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01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docx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

瓦房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暑假作业语文试题(4)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于丹式解读”:

传播文化经典引起学界关注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

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

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

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衰一是。

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

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

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

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

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

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

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

”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

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

周庆山提出,通过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

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

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

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

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

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

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

“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

2.“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以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3.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这两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

()

A.她的书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

B.她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谷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C.她的书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

她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D.她的书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最好解读。

二、古代读歌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硃儒,曰: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硃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

“上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硃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

“何为?

”对曰:

“东

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

“何恐硃儒为?

”对曰:

“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硃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硃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

“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

“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

“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

“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中:

射中

B.朔绐驺硃儒绐:

欺骗

C.自街鬻者以千数数:

计算

D.朔中之,臣榜百榜:

用板子打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东方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的一组是()

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

②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③自街鬻者以千数

④乃别蓍布卦

⑤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A.⑤④B.①②C.③④D.①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初年,征召贤能,东方朔在自我推荐书中极力自夸,称赞自己的学识广博,一点也不谦虚。

B.一开始,东方朔认为自己的待遇太低,就和皇帝身边的侏儒一样,因此寻找一个机会,向汉武帝道出了自己的不满,以求得到皇帝任用。

C.东方朔非常善于射箭,有一次汉武帝让大家比试射壁虎和蜥蜴,结果除了东方朔,其他人都没有射到。

D.东方朔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汉武帝接见,但他风趣幽默,机智过人,渐得汉武帝赏识,最终得到了皇帝的宠幸。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知朔多端,召问朔:

“何恐硃儒为?

”(3分)

 

(2)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3分)

 

(3)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谷尽杀若曹。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

指和煦的春日。

8.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5分)

 

9.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举匏樽以相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话语的姿态

徐坤

①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

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

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翻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

人来搭讪,他只用他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高考资源网眼睛抬眼一瞟,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不屑于与之为伍,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

②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

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高考资源网站播发,命运从此出现转机。

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

他的双唇开阖翕动得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神却逐渐清澈而幸福,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

③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

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喉舌部位,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高考资源网等都变得正规了。

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短暂的部位。

这一部分的整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

口和眼等诸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动作。

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

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动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

④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

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动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

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高考资源网故意做出来的面相。

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真正到家。

⑤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

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

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

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

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单词语意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地传了出来:

啊,啊,好,好……从前高考资源网那只无比玲珑伶俐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

⑥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

(选自《名作欣赏》2006年第5期)

(1)在文中,作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人物不同的话语姿态,其实每种姿态就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

请分析每一种“话语姿态”分别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5分)

A.用眼睛说话:

突出了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

B.用嘴说话:

突出了一个茁茁向上的青年艰苦快乐的奋斗。

C.用颈椎说话:

_突出了一个初入官场者的小心谨慎和理直气壮。

D.用浑身的器官说话:

突出了一个深入官场者的圆滑世故与真真假假。

E.用肚子说话:

突出了一个官场得意者的理性和清醒。

(2)本文以“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开篇,第五段又描写了“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漠然的眼神”,作者多次写眼睛有何用意?

(6分)

 

(3)第四小节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有何特色?

请作简要赏析。

(6分)

 

(4)“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

”有人说结尾这句话画蛇添足,乙不同意甲的说法,请你站在乙的立场对甲加以阐释。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两兄弟

林语堂

①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

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

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

②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

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

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辨、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

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

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

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③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

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

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

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

“空闲不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

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

”哥哥却回答道:

“可是我就是闲不住。

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莱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④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予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

但是问题是他不是。

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

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

,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⑤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

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

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

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⑥“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1)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两项()(5分)

A.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点—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往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

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

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

E.文章最后一段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

(2)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

请加以阐释(6分)

 

(3)第三段写“那几个月”兄弟俩伯事情,有什么作用?

(6分)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

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中“闲不住”的特性的?

