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11211皮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187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211211皮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卷211211皮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卷211211皮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卷211211皮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卷211211皮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211211皮门.docx

《卷211211皮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211211皮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211211皮门.docx

卷211211皮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十一

皮门

  黄帝素问

   金匮真言论

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肩,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注 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

   六节脏象论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注 肺主气而藏魄,故为气之本,魄之处也。

肺主皮毛,故华在毛,充在皮也。

脏真居高而属阴,故为阳中之太阴,而通于秋气秋主肺也。

   五脏生成篇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注 肺主气,气主表,故合于皮。

《伤寒论》曰: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

其声商,毛发长,毛附于皮,气长则毛荣。

多食苦是火味太过而伤肺,则皮槁而毛落矣。

   诊要经终论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注 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

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为不得息。

胀满则升降难,不得息则气道滞,故为噫为呕。

呕则气逆于上,故为面赤。

不逆则痞塞于中,故为上下不通。

脾气败则无以制水,故黑色见于面。

肺气败则治节不行,故皮毛焦。

   经脉别论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注 脉气者,水谷之精气,而行于经脉中也。

言入胃之谷气,先淫气于脉,百脉之经气,总归于大经,经气归于肺,是以百脉之气皆朝会于肺也。

肺合皮毛,故复输精于皮毛。

   痹论

黄帝问曰:

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注 痹者闭也,邪闭而为痛也。

言风寒湿三气错杂而至,相合而为痹。

盖皮肉筋骨内合于五脏,五脏之气外合于四时,始病在外之有形,复伤在内之五气,外内形气相合而邪舍于内矣。

帝曰:

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

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注 夫风寒湿气中其俞,其脏气实则邪不动脏。

若神气消亡,则痹聚在脏而死。

其留连筋骨间而不内舍于其合者,疼久。

其留皮肤间者,随气而易散。

若中其俞,则内通五脏,兼之阴气不藏,则邪直入于脏,而为不治之死证矣。

帝曰:

善。

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疏,故不通。

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通当作痛】

【注 不仁,不知痛痒也。

寒气胜者为痛痹,故痛者寒气多也。

病久入深者,久而不去,将内舍于其合也。

邪病久,则荣卫之道伤而行濇,邪入深,则不痹闭于形身而经络时疏,故不痛也。

荣卫行濇则不能营养于皮肤,故为不仁。

帝曰:

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

【注 骨有骨气,脉有脉气,筋有筋气,肌有肌气,皮有皮气,皆五脏之气而外合于形身。

如病形而不伤其气,则止见骨痹之身重,脉痹之血凝不行,筋痹之屈而不伸,肉痹之肌肉不仁,皮痹之皮毛寒冷,故具此五者之形证而不痛也。

   皮部论

黄帝问曰:

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生 原作「主」,据《素问》皮部论改。

]病各异。

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终始,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

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

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

络盛则入客于经。

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

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

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

络盛则入客于经。

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

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

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铄(月囷)破,毛直而败。

帝曰:

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

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帝曰:

善。

【注 此章论十二经之络脉,分络于皮肤之间。

病之始生,必先于皮毛,入客于络脉,随皮部所循之脉,而传入于经,入舍于所主之脏腑。

如不入于络,则留于筋骨之间,而为筋挛骨痛也。

   四时刺逆从论

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不足,病肺痹。

滑则病肺风疝,濇则病积溲血。

【注 肺主皮毛,毛脉合精于皮肤之间,是以少阴之为皮痹肺痹也。

疝则病在气也,溲血则病在血也。

秋气在皮肤,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

   五常政大论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疒帬)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注 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故土乃润。

稸,积蓄:

