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1772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docx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

(2)取

(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答案】氯化铜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钾

【解析】

【详解】

(1)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碳酸钠和硝酸钙只能含有其中的一种;故填:

氯化铜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钙;故填:

碳酸钠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所以由

(1)可知,杂质中一定没有氯化铜、硝酸钙,由

(2)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3)可知,杂质中一定还有氯化钠,杂质中不能确定的是硝酸钾。

故填:

氯化钠;硝酸钾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①2类②3类③4类④5类

【答案】Fe;复分解反应;③

【解析】

五种物质中能两两发生反应且能与三种物质反应的是Ca(OH)2,所以E是Ca(OH)2,所给物质中,不能与Ca(OH)2反应的是Fe,则A是Fe。

既能与Fe反应又能与Ca(OH)2反应的是HCl、CuSO4,则D是MgCl2,HCl→MgCl2,故B是HCl,C是CuSO4。

(1)A物质是Fe。

(2)C与E的反应是:

CuSO4+Ca(OH)2==Cu(OH)2↓+CaSO4,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能与HCl反应生成MgCl2的物质有单质镁、氧化物氧化镁、碱氢氧化镁、盐碳酸镁,故选③。

点睛:

要顺利解答此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相互转化。

3.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化合反应3CO+Fe2O3

2Fe+3CO2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且B属于单质,故可判断B为单质铁,B与X溶液反应得到红色固体单质E,可判断为单质铜,同时得到无色气体G,为氢气,浅绿色溶液F自然为硫酸亚铁,而A是由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1)物质A是氧化铜,化学式是:

CuO;反应④的方程式为:

2Cu+O2

2CuO,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2)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3)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考点:

框图式的推断题

4.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H中溶质的化学式。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Fe2O3CuO

(2)Fe+CuSO4═Cu+FeSO4

(3)①、③

(4)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B的化学式Fe2O3,H中溶质的化学式CuSO4。

(2)反应③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故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根据

(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①为氧化铁和碳的反应,为置换反应;而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碳的反应,为化合反应;③为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①、③。

(4)稀盐酸与B反应,即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5.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和C的物质类别相同,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邻的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其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D物质是;

(2)若C是一种不溶性的固体,则C可能是;

(3)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水

(2)Cu(OH)2(3)2HCl+Ca(OH)2=CaCl2+2H2O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那么A是盐酸;B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是氢氧化钙;B和C的物质类别相同,B会转化成C,所以C是碱,可以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钠等,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铜都会生成D,所以D是水。

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

考点:

物质的推断

 

6.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可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

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A与D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Cl(或H2SO4)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或H+与OH-生成H2O分子/H+与OH-生成H2O)。

H2SO4+BaCl2=BaSO4↓+2HCl(或HCl+AgNO3=AgCl↓+HNO3CO2+Ca(OH)2=CaCO3↓+H2O(或SO2+2NaOH=Na2SO3+H2O)

【解析】

A可用于金属除锈,则A是盐酸(或硫酸);B难溶于水,且A能转化为B,则B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水能转化为D,A能与D反应,则D为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水能与C反应,D也能与C反应,则C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1)A的化学式为HCl(或H2SO4);A为酸,D为碱,A与D反应为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2)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或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成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G__________.

(2)反应F→E的基木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D﹣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G→E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H2O2Na2CO3复分解反应CO2+Ca(OH)2═CaCO3↓+H2O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F能够和D反应,因此F是氢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B是水;A能够产生水和C,水也能产生C,因此A可以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氢氧化钙能够和G反应,氢氧化钙和G都能产生E,E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E可能是碳酸钙;则G可能是碳酸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A是过氧化氢,G是碳酸钠;

(2)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8.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和C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D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的类别是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反应E→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酸2H2O

2H2↑+O2↑CO2+Ca(OH)2==CaCO3↓+H2O

【解析】

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A是氢气,B能与氢气反应,B和C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说明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含有铜离子的盐和水,含铜离子的盐溶液为蓝色;C为酸溶液;D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D是氢氧化钙,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所以E为水。