请例举二亲人(兄弟、姐妹、父子、母子等均可)或二挚友间的不同点。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傍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约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C.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D.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

今天天气晴朗,我凭窗远眺,但见远处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啊,这儿真是气象万千!

②啊,那儿的美景真是千变万化!

③岗峦起伏,白云出没④变成了一片云海,

⑤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⑥变成了许多楼台,

⑦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⑧古木参天,绿荫蔽日,

A.⑧⑦⑥⑤④①B.③⑦⑥⑤④②

C.⑧⑤④⑦⑥②D.③⑤④⑦⑥①

16.以下是有些地方的宣传标语(括号内提示其内容),用意虽好,但语气粗鲁,态度生硬,违反了“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

请改写成规范、文明、构思新颖、群众较易接受的公益广告。

要求:

原意不变,每条在两句以内,不超过20字。

(5分)

(1)宁要家破,不要国亡(计划生育)(2分)

(2)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普及义务教育)(3分)

17.国庆六十周年将临,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共和国六十岁生日而倾注爱国之情。

有人拟写对联以表以情,请你完成以下对联的空缺部分。

(6分)

(1)绘崭新华夏

(2)六十年风雨,祖国与乾坤共寿,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身躯,却凭借枯树,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木棉,不借助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而以红硕的花朵、挺拔的身姿展现自己的风采。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暑假作业(四)答案

11.

(1)CE

用颈椎说话:

突出了一个初入官场者的小心谨慎与唯唯诺诺。

(2分)

用肚子说话:

突出了一个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

(3分)

(2)①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的变化;

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次描绘“眼睛”“眼神”,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③完成了对人物由“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少年无限的奋勇和焦灼”到“一个官场得意者心满意足与漠然麻木”的完整塑造。

(每点2分)

(3)①句式整齐(对偶),②巧用成语,③长短句结合使用,摇曳多姿。

把人物的圆滑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点3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4)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这个结尾并非多余。

看似不经意的一笔,①使得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②使故事更加完整,③使文章主题得到拓展,④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辛辣,⑤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12.

(1)A(开头一节没有涉及苏东坡的性格)(3分)

E曲解文意了(2分)

(2)①外貌、性格、文学才华。

②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

③相对而言,东坡没能把他的全部才气倾注到文学创作上,而更多地关注时事;子由虽然才华不敌东坡,但是他专注于一类文章而成大家。

(每点2分)

(3)内容上:

增加读者对兄弟俩那几个月生活的了解,丰富读者的认识:

突显子由对哥哥的了

参考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越级提拔。

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谈论朝政得失。

卖弄炫耀自己的才能的人数以千计,不值得任用的都经过请示皇帝而不任用。

东方朔刚来也给汉武帝上书说:

“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

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

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学孙子、吴起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我总共已读了四十四万字。

我又信服子路的豪言。

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

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守信义像尾生。

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东方朔言辞毫不谦虚,自许自夸,汉武帝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

过了一段时间,(东方朔遇到皇帝身边的侏儒),骗侏儒道:

“皇上认为你们对国家无用,耕田出力比不上常人,面对众人,高居官位不能治理百姓,随军杀敌不能承担军事任务,对国家无用,只是活在世上白白耗费衣食,所以如今皇上打算把你们全杀光。

”侏儒听后惊吓得大哭起来。

东方朔唆使他说:

“皇上如果经过,你们去叩头谢罪。

”一会儿,听说武帝经过,侏儒号泣叩首。

武帝问:

“为何哭?

”侏儒说:

“东方朔说皇上打算把我们这些矮小的人全杀掉!

”武帝知道东方朔点子多,把东方朔召来问道:

“为什么要吓唬侏儒们呢?

”。

东方朔回答道:

“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

那些侏儒身高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米,二百四十钱。

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

如果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希望待遇有所不同;不能任用,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白白浪费长安的粮食。

”皇上听了哈哈大笑,于是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得以逐渐亲近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