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376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

主题一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指导思想:

主题一“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四大文明古国,初步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文明的程度、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及这些古代文明与地域的关系。

了解古代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地位,共同分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是:

“走近世界”——第二条: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学生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及其深远影响,并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2、学生情况分析:

(1)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离学生非常遥远,资料也非常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才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因此指导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3)本校的校内图书室向学生开放,学生能够从图书室中借阅书籍,自学相关知识并加以分析,教师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视频,使学生结合文字知识,更生动、形象的了解四大文明古国。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选用调查、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调查寻访、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中生动形象地了解历史文化。

并且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从更多方面了解四大文明古国,认识人类的早期文化,感受早期人类的辉煌成就,体会这些成就对当时社会和今天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分享早期人类的智慧,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地理位置,知道文明的出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世界文明古国的文化特色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2、分析探究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研究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的发展和今天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3、感受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体会人类文明与地理环境的亲密关系,初步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概况及其深远影响,认识人类的早期文化,感受早期人类的辉煌成就。

2、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当时社会和今天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感受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当时社会和今天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感受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要学习一些文明古国和历史文化的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知识储备。

(2)收集世界文明古国的位置图。

(3)收集文明古国遗产图和资料片。

学生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世界文明古国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地理图片等。

 

第一课时寻找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地理位置,分析人类探究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分析地图,动手区分大洲、大洋,巧记大洲大洋。

3、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异同点。

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异同点,分析人类探究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异同点,分析人类探究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四大文明古国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及视频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世界海陆分布图。

2、学生准备

四大文明古国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猜一猜:

1、出示图片:

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长城典型建筑。

请学生指出这些建筑各属于哪个国家?

2、大家对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欣赏、辨认,由此引出四大文明古国。

(活动目的:

通过直观图片及辨认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对四大文明古国稍作感性认识。

二、找一找、学一学:

1、定点定位:

教师出示“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

请学生在地图上确认四国的大致位置。

观察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文明一般发展在河流流域,引出“七大洲四大洋”相关知识

2、世界海陆分布图:

学生在图中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用不同颜色在地图站将他们区分出来,然后分别填入教材P59,然后根据“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按顺序排列出来。

七大洲

3、认识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文字资料,讨论、交流、汇报,完成下列表格。

文明古国

文明发源地

产生文明时间

国家统一时间

统一者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美尼斯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古代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活动目的:

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及其地理位置,简单了解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三、学一学、记一记:

教师过渡:

人类文明已进入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不禁要问人类早期文明是如何的?

是什么催生了早期文明?

这些问题的理解不仅对了解历史有用,而且还会对我们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借鉴作用。

1.尼罗河的赠礼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请学生观察《古代埃及地图》,思考讨论:

①描述埃及所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

(干旱、少雨;尼罗河水长、水量大)

②我们都知道河水泛滥会造成水灾,为什么埃及人却渴望尼罗河泛滥呢?

③演一演:

假如你是一位古埃及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后讲述一下你们会如何利用尼罗河?

(2)古代埃及的发展

画一画:

请同学们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

学生:

阅读材料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

公元前3500年出现小国

发展

公元前3000年统一

公元前15世纪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能力。

(3)概括观点

理一理:

分析古代埃及兴起的线索

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

师:

你从上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2.新月沃土

在学习了古代埃及方法的基础上,本内容以学生自学、主动探究为主。

教师请学生观察《新月沃地》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能说一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

②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

③早期居民有哪些?

④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

学生自学、探究

(这样设计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整理能力。

3.启迪探索

(1)早期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2)你能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举例说明人类是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吗?

四、总结: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

我们中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应该为它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埃及的概况,同学们根据本课的学习方法去收集其他文明古国的相关资料。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板书设计: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六、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文明古国的文化特色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2、分析研究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的发展和今天社会的影响。

3、感受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体会人类文明与地理环境的亲密关系,初步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研究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的发展和今天社会的影响,感受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教学难点:

感受世界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体会人类文明与地理环境的亲密关系,初步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准备与文明古国相关的资料。

2、学生准备:

收集、准备与文明古国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位置示意图”

观察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的共同点

小结:

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它们在大河流域都创造了哪些早期文明,这些早期文明与大河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

二、议一议、学一学:

1、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填表、全班交流

学生按四大文明古国分为四组,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分小组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同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填表。

 

农业

手工业

文字

历法

文学著作

历史人物

成就

古埃及

 

 

 

 

 

 

 

古代印度

 

 

 

 

 

 

 

古巴比伦

 

 

 

 

 

 

 

古代中国

 

 

 

 

 

 

 

小组讲座、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收集和课上教师提供的资料,结合学生的汇报,适当、适时的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在掌握文字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视听觉的冲击。

三、说一说:

1、请说一说,这些古代文明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今天的社会有哪些影响?

