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015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docx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绪言一化学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析

绪言

一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研究的重点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二变化

1、物理变化

⑴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⑵特征: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⑶形式: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⑷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只是物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⑸与现象的关系:

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现象。

2、化学变化

⑴定义: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⑵特征:

生成了其它物质

⑶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⑷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⑸规律:

凡燃烧、生锈、变质、生成、制取、腐熟、腐蚀、锈蚀、氧化、冶炼、自燃、化合、分解都是化学变化。

⑹与现象的关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现象。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性质

1、物理性质

⑴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⑵范围: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

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

铁能导电是铁的物理性质;水的沸点为100℃是水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⑴定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⑵范围:

可然性、不稳定性、氧化性、助燃性等

例如:

蜡烛的可然性、铁易生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性质是变化的根据,变化是性质的表现。

例如:

碳燃烧是化学变化,碳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绪言中出现的化学变化的表达式:

⑴镁带在空气的燃烧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反应现象: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热量,有白色固体生成。

⑵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反应现象: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固体,管口出现小水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历史:

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是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就会冶铁和炼钢。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曾先后制得了氧气,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氧气:

21%(约占1/5)有助燃性

氮气:

78%(约占4/5)

空气稀有气体:

0.94%无助燃性空气密度1.293克/升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二、空气的污染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及来源

1、粉尘:

悬浮的固体小颗粒

2、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另外是汽车尾气。

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

2、比空气略重(1.429克/升)4、固氧、液氧都是淡蓝色

二、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1、能与木炭反应(反应特点:

反应时没有火焰)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反应现象:

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与硫反应(反应特点:

火焰为蓝紫色)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反应现象:

火焰为蓝紫色,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能与磷反应(反应特点:

有浓厚的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反应现象:

发出白光,放热,有浓厚白烟出现。

4、能与铁反应(反应特点:

火星四射)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反应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5、能与蜡烛反应(反应特点:

发出白光)

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现象:

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滴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氧气检验方法

1、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得更旺,证明瓶内为氧气。

2、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为氧气。

四、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1、定义: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判断方法:

反应物至少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

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1、定义: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判断方法:

反应物为两种,且有氧参加。

例题:

下列反应中()是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

⑴A+B→C⑵A+O2→C+D⑶A+O2→B⑷A→B+O2⑸A+B→C+D

六、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它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1、供给呼吸:

航空、潜水、医疗、登山

2、支持燃烧:

炼钢、宇航、气焊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原料:

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

1、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常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或氧化铁〕。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

二氧化锰具有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的作用。

2、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判断方法:

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至少为两种。

二、制取氧气的过程

1、仪器名称:

⑴酒精灯⑵试管⑶铁架台⑷带塞子的导管

⑸集气瓶⑹水槽。

2、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3、验满方法:

⑴排水法――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证明

已收集满。

⑵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燃烧得更旺,证明已收集满。

4、放置方法:

正放在桌子上(为什么),并垫上毛玻璃片(为什么)。

5、操作步骤:

⑴连接装置仪器。

⑵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⑶把药品平铺或斜铺在试管的底部,塞紧带导管的塞子,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

⑷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里。

⑸给试管加热,先进行预热,后把灯焰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⑹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将盖有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移出水槽,并正放在桌子上。

⑺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在熄灭酒精灯。

6、注意事项:

(理解原因)

⑴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⑵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⑶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⑷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

⑸用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三、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原料:

液态空气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根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用蒸发的方法)

氮气

空气→加压降温→液态空气蒸发液氧→氧气→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⑴定义:

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氧化反应。

(要点:

发光、发热、氧化反应)

⑵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条件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或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燃烧的现象

1、影响燃烧的因素:

⑴可燃物的性质;⑵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⑶氧气的浓度

3、爆炸:

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而引起爆炸。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

例子:

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生锈,食物的腐败,酒的酿造。

规律:

缓慢氧化过程中一定产生热量。

2、自燃: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自燃

3、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的共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

4、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都是物质跟氧所起的氧化反应,燃烧时反应剧烈、快速,伴随发光放热;缓慢氧化时反应慢不伴随发光,所产生的热量随时散发。

四、常见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等。

例题、实验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主要分为以下8步,请你按操作顺序,将序号(阿拉伯数字)填在括号内:

第()步:

给试管加热;第()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步:

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步: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

第()步: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第()步: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第()步:

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

第()步:

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

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式

名称

化学式

颜色

状态

名称

化学式

颜色

状态

Mg

银白色

固体

Cu

红色

固体

氧气

O2

无色

气体

氮气

N2

无色

气体

木炭

C

黑色

固体

S

黄色

固体

红磷

P

红色

固体

白磷

P

白色

固体

Fe

银白色

固体

氧化镁

MgO

白色

固体

二氧化碳

CO2

无色

气体

H2O

无色

液体

氧化铜

CuO

黑色

固体

氧化汞

HgO

红色

固体

五氧化二磷

P2O5

白色

固体

氯酸钾

KClO3

白色

固体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绿色

固体

氯化钾

KCl

白色

固体

高锰酸钾

KMnO4

紫黑色

固体

二氧化硫

SO2

无色

气体

四氧化三铁

Fe3O4

黑色

固体

二氧化锰

MnO2

黑色

固体

第二章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分子

一、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例如: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化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3、分子的性质:

⑴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⑵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和压强)

⑷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

4、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

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例如:

空气、糖水等。

规律:

混合物里各成分均保持原有的性质。

2、纯净物:

有一种物质组成。

规律:

⑴凡名称中有“化”字或“酸”字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例氧化镁

⑵凡有符号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例如氮气(N2)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有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所谓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

第二节原子

一、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定义:

原子时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原子的性质:

⑴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⑵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⑶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和压强)

⑷原子在不断运动(温度)

4、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⑴金属⑵稀有气体。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

氯酸钾、高锰酸钾、碱式碳酸铜等。

6、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⑴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⑵都很小;⑶都在不断运动;⑷粒

子间都有间隔;⑸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

 

主要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

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

一切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二、原子能不能再分

1、

原子的组成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规律: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组成:

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

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国际上一致同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2、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1.66×10-27千克

3、实质: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质量单位,但国际单位为一。

5、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例题填空:

在原子的组成中,和都带正电,带负电,

不带电,绕着做高速运动,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体积,集中原子的主要质量,决定元素的种类。

铁原子中

有26个质子,30个中子,则铁的原子核带个单位的正电荷,其核电荷数为,核外电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

第三节元素和元素符号

一、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氧气(O2)白磷(P)铜(Cu)等。

3、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H2O),氯酸钾(KClO3)等。

4、氧化物:

有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例水等。

5、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原子一般用于描述物质或分子的微观构成,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物质.。

例子

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或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⑵氧气是有氧元素组成。

或氧气里含有氧元素。

⑶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⑴铁是由大量的铁原子构成。

⑵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或用含有)

⑶一个水分子里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或用含有)

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既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2、水里含有氢氧两个元素

3、水分子里含有氢分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