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03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及 案例.docx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及案例

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本化策略

实验点校:

开发区、照旺庄、柏林庄

4.1、生本化的教学过程预设。

主要围绕除了课程内容之外的其他与学生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支点架构、时空设置、组织形式与教学方式选择、课堂布施等四个方面,探讨课堂元素的有机化问题,尤其是按照“遵循学科教学理念、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在有效学科教学活动中合情合理地介入差异教学元素”的学科化实施思路,以分层走班、分类复式、分组合作、点式关照四种课堂型态及其教学策略的实践建构为主要抓手,不断丰富课堂的结构性内涵,譬如莱州朱桥中心小学的语文分类复式教学尝试、梁郭完小的班内走位合作教学等等,(案例如下)既有理论支撑,更具有实践可行性,就是对四种差异教学课堂范型研究的积极深化。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张海燕

一、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精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最近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3-4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是;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时第三单元“父母之爱”专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

第1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40多个孩子在阅读“天性”方面,大致展现出了三种普遍的思维类型:

思维敏捷型、思维一般型、思维困顿型。

经过三年级的过渡学习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他们基本能通过预习来自主解决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能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等方式理解生词的意思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或者“共性”。

另外,根据我对班内这些孩子的阅读经历和阅读能力的了解,他们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类如李启迪、李坤瑜、栾斌超、李佳旻、王佳慧等大部分孩子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逐渐养成静读批注的读书习惯,另一类如杨铭、李晓凤等将近10%的孩子很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而是其他方式把所思所感体现出来。

如果从个体加工信息的不同风格的角度讲,前者属于言传型,后者属于意会型。

这是他们在阅读方面的显著差异。

(四)经验剖析

阅读时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及感受。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般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以一种学习方式阅读,通常是引导学生围绕每组课文的阅读方法渗透点,采用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让他们以在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阅读学习中体悟到的阅读方法为辐射,以灵活的方式感悟、理解语言文字。

比如,以前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考虑到课文前半部分(童年故事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四年级学生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我就引导他们自定阅读方式,以各自不同的阅读理解风格,比如自读自悟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班内展示,以此感受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对于课文后半部分(长大后的认识部分)尤其是含义较深、具有哲理的句子,我一般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比如:

找出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先试着自己感悟,再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效果都比较理想。

(五)课时目标

从重点句入手悟情悟理,是本组课文的阅读方法渗透点。

在本组课文整体导读课(对整组课文进行了初读感知)以及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莱州市教研室提出的精度课文的两课时建构:

整体体验(理解文本,体悟情思)和综合实践(揣摩体悟、阅读拓展、实践习练读写方法),本课第1课时为“整体体验”,即抓住对人物语言心理描写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和体悟“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悟”呢?

综合上述最近的课标,以及教材、学情、自我经验,我确定了本课时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以及“我”的不同反应,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其间,依据班内学生所拥有的两种不同的阅读感悟风格,引导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通过“分类复式”教学,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动”。

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得意扬扬”“誉写”“一如既往”“歧途”“谨慎”等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内容,并在小组交流中深化理解。

2、找出描写父母亲语言动作的语句和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重点词句,自读自悟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的以及“我”的不同心理反应。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对爱的体悟。

可选择的自读自悟方式:

可以使边读边做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可以是通过朗读体悟,以准确的语气、神情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资源重组

教材文本、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小诗一首、自读课文《无言的爱》。

四、学习基础

整体导读:

在本组课文学习伊始,通过整体导读课,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初读感知。

课题预习:

借助工具书或依据初读,弄清了生词的读音和意思,扫清了文字障碍。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父母之爱”专题的学习。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父母的爱历来为人赞颂。

游子吟这首诗你还记得吗?

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你还度过哪些表达父母之爱的文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会让对父母之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请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指画。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以了解课前预习程度。

3、让学生在读文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得很感人,读完后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大致写了哪些内容?

(二)品评语句,悟情悟理

1、交代学习任务:

巴迪小时候写的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同一首诗,他们居然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静心阅读课文,揣摩剖析父母两种不同的爱。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方法、方式、程序)---

(1)方法:

找出能够体现父母的爱的关键句,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把自己当做文章中的“我”,设身处地来想象体会“我”的感受。

(2)方式:

可以再文章的旁白处简要地记录下来(批注)。

如果你确实感觉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有困难,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揣摩。

(3)程序先自己品读,然后再组内、班内交流展示。

2、学生选择适合的方式自读自悟(或揣摩着批注---提倡多数学生,或反复朗读体会---允许个别学生)。

之后,让学生以各自的方式(说,读)自由交流各自的理解(注重关照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做批注的直接说体会,实在说不出来的通过入境入情的朗读来传递自己的体会)。

3、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理解起来感觉有困难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品读。

比如: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把父母的爱以及“我”的感受准确、尽情地表达出来。

(三)延伸阅读,升华情感

1、拓展阅读:

老师有一首小诗推荐给大家。

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对于父爱和母爱,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课件出示:

《希望》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说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让我们用心感受爱,理解爱,/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学生或朗读,或谈感受。

六、评价设计

通过教学活动

(一),检测课时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

(二),检测课时目标2和3。

通过教学活动

(一)

(二)(三),检测课时目标4。

附:

语文阅读课分类复式教学的可行试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解析

莱州市教学研究室彭慧

分类复式差异教学是否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或者“理想共产主义”?