(1)埃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2)古代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4)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0~10”

小结:

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古代历史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个国家。

依顺序分别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无不源于他们的古典文明。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农业、文字、科学、文学、艺术、医学、数学……

六、课后小结:

世界奇迹探秘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理论,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施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即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适当,不能超出学生理解的范围;实施有意义的学习学习,学习者的认识结构中还要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认知结构,因此,要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为学生课上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的第二课《世界奇迹探秘》。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简要了解主要人类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而本单元是要是从世界和中国两个层面来让学生了解人类所取得的文明成果,而第二课更侧重于从世界的角度,《世界奇迹探秘》这一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兵马俑、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等文化遗产,以及人们在建造这些古代建筑时所创造的奇迹。

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分析:

通过课前向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埃及的金字塔,仅限于知道,对于金字塔的建造年代以及45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人是如何建造的、以及在当时的条件下建造金字塔会遇到哪些困难、金字塔与本国文化的关系学生不了解。

本课的重难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了解4500多年前古埃及人民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克服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而感受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的结晶。

 学生仅是知道兵马俑和秦始皇,对于兵马俑的位置、用途、材质、种类、数量与规模、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学生不是很清楚。

而这些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指导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金字塔和兵马俑的资料,如金字塔修建的年代、建造金字塔的方法、兵马俑的图片、俑坑的排列体现了什么军事思想等。

能力分析:

我校五年级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能够从网上搜集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且多数学生在家中也能上网,具备了利用网搜集资料的能力和条件。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运用图象和视频直观演示。

技术准备

1.搜集金字塔、兵马俑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并运用搜集到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制作年代尺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搜集关于金字塔建造的资料和课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以及多媒体演示,知道4500多年前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了解古代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巧妙的运用滚动的方式来搬运平均重达2.5吨的230万块巨石以及根据星星等方法来给金字塔定位,使它的四边准确的指向罗盘的四个方向,知道金字塔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从而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聪明与知慧。

2.知道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地下卫队,位于我国的陕西西安,一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知道兵马俑工艺水平高超,皆仿真人、真马制成,上千件兵俑当中表情没有相同的。

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

共有4个墓坑,是按阵法排列的。

1.通过课前搜集整理八奇迹的资料,初步知道世界八大奇迹的位置和名称。

2.通过课上师生的交流讨论和教师多媒体演示,知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以建造金字塔与埃及人信仰太阳神的关系;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之谜,感受金字塔的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

3.通过课上师生的交流讨论和教师多媒体演示,知道兵马俑是秦始皇为自己陵墓修建的地下卫队,从规模、兵种、武器、反映的军事思想等几个方面来了解兵马俑是秦朝军队的缩影,通过了解兵马俑高超的工艺使学生感受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设计

导入

人类文明的脚步已经迈入到二十一世纪,回首过去人类所取得的一些辉煌成就,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仍有些令我们叹为观止,例如人类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至今有着世界八大建筑奇迹的美称。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世界奇迹探秘”。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八大奇迹的资料,就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根据你搜集的资料,在图中找到它们所在的位置,看哪一组先完成。

活动目的:

对世界奇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过度  师:

我们今天就走近金字塔和兵马俑

师:

我们先来走近金字塔,同学们知道金字塔是大约什么时间建造的,建在哪里吗?

生:

介绍

师:

在年代尺上板书金字塔的建造年代,用课件演示金字塔的位置(相对位置,世界、洲、埃及、尼罗河)

师:

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并提出问题:

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

回答

师: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墓修建成这个样子呢?

配合课件演示讲解金字塔与本国文化的关系。

生:

听教师的讲解。

师:

讲解关于金字塔有很多不解之谜,教师举例。

金字塔能、对齐方式、数字之谜、金字塔的建造等。

为什么有这么多不解之谜呢?

因为它太古老了,距今将近5000年了,没有遗留下来有关金字塔建造的文字资料,人们只能通过考古发现来猜测。

我们以建造金字塔为例来研究金字塔之谜,在了解建造之谜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金字塔的大小以及它的工程量。

同学们有搜集到它大小的资料的吗?

生:

介绍

师:

小结,把高度和教学楼的高度进行对比,230万块巨石平均每6分多钟就要码放好一块,而且平均重达2.5吨,最大达大约50吨。

提出问题:

如果现代我们如何进行采集运输?