(疒帬),痹也。

水饮中满,皮痹肉苛,皆水湿之为病也。

身后痈者,痈发于背也。

   至真要大论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注 少阴在泉,卯酉岁也。

少阴君火生于水中,故焰浮川泽。

少阴标阴而本火,故阴处反明。

腹中常鸣者,火气奔动也。

气上冲胸者,火气炎上也。

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者,火淫肺金也。

目瞑者,热甚阴虚,畏阳光也。

齿痛(出页)肿,热乘阳明也。

发热如疟者,少阴标本之气病也。

热在下焦则少腹中痛,热在中焦则腹大也。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

【注 少阴司天,子午岁也。

盖少阴之火发于阴中,故为怫热。

少阴太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从,标本互换,是以火热甚而大雨至,水寒极而运火炎。

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肺受火热而津液不生也。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

天府绝,死不治。

【注 少阳司天,寅申岁也。

火淫所胜,故金政不平,少阳之火,在天为暑,故民病头痛,寒热,疟,热上皮肤,色变黄赤,火上淫于肺也。

肺者太阴,皆积水也。

传为水者,逼其金水外溢,故为肿满之水病也,仰息,肺气逆而不得偃息也。

泄注赤白,疮疡,唾血烦心,火热盛也。

鼽衄甚而及于肺,此火淫胜金;故病本于肺。

天府,肺脉,在腋下三寸动脉应手;肺气已绝,故死不治。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

【注 太阳寒水气胜,故凝凓且至。

非时水冰者,胜气在于岁半以前,是以羽虫后化也。

《灵枢经》曰:

足太阳是主筋所生病者为痔疟者,太阳寒热之邪也。

厥逆而入于胃者,水侮土也。

胃络上通于心,故心痛也。

阴中乃疡,是以隐曲不利而互引阴股,足太阳主筋,故筋肉拘苛也。

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邪入于经也。

皮肤否肿者,太阳之气主表也。

腹满食减者,水气乘脾也。

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焫,嗌燥,分注时止。

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

【注 鼽嚏,燠热上乘于肺也。

少腹绞痛,少阴之阴气发于下也。

火见燔焫,君火之气发于上也。

嗌燥,火烁金也。

夫阴寒在腹则注泄,得火气则注止,少阴标本并发,故时注时止也。

气动于左者,君火之气发于左肾之水中,上行于右者,肺肾上下相交,肾为本而肺为末也。

火淫肺金,则咳而皮肤痛,金主声,故暴喑也。

心痛者,火气自伤也。

郁冒不知人者,寒热之气乱于上也。

洒淅振栗者,阴阳相搏也。

寒已而热者,少阴之阴寒,从火化而为热也。

是以渴而欲饮,少气骨痿,盖火盛则少气,热盛则骨痿也。

哕者,小肠之气不通,逆气上走心而为噫也。

   疏五过论

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

【注 始富后贫则伤其志意。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是故荣卫调,志意和,则筋骨健强,腠理致密。

故伤其志意则精神不能内守,外为皮焦筋骨挛躄之病。

  灵枢经

   寿夭刚柔篇

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

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

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

【注 形谓皮肉筋骨。

人之形气,天命所生。

皮肤缓者,天道之元亨也。

是以缓则寿而急则夭。

   本神篇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瘁色夭,死于夏。

【注 喜乐,心之情也。

如肺因喜乐无极则伤肺脏之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

意者心之发,盖喜乐无极,则神亦惮散而不存矣。

肺主皮毛,故人皮革焦。

   决气篇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注 上焦气宣发五谷之精微,充肤热肉,润泽皮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使骨属屈伸泄泽,从髓空而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胀论

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

   五变篇

黄帝曰:

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此人皮肤薄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注 五脏,主藏精者也。

五脏皆柔弱,则津液竭而善病消瘅。

夫形体者,五脏之外合也,薄皮肤而肌肉弱,则五脏皆柔弱矣。

夫柔弱者必有刚强,谓形质弱而性气刚也。

故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其气有长冲直扬之势,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而血积于胸中,气逆留则充塞于肌肉,血蓄积则脉道不行,血气留积,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本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肺应皮。

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心应脉。

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肾应骨。

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论勇篇

黄帝曰:

四时之风,病人如何?