除了可以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之外,其他学科是否也适用?

除了分类组合实施外,可不可以是分类但是分散实施的?

我想,张海燕老师依据学习风格理论在语文精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课时)中进行的分类复式教学“试验”,足以回答上述几点实践疑问。

一理念指导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那么,这里的个性化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

除了结果(所思所悟所感)可以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外,是否可以理解成将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完全地放开,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愿意采用什么方法、愿意采取怎样的方式阅读就怎样?

在我个人看来,语文阅读教学还是要突出一个最基本的“读”,强调每个学段有所侧重地培养(体悟、习练)“读”的方法,读思结合、以读促思,在读中悟情悟理,通过主体阅读,发展语感和思维。

也就是说,任何其他方法都不可以替代最基本的方法“读”。

当然,“读”的方法是以合适的文本来承载的,是具体化的,是按照学段有所侧重、循序设计的,比如:

有的文本侧重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悟,有的文本侧重于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来读悟,有的文本侧重于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来读悟,等等。

至于“读”的方式,比如,则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风格来自主确定,所以我认为阅读时“个性化行为”所指,就应该是指“读”的方式而非方法。

简言之,每一组课文的阅读方法培养(体悟、习练)“点”是规定唯一的,即这一点是由相关课程标准尤其是学段化读写教学重点所决定的,而阅读方式可以是弹性多远的,并且这种弹性多元是分类进行的,这一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确定的。

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分类复式教学方式的基本考虑。

比如说本课时精读课来说,其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找出能够体现父母的爱的关键词句,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把自己当做文章中的“我”,设身处地来想象体会“我”的感受。

这一方法需要所有学生都来体验、历练,至于阅读感悟的不同方式,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主确定。

当然,分类复式方式仅仅是作为一个合理的差异教学元素有机地介入在有效的语文精读课文教学过程(模式)之中,以更加优化精读课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过程。

二特点简析

本课时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遵循学科教学理念、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在有效学科教学活动中合情合理地介入差异教学元素”的学科化差异教学逻辑。

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其一,贯彻了语文课程教学理念。

紧扣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根据莱州市教研室提出的精读课文第1课时“整体体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入手,设身处地地悟情悟理。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读”的本位本色(静读、朗读,全文整读、细节品读),强调了“读”的主体归属(学生自读自悟),渗透了“读”的方法导引(学习方法、方式、程序的引导,开放但有具体指导,让学生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地读),尊重了“读”的过程体验(给学生呈现个性化学习方式及感受的时间和平台),开拓了“读”的视野(贯彻莱州教研室小学语文“一拓三”“一拓一”大阅读教学理念,学始调查展示学生读过的相关文章,课上进行拓展阅读、延伸阅读,加大了阅读量,进而丰富了语言积累,加大了语感力度)。

其二,合情合理地介入了差异教学元素。

依据班内学生所拥有的两种不同的阅读感悟风格,引导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即实施了分类复式教学,关照了学生差异。

比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父母是怎样评价的以及“我”的不同心理反应、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中,让不同阅读风格的学生选择在自读自悟方式上有所选择:

可以是边读边做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也可以是通过朗读体悟,以准确的语气、神情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以此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动”的目标。

试想,个别确实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感悟的学生,与其绑架他们的阅读行为,让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都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悟(比如做批注的形式),不如解放他们,让他们用自己愿意的、自己能够达到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去读、去悟,这种读和悟一定会比他们胆怯地混在学生堆里掩饰、伪装自己的阅读行为,受煎熬一般地假读假悟要有价值得多。

当然,这两种阅读方式并不是绝对分隔开的,通过全体学生的融合,还是要鼓励这些个别学生也能像其他学生一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感悟,即便是学着其他学生说一说,而其他学生,则更要通过入境入情的朗读,更加准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感悟。

其三,展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具体表现在四方面:

一是目标设计强调了“最近课标”“教材”“学情”“教师自我经验”四元素的综合,且目标表述追求明确、实用,能真正发挥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二是根据课时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必要的重组,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更加有利于课时目标的达成,更加有利于阅读素养的养成;三是课堂采用简约的大环节设计,明快、合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悟,避免了因琐碎的逐段讲解分析而导致的低效。