炸药、吊车、卡车。

4500年前这些工具一样也没有,仅有的金属就是青铜。

有人提出了是用修斜坡,把石头放在圆木上拉上去的。

表面上看这一做法可行,但后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第一斜坡不能修得太陡,太陡拉不上去,但是不陡就要加长,如果建成能够拉上去的角度,修斜坡的工程量,就相当于建造一座金字塔了;第二用放在石头下面的圆木,需求量很大,而在埃及当只有棕榈树,棕榈树的硬度不太适合,而且棕榈也埃及人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可能大量砍伐。

因此就有人提出了金字塔是外星人帮助建造的,这里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关于金字塔建造方法的最新的研究成果。

播放视频:

生:

学生观看

师:

这里也只是一家之言,关于金字塔的研究人们还在继续,也希望同学加入到研究金字塔的队伍中来,看了埃及的金字塔,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的兵俑,有人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俑不算到中国。

我们先看看兵马俑位于哪里,教师课件演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说位置。

生:

看课件说位置。

师:

大家还秦始皇是什么时间统一六国的吗?

(提示学生课前复习的)

生:

学生介绍统一时间。

师:

兵马俑建造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46年,(在年代尺上板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国。

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三黄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希望自己死后也能统治这个强大的帝国,在自己的陵墓旁边建造了这个地下卫队,它是秦国军队的一个缩影,通过兵马俑可以看出秦军的规模、兵种、武器、作战方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地下军事博物馆。

师:

我们就来近距离的了解一下。

先看看它的规模。

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可结合问题进行讲解:

面积、数量。

生:

看图片听教师讲解。

师:

了解兵马俑的规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的兵种。

(从兵种、军级两个方面来体会种类齐全)

生:

听老师讲解,观看图片。

师:

了解了兵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兵马俑的武器。

结合图片讲解,武器数量多,科技含量高、锋利。

生:

观看,听教师讲解。

师:

上学期我们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到了哪些军事家?

生:

回答

师:

兵马俑是也反映出他们的军事思想,结合课件讲解兵马俑和孙膑思想的关系。

生:

听老师介绍。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动仪和圆周率》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内容是首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的主题4《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的第2课时《地动仪和圆周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的课标基本理念是:

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动仪和圆周率》正是正视了关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传统文化。

”这一品德与社会的目标的出发,引领学生思想。

这一课集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在育人为本的教育取向里学习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

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本课教学中我正是遵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指出: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这一理念,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来推动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科学技术是教育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之一,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由于科学技术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促使社会地发展,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也就成为我此课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对教材的分析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一内容,设置了灿烂的历史文明这一主题单元,为了重点介绍中国的历史文明(科学成就),则有了《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课。

而“地动仪和圆周率”正是代表了中国古代高端的数学成就和为人民服务的科技成果,更能突出祖先的科学成就这一内容。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从而认识我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了解我国果带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多种渠道知道的不少科学知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了一定地了解,但是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没有提高到道德思想认识的高度,没有提高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上来。

我校地处农村校,学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就更少了,搜集资料的条件也不是很完善。

同时学生不具备用历史的观点评析事件能力,这与本节课索要达成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正对这种情况,我搜集了关于地动仪和圆周率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突破重难点做好准备。

(3)我的思考:

我国祖先的科学成就比较多,其中以地动仪的发明和圆周率的发现最为显著。

我在设计《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动仪和圆周率》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出示汶川大地震救援时间表),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直观的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

在新课标里倡导的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中,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选择让学生运用解决问题学习的方式也是特色之一,究竟怎样学习人物事件,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地学习,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再认识,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我除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大量课程资源,还应该充分搜集其他各类资源,《课程标准》指出: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了有关材料来辅助我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说明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知道早在我国的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就发明制作了地动仪。

让同学们了解张衡喜爱钻研、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勤于实践,不迷信他人的科学学习态度。

2、探讨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理解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敬仰古代科学家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探讨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理解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2、敬仰古代科学家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

探讨和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理解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关于张衡、祖冲之的视频、发明故事资料、数字对比资料

学习表格、圆周率计算公式

学生准备:

横截面是圆形的物体、计算器、白线、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和资源分析

 

教学流程图:

一、情境导入(地震时通信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分析资料,典型评析

1、自学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张衡的优秀品质

地动仪2、观看视频,学习地动仪的相关知识,用表格的方式提取有用的信息两种预设,突破难点

3、进行总结提升认识

1、生活中的圆导入主题,明确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自学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张衡的优秀品质

圆周率3、体验学习体验测量圆周率的困难,深刻了解了祖冲之勤于实践的品质

4、观看视频,学习地动仪的相关知识具体了解圆周率

5、数据对比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