少俞曰:

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

黄帝曰:

黑色不病乎?

少俞曰:

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

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

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

黄帝曰:

善。

【注 皮肤肌腠,乃五脏元真之所通会,是以薄皮弱肉,则脏真之气虚,脏气虚则不能胜四时之虚风矣。

虚风者,虚乡不正之邪风也。

黑者水之色,论肾气之厚薄也。

不伤于四时之风者,谓土旺于四季也。

不病长夏之风者,谓土主于长夏也。

设有皮厚肉坚而伤于四时之风者,必重感于寒也。

夫在地为水,在天为寒,肾为水脏,上应天之寒气,是以色黑而皮厚肉坚之为病者,必重感于寒。

外内皆然乃病,谓外受天之寒邪,内又伤肾脏之水气。

   论痛篇

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焫亦然。

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

坚由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焫亦然。

【注 少阴秉先天之精气,阳明化水谷之精微。

故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皆秉气于少阴阳明者也。

黑色而美骨者,少阴之血气盛也。

肉缓皮肤厚者,阳明之血气盛也。

莫子晋曰:

肾为水脏,故少阴之气盛者,能耐火焫。

阳明秉秋金之气,故气弱则不能耐针石火焫矣。

   卫气失常篇

黄帝曰:

人有肥瘦大小如何?

伯高曰:

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注 卫气盛则腠理肥,是以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

腴者,脐下之少腹也。

肉者,身体容大,此卫气盛而满于分肉也。

脂者其身收小,此卫,气深沉,不能充于分肉,以致脂膜相连,而肌肉紧密,故其身收小也。

   论疾诊尺篇

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

尺肉弱者,解(亻亦)安卧。

脱肉者,寒热不治。

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

尺肤濇者,风痹也。

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泆饮也。

尺肤热甚,脉盛燥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

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

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

【注 此诊尺而知外内之病也。

夫津液淖泽于皮肤,故尺肤滑,其淖泽者,知风在于皮肤,而鼓动其津液也。

脂者,肌肉文理间之脂膜,尺肤滑而泽脂者,风在于肌肉间也。

夫在外者,皮肤为阳,筋骨为阴。

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

如尺肤濇者,此风痹于筋骨间也。

此以尺肤之淖泽滑濇,而知风邪之浅深也。

肌肉者,五脏元真之所通会,脾土之所主也。

故尺肉弱者,主脾土虚而解(亻亦)安卧。

解(亻亦)者,懈惰也。

脱肉者,形损也。

寒热者,阴阳血气虚也。

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发热。

阴阳形气,皆以虚脱,故为不治。

如枯鱼之鳞者,皮肤起寒粟也。

寒者水之气,此水邪泆饮于内,故寒色见于外也。

温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发为温病,故尺肤热甚而脉盛燥者,知其为病温也。

其脉盛而滑者,知病且出于外也。

尺肤寒,其脉小者少气,盖气者所以温肤热肉,从阴而生,自内而外,故知其泄于内而虚于外也。

尺肤之先热后寒,先寒后热,而皆为寒热者,尺肤主三阴三阳之气也。

   刺节真邪篇

黄帝曰:

官针奈何?

岐伯曰:

阴阳者,寒暑也。

热则滋雨而在上,根荄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

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濇。

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

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注 人之阴阳出入,应天地之寒暑往来,热则滋雨在上,而万物之根荄少汁,盖言精水亦随气而上出也。

热则人气在外,腠理开而汗大泄,津气外泄,故在内之血气减少,此言人之血气,本于下焦之精气也。

地冻水冰,则天气收藏,而人气在中,皮肤致密而汗不出,精气内藏,故血气自强也。

治厥者,必先熨,通其气也;调和其经,通其经也。

谓所受于天之精气,行于经脉之外内者也。

调之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谓血气之行于上下四旁,无处不到也。

淖泽者,行之太过,当刺而平之,坚紧者,濇滞不通,当破而散之,此所谓以针而解结者。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