四是将评价与课时目标、教学活动明确对应起来,有利于“最近课标”在课时教学中的落实,有利于保证课时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活动的一致性。

总的说来,张海燕老师在这一课中设计分类复式教学是合情(学情)、合理(学科教学理念)、柔和(简约分类,不刻意地指定学生按哪一类方式学习)、随和(常态化处理分类复式,不做作、不生硬)的。

感悟:

差异是消灭不了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差异教育做一些研究,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所学、都有所获、快乐成长。

课题研究就是:

你研究结束后,你能奉献给大家一些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做法,来激励我们教师快乐工作,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便捷轻松愉快,教育教学不再是痛苦,是一种享受,使讲台成为我们展示自己的美丽舞台。

注意不仅指教学。

附件:

小学班内“走位合作”教学尝试

莱州市朱乔镇梁郭完小课题组杨召峰秦国涛王兴敏杨克

为了提高学生的互助互补的意识和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我们与学校的两位骨干教师一起,于2010年春天确立了校本小课题---小学“走位合作”教学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讨,取得了初步成果,现提出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时下,互助合作学习比以往更为提倡。

但是审视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及效果,我们发现互助合作绝大多数是行政意义上的同桌或者前后位的组合,人员对于各学科的教学而言是较为固定的,学生间的交流主要是以同位形式为主。

教师之所以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大多是出于帮辅学困生的目的,为此他们往往会根据学生综合情况均衡优差安排座位,也就是说,大多数互助合作是教师的强制性行为,是纯粹的“拉郎配”,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意愿、感受。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有时同一学生的学习差异也不同,即同一个学生在一科的学习中是优生,在另一科的学习中是中等生。

如果在各学科教学中均按固定的同桌组合,不利于优差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互助合作,于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形式大于实质,达不到和谐高效。

为此,不少任课教师经常会和班主任探讨给学生调换位置,但最终都往往达不成共识。

烟台差异教学课题组开展的初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通过分层走班的形式,即照顾了各层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也为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类施教。

那么我们小学学科教学中是不是可以根据各科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某学科各个不同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座位安排,达到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呢?

二、研究内容与过程

(一)基本含义

“走位合作”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其一,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学生(同桌)组合不同;其二,在同一学科教学活动中,围绕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同桌)组合也会根据具体学情做出适当调整。

也就是说,在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同桌)组合不同;在同一学科教学中,也有基于不同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生(同桌)组合情况。

对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而言,走位合作是一种现实选择。

(二)基础工作

“走位合作”是教师对于学情深刻了解和深度把握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的。

为此,做好学情调研是学科教师组织学生“走位合作”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提倡,任课教师在接触本班学生一段时间对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还要根据自己学科教学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更为细致把握。

这也就是基于学习个性的学情调研。

重点是分析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的表现状态或在某学科各个知识内容的学习可能性。

如学习兴趣、听讲习惯、学科成绩、课堂纪律、互助合作意识等。

我们建议各位任课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后,结合在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表现,重点参照学生的学科成绩、兴趣习惯和合作意识,至少对学生进行ABCD四层的把握,也就是隐性分层。

此处说明我们要做的工作有:

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合作意识。

学科成绩我们拿来即可。

这个研究报告的价值就出来了,它能让阅读者明白做什么。

(三)具体做法

1、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座位

“走位合作”的关键之处在于各学科任课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之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安排座位,均衡班级内同桌组合间的综合学习能力,做到优中差的学生之间达成有机合作学习。

基本原则是安排A类学生与D类学生同桌,B类学生与C类学生同桌。

不同学科的各任课教师上课时,将自己划分的ABCD四层学生按照优差合理搭配同桌,然后告知学生以后再上本门课程时按照现在的座位坐。

任课教师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或学情的变化,对部分学生的座位进行适当的调整。

比如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阶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重新合理搭配同桌,告知学生在学习本知识内容阶段按照此座位上课。

以下是我校低年级语数包班教师王兴敏对学生座位的“动态”安排---

第一组:

张毅,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在班级中属于学困生。

文雯,头脑灵活,反应快,数学方面特别突出,数学课时与张毅同桌结对。

邓筠晓相近,数学课上两人同桌结对。

第二组:

秦博杨,语数均衡,理解接受能力强,属于优等生。

鹿劭,数学方面较好,但语文方面理解、记忆、书写都较差。

于洋,语数均处于一般水平,数学稍逊于语文。

邓子路,数学学习状况与鹿劭相近,语文优于于洋。

于是我建议,在语文课上,秦博杨与鹿劭同桌,邓子路与于洋同桌;在数学课上,秦博杨与于洋同桌,邓子路与鹿劭同桌。

在这个组中,我特别关注了于洋这个小女孩。

她的年龄要比其他孩子稍微小一些,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样的孩子在低年级的表现可能要相对差一些,等年龄稍大一些,与其他同学的差别可能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于洋理解什么总是比大多数学生要慢一些,写字做题速度也比较慢。