(1)B的化学式是CuO;

(2)C的类别是酸;(3)反应E→A(水→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反应D→E(氢氧化钙→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或Ca(OH)2+2HCl==CaCl2+2H2O等)。

9.下图中,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l20,B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C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C、D、X、Y均是氧化物,F是常见的金属。

(1)写出E的化学式:

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X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Y和另一种物质M,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X+C====2Y+M,则M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H2SO44FeS2+11O2

2Fe2O3+8SO2Fe2O3+3CO

2Fe+3CO2C、S、O

【解析】

【详解】

由C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与氧气反应,故C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A中含有硫元素,因F是常见金属,是由B和X高温条件下制取,所以B是金属氧化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A是二硫化亚铁,B是氧化铁,X是氧化物,故X是一氧化碳,F是铁,Y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1)H2SO4

(2)4FeS2+11O2

2Fe2O3+8SO2

Fe2O3+3CO

2Fe+3CO2

(3)C、S、O

10.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Na+、Cu2+、Ba2+、SO42-、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实验如下:

①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未知溶液2~3mL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2+、SO42-Ba2+Na+、Cl-

【解析】

【分析】

【详解】

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步骤①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一定不含Ba2+;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步骤②中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①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但步骤①加入BaCl2溶液后引入了Cl-,所以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步骤③中向未知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由上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无法得出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Na+,则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u2+、SO42-。

(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Ba2+。

(3)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Cl-。

11.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

请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俗称:

______。

(2)写出反应④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答案】生石灰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因此C是碳酸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黑色固体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B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个;D是铜、E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钠,H是碳酸钠,I是水,H是氢氧化钙。

【详解】

(1)F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答案为生石灰;

(2)反应④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12.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E的固体俗称干冰。

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CO2Na2CO3+2HCl=2NaCl+CO2↑+H2O

【解析】

【分析】

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所以D是氧化铜,C是碳,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知,D是CuO,E是CO2;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反应④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广。

三氯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硅属于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上述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如果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金属SiO2(其他答案合理均可)SiHCl3+H2

Si+3HCl置换爆炸HCl

【解析】

(1)根据元素的名称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属于氧化物的物质,写出化学式;

(3)分析流程中最后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特点分析类型;

(4)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解答;

(5)根据流程分析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解:

(1)

(1)硅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二氧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合物,化学式为:

SiO2;

(3)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HCl3+H2

Si+3HCl,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如果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会形成氢气和氧气的混合体,点燃时易引起爆炸;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HCl。

14.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

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

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蒸发结晶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写出一条利于海水“晒盐”的自然条件:

_____。

(2)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I,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

①步骤I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过量的Na2CO3溶液

B过量的BaCl2溶液

C过量的NaOH溶液

②步骤I中加入的三种除杂试剂需略过量的原因是_____。

(3)写出步骤Ⅲ加热分解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步骤V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风力大(阳光充沛等)BAC(或CBA或BCA)将杂质完全除去2NaHCO3

Na2CO3+H2O+CO2↑Mg(OH)2+2HCl=MgCl2+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风力大、阳光充沛等都利于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晒盐”;

(2)①粗盐水中主要含有MgCl2、Na2SO4和CaCl2等可溶性杂质,所加试剂的顺序是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再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加稍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顺序不唯一,只要把稍过量的BaCl2溶液放在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前面加入就行;故顺序为BAC(或CBA或BCA);

②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2NaHCO3

Na2CO3+H2O+CO2↑;

(4)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15.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依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向溶液a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b一定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稀HN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现象c:

①若无白色沉淀,干燥剂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有白色沉淀,写出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变蓝CaCO3完全除去NaOH、Na2CO3,以免干扰检验CaCl2CaO和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某干燥剂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后形成的溶液a(至少含有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一定呈碱性,所以溶液a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一定会是蓝色。

故填:

溶液变蓝。

(2)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形成白色固体b,而干燥剂中含有CaO、NaOH和CaCl2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白色固体b一定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

故填:

CaCO3。

(3)溶液a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或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