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

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注 此言虚邪之伤形也。

洒淅动形,故搏于皮脉肉筋骨而为痹为挛,为痈为痒,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有伤卫气则为不仁,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九宫八风篇

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

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

  扁鹊难经

   皮聚

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

反此者,至于收病也。

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皮肤痛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

然。

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

肌寒热者,皮肤痛,唇舌槁,无汗。

【注 《灵枢》二十一篇曰: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金匮要略【汉•张机】

   不仁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韲状,大便正黑。

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甲错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上庶下虫)虫丸主之。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脉诀【晋•王叔和】

   燥涩

三部俱迟肾脏寒,皮肤燥涩发毛干。

沉细仍兼滑,因知是骨蒸。

皮毛皆总濇,寒热两相承。

口鼻气出不复回,唇反无文黑似煤。

皮毛焦干爪枯折,程途三日定知灾。

   痛酸

三部俱浮肺脏风,鼻中多水唾稠浓。

壮热恶寒皮肉痛,嗓干双目泪酸疼。

关前弱脉阳道虚,关中有此气多疏。

若在尺中阴气绝,酸疼引变上皮肤。

  千金方【唐•孙思邈】

   虚实

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

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若病从内发,则骨髓酸疼。

然阴阳表里,外皮内髓,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

皮虚者寒,皮实者热。

凡皮虚实之应,主于肺大肠,其病发于皮毛。

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活人书【宋•朱肱】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论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仲景无治法。

宜先与阴旦汤,寒已;次以小柴胡加桂以温其表。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仲景亦无治法。

当先与白虎加人参汤,热除;次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

大抵病有标本,治有先后。

表热里寒者,脉须沉而迟,手或微厥,下利清谷也,所以阴证亦有发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主之。

表寒里热者,脉必滑而厥,口燥舌干也,所以少阴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厚衣,用大柴胡汤下之。

此皆仲景之余议也。

  河间六书【金•刘完素】

   瘙痒

痒得爬而解者,爬为火化,微则亦能痒,甚则痒去者,谓令皮肤辛辣而属金化,辛能散火,故金化见则火力分解矣。

人近火微热而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也。

痒者美疾,故火旺于夏而万物蕃美也。

或云痛为实,痒为虚,非谓虚为寒也,正谓热之微甚也。

   皴揭枯燥

皴揭,皮肤启裂也。

干为天而为燥金,坤为地而为湿土。

天地相反,燥湿异用。

故燥金主于紧敛,所以秋脉紧细而微;湿土主于纵缓,所以六月其脉缓大而长也。

如地湿则纵缓滑泽,干则紧敛燥濇,皴揭之理,明可见焉。

俗云皴揭为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也。

经言厥阴所至为风府,为壆启,由风胜湿而为燥也。

所谓寒月甚而暑月衰者,由寒能收敛,腠理闭密,无汗而燥,故病甚也。

热则皮肤纵缓,腠理疏通而汗润,故病衰也。

或以水湿皮肤而反喜皴揭者,水湿自招风寒故也。

诸濇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濇枯者,水液气衰少,血不荣于皮肉,气不通利,故皮肤皴揭而濇也;及甚,则麻痹不仁。

涸干者,水少火多,《系辞》云,燥万物者,莫熯乎火。

故火极热甚,水液干而不润于身,皮肤乃启裂,手足有如斧伤而深三二分者,冬月甚而夏月衰。

故法曰,寒能收敛,收敛则燥濇皴揭;热能纵缓,纵缓则滋荣润泽,皆属燥金之化也。

王注曰,物之生滑利,物之死枯濇。

其为治也,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荣血通流,麻木不仁,濇涸干劲皴揭,皆得其所,慎无服乌附之药。

经所谓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躁湿火风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病可知。