孩子的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孩子本身的错,作为教师,应该保护孩子。

由于她的数学不如语文,数学课上,我安排她和班长秦博杨同桌。

班长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很有责任心,也比较有耐心。

数学课上,于洋遇到困难,同桌总是能耐心地帮助她。

而在语文课上,同桌邓子路也学着班长的样子帮助于洋。

于洋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了。

2、关注互助过程,加强方法指导

“走位”是形式,形式的改变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为此,我们让学生“走位”情况下,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互助合作。

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针对每名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指导优生从哪些方面、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帮助同桌。

比如解决数学问题时,任课教师要提出要求,优生做完题自己检查后,关注一下同桌做的过程,遇到不会的情况给他讲解、帮他分析,实在解决不了的,及时反映给老师,让老师来帮助。

在英语教学中,朗读课文时要求同桌间后进生先读,优生听给他们纠正错误,或者优生领着后进生读,然后再由后进生读,优生听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等等。

以下是来自实验教师的几则案例:

-语文课上,每当学生写生字的时候,我就会要求同桌互助检查,看看哪个字写的端正写的正确。

秦博杨的书写在班里是最好的,而他的同桌鹿劭的书写却属于下游的。

每次,秦博杨都会认真地教鹿劭耐心的帮鹿劭改正,为此耽误了很多时间。

我告诉秦博杨,先让鹿劭自己认认真真的写,然后帮他看看哪几个字写的特别不好,重点教教他这几个字就行了。

这样,既不耽误秦博杨自己的学习,又帮助了鹿劭。

鹿劭的书写水平有了提高,课堂发言也变得积极了。

后来秦博杨用这种方法不光帮助鹿劭,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渐渐地,许多学生也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去帮助自己的同位。

---我一直认为邱博渊是一个发展比较全面、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可是他与黄玮同桌后的表现让我感到疑惑了。

黄玮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成绩也较差。

邱博渊与黄玮同桌后,黄玮还和以前一样,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邱博渊听课却不如以前了,上课也不积极举手发言了。

同桌交流时,黄玮只管在那儿玩,邱博渊自己在那儿说,偶尔说黄玮两句,黄玮跟没听见一样,除非我站在黄玮面前,他才能坐好了,至于邱博渊说的内容,我估计他只听进一句两句的。

结果是邱博渊的学习后退了,黄玮还是老样子,该怎么办呢?

我决定找邱博渊谈一谈。

通过邱博渊回答帮助黄玮的过程和黄玮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可以看出他还是积极帮助黄玮,只是帮的效果不明显。

当问起邱博渊最近自己的表现时,他想了想,低下了头。

我鼓励邱博渊要继续发挥自己上课认真听讲和积极发言的特长,同时动脑想一想要想帮助黄玮首先应当把他的纪律管好了,自己不但要给黄玮起个好的带头作用,而且当看到黄玮做的不对的地方,一定要制止。

学习方面,不要嘲笑黄玮,要主动地去帮助他。

同桌交流时,先让黄玮说,黄玮说的对,要鼓励他,说的不对,要耐心的帮他纠正。

在研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特别注意不能做小动作。

老师们,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生N遍了,而我们没有去写下来,或者感觉累得不愿意动笔,或者太习以为常了根本不注意,其实我们如果坚持写的话,我们会一样的优秀,甚至更优秀,难道不是吗?

我们天天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我们是否该醒来了?

---最近我发现李秋怡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经常举手发言,而且声音特别响亮,正确率也很高。

数学是李秋怡的弱项,现在数学课上,她也经常举手发言。

原本比较内向的小姑娘现在变得很开朗了。

我回想了一下李秋怡近来的表现:

最近学习三位数的笔算,李秋怡被叫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每次都做得很好,受到过好几次表扬,每一回,这个小姑娘都是兴高采烈的回到座位上。

还有一次我同时叫了李秋怡和另外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相同的题目,结果那名学生做错了,而李秋怡却做对了。

看来,老师的鼓励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借这个机会,她的数学会不会有突破性的进步呢?

我找来她的同桌王子健,和王子健商量,数学课上,在交流讨论时,尽量让李秋怡多说,即使她说的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要笑话她,只要给她纠正过来就可以了。

我在课堂上通过王子健了解到李秋怡的学习情况,凡是李秋怡在同桌交流时说得对的题目,我都会让她在班上再说一遍,然后再次表扬她。

在后面学习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我看到李秋怡的学习兴趣依然很高,学习效果也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