议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标准委等各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提供大力支持。

公安部、农业部等部门和部分中央企业实施了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多个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出台地方规划和行动方案,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推广物联网应用,取得了

积极成效。

2、下游需求热点不断涌现

物联网的理念和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

它们在工业、物流、交通等领域已经有了坚实的应用基础,并不断渗透,促成了相关行业的智能化;在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也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自动识别、传感器等技术,物联网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采用二维码和RFID标识技术,建成了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国家平台和5个省级平台,覆盖了35个试点城市,789家乳品企业和1300家白酒企业。

目前药品、肉菜、酒类和乳制品的安全溯源正在加快推广,并向深度应用拓展。

在医疗卫生方面,集成了金融支付功能的一卡通系统推广到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使大医院接诊效率提高30%以上,加速了社会保障卡、居民健康卡等“医疗一卡通”的试点和推广进程。

在智能家居方面,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家庭网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