凡受诸病者,皆归于五行六气,胜复盛衰之道矣。

王注曰,人生有形不能无患,既有其患,亦常有逃生化、出阴阳者也。

故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得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燥干者,金肺之本,肺藏气,以血液内损气虚,或风则皴揭。

风能胜湿,热能耗液,皆能成燥。

故经云,风热火兼为阳,寒湿燥同为阴。

又燥湿亦异也。

然燥金虽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

燥阴盛于风热,火也。

故风热甚而寒湿同于燥也。

然中寒吐泻亡液而成燥者,亦以此矣。

故经云,诸濇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也。

  东垣十书【元•李杲】

   皮总论

心主荣,肺主卫。

荣者,血也。

脉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

卫者,元气七神之别名,卫护周身,在于皮毛之间也。

肺绝则皮毛先绝,神无所依,故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

皮毛之绝,则心肺之本亦绝矣。

盖胃气不升,元气不生,无以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

   干燥

大肠者,庚也,燥气也,主津。

小肠者,丙也,热气也,主液。

此皆属胃,胃虚则无所受气而亦虚,津液不濡,睡觉口燥咽干,而皮毛不泽也。

   燥痒

皮肤燥痒,经曰:

诸痒为虚,血不荣肌腠所与滋也。

当与滋补药以养阴血,血和肌润,痒自不作。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

   病应各经

体无膏泽,足少阳胆经见证也。

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不痛,手阳明大肠经见证也。

皮肤暴痒,足厥阴肝经见证也。

皮肤痛及麻木,手太阴肺经见证也。

  医学正传【明•虞抟】

   皴揭

丹溪曰:

皮肤皴揭,坼裂血出,大痛,或肌肤燥痒者,火铄肺金,燥之甚也。

宜以四物汤去川芎,加麦门冬、人参、天花粉、黄蘗、五味子之类治之。

  证治要诀【明•戴思恭】

   瘙痒

暑月身痒如针刺,间有赤肿处,亦名暑风,末子六和(原阙,详考证)毛者也。

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

皮绝者,津液既去则爪枯毛折。

毛折者,毛先死。

   痛属心火

皮肤痛,属心实。

经云:

夏脉者心也,夏脉太过则病身热肤痛为浸淫。

运气皮肤痛,皆属火邪伤肺。

经云:

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寒热皮肤痛。

又云,少阴司天,火淫所胜,热上皮肤痛。

又云,少阴之复,咳,皮肤痛,治以诸寒是也。

   痒属血虚

经云:

诸痒为虚。

血不荣肌腠,所以痒也。

当以滋补药以养阴血,血和肌润,痒自不作矣。

   索泽属燥

皮肤索泽,即仲景所谓皮肤甲错,盖皮肤濇而不滑泽者是也。

运气皮肤索泽,属燥伤胆气。

经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体无膏泽,治以苦寒是也。

  古今医鉴【明•龚信】

   皴揭

经云:

诸濇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故燥气在里,耗其津液,则大便秘结,烦渴生焉,血脉枯而气亦滞也。

或过食辛辣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燥结有时;或风燥于表,锺于皮肤,皮毛燥濇干痒,爪枯劲强紧急,口噤善伸数欠,或时恶寒,筋惕而搐,涎溢胸膈,燥烁瘈瘲,昏冒僵仆,皆由阴血衰少,不能制火,火炽克金,金受邪则不能平木,以致肝气独盛,风邪内生而成此疾矣。

治之之法,以辛润之,以苦泄之。

因虚者,滋阴养血;因火者,泻火软坚;因风者,消风散结。

此三者乃治燥证之大法也。

   皮痹

痹病在皮者多寒,遇寒则急,遇热则纵,应乎肺。

其证皮肤无所知觉,气奔喘满。

  医学准绳六要【明•张三锡】

   肺应皮

五脏一或有虚,必见证于外。

故肺主气,外司皮毛,肺虚则色白而多汗,行动多喘。

因其流而补其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