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162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李琳.docx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李琳

上饶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单(共案)

上饶县教育体育局监制

学校董团太平小学姓名李琳备课时间

年级四年级班级学科语文

课题5古诗两首审核人审批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问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一条谜语,谜底是一位诗人的名字,看谁最先猜出来。

听好了: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负盛名,他和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他是谁?

(苏轼)。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师板书课题)

【互动合作】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

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

卷舌音、平舌音)

3、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

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4、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

5、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

1、交流学习所获。

(或解说诗句意思;或展示绘画成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3、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4、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

看到了几种结果呢?

(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

)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5、“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

(身在此山中。

)6、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

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巩固拓展】

1、教师小结: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咱们说过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

咱们交流交流吧。

2、学生自己建立“苏轼小档案”,鼓励学生根据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小档案,可以配图画,可以编作品目录,可以写名篇、名句,还可以写成前言、后记等。

【布置作业】

1、背诵《题西林壁》;

2、把《题西林壁》抄4遍;

3、编写“苏轼小档案”,并把自己喜欢的苏轼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上饶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单(共案)

上饶县教育体育局监制

学校董团太平小学姓名李琳备课时间

年级四年级班级学科语文

课题5古诗两首审核人审批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奇景象,更说明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还记得这首诗吗?

能把它默写下来吗?

2、(师吟诵):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

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

(游山西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3、老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生齐读课题。

【互动合作】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

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

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莫:

不要浑:

(1)水不清,污浊;

(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

~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

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

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查字典

同学讨论

【展示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巩固拓展】

1、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2、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

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布置作业】

1、背诵《游山西村》;

2、把《游山西村》抄4遍;

3、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饶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单(共案)

上饶县教育体育局监制

学校董团太平小学姓名李琳备课时间

年级四年级班级学科语文

课题5古诗两首审核人审批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3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

2、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积累诗人陆游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山西村》,谁能流利、有感情的把《游山西村》给背下来呢?

 个人背

小组背竞赛背

【互动合作】

 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小组内讨论: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展示交流】

1、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2、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

 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巩固拓展】

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布置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板书设计】

首联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次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上饶县中小学教师备课单(共案)

上饶县教育体育局监制

学校董团太平小学姓名李琳备课时间

年级四年级班级学科语文

课题6爬山虎的脚审核人审批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问题导入】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互动合作】

一、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

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三、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可分为三部分)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展示交流】

一、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

二、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